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87章 专治太上皇的人

“臣朱慈炤叩见吾皇……”

“自家兄弟私下见面,无需如此。”朱慈烺扶起朱小四,让他坐。

“谢皇兄。”朱慈炤落座。

“这两年在海东学到了什么?”朱慈烺问道。

“获益良多。”朱慈炤叹道:“几位亲王各有所长,只叹周王薨后,诸子争夺封地,闹的不成样子。”

“推恩的意义便是如此。”朱慈烺说道:“对中央来说,各诸侯一团和气才是威胁最大的,等你以后就藩,或许可以以此管治下辖的伯子男们。当然,这只是建议,具体怎么做看你。”

“臣弟明白。”朱慈炤应下,又道:“臣弟觉得尚需历练。”

“本就打算让你再历练两年,你看你去北方还是南方?”朱慈烺问道。

朱慈炤刚要回答,尤世威进来,拜道:“启奏陛下,西域战报。”

见他脸色严肃,朱慈烺当即接过奏报打开。

“臣陆周奏报……战殁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二,失踪两千七百零一,辎重队牺牲两千三百一十八,失踪二百零九……

太上皇携马宝、白文选、李禄三人潜入城中……累计杀死杀伤两千有余……焚烧粮仓动摇建虏军心,因此大军能快速破城……李禄为掩护太上皇捐躯,马宝白文选重伤……”

“荒唐,荒唐至极!”

朱慈烺怒气冲冲地把战报拍到了桌子上。

第一次见到皇帝失态,朱慈炤问道:“皇兄,可是战事失利?”

“比战事失利更可气。”朱慈烺把战报递了过去。

朱慈炤一目十行地看完,忍不住说道:“父皇这也太冒进了。”

“不顾及自身便也罢了,若是为建虏挟持,前线将领如何处置?”朱慈烺怒气不减。

不提父子感情,就说对战事的影响。

就算太上皇不愿被生擒而自杀,建虏也可以举着他的尸体对明军发动进攻,到时候要不要开火?

不开火,阵型被冲的稀烂,必然大败。

开火,损毁太上皇尸体,前线兵将愿意干吗?干了,良心痛,不干就是被冲。

可以组织军兵抢夺,但是要付出多少伤亡呢?

不论死活,建虏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卿先退下。”朱慈烺说道。

“臣告退。”尤世威一溜烟跑了。

他反正是拿太上皇无计可施,也提不出什么好意见,看皇帝怎么处置吧。

等尤世威离开,朱慈烺说道:“大军损失很大,没有三个月休整无法继续作战,你去前线监军。”

监军只是个名义,主要是去看着老爹,阻止他再浪。

朱慈炤带着纠结说道:“皇兄莫要为难臣弟,要是把父皇惹急了,臣弟这身板扛不住两锤的。”

“总得有人看着他啊。”朱慈烺揉着太阳穴说道。

“谁看得住啊。”朱慈炤抱怨道:“父皇对臣弟确实宽容,但臣弟敢阻止他上阵,他是真敢给臣弟两锤子的。要臣弟说,不如把父皇召回来。”

朱慈烺没好气地说道:“要是能召回来,我还跟你废话?”

都是禅位,然而缺了玄武门这个步骤,就注定大明太上皇有极高的自由度与权力。

皇帝还真不能强行召回,也召回不了。

无奈。

“臣弟实在没……”朱慈炤犹豫了一下,小心地说道:“不如让皇太子监军?”

有坑太子的嫌疑,但是不多。

皇帝儿子多,嫡子就有三个,还有亲弟弟,皇位怎么也落不到朱小四头上,所以他才敢提这话。

朱慈烺摸着下巴想了片刻,笑道:“倒是个好主意。”

“臣弟觉得能劝阻父皇的,也就皇太子了。”朱慈炤跟着笑。

当今还是太子时就表现的“睿智天成”,导致太上皇一直觉得自己在教育子女上很没存在感,为了弥补这种感觉,也是因为隔代亲,太上皇对太子的教育真是尽心尽力,尤其时在以身作则这方面。

没能给儿子做个好榜样,就要给孙子做个好榜样,太上皇大概就是这么个心思。

太子就在跟前,太上皇不得三思而后行?

