第312章 只论骑兵突袭之能,天下谁能出李世民之右?
无边的杀意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沉重的脚步声像是索命的钩链。
数千敌军攻城的场面,令人震撼,更令人呼吸困难。
自大唐立国以来,已经鲜少有这般规模的攻防战。
城楼上的唐军将士个个面色凝重,目光一眨不眨地盯着城下敌军。
只等敌军近前,便开始收割。
终于,敌军的前锋盾兵跨越了冰原,跨越了城外的拒马围栏,冲入了唐军射程之内。
“放箭!”
田镠厉声嘶吼着下令,早已严阵以待的数百名弓箭手张弓搭箭,弓弦一松,射出去一道黑压压的乌云。
“嗡~”
利箭破空的声响,好似蜂群涌动,让人不受控制地屏住呼吸。
“当当当~”
“啊~”
城下敌军横盾格挡,锋利的箭头没入盾牌,大多数羽箭被敌军的盾阵挡下,但也有一些流矢钻进了盾牌之间的缝隙,钻进敌军的躯体,带起阵阵惨叫之音。
“杀!”
少数的同伴倒下,并未影响到大多数敌军的心智。
他们不过愣了一瞬,便再次不要命的朝城墙之下发起冲锋。
因为,这是攻城战的必要流程。
他们必须要用他们的生命,为身后的攻城器械蹚出一条康庄大道。
“二轮齐射,放!”
城墙之上,唐军弓箭手没有半分犹豫,继续射出了第二轮箭雨。
紧接着,是第三轮!
三轮齐射过后,城外已经倒下上百名敌军,同一时间,敌军的攻城器械业已抵达城下。
云车之上与城墙等高的云梯,足有几人合抱的粗壮原木制成的攻城槌,掩护身形所用的冲车,攻城必备的投石车,乃至于先登部队使用的飞钩......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大型攻城器械,几欲令人绝望。
临阵指挥的田镠见状,赶忙厉声下令:“敌军攻城器械已至,弓箭手退后,滚木擂石准备!”
“杀!”
敌军悍勇,似是不愿给予城楼上的唐军片刻的喘息之机。
稀稀疏疏的箭雨射上城楼作为掩护,巨大的床弩筋弦紧绷,投石车上的摆臂更是不断挥舞。
“砰砰砰~”
儿臂粗细的弩箭重重砸在青砖与水泥砌成的城墙之上,有的被反弹回去,有的没入高墙。
无数敌军将士争先恐后的攀上弩箭,欲要先登上城头。
云梯上的敌军更是宛如回窝的一群密密麻麻。
投石车上的巨石飞射而来,带着呜咽的风声,像是死神低语。
“滚木擂石,给我放!”
“砸死他们,给我砸死他们!”
“金汁泼到云梯上,快泼!”
城楼上,一众临阵指挥的将官声音已经沙哑,万幸的是唐军将士在守城之事上的天赋令人震惊。
许多时候,往往将官还未下令,他们已经做出了应对。
数里长的城墙,被两千唐军将士守得密不透风。
纵然有敌军侥幸登上城头,迎接他们的,也是无数支闪烁着寒光的长枪。
巨大的滚木与石块顺着云车砸下,攀在云梯之上的敌军便像是下饺子一般垂落。
飞钩与飞锁这等取巧一般的武器,更不是滚烫的金汁的一合之敌。
喊杀声中夹杂着凄厉的哀嚎与惨叫,将冬日的清晨变成了人间地狱。
隆隆的战鼓声如雷如电,像是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脏。
塔楼之中,柴令武静静的站在窗台之后,透过两块横挡的巨盾之间的缝隙俯视着战场。
战场惨烈,他的心里却是已经没有半分波动。
多年的政坛洗礼,他早已不是当年去洛阳时那个初出茅庐的菜鸡,也勉强有了几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风范。
比起名将,或许还有几分差距,但也绝对远超同龄人。
他静静的凝望战场,目光还在城下的激战,注意力则是已经移到了更远处的敌军主力之上。
此番渊盖苏文携两万大军兵威而来,想来对营州城也该是势在必得的态度。
但柴令武,从来就不是愿意站着挨打而不还手的性格。
不然,他也不会带着几千人便敢千里奔袭扶余城,一举夺得粮草六万石,甚至不惜牺牲掉手里唯一的一支骑兵,只为与渊盖苏文换一场以命搏命。
因此,他觉得,他或许还能做得再好一些,更好一些。
比如,不必等候所谓的援军抵达,想办法将渊盖苏文麾下这两万大军打残。
甚至......直接将这两万大军留在营州城外。
若他真能将渊盖苏文此番带来的三万大军一次性打没的话,纵然是高句丽家大业大,恐怕也要元气大伤好一阵子了吧?
