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风流狂炫折耳根

第264章 当代毒士?些许风霜罢了!(5k大章求追订)

“怎么,朕的外甥行冠礼,朕不能来看看吗?”

李世民大步走到神台前方,斜眼看着柴令武反问道。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柴令武愣了一下,赶忙陪笑道:“陛下说得哪里话,您能来观礼,我霍国公府上下那是蓬荜生辉啊。”

“这倒像句人话!”

李世民脸上露出满意之色,旋即转头看向孔颖达,淡然道:“孔师,今日朕想托个大,这小子的表字,就由朕来取,如何?”

李世民的话,看似在商量,实则不容置疑。

孔颖达纵然心有不满,但也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作,只得屈身道:“既如此,便由陛下施为吧。”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又将询问的目光看向柴绍。

柴绍当然不会有意见,当今皇帝陛下亲自为自家孩儿赐字,他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什么意见。

见柴绍也没意见,李世民收回目光,转头朝柴令武满意一笑。

柴令武不明白李世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但他很清楚,李世民今日过来,必定带着某种目的。

他也没多问,静静的等待着李世民开口。

李世民也没让众人久等,目光从一众宾客身上环视一圈,便轻声喊道:“柴小子。”

柴令武赶忙应声:“臣在。”

李世民淡然道:“今日是你的冠礼,也是你人生之始,今日过后,你便算是成人了,朕也不会再拿你当个孩子对待。”

柴令武微微颔首,表示回应。

李世民接着说道:“以你的能力,早晚都是要入朝为官的,朕只盼你从政掌权时,能从一而终,不忘初心,为国、为民、为朕多立新功;是以,朕便赐你表字元初,元为尔生之始,初为尔生之志,你意下如何?”

“元初......”

柴令武呢喃着元初二字,脸上逐渐浮现笑意。

然后朝着李世民躬身一拜:“柴元初多谢陛下赐字,自此之后,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家国,不负生民,不负陛下!”

“哈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不由仰天大笑,连连道好:“那朕,就等着你大放异彩那天。”

柴令武没再多言,只是觉得身上的责任忽然重大起来。

自今日起,他便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

男人该承担的责任,他都得承担起来。

嗯,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礼成!”

充当赞者的族老高声唱喝,表示着今日的冠礼结束。

一众前来观礼的宾客闻言,这才收起了脸上的严肃,笑吟吟地走到柴令武身旁朝他恭贺道喜。

柴令武一一向众人道谢过后,快步走到眼眶发红的柴绍面前,笑吟吟地拱手道:“耶耶,孩儿今日始成人,蒙陛下青睐,赐字元初,耶耶该高兴才是。”

“高兴,为父高兴的。”

柴绍眼眶通红,笑中带泪,看着眼前已经与他一般高大的儿子,眼神中有欣慰,有追忆,有感慨,还有一丝不舍。

自此之后,幼鹰将展翅高飞。

而他身为一个父亲,唯一能做的,只有展望。

他伸出手,拍拍柴令武的肩膀,感慨道:“你母亲要是在天有灵,看见你长成大人,也该为你感到开心了。”

“会的,母亲也会开心的。”

柴令武轻轻颔首,低低应声。

父子二人正感伤间,程咬金忽然冲上前来,一把揽住柴令武的肩膀,大笑道:“行了,你们父子少矫情,老夫等人可是饿了一天了,就等着国公府这顿饭呢,陛下也在,莫要让陛下久等了,赶紧上菜吧!”

一听这话,众宾客顿时哄笑出声。

李世民也笑了,笑着催促道:“朕和太子,也是来蹭饭的,还不赶紧上菜?”

柴令武和柴绍也笑了。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柴绍大手一挥道:“传令,设宴!”

随着柴绍一声令下,早就严阵以待的国公府下人们立即忙碌起来。

柴令武先将李世民和李承乾请进正厅诸位就坐,再将今日的主宾孔颖达请进去陪坐,然后才是其他宾客。

丝乐声声,流水一般的菜式上桌。

顷刻之间,气氛便热络起来。

柴令武端着酒杯,朝今日前来观礼的宾客一一敬酒,多年的酒桌经验,让他在面对这样的场合时,早已能做到游刃有余。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场中气氛更加热络。

武将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块划拳吹牛逼,文臣们则聚在一块儿玩着投壶,飞花令,曲水流觞之类的游戏。

今日这场宴席,要的就是热闹,要的就是狂欢。

柴令武喝了一肚子酒,胃里直泛酸意,赶忙趁着这个机会返回桌子上往嘴里扒拉几口菜。

才吃个半饱,余光便瞥见主位上的李世民朝他招手。

他只能放下筷子,屁颠屁颠跑到李世民跟前,问道:“陛下,什么事儿?”

李世民目光扫过

一众已经陷入狂欢的文臣武将,缓缓出声道:“礼厅里太嘈杂了,随朕出去走走如何?”

