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大理寺的狱你都敢越?(五千大章求追订)
见柴令武脸色难看,李世民嘴角不由勾起一抹嘲弄。免费搜索本文:找小说网
幽幽问道:“朕还听说,你收了冯盎的礼物,准备和冯盎交个朋友?”
柴令武倏然抬头,正好对上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目光。
他皱了皱眉,沉默着从袖子里掏出了冯盎给的礼单,而后呈到了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手指搭在礼单上,与柴令武对视片刻。
忽地展颜一笑,将礼单推到柴令武跟前,笑道:“拿着吧,朕方才已经说过,冯盎的忠心不必怀疑。”
柴令武一愣,眼中满是不解。
李世民靠回龙椅上,慢条斯理地出声道:“冯盎不会反,他要火药,的确是为了平定僚人叛乱。”
“那陛下为何......”
柴令武忍不住反问一句,但问到一半,又住了嘴。
李世民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册子递到了柴令武手边。
“这是?”
柴令武下意识接过。
李世民摆了摆袖子,淡淡道:“你先看,看完朕一次性替你解惑。”
柴令武微微颔首,拿着册子退回胡凳上。
刚打开册子,李承乾也凑了过来。
柴令武一开始还很疑惑这本册子存在的意义,但看着看着,脸色顿时就变得难看起来。
“贞观三年冬月初九,支出粮草六万石,用于平定岭南僚人叛乱。”
“贞观四年三月初三,支出甲胄二百具,战刀一千六百柄,粮草一万四千石,用于平定岭南僚人叛乱。”
“贞观四年七月,支出铜钱三万缗......”
“四年冬月,支出......”
“五年三月,支出......”
“五年五月......”
柴令武轻声念出册子上一条条支出记录。
越念,脸色越难看。
一旁的李承乾也是看得直倒吸凉气,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良久,柴令武一把合上册子。
皱眉朝李世民问道:“区区一个僚人叛乱,朝廷竟靡费钱粮如此之巨?投入如此之多的钱粮也就罢了,竟然还未将叛乱彻底平定,冯盎到底在干什么,养寇自重吗?”
“这正是朕疑惑的地方!”
李世民斜靠在龙椅上,淡然出声道:“朕派人查过,账簿没有任何问题,也不存在有官员贪腐的情况,但僚人叛乱,就是一直反反复复没个结局。”
李承乾迟疑道:“会不会是冯盎中饱私囊?”
李世民摇摇头,面无表情道:“不会,岭南冯氏虎踞岭南之地上百年,其权力比之南越武帝赵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点东西,冯盎还看不上。”
李承乾怔了怔,不由微微蹙眉:“那......难道真如表兄说的那般,冯盎是养寇自重?”
“也不至于!”
李世民仍是摇头,否认道:“冯氏归附大唐之时,便已将手中兵权如数上交,如今冯盎手里可用兵卒不过八千,纵然再加上冯氏族兵,也不过一两万人。就这点人......够得着自重的门槛吗?”
李承乾又是一愣,随即陷入了沉默。
他相信父皇的判断,但除此之外,他也实在找不出其他理由来解释了。
毕竟,事实就摆在眼前。
这么多钱粮确实是花了,僚人叛乱也确实没有平定。
如果不是中饱私囊,也不是养寇自重,那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冯盎无能的。
但.......冯盎会是无能之辈吗?
至少,李承乾没见过冯盎这样,不仅能稳坐岭南,还能让父皇一点都不猜忌他的无能之辈。
更别说冯盎还有过攻克平定岭南二十余州,脱帽退万敌这些光荣战绩。
李承乾不说话,大殿之中的气氛便陷入了沉默之中。
许久之后,柴令武冷不丁问道:“那陛下今日同太子殿下和臣说这些事情,有何用意,总不会只是单纯让臣和太子殿下看看账本吧?”
柴令武此言一出,李世民眼中不禁浮现些许笑意。
他坐直身子,笑吟吟地出声道:“这就和你要与朕做的交易有关了。”
“交易?”
柴令武和李承乾齐齐出声,同时目露不解之色。
李世民微微颔首,直言道:“朕可以还你自由,你的爵位,朕也可以还给你,包括你立下的那些功劳,朕也可以一次性给你折算成赏赐。”
一听这话,柴令武顿时眯起眸子。
直觉告诉他,李世民肯定不会是良心发现。
果然,下一刻,他的直觉便得到了证实。
李世民脸上笑容不变,语气陡然严肃起来:“朕要你与承乾,替朕走一趟岭南,替朕亲眼看看,看看这岭南的僚人究竟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竟能让冯盎这等经验丰富的老将都连连吃瘪。”
“啥?”
柴令武猛地起身,不可思议道:“让我去岭南?”
“不,是
你和承乾一块儿去!”