柴令武静静的沉思着,不断思索着各种反打的可能,然后又被他一一否定。
半晌之后,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因为他想到了无数种可能,但没有一种是能够执行下去的。
双方的力量差距太大了,纵然他有万般智慧,也敌不过绝对的实力压制。
除非他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火药改良,制作出一些更犀利的火器。
比如适合出城野战的火铳,或是火炮。
但这些东西,都不是他一个人一朝一夕能够弄出来的。
就拿火器局来说,都已经成立那么几年了,火铳与火炮的图纸,他也早就给了火器局。
但直到现在,火器局弄出来的一些新式火器,依旧不稳定。
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时代的限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永远是一个整体在摸索前行,不是他拿出一两样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就能改变的。
他能缩短这个整体发展的时间,却不可能将这个整体直接快进到某个程度。
毕竟他是人,不是神。
他从后世带来的那些东西,就像是一座没有地基的大厦,强行让这座大厦立足于这个时代,只会成为空中阁楼。
思及此,柴令武忍不住蹙眉叹息一声。
随后收敛思绪,开始继续观战。
与此同时——
城外的观战渊盖苏文,望着眼前惨烈的战场,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该死的唐军,怎地如此顽强?”
他低低的咒骂了一句,眉头不自觉皱得更紧。
这些唐军的顽强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同时己方的伤亡程度,也让他一颗心不自觉的提了起来。
作为三军主帅,他自然能看出来,麾下将士已经拼尽全力去攻城。
但付出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自开始攻城到现在,攻城的士卒,少说也战死了有数百人。
而他付出这么重的代价,竟没有一人能够攀上营州城墙?
须知他此番出兵,可不是专程为了攻打营州城来的,他的主要任务,是救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薛延陀。
换句话说,他不可能在营州城外浪费太多时间。
但看唐军现在这不要命的架势,他毫不怀疑,若他继续像这样打下去,就算最后能攻下营州城,他麾下大军也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为一座营州城损兵折将,那绝对不是他想要看见的局面。
“该死的柴令武,看本帅怎么炮制你!”
思及此,他忍不住深吸口气,低低暗骂一句。
随后转头对着身旁的亲卫吩咐道:“行了,鸣金收兵吧!”
“鸣金收兵?”
亲卫愕然,皱眉道:“大帅,这才一个上午......”
“已经试探出敌军的深浅,够了,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废人命而已!”
渊盖苏文摇摇头,声音虽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亲卫眉头紧皱,尽管不解,却也只能转身传令。
“叮叮叮~”
下一刻,清脆的钲鸣声盖过了战场上的喊杀声。
听见这突如其来的钲鸣,双方正在作战的将士都不禁愣了一下。
这么早收兵,这对吗?
但钲鸣声越发急促,临阵指挥的高句丽将令也不得不组止大军开始撤退。
城墙上,见敌军开始撤退,唐军将士也没有追击,只是对着敌军的军阵示威似的放了两阵箭雨,便开始立即休整。
两千预备役冲上城楼,替换了城楼上的唐军将士。
城中民夫迅速动弹起来,补充物资的补充物资,制作口粮的制作口粮。
老弱妇孺则是在裴行俭的组织下,继续为城中的建筑添砖加瓦。
十几万人的人口基数,让裴行俭可以战争与建城一手抓。
虽说百姓们会辛苦一些,但这座新城,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要建立起来的。
塔楼上,柴令武对于渊盖苏文这么快收兵,也感到有些惊讶。
但转念一想,倒也不觉得奇怪。
渊盖苏文出兵的性质,就注定他不可能将太多时间浪费在营州城外。
毕竟,薛延陀还等着他去解救。
因此,渊盖苏文这一场进攻,与其说是为了攻城,倒不如说是为了试探城中唐军的战斗力与决心,然后好调整接下来的战术。
他要是没猜错的话,渊盖苏文的下一次进攻,大概便要与他见生死了。
“公爷,敌人退兵了,咱们也走吧!”
