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风流狂炫折耳根

第297章 大战终起,刚愎的李靖!

雪,漫天的大雪,草原之上,一支三万人上下的大军正在冒着风雪前进。

军中蟠龙旗招展,龙纛迎着狂风猎猎作响。

宿国公程咬金打幡,鄂国公尉迟敬德扛纛,赵国公长孙无忌执棋,如此阵容,堪称豪华。

而更豪华的,是众人护卫之间的那一架雕刻天子盘龙纹样的马车。

马车里,坐着的人,正是这支大军的主帅李世民。

此次大唐征战两国,共分为南北六路大军,合计十二万人。

其中征战薛延陀的三路大军,除了主力大军由李世民率领,直出河套,深入草原腹心之地外。

剩下的两路大军,则是一路由潞国公候君集率领,自凉州出兵,用以防备西突厥。

另一路由霍国公柴绍率领,自云州出兵,用以防备高句丽。

三路大军,合计六万人,从三个方向合围,意图将薛延陀彻底围死。

风雪越来越大了,隆隆的马蹄声也逐渐被风雪覆盖。

李世民钻出马车,捋着颌下短须左右打量片刻,随即朝一旁的长孙无忌招招手。

长孙无忌胡须上已经糊满了冰碴子,但这点风雪对他来说,便好似挠痒痒一般,并未让他心里生出什么波澜。

毕竟,他也不是纯粹的文人。

也是能带得了大军骑得了战马大军统帅。

当初燕郡王罗艺谋反之时,便是由他担任行军大总管,平灭了罗艺。

见李世民朝他招手,他纵马靠近李世民的马车,沉声喊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靠在马车的车辕上,借助马车的顶盖防备风雪,面无表情地问道:“东西两路大军,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轻轻摇头道:“暂时还没有,风雪太大了,方向和道路不好辨认,东西两路大军,估摸着也在冒雪行军。”

李世民闻言,脸上浮现一抹沉思之色,却也没有多言。

候君集与柴绍的能力,他还是信任的,否则也不会让他们独领一军。

沉吟一瞬,他还想继续开口,前方却是忽地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下意识看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只见一队爬冰卧雪的斥候小队,正在不断朝着中军大营方向靠近。

“报,陛下,紧急军情!”

即将接近中军大纛时,斥候小队勒住了马缰,远远的禀报求见。

李世民靠回车辕上,淡淡道:“宣!”

李世民一个宣字出口,护卫皇帝的禁军顿时列开一个口子,将斥候小队放了进来。

“见过陛下!”

斥候小队骑在马上,朝李世民抱拳一礼。

“免礼!”

李世民摆摆手,上下打量着这队斥候,随口问道:“说吧,有什么军情?”

“回陛下,前方的先头部队传来消息,莒公所率的使团,已经与拔灼部接上头,莒公遣人传信,灼跋愿臣服于大唐,为我大唐先锋。”

斥候将唐俭传回来的消息一一道出,听得李世民身旁诸将都忍不住下意识挑了挑眉。

程咬金咧嘴笑道:“老唐还是有本事啊,只靠一张嘴,便能说服拔灼臣服,看来这一战的首功,注定是与俺老程无缘了。”

扛纛的尉迟敬德闻言,顿时不屑道:“臣服有啥用,这些个蛮夷,个个都是嘴服心不服,今日可服明日可叛,能把人烦死。要我看啊,咱们就应该直接率领大军碾压过去,把他们都杀光,看看将来谁还敢犯我大唐边境?”

“杀才!”

尉迟敬德这番话一出口,顿时引得程咬金不屑地骂了一句。

尉迟敬德一脸不服气:“咋,我说的没道理?”

程咬金嗤笑道:“你说得简单,那我问你,把人都杀光了,谁来给大唐修桥铺路,疏浚河道,你去吗?”

尉迟敬德一愣,忍不住挠挠头。

这才反应过来,貌似从突厥灭亡之后,大唐已经许久没有征伐过大规模的徭役。

所有的一切劳作,皆是由突厥奴隶代替。

但即便如此,他仍是嘴硬道:“那也不能全留着,还是得杀掉一部份,不然那些蛮夷岂能有畏惧之心?”

