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74章 无解的局面

呜咽的北风,盘旋的秃鹫,袅袅的轻烟,横七竖八的尸体。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典型的战后场景。

“收拾尸体。”史德威挥手说道。

身后的草原仆从兵沉默地走进残破的营地。

“将军,贼军离开不到一天,追吧!”古禄红着眼睛说道。

虽然不是一个部落,但所谓兔死狐悲,这般场景让他充满了愤怒。

“闯贼分做几路,来去无踪,跟在他们后面追击永远是徒劳无功的。”史德威转身看向辽阔的草原,继续说道:“记住我们的任务。”

“是。”古禄低下了头。

他们是鱼饵,诱使贼军的鱼饵。

若只有草原仆从兵,古禄可能直接跑了,但是史德威亲自带领一百二十名火铳手混在队伍里,古禄只能心服口服地执行任务。

区区部落首领,相比大明男爵、大明禁军中将、内阁大臣之子的一连串头衔实在是差太多了。

草原兵在收拾尸体时,远处山包顶部,一撮草正在往后缓缓移动。

不一刻,草丛退到山包后面,露出一个人影来,探子拔足狂奔到一里外,掀开一个草棚牵出马,疾驰而去。

盯梢,闯贼是专门研究过的。

半天后,情报送到了李过手里。

“一千兵马,都是草原人?”李过沉吟片刻,道:“通知兄弟们集合,吃掉这些人。”

“将军,一千草原人,没什么价值吧?”副将任泽问道。

李过说道:“不,杀了这些草原军,明军主力才会分兵,然后我们才有机会。”

“刘将军距离不远,要不要让他们过来协助?”任泽问道。

屁话恁多!

要是以前的李过,肯定一鞭子抽了过去,爷就是这个暴脾气,如今被反复毒打后,李过却认真考虑起了副将的建议。

“三千人马对一千草原兵还是稳当的,不过让刘体纯靠近一点做个策应,再通知大将军。”李过说道。

信使急奔而去,李过领着人马出发。

半夜时分,三千人马抵达外围。

“敌袭~敌袭~”

听着不远处仓皇的呼喝,李过顾不得考虑是如何暴露的,当即下令全军冲锋。

不一刻,明军宿营地出现在眼前。

闯军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但是像帐篷支撑柱这类粗重没价值的东西没要,而明军利用这些东西构建了一条简陋的防护栏。

一冲就破。

后面的明军已经架起了枪阵。

刀枪闪亮,盔甲齐整。

李过犹豫了一下,大喝道:“任泽,带本部下马步战,冲过去,杀光他们,其他人围住,勿得走脱一个!”

栅栏不值一提,然而后长枪林立,骑兵没法冲,只能步战。

任泽领命,本部一千人全体下马,稍微调整后发动了冲锋。

见顺军来势汹汹,草原兵们紧张起来,不少人左顾右盼。

大明户籍的吸引力毋庸置疑,然而贪生怕死是本能,没有经受足够训练的普通人是很难控制住的。

于是,李过放下了心。

确实是草原仆从兵,不堪一击。

闯军距离越近,仆从兵越发慌乱。

“一人退缩,全队连坐,一队退缩,全族连坐!”

“稳住,有盔甲怕什么?”

“怯战者军法处置,莫要害了白白丢了命还连累家族。”

“对面是贼人,我们是官军,想想那些罐头,杀贼人吃罐头。”

或鼓舞或恐吓,仆从兵咬牙站定。

不一刻,双方开始放箭。

有惨叫,不多。

几轮对射后,闯军进入十步距离,即将接战。

“蹲下,蹲下~”

高呼中,仆从兵们蹲下身子,露出了后面的火铳。

砰砰砰~

“不好,中计了……”李过一惊,刚要下令撤退,发现对面火铳不多。

“一百官兵……就是草原兵,搂草打兔子,吃掉他们!”

李过瞬间做出判断,随即下定决心,大喝道:“冲,冲上去,务必吃掉这股明军!”

明军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见贼军被打的死伤惨重,草原兵士气大振,挺起刀枪,牢牢地挡住了贼军,而有火铳的支援,草原兵接战的压力并没那么大。

就在草原上厮杀不休时,西方的太上皇率军抵达敦煌。

敦煌古称沙洲,是河西走廊西大门,永乐三年设沙洲卫,嘉靖七年嘉峪关关闭并弃哈密、沙洲等卫,敦煌日见衰落,准噶尔崛起后图谋入关,在敦煌设前哨所,如今却果断放弃。

敦煌距离西域核心区域还是有些远了,粮草转运平添损耗,所以多尔衮选择了西域东大门哈密为战场。

不把距离拉出来,怎么偷袭明军的粮道

呢?

就在太上皇观察敦煌的残破景象时,白文选飞奔而来,拜道:“启奏太上,未曾发现建虏骆驼军踪迹。”

朱由检说道:“外围做好警戒,待敦煌建设完毕再继续往前。”

“太上,这仗打的也太不爽利,要臣说直接杀到哈密,一鼓作气推平了西域。”马宝抱怨道。

“那你去呗,朕绝对不会去救你。”太上皇没好气地说道。

“臣去种树了。”马宝一溜烟跑了。

让他带大军去自然无所畏惧,一个人的话……还是种树吧。

到了城外,见道路两侧连绵的队伍,马宝忍不住感慨道:“这么多树苗,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要不我上本问问?”

马宝吓了一跳,回头道:“你走路都不带声音的?”

“呵!”陆周冷笑不语。

“行了行了,我错了。”马宝不耐烦地说道:“我就在想就这个推进速度,入冬之前能荡平西域吗?”

“急什么?”陆周说道:“稳打稳扎,占领即稳固,此乃陛下钦定的策略,太上皇都没急,你急什么?”

马宝不吭声了。

他其实不太明白皇帝为何如此谨慎。

没必要。

诚然,就一路军队西进,建虏携准噶尔发现不是对手可能会跑路,但是能跑到哪里去呢?

穷尽天涯海角,必杀之!

此时,哈密城里,多尔衮也在研究明军停驻敦煌的原因。

“以明帝缜密,不可能是粮草缺乏,明军沿途种树便能证明其后勤充足。”洪承畴说道。

“诸卿以为是何缘故?”多尔衮问道。

“或许是等忽兰忽失温出结果。”范文程说道:“李闯偷鸡不成,反引得明军大动干戈,若其灭亡,则明军可由北侧进军,实现两路合击。”

“这个时间太不确定,以朱由检父子的用兵,不可能如此定策。”洪承畴停顿片刻,继续说道:“或许是为了消耗国朝粮草,毕竟明军后勤充足,有能力对峙。”

想到斥候回报明军在种树这件事,所有人都沉默了。

把宝贵的运力用来运树苗,这不就是羊肉串吃一串丢一串?

何其豪横!

与之相比,清军就紧巴巴的。

不论女真蒙古汉人还是准噶尔,都是一天两顿,干一顿稀一顿,勉强吃个半饱,也就每五天一次的操练后才能吃饱。

更难受的是,因为大量青壮入伍,生产力不足,明年的粮草没了着落。

“如何应对?”多尔衮问道。

诸人继续沉默。

如果明军铁了心对峙,可以解散一些军队以减轻后勤压力并恢复后方生产,但谁敢保证裁减军队后明军不会进攻呢?

主动出击更别想。

自从朱由检两伏阿巴泰后,清军就没在野战中赢过,就更不要说主动发起攻城战。

“散了吧。”多尔衮挥手说道。

诸人告退,多尔衮依旧坐着思考。

苦思无果。

明军玩的硬实力,无解。

那么,又要用出决胜的终极技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