柴令武一愣,下意识看向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李承乾。

却见李承乾像是吉祥物一般,连眼珠子都不眨一下。

沉吟一瞬,他轻轻颔首:“国公府后花园肃静,陛下请随我来。”

说着,柴令武起身,带着李世民和李承乾钻进屏风,朝后门出了礼厅。

柴绍和一众宾客们察觉到了李世民的离席,气氛不由僵硬了一下。

但也只是一下,便又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继续玩闹起来。

后花园里,柴令武带着李氏父子找了一处处在阴凉下的石凳上落座,又唤来侍女上了一些点心和一壶米酒。

他起身提起酒壶,为二人斟酒,笑吟吟地出声道:“陛下,太子殿下,关中这秋老虎来得猛烈,不妨先喝杯米酒去去暑气。”

李世民捏着酒杯,小抿了一口,随即上下打量柴令武一眼,轻笑道:“受了冠礼,是有些不太一样了,嗯......像个人了。”

柴令武脸色一僵,心道李世民这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一把年纪了,连人话都不会说。

李世民挑了挑眉,倒也没有继续不当人,一口饮尽杯中米酒,惬意的靠在石凳上,缓缓出声道:“你的折子,朕和满朝文武都看了!”

“折子?”

柴令武有些懵:“啥折子?”

李世民老脸一黑,没忍住闪电般探出手,一巴掌拍在柴令武后脑勺上。

打完像是还不解气,没好气道:“你说什么折子,少跟朕装傻充楞。”

柴令武直接被打懵,眼中满是茫然之色。

不是,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要挨打,现在行了冠礼还要挨打,那我这冠礼不是白行了?

“瓷麻二楞的,混账东西!”

李世民骂骂咧咧一句,翻着大白眼道:“就是你从岭南加急送回来的折子。”

柴令武恍然,随即满脸幽怨:“您说折子就说折子,打我干嘛?”

“习惯了!”

李世民很理所当然的应声,样子实在欠揍。

让柴令武很有一种用他四十五码的鞋底子,拍在李世民那四十五码的大脸上的冲动。

你习惯你***呢习惯......

望着柴令武幽怨的脸色,李世民总算还是保留了一点作为长辈的尊严,轻咳一声后说起正事。

他道:“你在折子上写的那些东西,朕觉得很有道理,满朝文武也认为说到了点子上,尤其是那句一切阶级矛盾皆因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可谓真知灼见。”

“哦!”

柴令武哦了一声,脸色没什么变化。

只觉得李世民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试问,谁不知道他真知灼见啊,用得着你在这里废话?

李世民有些不满,瞪眼道:“你哦什么哦,朕说了这么多,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柴令武隐晦的翻个白眼,硬邦邦地应声:“臣想说的,已经全部写在折子上了,所以臣现在没什么好说的。”

李世民扯了扯嘴角,倒也没继续纠结柴令武的态度。

他沉吟一瞬,转而问道:“朕今日来,是想问问你,你折子上写的那个改土归流,同化僚人之策,是只能用在僚人身上,还是说......针对任何对大唐有敌意的人,都能用?”

柴令武一愣,神色有些诧异。

心思电转间,他下意识反问道:“不知陛下所言的对大唐有敌意之人,是指?”

这话一出,李世民想也没想,抬手照着柴令武后脑勺又是一巴掌。

清脆的巴掌声,彻底打出了柴令武的不满。

他梗着脖子,不爽道:“陛下您说事就好好说事,干嘛老是打人呢?”

李世民眉心萦绕阴云,语气不善道:“混账东西,非要和朕装傻充愣是吧,你别告诉朕,柴哲威那小子什么风声也没和你透过!”

“我......”

柴令武泄了气,不满地嘟囔道:“我哪知道您具体说的是谁,您不会直接说啊,非要让人猜,合着您长嘴是用来做装饰的是吧?”

“小兔崽子,胆儿肥了?”

李世民面色不善,抬手作势欲打。

柴令武赶忙缩起脖子,连声道:“能用,都能用。”

李世民面色稍缓,活动一下手腕,朝他扔了一个威胁的眼神,没好气道:“说说,具体怎么用,朕等着用呢。”

柴令武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一抹谄媚的笑容。

起身给李世民添了杯酒,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发兵吐谷浑啊,能不能给小子透个底,好让小子也跟着去混点资历?”