李世民纠正了一下柴令武的说法,表情一下子正经起来。
“这几年,朝廷在岭南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已经快赶上朕北征突厥的花费了,但却没有取得半分建树与成果,这明显是不正常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顿了顿,像是在组织词汇。
片刻后,才接着说道:“朕虽能确定冯盎没有问题,却也无法继续容忍岭南这个无底洞继续吞噬下去,因此,朕需要你们替朕亲自走一趟岭南,替朕将这个无底洞的底给探出来。”
柴令武与李承乾对视一眼,眼中皆有惊愕与不可思议。
还有几分......迟疑。
去岭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今的岭南,可不是后世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大省。
瘴气,疫病,猛兽,还有山中各类未开化的山野僚民......每一样都是要命的存在。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倒也还罢了。
关键岭南二十余州之地,向来只认冯氏不认朝廷,堪称大唐境内的国中之国。
万一冯盎并不无辜,那他们此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李世民将两人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
倒是也理解两人心里的担忧。
于是,他接着说道:“冯盎此次入京,不仅派来了冯长子冯智戴打前站,还带来了次子冯智益,三子冯智彧,你们出发去岭南之后,朕便会安排冯氏三兄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
两人听完李世民的安排,依旧没有第一时间发表意见。
柴令武脑海疯狂运转,权衡此事的利与弊。
若是李世民的承诺作数,他只需走一趟岭南,便能拿回自由和爵位,算起来其实也不亏。
至于风险嘛.......高风险往往便意味着高收益。
只要收益足够高,些许风险,倒也不是不能承担。
前提是,李世民的承诺要能作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给他玩一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考虑到李世民的信誉,柴令武决定先将丑话说在前面。
他抬起头望着李世民,沉声道:“陛下,臣可以走一趟岭南,但臣也有两个条件,还请陛下答应。”
李世民挑了挑眉:“你说。”
柴令武道:“首先,臣要与太子殿下兵分两路,一路明察,一路暗访。其次,臣手里的活字印刷和报纸,需得等臣安然从岭南回归之后,再交给陛下。”
一听这话,李世民顿时勃然大怒:“你不信朕?”
柴令武扯了扯嘴角,朝他扔去一个看傻子的眼神。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
他昨日在牢里,似乎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吧?
李世民有些怀疑人生,他堂堂大唐皇帝,在这小子眼里,就一点不值得信任吗?
简直,岂有此理!
李世民越想越气,怒而拂袖道:“不行!”
“不行?”
柴令武瞪大眼睛。
李世民怒道:“你要的东西,朕都已经给你了,按着规矩,你也不该对朕藏私。”
柴令武瞠目结舌,差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您还给我了?什么时候?为什么我不知道?”
柴令武一脸三问,心中陡然生出一股被戏耍的羞恼。
李世民冷笑一声,眼中浮现出标准的三分凉薄,三分讥笑,还有四分漫不经心。
随即慢条斯理道:“当然是......现在!”
柴令武愣住,一旁的李承乾也愣住。
两人满脸难以置信,一副白日见鬼的表情。
李世民对两人震惊的表情表示很满意,果断对着门外唤道:“来人,拟旨!”
一名小黄门小跑进门,躬身行礼道:“陛下请旨!”
李世民背着手起身,淡淡道:“兹有良家子令武者,淑慎性成,勤勉柔顺,于国有功.......即日起,复新兴县公爵,特进通议大夫,加封岭南道黜置大使,赐配银鱼袋,金千金,帛十匹,御酒十坛,羊肉百斤,以示恩荣......钦哉!”
听完李世民口述的圣旨内容,柴令武人都傻了。
不是,这种事情,还能这么玩?
而且,一出手就是通议大夫的散衔,真给啊?
那可是通议大夫,正四品下的官衔,正四品下啊,就这么给了他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人!
这合理吗?
柴令武有些怀疑人生......
李世民口述完,示意小黄门去拟旨送往三省复验用印,转头看着殿中目瞪口呆的柴令武,不由轻笑着问道:“怎么,你不满意?”
柴令武下意识摇头,精神头都有些恍惚起来。
李世民这一次,简直大方到离谱,大方到他怀疑人生。
别看这通议大夫只是一个文散官的头衔,无职也无权。
须知,大唐的职位授予,向来都是职比官最多只低一阶。
也就是说,柴令武现在领了正四品下的通议大夫衔,等到将来他踏入
官场时,最低的起点都是从四品上的实权职位。
从四品上的实权职位是什么概念?
那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终点!
就拿柴令武的老熟人孙伏伽来说,他身上的大理寺少卿,便是从四品上的实职。
而李世民,把别人的终点,定成了他的起点?
这......
不会有诈吧?
柴令武回过神来,心中霎时警铃大作,按着他以往的经验,他绝不会相信李世民会这么大方。
想到这里,柴令武望着李世民的眼神瞬间变得警惕起来。
注意到柴令武的神色变化,李世民莫名又是一阵气恼:“竖子,你什么眼神?”
“不对劲,十分得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柴令武摩挲着下巴,没有理会李世民的屁话。
沉思良久,他试探性问道:“陛下,这通议大夫之衔,您当真给臣?”
“废话,朕乃口含天宪的帝王,向来一言九鼎!”
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柴令武,问道:“怎么,你不愿?”
