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京师到天津电报
叶名琛收到圣旨之后找到广州铁路商行。
对于这种事,广州铁路商行自然不会拒绝,立即开始准备。
还没有出发之时,他们又收到刘大进的电报。
于是,广州铁路商行携款五万两银子和数百公里电报线、电报机、配件以及技术人员乘船从广州出发前往天津。
广州铁路商行沿着北京到天津的既有官道边上只用了十天就把天津到北京的电报线铺设好。
在这十天之中还顺便培训了十数个电报员。
北京的电报房设在紫禁城内务府,这是咸丰皇帝金口定下的。
就为了他能第一个知道天下事。
电报线接通调试好之后,众臣全部围在内务府看这电报究竟奇特在何处?
一台奇奇怪怪的机器,一根细细的铜线,也看不出有何神奇的地方。
其实早在开始铺设电报线之时他们每日都会来观看,虽说看不出个子丑寅卯,但还是乐此不疲。
众臣看到电报员在那个非常奇特的机器上这里摸摸那里扣扣,然后又看到他右手指在一个铁片上不断按下,便传来一阵“滴滴滴………哒哒哒……”的声音。
不一会,就见到他拿起一支笔在记录什么。
此时,电报员记录的便是从天津发过来的第一封电报。
记录好之后,他起身给咸丰皇帝和众臣行礼:“禀皇上,禀诸位大人,从天津发过来的电报已收到,请过目。”
说完,他举起手中电报。
众臣哗然,脸上满是不可思议,这么快就收到了,就手指按那么三五下就收到了,实在是匪夷所思。
安德海接过电报递给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看到电报上的数字知道这是一种西洋数字,只是并不知道什么意思。
众臣好奇也围过来看,同样也不懂。
端华问:“这是何意?”
电报员说:“回王爷,这是一组摩尔斯电码,待小人破译后就知道电报说什么。”
众臣惊奇,摩尔斯电码,摩尔斯电码是何物,闻所未闻?
就在电报员要破译电码时,咸丰皇帝笑道:“诸位爱卿,朕觉得这封电报先不忙破译,待天津的八百里加急送到再译不迟。”
“朕与诸位爱卿就在这内务府等着,瞧瞧这电报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是否真如叶爱卿所言,传信可瞬息千里,不差毫厘?”
众臣心中也是这样想的,遂与咸丰皇帝在内务府等待。
如今朝廷铁了心要兴洋务,对这西洋事物还是能了解就多了解一些对自己没坏处。
于是,众臣也没歇着,纷纷询问电报员和技术人员这电报如何组成、如何传信、如何发送,如何接收?
终究是当官之人,头脑还是很灵活,问出来的问题往往也能切中要害,少有哄堂哗众之言。
这时,咸丰皇帝给肃顺使了个眼色。
肃顺轻咳一声,来到一个技术人员面前:“这位,李,李,对,李工,不知这电报花费几何?”
肃顺问完,众臣立即竖起耳朵,这才是他们最关心之事。
倘若动辄数十万两,甚至数百万两,即便这电报再便利也要仔细斟酌才行。
李工笑道:“回大人,电报花费并不大。”
咸丰皇帝眼中一亮,众臣一阵窃窃私语,多少能听出他们话中带有惊喜。
肃顺笑道:“还请李工一一报来。”
李工行礼:“是大人。”
“电报机从美国进口,一台二百两银子;北京计划两台,天津计划两台,在各备用两台以防故障,总共八台,共计花费纹银一千六百两。”
“电报线十文钱一米,也就是十文钱三尺。从天津到北京二百六十里,一来一去就是五百二十里,共计纹银两千六百两银子。”
“浸油木电杆一根五十文钱,间隔十五丈一根,二百六十里需要两千六百根,花费银两一百三十两。”
“工钱三十文一天,共计用工三百一十个,花费纹银九两三钱。”
“其他配件、零件等诸多杂费五百余两银子。”
“所有花费加在一起不足五千两。”
众臣瞪大眼睛,这电报竟然如此廉价。
他们想到当初反对咸丰皇帝之时那些借口,什么劳民伤财、与民争利、有伤社稷,此刻只觉得臊得慌。
咸丰皇帝心中暗爽,不过脸上没有表现出来,还一本正经的说:“如若这电报真能瞬息千里,区区花费实乃一本万利之事,何乐而不为?”
众臣连连附和,为了区区几千两的东西真不值得去惹皇帝不高兴,更何况还能全了孝道。
电报房中的气氛活跃开来,众臣皆是畅所欲言,几乎都是与洋务有关。
这一聊就差不多三个多小时,期间咸丰皇帝命人送来茶水点心让众臣润喉填肚,以便继续吹牛摆阔。
终于,在一声大吼中众臣起身屏住呼吸。
“报,天津八百里加急。”
黄马褂带刀护卫捧着一个圆筒快速冲进内务府。
安德海立即接过八百里加急呈给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拿着圆筒看了看并没有拆开,而是放在桌上,笑道:“传旨,破译电报。”
安德海立即大喊:“皇上有旨,破译电报。”
电报员行礼:“小人领旨。”
只见他拿出一本大学,按照电报上的数字一一破译,最后破译出四个字。
“皇上圣安。”
电报员将破译后的电报呈给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看了一眼电报就拿给肃顺。
“肃爱卿,念给诸位爱卿听听吧!”
肃顺行礼:“臣遵旨。”
他拿着电报就大声念出来。
“皇上圣安。”
咸丰皇帝笑道:“诸位爱卿都听到了吧!”
众臣躬身:“臣等已听到。”
咸丰皇帝又说:“那就请肃爱卿再把八百里加急奏报拆开,让诸位爱卿瞧瞧里面写的是什么?”
肃顺行礼:“臣遵旨。”
他拆开圆筒,里面是一封信。
他将信倒出来呈给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笑道:“肃爱卿打开吧!”
肃顺行礼后拆开信封,慢慢展开里面的信纸。
众臣见到信纸上四个字,先是大惊而后大喜。
一时间,内务府全是恭贺声、大笑声。
电报真乃奇物也。
大清上至皇帝下至朝廷众臣第一次见识到科技的力量,给他们带来深深震撼。
同样的路程,一个瞬息便至,一个八百里加急要近两个时辰,这孰快孰慢一目了然。
如果换成南京、广州,这其中的差距更是无法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