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77章 西域初战,多尔衮误判

“敌袭~敌袭~”

斥候飞奔而来,后面滚滚烟尘如同一条黄龙般直冲辎重队。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车阵,发信号!”

呼喝中,三朵红色烟花蹿到空中炸开。

车夫们立刻控制着车子移动方位。

十分钟,车队收拢,所有车辆收尾连接,组成了二十个方阵,牛马被拉着趴到地上,军兵们站在车厢后举着火铳严阵以待,车子连接处也架起了火炮。

车阵中,冯锡范举着望远镜紧紧盯着敌军方向。

当进入五百步时,骆驼停下趴到地上,炮手们操纵火炮对准车队。

“开炮!”

大喝中,车阵中的火炮炸响。

炮弹呼啸而出。

九成打在空地上,一成打到了骆驼或者虏兵,造成了十多个伤亡。

五辆车配火炮一门,看似比例不低,但是为了保证物资运输,这些炮都是小口径的虎蹲炮。

不是将军炮配不起,而是虎蹲炮更有性价比。

一般情况下,这种配置足够强力。

轻兵突袭无法携带火炮,这已经是明军形成的常识,万万没想到虏军竟然会把火炮装到骆驼背上进行机动。

虽说出现了伤亡,虏兵却毫不动摇。

调转炮口后,炮手重新夯实弹药,随即点火。

轰轰轰~

车阵中发出惨叫。

冯锡范松了口气。

骆驼炮威力不足以穿透车厢,明军伤亡主要是炮弹打在车阵里面造成的,伤亡不多。

双方展开了炮战。

见己方吃亏,骆驼军右副将李国翰问道:“国舅爷,是否令火铳手冲锋?”

主将,多尔衮的小舅子祜锡布考虑片刻后说道:“全军押上,一举击溃明军车阵。”

命令传下,火铳手与辅兵立刻整队。

见虏兵整队,车队总管曹大镐说道:“传令各阵据守,若未遭遇步兵冲击,抽调一半人手为预备队往中军集中。”

“总管,冒险出阵怕是不妥。”冯锡范说道。

曹大镐说道:“无妨,遭遇炮击而不乱,足以证明其纪律。”

有纪律就能用。

当明军紧急准备时,虏兵调转炮口,集中火力轰向中间三个车阵。

显然是想先打开一个缺口。

并不容易。

明军之所以一次性投入五百辆车,是因为车厢板占了太多重量。

两寸厚木板加一层铁皮,不是小口径的骆驼炮能摧毁的。

从中午轰到傍晚,反倒是虏兵的骆驼受不了了。

后坐力不大,但是架不住次数多。

“撤,撤~”祜锡布下令。

步兵冲锋?

算了。

万一被明军包了饺子,得不偿失。

于是,建虏的第一次突袭潦草结束。

见虏军跑路,冯锡范兴奋地说道:“总管,下官愿领骑兵追击。”

“莫要冒进。”曹大镐给冯锡范浇了盆冷水后说道:“斥候警戒,各部收缩,就地扎营,明早启程。”

他们的任务是把物资运到前线,追剿敌军的任务是禁军的事。

第二天,辎重队遇袭的消息送到了太上皇面前。

“来去如风,一击不中远遁千里,这股虏军不好对付啊。”朱由检皱着眉头说道。

白文选说道:“其已经暴露踪迹,迟早还会出现,臣请领一部人马设下埋伏,严阵以待。”

“骆驼速度不逊战马,其在沙漠中运动有极大优势,怕是无法埋伏。”沐天波说道。

“总不能放任他们肆虐吧?”白文选反问。

“辎重队能守住,而且反击中还能占一些便宜,不亏的。”沐天波说道。

“传诏各部多加小心,主力还是直扑哈密,只要拿下哈密,骆驼军必退。”朱由检说道。

哈密是西域门户,拿下哈密,骆驼军立成孤军,不管骆驼的耐力有多好,他们都必须撤退,不然没吃没喝,人受不了。

“去,查探沙漠戈壁中哪些地方可以补充水源,若是找到骆驼军踪迹,即刻来报。”朱由检补了一条命令。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难免会有辎重队疏于戒备被吃掉,况且还要考虑后续攻城时骆驼队忽然袭击。

斥候四散而出,主力部队继续往前。

速度不快,一天不足二十里。

因为沿途水源被建虏破坏,为保证人马状态,必须把水源恢复。

像水井里丢尸体,不但要把尸体捞出来,还要把水抽干重新蓄水,被填塞的水井就要重新挖开。

水源有保证后,开始修建堡垒。

建造速度取决于水源量。

拼着折损建筑寿命直接用沙漠里的沙子,同时减少甚至不用石子,但是和水泥需要大量的水,后续

晾干同样需要水。

按部就班,不急不躁。

计划就是这样,二三十里一座堡垒,从嘉峪关建到伊犁。

当收到骆驼军初战不利的消息时,多尔衮没有生气。

早有心理预期。

但是听到明军行军途中一座座堡垒拔地而起,多尔衮眼角直跳。

“陛下,不能坐以待毙,或许要主动出击,即便不能击退明军也要摧毁其堡垒。”宁完我说道。

洪承畴没吭声。

如今明军的战术与辽东拉锯时的战术相差不大,都是以堡垒为核心,区别在于辽东时是为了节节抵抗,而今是步步进逼。

破解之法很简单,那就是拔掉堡垒,是个人都知道,但如何才能拔掉,可就不是是个人都知道的了。

洪承畴没什么头绪。

辽东时,建虏方兴未艾,攻城略地还经常铩羽而归,如今日薄西山,若是强行出兵,怕是正中朱由检下怀。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济。

“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既定策略不变。”多尔衮起身转了两圈,继续说道:“明贼策略虽毒,消耗却大,朕不信他能一直持续下去。”

嘉峪关至敦煌七百余里,敦煌至哈密八百余里,加起来近一千一千六百里,明军差不多要建七十座城堡。

消耗的物资且不提,明国家大业大支撑的住,消耗的时间呢?

等若是拖到冬天,明军只能撤退。

西域光秃秃一片,连取暖的柴草都缺的很,明军根本坚持不住。

不能说多尔衮计划有误,只是他不知道有水泥这玩意,更不知道水泥可以提前做成预制板。

误判,总是来自于信息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