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这步子,扯蛋正常,不扯蛋才是奇迹。
“长安密信?”
长孙冲脚步一顿,下意识看向快马驶来的方向,却见来人风尘仆仆,正是父亲长孙无忌的身边的亲卫家臣。
“王二叔,怎么是您亲自前来?”
他赶忙朝一脸风尘的近卫迎上去。
马背上,被长孙冲称作王叔的汉子跳下马来,望着眼前明显黑了一个度,也明显成熟了不少的长孙冲,眼中浮现一抹欣慰之色。
旋即轻声道:“事关重大,家主不得不让某亲自跑一趟。”
王二叔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取出一封皱巴巴的信件。
长孙冲顺手接过。
看清落款上写的名字是长孙无忌,也不敢怠慢。
忙将王二叔引到一旁的阴凉处歇息。
随后打开信件认真看起来。
这一看,脸色瞬间就变得凝重起来。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一句话,便是八月二十三,大唐将兵分六路,由李靖与陛下各领三路大军,分别征伐吐谷浑与薛延陀。
长孙冲看完信件上的内容,一双眸子里顿时阴云密布。
他沉思良久,转头皱眉看着王二叔问道:“二叔,这是陛下何时做出的决定?”
“宣告出征的消息,是上个月月底才发出来的!”
王二叔应声回答,顿了顿,接着说道:“但自五月中旬夏收之后,陛下便已经开始大规模征召府兵。”
“五月中旬!”
长孙冲闻言,眉头顿时皱得更紧。
他来的时候,父亲明明说过的,陛下最少要晚秋,乃至于初冬之时才会出征。
可现在,时间足足提前了近小半年。
没错,小半年。
旁人不了解他那位姑父的脾气性格,他却是非常清楚。
如果姑父是从五月底开始的大规模征兵,那就证明,他至少在三四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小范围的暗中集结各路府兵前往边境上。
毕竟,那位姑父是出了名的成本战神。
同时,也是出了名的不打没把握的仗。
当他开始明牌的时候,其实就证明他快要赢了,差的就是最后一步,将战利品吃到嘴里。
但关键的关键是,他现在才开始练兵。
在他的计算中,他最少有小半年的练兵时间才对,而现在,因为李世民提前出兵,他练兵的时间要缩短了一半还多。
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要是西突厥突然打过来,他能挡住吗?
长孙冲有些忧心忡忡。
一旁的歇息的王二叔将长孙冲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起身,拍拍长孙冲的肩膀。
轻声安慰道:“大郎,你担忧的事情,家主也早就料到了,家主还让我转告你,若西突厥大军南下救援吐谷浑,你需将西突厥的大军拦在西州两个月,两个月后,会有援兵赶到。”
“两个月?”
长孙冲一愣,神色有些诧异:“两个月,哪里来的援兵,朝中大军不都被陛下和代公带走了吗?”
“这个,某就不知道了,反正家主是这么交代的。”
王二叔摇摇头,他也不清楚两个月后援兵从哪里来。
但他相信家主不会无的放矢,家主说有援兵,那就肯定会有,至于从哪来,那就不是他要操心的事情。
长孙冲闻言,也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脸色肉眼可见的稍微缓和了一些。
若只是在西州坚守两个月就能等到援军的话,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把握的,毕竟他手上的八千大军也不是摆设。
何况,西州到底也算是一座城池。
若只论守城,这个世界上,应该不会有比唐军更加擅长的兵种了。
沉吟一瞬,他将心放回肚子里。
随即扭头看着王二叔问道:“二叔,长安可有营州的消息传来,柴令武那厮,在营州如何了?”
“具体的,某也不知道,某只听说那位柴二郎麾下六个折冲府,似乎只有五千人可用!”
王二叔回忆着在长安知道的关于柴令武的消息,低声道:“此外,那位公爷在营州的手段,似乎很是激烈。”
长孙冲闻言,又是一愣,迟疑道:“就只有这些吗?”
王二叔点点头:“只有这些,营州太远了,比西州还稍远一些,消息传递也不如丝路上这般迅速。”
“我知道了!”