“呵呵~”

程咬金越发不屑,阴阳怪气的呵呵一声,只当尉迟敬德是个没脑子的蠢货。

尉迟敬德顿时勃然大怒:“程老匹夫,你什么意思?”

眼见两人就要吵起来,李世民颇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袋。

主要是这两人都吵了一路了,让人很是头大。

说他们两句,他们还不高兴,更是听不进去。

见李世民表情不好看,长孙无忌赶忙沉着脸呵斥道:“行了,俩杀才,都给老夫闭嘴,听陛下怎么说。”

两人互相瞪了彼此一眼,很是不服气的闭上嘴巴。

李世民揉揉眉心,懒得理会两个杀才,看向斥候问道:“条件呢,唐俭有没有说拔灼有什么条件?”

斥候赶忙应声:“有,拔灼希望大唐平灭薛延陀之后,能册封他成为新的大可汗,永世为我大唐屏藩,替大唐世代镇守草原。”

听完斥候报上来的条件,刚刚沉寂下去的程咬金与尉迟敬德两人顿时忍不住齐齐冷笑一声。

程咬金冷声道:“这个拔灼,还真是够贪心的,俺老程看他是分不清自己几斤几两了。”

尉迟敬德怒声道:“拔灼该死,不过区区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部族,竟也敢肖想草原的控制权?”

甚至就连一向喜怒不行于色的长孙无忌,在听完拔灼的条件之后,也忍不住皱了皱眉。

只是李世民还未说话,他也不好越俎代庖。

李世民脸上倒是没什么表情,依旧显得很淡定。

毕竟谈判这种事情嘛,本身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虽说大唐一记推恩令下去,薛延陀内部事实上已经分裂成三部。

但难保他们不会因为来自大唐的外部压力,选择再一次联合起来。

因此,拔灼现在是有和大唐谈判的本钱的。

既然有谈判的本钱,那多为自己捞点好处,也是合情合理的。

说句实在话,李世民还真不怕拔灼狮子大开口。

他要是不狮子大开口,李世民还要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要臣服大唐呢。

沉吟片刻,李世民心里有了决断。

他对着斥候招招手,吩咐道:“去,告诉唐俭,就说拔灼的条件,朕不同意。让他告诉灼跋,最好说点实际的东西,若灼跋不应,便让他尽可能的想办法拖住拔灼,一切等到三路大军合围再说。”

“末将领命!”

斥候拱手领命,拨转马头,再次脱离大军朝来时的路折返,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

同一时间,西海盐池西畔,吐谷浑伏俟城外。

李靖所率的大军则是正在整理自伏俟城内缴获的战利品。

相比李世民征战薛延陀需要千里迢迢跑到草原上,由李靖负责征战的吐谷浑便要近得多。

最直观的区别,便是李世民的大军还在路上,距离薛延陀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李靖麾下主力,却是已经打到了吐谷浑的国都伏俟城,并且已经将伏俟城拿下。

尽管对于吐谷浑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国都的象征意义要大过实际意义。

但伏俟城的丢失,还是让吐谷浑的军民士气大泄,不敢再与李靖正面作战。

大军在忙碌,中军帅帐之中,李靖也没闲着。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桌子上的舆图,像是在盘算什么。

舆图上,除了伏俟城外标示的主力大军之外。

自肃州出兵的李绩部大军,自松州出兵的段志玄部大军,亦是如两支利箭一般,直插吐谷浑腹心之地。

从战略上来说,李靖选择的战术,倒是与李世民的三面合围薛延陀有几分相似。

只不过李世民是选择从东西南三面包抄。

而李靖则是自南北东三个方向进军,准备将吐谷浑的主力逼到高原上,然后一举歼灭。

“哗啦~”

李靖看舆图看得认真,大帐的帘子忽然被人掀开。

下一秒,一名虎背熊腰,身躯极度魁梧雄壮的将领走进大帐。

“老师!”