李世民闻言,不由斜眼打量柴令武一眼,满脸不屑地嗤笑道:“就你这小身板......也罢,你先说说看,说得好,朕自然会给你这个机会。”

面对李世民的不屑,柴令武丝毫不觉得受辱,反而傲娇的挺了挺胸膛。

然后赶在李世民的耐

心耗尽前,解释道:“改土归流之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取消当地土王自治,改为朝廷直接统治。任流官,建学校,行教化,促进汉胡通婚,朝廷对汉胡一视同仁,汉胡对朝廷一体纳税,这样的事情,其实魏孝文帝就已经干过。”

“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你直接说重点。”

李世民眼中浮现些许不耐之色,他今日来,可不是要听这些的。

他迫切的需要知道,这样的政策,在不接受大唐直接统治的其他地方,该怎么施行。

尤其是草原边远之地的部落联盟归化的问题,才是他真正目的所在。

柴令武明白李世民的心思,当下也不再卖关子,直言道:“陛下担忧的事情,其实很好解决,只需要加上一个推恩令就能解决。”

李世民一愣:“推恩令?”

柴令武轻轻颔首,解释道:“草原部落联盟,基本上还停留在奴隶时代,即除了统治者外,其他人都只是统治者的私人财产,与岭南僚人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生活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单纯的改土归流之策,在岭南好用,但到了草原山,未必还能起效。”

李世民轻轻颔首,表示赞同。

这个事情,早在他刚收到柴令武的折子时,便已经召集群臣商议过。

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上和柴令武所言一般无二。

岭南的僚人,虽然也受土王统治,但长久的与汉人接触,早就让当地的土王对族人的统治力大大降低。

因此,朝廷直接派遣流官,再配合大军威压,很容易就能将僚人同化。

草原部落则不然,他们较之岭南的僚人更加原始,更加蒙昧。

宗教加武力的双重洗脑之下,让朝廷想要绕过草原上大大小小的可汗直接统治草原人,几近成为空想。

哪怕直到现在,草原上的大多数突厥人都成了大唐的奴隶。

但剩下的少部分突厥人,依旧围绕在残余的小领主身旁。

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不是朝廷派遣一两个流官,建造一两所学校就能改变的。

沉吟片刻,他追问道:“如你所言,既然草原人都是统治者的奴隶,那这个推恩令,又该去推谁,这其中有什么因果关系吗?”

柴令武一直在观察着李世民的表情。

见他明显已经将自己的话理解透彻,这才轻笑着解释道:“陛下又理解错了,推恩令在草原上的真正作用,可不是为了削弱那些领主的实力,而是为了挑起这些领主之下的小领主内斗。”

“内斗?”

李世民眼睛一亮,立即来了兴趣。

他似乎已经隐隐约约摸到了一些东西,只是中间还隔着一层薄膜,需要柴令武帮助他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他迫不及待的追问道:“说说,具体咋个意思?”

柴令武轻轻颔首,道:“咱们就以吐谷浑举例,贞观四年时,您曾钦封伏允可汗为我大唐的西平郡王,而伏允可汗,也接受了您的册封,这便意味着,四海诸国都承认了吐谷浑乃为我大唐藩属的事实,既然是藩属国,那我大唐朝吐谷浑派出一位特使,参与进吐谷浑的内政之中,应该是很合理的事情吧?”

“流官变特使?”

李世民眼睛一亮又一亮,笑道:“有点儿意思,但伏允可汗也不是傻子,他岂能让我朝特使参与进国政之中?”

“这个时候,就是推恩令生效的时候了。”

柴令武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笑得像是一个狐狸:“吐谷浑乃我大唐藩属,按制,汗位传承需得接受我大唐册封,而伏允可汗,可不止一个儿子,陛下您觉得,要是我大唐以宗主国的名义,提前册封伏允可汗的两个儿子为可汗,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这话一出,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砰~”

下一刻,就见他一巴掌拍在石桌上,猛地起身,一脸激动道:“如此一来,吐谷浑国中便会形成三权乃至于数权鼎立的局面,而我大唐派出去的特使,马上就会变成独立于这些权力之外的裁决权......”

李世民越说越是激动,脸色都不禁涨红起来。

推恩令啊,他从未想过,推恩令还能这么用。

只是给出去几个名分,就能让大唐特使这个令人讨厌的外来者,一跃成为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香饽饽。

这简直,简直就是惨无人道的毒计。

“好!”

想透其中关节,李世民忍不住一拳砸在石桌上。

但很快,他又冷静下来,接着追问道:“若是伏允可汗的几个儿子联合起来,不接受大唐的册封,又该怎么办?”

“大唐是宗主国,伏允的儿子不接受册封,那就是抗旨不尊,陛下当行天可汗令,诏四海诸国举兵共伐之。何况,能被朝廷选做特使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吧,掌控他国朝政做不到,难道挑拨离间,刺杀陷害也做不到吗?”

柴令武笑吟吟给出答案。

这年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而大唐宗主

国的身份,便是最好的名。

至于那些阴险毒辣的手段,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

等到吐谷浑国灭,成为大唐治下的州县,也就没人会记得那些事情了。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天下人都只会当吐谷浑是违抗了宗主国的册封,才会被四海诸国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