长孙冲轻轻点头,也没在这个话题上多纠结,对着王二叔说道:“还请二叔回去转告父亲,孩儿一定不辱使命。”
“好!”
......
营州,柴令武也得知了李世民准备八月底出兵的事情。
他也没料到,李世民说好的冬日出兵,最终会变成秋日。
接到消息之后,他独自一个人,坐在衙门的礼厅里沉默了许久。
“夫君,吃点东西吧!”
傍晚时分,谢知书命人准备好了饭食,轻轻走到柴令武身旁,出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柴令武回过神来,望着谢知书绝美的面容,忽然叹了口气。
谢知书坐到柴令武身边,手臂轻轻压在他肩膀上,另一只手抬起来,抚平他额头上的褶皱。
感受着谢知书手心传来的温度,柴令武忍不住呢喃道:“要打仗了啊。”
“这些事情,不是都在您的预料之中吗,而且父亲的信上也说了,让您坚守两个月,他会想办法给您派援兵过来,您在担心什么呢?”
谢知书轻声开口宽慰了柴令武一句,起身拉着他的手臂,将他拖到了案几旁边,押着他坐下。
望着眼前精美的菜肴,柴令武并没有多少食欲。
李世民秋日出兵,可以说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让他所有的计划都变成了泡影。
尽管他也明白,李世民此举,或许是为了出其不意。
对于李世民来说,出其不意,自然能出奇制胜。
但他的出其不意,却是会让身在营州的他和身在西州的长孙冲压力大增。
本来,大家是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迎敌的。
甚至连西突厥和高句丽都能有时间慢慢思虑对策。
可现在李世民这么一出兵,将他们的时间无限压缩了不说,还很可能让西突厥和高句丽都紧张起来。
“夫君,事已至此,先吃饭吧,吃饱了肚子,再慢慢思索对策也不迟,总归陛下不可能真让您陷入死地,父亲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谢知书一边说着,一边替柴令武布菜。
“话是这么说,但总归主要的困难,还是要咱们自己应对啊。”
柴令武提起筷子,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随即慢条斯理的吃起东西。
谢知书见状,也不再多言。
夫妻二人沉默着吃完晚饭,天色也黑了下来。
柴令武想了想,唤来一名亲卫吩咐道:“去,让薛礼和裴行俭来见我!”
亲卫领命而去,柴令武便静静等待起来。
谢知书见状,很识趣的退到了后院里,显然是不想打扰柴令武说正事。
不一会儿,得到消息的薛礼和裴行俭联袂而来。
“师尊,公爷!”
两人齐声向柴令武问好。
柴令武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淡淡道:“先坐。”
两人对视一眼,应声落座。
裴行俭主动出声问道:“师尊,可曾用过了晚膳?”
柴令武点点头,没有说话,而是将今日柴大送来的信件掏出,递到两人面前。
“长安来的信,都看看。”
“长安来信?”
薛礼与裴行俭有些诧异的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出茫然之色。
裴行俭伸手接过信件打开,薛礼凑上去,两人迅速将信上的内容看完之后,脸色也如出一辙的难看起来。
“师尊,这......”