“太子到底年岁小,可能被父皇骗了,你跟着去多提点,免得父皇偷跑。”朱慈烺说道。

“臣弟遵旨。”朱慈炤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撮弄太子去拔太上皇胡子。

想到老爹无奈又无力的模样,朱慈炤不由啊。露出了奸笑。

“注意点。”朱慈烺提醒道:“你要是在父皇面前这般笑,怕是要被吊起来打。”

朱慈炤悚然一惊,连忙说道:“臣弟晓得,多谢皇兄提醒。”

“此去主要是盯着父皇,有空的话看看怎么打仗,你迟早是要就藩的。”朱慈烺说道。

朱慈炤犹豫了一下,说道:“皇兄,三哥他……”

“神神叨叨的,不知道想什么。”朱慈烺叹了口气,继续

说道:“让他在长陵反省,他倒好,竟然信了佛教。”

“若是三哥想不通,臣弟以为不妨让他出家。”朱慈炤说道:“大理国多有皇帝王子出家,前倭国也是如此。”

“不行。”朱慈烺断然拒绝,又道:“国朝对宗教管理日趋严格,若是有亲王入佛教,怕是会成为千里大堤之蚁穴。”

“总不能一直圈在长陵吧?”朱慈炤问道。

朱慈烺回道:“若是其不能醒悟,便在长陵住着,待其诸子长成后各以郡王就封。”

信教状态的朱慈炯是不可能就封的。

上一个信佛的亲王是瑞王朱常浩,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只为了建庙铸佛像,靡费无数,而流贼进逼汉中时只拿出七千两犒军。

最终就是汉中丢了,削爵除国。

以当今的局势,倒是不担心朱慈炯走朱常浩的老路,但是一门心思拜佛的人怎么可能治理好封地?

诸侯的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皇帝对他们是有责任的,所以分封法里有“凌虐百姓者削爵除国”的规定。

“臣弟请往昌平探望三哥。”朱慈炤说道。

朱慈烺说道:“行,快去快回,后天启程,争取在西域第二阶段战事开始前赶到。”

朱慈炤说道:“皇兄说大军要休整三个月,不必如此匆忙吧?”

正常是的。

大明有的是预备队,调两个屯垦师就能补满各部,然而人员进入后,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最起码军官得熟悉新兵的能力。

至少三个月。

“那是常规用兵。”朱慈烺说道:“你以为父皇的性子能等三个月?”

很可能等不到,不然没必要派监军。

朱慈炤连忙说道:“臣弟即刻启程,待回来再去探望三哥。”

“行。”朱慈烺同意,随即召太子朱和坪。

朱和坪正在听马绍愉跟罗刹人扯皮,百无聊赖,听到皇帝召见,一溜烟跑回御书房。

“父皇,王叔。”朱和坪简单打了个招呼,抱怨道:“谈判像谈天,无聊透顶。”

“详细说说。”朱慈烺兴致盎然地问道。

朱和坪把第二次谈判说了,过程跟第一次差不多,还是围绕“固有”进行扯皮。

“要儿臣说,直接把檄文拍过去,不服就干,就不信罗刹人不服。”朱和坪忿忿地说道。

“殿下,重点不是开战与否,而是殿下在扯皮里听出了什么。”朱慈炤笑着说道:“以臣愚见,陛下令殿下参与谈判,大概也是从废话中提取重点。”

“不错。”朱慈烺点头说道:“朝堂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废话一箩筐,不会抓重点就容易被糊弄,论说废话的功夫,理藩部当属第一。”

要哄藩属国的嘛。

哄,不是骗。

天朝上国,绝不会在说出“我不打你”后打人,而是要让藩属国认为“我不会挨打”后挨打。

云里雾里的功夫,朱和坪有的学呢。

“叫你来,是让你跟你四叔去西域监军。”说着,朱慈烺把战报递过去。

等朱和坪看完,朱慈烺问道:“怎么样?”

朱和坪回道:“皇祖父太冒失了。”

“不错。”朱慈烺点头说道:“你到哈密后,务必盯住你皇祖父,绝不能让他冒进。”

“只怕皇祖父不听。”朱和坪的脸皱成一团,显得很为难。

“殿下不必担忧。”朱慈炤连忙说道:“纵观国朝,唯有殿下能劝太上皇,余者皆不足一提。”

生怕朱和坪不去西域,让他独自面对太上皇。

“孩儿定竭尽全力。”朱和坪说道。

“嗯,要是太上皇不听你的,你就把他胡子拔光。”朱慈烺说道。

到时候我就说是你教的,看你挨不挨收拾就完了。

朱和坪腹诽了一下。

说是不敢说的,免得老爹挨收拾之前自己先被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