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78像 东施效颦

五月仲夏,天气颇为炎热,不过御书房里有冰罐降温,显得十分凉快。

朱慈烺看着地图,怔怔出神。

“万岁爷可是在担心大老爷?”江无水问道。

当然……不是。

朱慈烺说道:“朕只是在考虑,待收回西域与忽兰忽失温后,需要休养多久才能继续用兵。”

“爷不妨等大老爷回京后商议商议。”江无水说道:“不过奴婢以为计划不如变化,比如柔佛,不是说打就打了吗?打之前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三十个屯垦师调过去,什么问题都没有。”

“说的没错,但是屯垦师也不够用了。”朱慈烺指着地图说道:“忽兰忽失温十个师,西域二十个师,能调动的屯垦师都调过去了。

去年投军者将将十万而已,适龄兵役者已经不多,若是继续扩张,只能强制兵役了。”

“爷,服兵役是大明人应尽的义务。”江无水搬出了朝廷征兵的口号。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说道:“义务兵役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开拓和占领,而开拓的目的是为百姓更好的生活,若是为开拓而开拓,反倒是成了害民之举。”

这就是朝廷没有强制适龄人口服役的原因。

一方面是朝廷负担不起,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人口已经不足。

“爷,奴婢觉得这事可不会因为国朝的设想而发展。”江无水说道:“西班牙人丢了吕宋,一直在往南洋征兵,而荷兰人亦在往马六甲增兵,因个篮发蓝西趁机进入南洋,南掌东吁摇摆不定,奴婢觉得但凡有个意外就打起来了。

打起来就要占领,奴婢觉得甭管国内现在有多少人口,迟早还是会饱和,到时候自然会向新开拓地迁徙。”

“没想到你倒是有几分大局观。”朱慈烺笑道。

江无水跟着笑道:“奴婢成不了郑和,却可以朝着冯保试试。”

朱慈烺说道:“那你好好干,到时候朕给你封个伯爵。”

“多谢万岁爷。”江无水果断接住了这个许诺。

气氛很和谐。

此时的哈密城则一片凝重。

明军已经兵临城下。

但是明军看着眼前的一幕,同样疑惑不解。

一个百人队,皆穿白衣,高举着天方经,口诵经文,缓缓往大营走来。

身未披甲,手无寸铁。

“太上,贼人是来送死吗?”马宝舔了舔嘴唇。

“或许吧。”朱由检无所谓地说道:“甭管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全弄死就对了。”

马宝点头说道:“不错,只有死了的邪教徒才是好的邪教徒。”

闲聊中,天方徒已经到了阵前。

十步之内,火铳极准,一轮全灭。

仆从兵们出阵补刀,随即收拾尸体。

堆在一起,浇上火油,点火。

一个时辰,火焰还没熄灭,又一队天方徒走了出来。

高举经书,口诵真神,跟第一波一模一样的状态,似乎看不到正在燃烧的尸堆。

“真是疯了。”马宝嘀咕道。

太上皇严肃起来,道:“这恐怕是建虏动摇军心之举,就跟那个谁……”

“勾践。”郑遵谦说道:“史记,勾践世家,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

“对,勾践。”太上皇点点头,忽然觉得没面子,忍不住骂道:“但凡你们有点能力,朕至于因为操心军务耽误了看书?”

马宝委屈地说道:“臣觉得打西域不需要太上亲征,是太上坚持亲征的啊!”

“臣可以证明马将军说的不对,确实是臣等无能。”白文选果断拆台。

见太上皇提起了双锤,马宝果断改口道:“臣知错,臣一定努力为太上分忧,保证太上有足够的时间看书。”

郑遵谦后退了两步。

要不是职责所在,他肯定不跟这些“好面子”与“马屁精”厮混在一起。

想了想,郑遵谦觉得还是要融入集体中,便说道:“太上,臣随身带着几本书,其中就有史记,臣马上送来”

太上皇瞪了他一眼,说道:“大战在即,有那个闲功夫吗?”

郑遵谦:囧。

闲聊中,第二波送死的邪教徒被丢到了火堆里。

“走,去抚慰军心。”太上皇说道。

到了战壕后面,只见兵将轻松地靠在墙壁上休息。

“这群傻鸟来送死,也不知道多送些,就百十个,身体都活动不开。”

“我倒是觉得可以减少输出,免得浪费了弹药。”

“确实,虽然我们后勤有保障,但是能省一些终归是好的。”

听着军兵们闲聊,太上皇露出了笑容。

多虑了。

吴军被敌人阵前自杀搞的军心动摇,明军可是从甘肃一

路杀过来的,只恨邪教徒送的太少,哪会因为邪教徒来送死而觉得惶恐呢?

于是,邪教徒按部就班地送人头,明军则好整以暇地完成收割。

只不过邪教徒出现的频率在降低。

从一个时辰到两个时辰再到四个时辰,连续三天,一直未停。

“差不多了。”多尔衮说道:“连续三日,明军必然惶恐,又未曾好好休息,可以出击了。”

“陛下圣明。”洪承畴说道:“此时出击,明军必然不备,定然能将其重创。”

“朕要的不是重创,而是全歼!”多尔衮说道:“传令下去,击杀一个明兵,赏银五两,击杀将官按品级赏银升官,击杀朱由检者,封亲王。”

多尔衮用出了钞能力。

全军沸腾。

本来以为是为了真神的荣光而献身,如今还有计功受赏的机会,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磨刀霍霍。

子时,送死队准时出城,突袭队伍远远缀在后面。

当送死队进入火光笼罩范围时,明军战壕里立刻响起了尖锐的哨子声。

执勤的兵将快速起身架枪。

前后已经送了二十二队,明军已经习惯了,一轮排枪结束战斗,仆从兵们立刻出阵收拾尸体。

天气渐热,把尸体放在阵前容易产生瘟疫。

听到前线火铳停歇,太上皇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全军都是这个状态。

建虏以为明军寝食难安,其实是吃得香睡得香,根本不存在疲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