裴行俭仰起头,眉头皱得可以夹死蚊子。
柴令武淡淡道:“陛下自五月底开始,便已下旨大规模征召府兵,但据为师的猜测,一般陛下将某件事情昭告天下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早就已经开始动手了。换句话说,咱们离开长安的时候,陛下很可能就已经开始征兵。”
听完柴令武此言,裴行俭和薛礼忍不住又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脸上看见了凝重之色。
柴令武接着说道:“陛下此番出其不意,很可能提前引得西突厥与高句丽紧张起来,咱们,快要没时间了。”
薛礼和裴行俭沉默一瞬,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薛礼皱起眉头,沉声道:“陛下提前数月发兵,势必压缩咱们的练兵时间,公爷,咱们或许,得改变一下练兵策略了。”
薛礼这话一出,柴令武还没反应,裴行俭就神色阴沉地摇摇头。
驳斥道:“再怎么改变策略,咱们手上只有五千多人也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如今这五千人才刚刚投入训练,纵然是以战代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蜕变为真正的精锐。”
闻言,柴令武与薛礼都陷入了沉默。
因为两人很清楚,裴行俭说的是血淋淋的事实。
说来说去,他们手上只有五千多人是事实,就算改变策略,也不可能凭空从哪里变出来一支大军。
人数,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劣势。
除非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征兵训练。
但......即便是他们敢私自征兵,营州的财税,也养不活更多的大军。
营州只是下州,全州人口加起来不到两万户。
两万户,供养五千大军,相当于四户供养一卒,已经远低于兵法中二十户供一卒的标准。
纵然大唐施行的是府兵制,这个比例,也已经到了极限。
若是再继续征兵,营州的财税,一定会崩溃。
沉默片刻,柴令武看向裴行俭,问道:“那你的意思呢,是保持现状,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听见柴令武的问题,薛礼也下意识的看向了裴行俭。
而裴行俭迎着两人的目光,则是心理压力瞬间剧增。
他硬着头皮,有些迟疑地出声道:“若是依弟子看来,咱们不如......不如......不如想办法加固营州城。”
“加固营州城?”
柴令武和薛礼齐齐反问出声,脸上尽是不解之色。
裴行俭深吸口气,硬着头皮道:“营州城,本身便是我大唐防御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若高句丽下定决心要出兵支援薛延陀,则营州城便是高句丽需要拔除的第一颗钉子,我的意见是,既然咱们最后都是要守城的,倒不如将资源全都倾斜到城池上面,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这话一出,柴令武与薛礼不由面面相觑。
这个办法,似乎,可行。
高句丽要出兵营救薛延陀,无非两个选择。
要么直接出兵帮助薛延陀抵御唐军,要么便是攻打大唐的城池,围魏救赵。
而这两个选择,不论哪一种,高句丽都得先将营州这颗钉子拔掉。
因为营州的地理位置,不止是大唐防备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那么简单。
当攻守异形时,营州更是大唐进攻高句丽的桥头堡。
这就意味着,若高句丽想要直接出兵帮助薛延陀,就必须要先拔掉营州。
否则,营州就会成为一把利刃,将高句丽派出的大军切成一支孤军。
而若是高句丽想要采用迂回战术,选择南下攻打大唐其他城池,迫使大唐主力回援,营州就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拿不下营州,他们连南下的机会都没有,更遑论迫使大唐主力回援?
所以,若是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将营州城变成一座坚城。
那么哪怕唐军的战斗力差点,也能凭借优良的装备和坚固的城池来弥补。
思及此,薛礼试探性地望着柴令武问道:“公爷,那便......想办法加固营州城墙?”
裴行俭也是看向柴令武,静待柴令武最后的决定。
柴令武没有第一时间回话,而是不断思索着其中的不妥之处。
良久,他皱眉摇头道:“若仅仅只是加固城墙,恐怕还是有些不稳妥。”
“不稳妥?”
裴行俭与薛礼脸上浮现一抹茫然,不是很能理解这句不稳妥指的是什么。
柴令武见状,也没卖关子,直言道:“咱们把营州城修建得再坚固,营州终究也只是一座城,若是对方围而不攻,咱们很容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因为,咱们没有援军。”
裴行俭蹙眉到:“怎么会没有援军,师公不是说......”
“说归说,但到时候是否会有援军赶到,谁也不敢保证,万一到时候援军不至呢?”
柴令武摇摇头,打断了裴行俭的话。
不是他不信自家老爹,而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次大唐两线作战,已经将能动员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已经没有任何余力了。
今年,毕竟才只是贞观七年。
虽然大唐灭了东突厥之后,也算是过了两年好日子。
但这两年的收成,也就勉强能补足贞观四年之前的亏空罢了。
须知历史上的贞观一朝,哪怕是到了贞观末期,也都没有两线作战的能力。
而这一次,李世民将步子迈得这么大......
只能说扯着蛋是稀松平常,不扯着蛋才算是真正的奇迹。
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敢去奢望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