柴令武摇摇头,有些不太相信的继续问道:“您……不后悔?”
李世民气抖冷:“你当朕是什么人,朕何时做过朝令夕改之事?”
柴令武又一次沉默。
这个剧本,不对劲,李世民绝对不可能这么大方,除非……他被人夺舍了。
那可是正四品下的散衔,李世民会这么舍得?
他沉默一会儿,不由欲言又止,很想问李世民一句他是不是最近受了什么刺激。
但……不太敢!
李世民看着柴令武犹犹豫豫的样子,也没了耐心。
不耐烦地问道:“你到底能不能干?不能干就早点说,朕好找别人!”
“能!”
柴令武赶忙点头:“能干,肯定能干啊,这必须能干!”
李世民见状,总算面色稍缓:“如此,你先回家准备一下,把你活字应刷和报纸怎么操作写完,待圣旨一到,便即刻出发吧。”
“得嘞!”
柴令武点点头,转身欲走,走到一半,又转头问道:“陛下,那臣与太子分兵之事……”
“准!”
李世民大手一挥,说道:“朕会让太子打着代天巡狩的旗号一路南下,替你吸引天下人的目光,还有问题吗?”
“没了!”
柴令武疯狂摇头,转身撒丫子就跑。
开玩笑,这种好机会要是错过,下次指不定得等多少年了。
正四品上的散衔,大理寺少卿的起点啊,买命都够了。
目送柴令武头也不回的跑远,李世民不由扯了扯嘴角。
旋即有些疲惫的揉揉眉心,扭头看向还处于震惊之中的李承乾:“承乾,你也去准备一下,随冯盎一道返回岭南吧。”
李承乾如梦初醒,赶忙躬身领命:“儿臣遵旨!”
另一边,柴令武一路畅通无阻的跑出皇宫,又一口气跑进国公府。
刚刚进门,便差点与即将出门的裴行俭撞了个满怀。
两人同时急刹,堪堪站稳身形。
柴令武怒道:“瞎吗,着急忙慌的赶着去投胎?”
裴行俭刚想反唇相骂,看清来人是柴令武,顿时一副活见鬼的表情。
“师……师……师尊?”
他指着柴令武,语无伦次道:“你不是……你不是在大理寺坐牢吗?”
柴令武面色不善起来。
裴行俭突然后退一步,一脸震惊道:“您竟然敢越狱?”
“越你妈个头!”
柴令武想也没想,照着他后脑勺就是一巴掌抽了过去。
裴行俭被抽得懵了一下,回神之后,顿时脸色急切道:“师尊你疯啦,大理寺的狱你都敢越?”
柴令武咬牙切齿道:“蠢才,谁告诉你我是越狱出来的?”
“不是越狱?”
裴行俭又懵了一下,难以置信道:“那您怎么出来的,您的刑期不是六个月吗,现在才一个月不到啊。”
柴令武扯了扯嘴角,深吸口气后,冷着脸道:“此事说来话长,我懒得说,总之,为师我现在出狱了,你现在马上去收拾一下,随为师出趟远门。”
裴行俭先是一愣,随即大吃一惊:“都要逃出长安了,还说你不是越狱?”
“啪!”
柴令武又是一巴掌抽过去,怒骂道:“少胡咧咧,为师我这次是奉旨前往岭南公干,你要去就赶紧收拾东西,不去就滚远点!”
“去岭南,公干?”
裴行俭又是一愣,眼神瞬间变得狐疑起来。
柴令武才懒得管他什么想法,绕开他就朝碧波小院快步走去。
裴行俭站在原地,目光在大门外停留两秒,脸上浮现一抹纠结。
片刻后,他唤来一名下人吩咐了几句后,还是选择带着亲卫出了国公府,朝不远处的平康坊而去。
柴令武回到碧波小院,先吃了一顿饭,然后唤来春夏秋冬四大
丫鬟替他收拾出远门需要的东西。
再叫了王胜过来,准备暗中出行的事宜。
这才钻进书房,提笔开始完善如何利用活字应刷术刊发报纸的一应程序,以及用意和最终目的。
柴令武向来是个很有契约精神的人。
既然李世民已经将他需要的东西都给了他,他自然也不会小气。
一封折子写完,时间也来到下午。
他伸了个懒腰,起身拉开了房门准备出去。
下一刻,一股寒风灌进胸口,又冷得他缩回了脚。
刚准备把门关上,一双大手忽然撑住了门框。
柴令武下意识抬起头,看清来人是柴绍之后,赶忙松手行礼。
“耶耶!”
柴绍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柴令武赶忙侧开身子,请柴绍进来。
柴绍进门,走到柴令武刚才坐的胡凳上坐下,随手取过柴令武刚刚写完折子看了起来。
柴令武一时间摸不准柴绍的来意,只得拖根胡凳出来,挨着柴绍坐下,等着柴绍先开口。
柴绍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折子,随手放回案几上。
旋即侧过身来,上下打量着柴令武。
良久,才轻声问道:“老夫听闻,陛下打算让你和太子殿下走一趟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