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咸丰皇帝做生意
江华心思不在陪美人吃饭便有一搭没一搭的与姐妹二人聊着。
嘎加尔与姐姐二人倒是聊得挺嗨,很是投机。
妹妹可能天生胆小害羞却也让她极其敏感细腻。
不一会,她就发现江华有心事。
她看了看姐姐,又看了看几个侍卫,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才鼓足勇气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江华一愣,一笑:“是遇到些麻烦事。”
妹妹眼中一亮,她觉得江华愿意与自己交流。
“解决了吗?”
江华面带苦笑:“没有,完全不知道怎么解决。”
妹妹说:“你可以说出来,或许我能帮你想出办法。”
话一出口,自己先愣住,心怦怦直跳,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胆了。
脸上羞红完全被通红取代。
江华一叹:“其实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就是工人干活太慢,有什么办法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妹妹显然头次听说工作效率这个词,但她还是听懂了江华的意思。
就是工人干活慢,想要他们干快点。
她说道:“我从来没有管过工人,我不知道工人干活怎样才算快与慢。”
“但我知道瓜廖尔堡的建造历史。”
“托马尔王朝的拉贾·曼·辛格在修建瓜廖尔堡时想要工匠们按期完工,他采取极刑的方式。”
“如果一项工程没有如期完工,负责这项工程建造的工匠全部处死。”
“在整个瓜廖尔堡十四年的建造过程中一共被处死四千六百八十四人。”
“工程最后如期完工,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瓜廖尔堡。”
难道修建大工程只能用极刑?
江华想到在占西修建的新家和酒店,如今已快一年了,在资金和材料充足的情况下竟然还没有完成一半,这样的施工进度实在让人无语。
还是英国人了解印度人,不把印度人当人,只当干活的畜牲,累死一批又换一批。
可这些都是自己的子民,占西王国不能这样干呀!
怎么办?
心中一动,想到与海德拉巴签订的赔款条约,里面就有用人口来抵债。
思路豁然打开,人口贩卖四个字在脑中出现。
河对面的拉杰普特人不是不愿意过来吗?
只要出钱,自然会有人把你们绑过来,到那时就真是累死一批换一批。
还有海德拉巴、迈索尔、旁遮普、克什米尔,甚至是奥德地区、孟加拉地区都可以,只要不是占西境内的印度斯坦人和马拉塔人就行。
要不要再弄点老黑过来给印度人混混血?
一个印度次大陆人口贩卖计划在江华脑中逐渐形成。
解决了烦心事,江华便与妹妹聊起来。
与此同时,大清京师紫禁城。
这些时日咸丰皇帝可谓是春风得意,事事顺心。
原本在江西、广西还有些反贼突然就销声匿迹,如今整个大清天下太平,再无反贼。
此时他真真切切感受到洋务的好处,也再次认真细读领会江华、叶名琛、王懿德、裕铎的书信奏折。
他心中牢牢记住一句话,让百姓有事做有钱赚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书读,天下就会太平,国家就会强盛。
如今就两广、闽浙在兴洋务就已有此般效果,若是我大清遍地洋务只怕这些工头还会因抢人大打出手。
把银子赔给洋人让洋人更强盛,还不如留着银子让自己强盛,然后再与那洋人争一争那个南非的金矿。
一年两百万两黄金啊,朕想想都觉得眼馋。
咸丰皇帝正在御书房神游太虚之时,安德海匆匆跑进来。
“皇上,皇上,奴才来为您报喜了。”
咸丰皇帝一喜:“快说,如何?”
安德海笑道:“皇上,八十万两银子,整整八十万两银子。”
“这是天津府刚来的电报。”
“皇上,您瞧。”
咸丰皇帝接过电报,只见上面短短八个字,拍卖获利八十万两,刹那间惊得合不拢嘴,眼中有不敢相信,更多是兴奋、激动、喜悦。
自从咸丰皇帝看过王懿德的密奏之后整日心痒痒手也痒痒,毕竟说来说去他也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对这种新奇的赚钱方式肯定也想试试身手。
可自己囊中羞涩,内库的银子本就不多他也不敢动,怕惊动内务府让外面那些大臣知道自己的想法,坏了好事。
于是,他写密信给王懿德,暗示王懿德借五万两银子给自己,自己想练练手。
王懿德拿着信哭笑不得,皇帝给臣子借钱,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只是实在不多。
可转念一想,若是皇帝也成功了岂不是更加坚定此条强国之策。
只是王懿德也拿不出五万两银子,他想来想去决定把此事告诉裕铎,让裕铎想办法。
裕铎是人老成精,心想自己有银子也不能拿出来啊,如此岂不是告诉皇帝自己有贪污之嫌。
本想亲自去艋舺团练找刘帮办想办法。
一个消息让他眼中一亮,便一个电报发给福州王懿德。
原来这个消息是,广州铁路商行为了广州至佛山铁路修建信息传递方便,便最先架设了一段电报线。
此时,从广州到厦门、台北的电报线还没有通,还在施工之中。
叶名琛见识到电报之便利后,给咸丰皇帝写信一阵吹嘘,什么旦夕之间对广州至佛山诸事事无巨细、了如指掌;一应官员早请示晚汇报,无可懈怠者;可谓人在家中坐,盏茶功夫便可知天下事。
咸丰皇帝一看,这还得了,哪还坐得住。
死活都要在京城搞一段来过过瘾,可是众臣对这种事也没见过,心中天生有一种抵触。
虽说此前也知道这电报传信瞬息便到还可以全孝道,可是也没人见过是否真假,反正找各种理由就是不同意。
最后还是肃顺出来把事情摆平。
很简单,不用朝廷一分一文。
这下众臣也不好再拒绝,毕竟不用朝廷的钱,如果还不同意就有点不识抬举了。
等叶名琛收到朝廷圣旨要他在京城与天津府之间架设一段电报线之时,广州至厦门、台北的电报线已经接通。
这王懿德和裕铎一瞧,这电报如此之便利竟直接写信给刘大进,让他也给福州和台湾府两地架设电报线。
刘大进收到信后淡淡一笑,大笔一挥就同意了。
这电报线又不值钱,现在每天从美国、欧洲来的商船,上面少则几十公里、多则几百公里的电报线都有。
仅仅用了三四天就把两地电报线架好。
这两老头玩心大起竟用电报聊天,搞得电报员有苦无处说。
王懿德与裕铎有电报线后也给咸丰皇帝上折子大赞电报之便利,海峡数百里竟在旦夕之间尽知全事。
这下就更不得了了,咸丰皇帝天天催问架设电报线的匠人来没有。
凡是得到没有来的答复,便寝不能眠食不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