柴令武正沉思间,耳畔忽然传来亲卫的提醒。
他轻轻颔首,转身下了塔楼,回到刺史府后,便召集了薛礼与军中一干将官,开始复盘议事。
今日观战,他有所得,虽不多,但有效。
并且,他也需要将他的猜测,告知众人知晓,免得敌军下一次攻城时,诸将生出骄纵之心。
而事实上,渊盖苏文的打算,也和柴令武的猜测大差不差。
勒令大军鸣金收兵之后,渊盖苏文便召集了军中诸将,准备接下来的战术部署。
大军初来驾到,来不及支起营帐,渊盖苏文与军中诸将席地而坐。
迎上诸将疑惑的目光,他也没有卖关子,直言道:“明日,本帅打算将大军全都压上去,一鼓作气拿下营州!”
诸将面面相觑,神色有些茫然。
不是,仗是这么打的吗?
一名贼眉鼠眼的将令有些迟疑地反问道:“全军压上,大对卢是打算围三阙一吗?”
“不!”
渊盖苏文果断摇头,沉声道:“本帅打算将营州一竿子打死!”
这话一出,众将都沉默了。
将营州一竿子打死,说起来简单。
但营州城里的唐军,也不是纸糊的啊,更别说营州现在还修建了新的城墙!
渊盖苏文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却没有细细解释的意思。
因为他总觉得,大唐不会将柴令武这样的青年才俊放在营州等死。
在高句丽,对于真正人才,都是恨不得供起来,根本不可能推出来送死。
而大唐偏偏这么干了,足以证明,大唐肯定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后手。
所以,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营州。
只是这些猜测,他不能告诉别人。
否则军中将士的士气,定然会一泻千里。
万幸的是,他的手段足够强硬,可以将军中变成他的一言堂,不至于出现手下将领阳奉阴违的情况。
......
......
营州城的战事已经拉开帷幕,但草原上李世民麾下的六万大军,却是突兀地不见了踪影。
无人知晓这六万大军突然去了哪里,也无人知晓唐军的突然消失是因为什么。
于是,草原上就形成了一副大唐大军找不到薛延陀主力,薛延陀主力也找不到大唐大军的奇怪局势。
双方斥候倒是无数次的交手,但每一次,皆是以唐军斥候的胜利而告终。
就在草原上两军斥候,为了找到对方主力究竟藏在哪里激烈厮杀时,一支五千余人的大军,已经悄悄摸摸脱离了草原,冒着大雪朝辽东方向开始急行军。
而这支大军的主将,正是突然在草原上消失不见的李世民。
没错,是李世民带队。
不是柴绍,不是候君集,也不是程咬金,他甚至连长孙无忌都没带,只带了尉迟恭作为亲卫。
至于原因,则是因为他麾下这五千大军,尽是一人三骑的精良甲骑。
是的,甲骑,不是轻骑,不是精奇。
而是一人三马,人马俱甲的甲骑!
而放眼整个大唐,若只论骑兵突袭之能,则完全无人可与李世民这位如今的大唐皇帝相提并论。
哪怕是军神李靖,或是曾经只带三千轻骑奇袭定襄,又带两百精骑突袭阴山大营的苏定方,都远远比不上。
所以,哪怕他手底下名将如雨,猛将如云,他依旧选择了亲自带队。
至于他亲自带队是要去干什么,那就很难说了。
反正肯定不止是去救援谁,或是支援谁那么简单。
不然,也轮不到他亲自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