壮汉朝李靖拱手一礼。

李靖没抬头,淡淡道:“定方来了,先坐!”

汉子正是当年在草原上,亲率两百铁骑突袭突厥阴山大营的苏烈苏定方。

见李靖似乎是在沉思,他也不敢打扰,忙搬了根小马扎坐在矮桌对面等候起来。

李靖招呼了一句,便也没再说话。

一双好似鹰隼般锐利的眸子不断在舆图上来回扫视。

良久,他终于收回目光,看向苏定方问道:“大军可都安置好了?”

苏定方闻言,赶忙点头应声:“回老师的话,都已经安置好了。”

言罢,又赶忙道明来意:“此外,我军此战的缴获,歼敌人数与伤亡人数,以及敌军主力的动向,也都已经探明。”

“这么快?”

李靖哑然片刻,随即轻轻颔首:“说说看!”

苏定方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沉声道:“我军自廓州进军,分别在西海南岸与伏俟城外遭受敌军两次阻击,合计歼敌八千余人,俘虏一万三千余人,缴获牛羊约四十万头,良马六千八百六十四匹。至于我军的折损,目前我部主力的伤亡是两千三百二十一人。”

李靖闻言,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什么缴获与歼敌人数的,他不是很关心,战损也无所谓。

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吐谷浑主力逃窜的方向。

苏定方也知晓自家老师的性子,简单的将两场战争的战果与伤亡人数报上之后,便立即转移到敌军动向之上。

他收起册子,走到舆图前方,沉声道:“据我军斥候探明,如今溃逃的吐谷浑主力,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是由伏允可汗与天柱王亲率的部族军,这部分人马的数量约莫在十三万上下,逃窜的方向是西北的渍山方向。

另一部,则是由慕容融所率的亲卫军,这部人马人数较少,约莫只有四万人左右,如今正在朝着西部高原回撤。”

听完苏定方报上的消息,李靖的依旧没什么表情。

只是目光落在了舆图上所标注的渍山与西部高原之上。

良久,他问道:“李绩与段志玄的大军现在到了哪里,可否有消息传来?”

“英国公部大军,正在按照老师的吩咐,从碛口迂回,截断吐谷浑与西域诸国和西突厥的联系,至于褒国公部大军,暂无消息,应是松州道路难行的原因。”

李靖微微颔首,再度望着舆图沉吟起来。

片刻之后,他摩挲着下巴,呢喃道:“吐谷浑主力的逃窜方向没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李绩与段志玄能否按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与老夫完成对吐谷浑的合围......”

呢喃一句,他倏然抬头,对着苏定方吩咐道:“你速派快马传讯李绩,让他加快行军速度,草原落雪之前,老夫要看见他麾下大军进驻黑石山。

此外,派人联络一下段志玄,让他随时注意吐蕃的动向。”

苏定方愣了一下,有些迟疑道:“老师,这会不会太着急了,如今已经九月中旬,最迟十月,草原上一定会落雪,半个月时间,想从碛口赶到黑石山,恐怕......”

“你只管如实传信,至于怎么行军,那是李绩该操心的事情。”

李靖打断了苏定方的担忧,措辞强硬道:“告诉他,若是他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赶到黑石山截断吐谷浑主力的退路,让吐谷浑主力逃入西域,老夫一定砍了他的脑袋!”

苏定方顿了顿,眼中迟疑之色依旧,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什么反驳的话。

他知道自家老师的性子,从来都是说一不二。

尤其是行军打仗之时,更是听不进去任何意见。

纵然李绩如今在大唐的地位不逊于自家老师,他也毫不怀疑,若李绩当真放走了吐谷浑主力,自家老师一定会杀了他。

他暗叹口气,朝着李靖拱手一礼,转身大步出帐。

送走苏定方,李靖便将这些糟心事抛之脑后,继续将目光放在了眼前的舆图之上。

作为如今的大唐军方第一人,他不需要别人来教他怎么打仗。

他要的,是所有人无条件服从他的命令。

他的目光,在舆图之上注视良久,最终,定格在大漠北端,那座名叫西州的小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