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言传身教
天色已晚,忙了一天的孙传庭离开内阁,拖着疲倦的身体上了车。搜索: 一路小说 本文免费阅读
侍卫微微抖动缰绳,两匹马同时迈开脚步,拖着车子缓缓乘车往家里走去。
街道上没什么人,但是两侧人家灯火通明,而且看灯光所在,皆是庭院里,房屋里大多是黑漆漆的。
怕地震再来,都在院子里待着。
街道上有军兵巡查,各个背着铁钎锯子,隔着一段距离能看到水车。
这是预备着地震后救灾并防备次生灾害,房屋里不点灯也是如此。
到了外城,街道上人影绰绰,大量百姓游荡在街上,无所事事。
嘈杂的声音传来,孙传庭侧耳倾听。
“鸡犬安定,应该不会有地震了吧?”
“急什么?在外面待一夜,最多耽误一天做工,总比耽误了小命强。”
“官府的备灾指南是太子主持编撰的,还是要听的。”
“京营兵都开进了城,说明朝廷也不确定还有没有地震,我们别冒险。”
声音逐渐远去,孙传庭换了个姿势,从储物柜里取出备灾手册。
洪涝干旱地震火灾瘟疫等等,凡是灾害必有应对,不求百姓能解决灾害,只求他们能保住小命。
不一刻,孙传庭到了家。
外城多平民,即便如此,依旧是寸土寸金,而孙传庭在此有一间院子。
太子赐予。
作为京师最大的包租公,有的是房子。
车子还没驶进院里,其子孙世宁出来迎接。
院子里已经搭了帐篷,侍卫们还准备了火炉等取暖物。
说了几句家常,孙传庭忽然说道:“有没有想过出仕?”
孙世宁愣了一下才说道:“父亲不是说孩儿仍需进学吗?”
他才十六岁,小门小户可能已经自立,但在大户人家,这个年龄确实是在上学,而且他还有哥哥,如今正在老家看家。
没有长子赋闲而次子出仕的道理。
“我打算让你兄弟俩都出仕。”孙传庭说道:“以前觉得作为首辅,当避嫌守义,然而今日殿下冒险拉为父出殿,此恩无以为报,唯有舍身。
你兄长虽愚钝,然学问不错,可为县学教授,宣扬忠义不在话下,你机敏擅变,可为一村长,如何?”
孙世宁回道:“孩儿年幼,不能服众,不如前往军中效力。”
“你去军中定然被保护的很好,没意义,还是去做个村官。”孙传庭意味深长地说道:“乡民愚昧,乡民聪慧,他们可不会在乎你爹是谁。”
孙世宁不想做劳什子村官,他一心想入军中建功立业,然而孙传庭说得对,以他的背景调入军中,平日里或许与其他人没区别,等开战的时候定然被调至指挥部做警卫。
去做村官就不一样了,村民知道身份后不敢得罪他,但他做不好,却不会尊重他,更不会听他指挥,这比从军更有挑战性。
“圣眷如海,圣恩如山,孙氏当世代牢记,不敢或忘。”孙传庭说道。
太子不知道自己随手一拉竟然让孙传庭把两个儿子都给卖了,此时,他正在西城一处露天茶摊等着喝茶。
摊主用开水把茶碗茶壶冲了三遍才把茶送上来,又在蒸笼里挑出品相最好的蒸饺送来。
磨磨唧唧,附近的茶客不但没有不耐烦,反而声音都变得温声细语。
显然,人人都装着不认识太子,实际上人人都认识太子,而太子身边的小男孩是谁,自然不言而喻。
见百姓们认出自己,朱慈烺也不奇怪。
每天出宫去京营,百姓们一天中有两次机会看到他,有时候会更多,而来京师定居的,首要之事不是找房子,而是先去瞻仰太子。
戏称“拜码头”。
朱慈烺手一挥,道:“今日全场由大爷买单!”
“多谢太……殿……大爷。”
“大爷威武。”
“老宋,把你的好茶叶都取出来。”
茶客们当即沸腾起来。
朱慈烺端着茶碗坐到了旁边的桌子上,说道:“敢问两位何处高就?”
“不敢,小人码头上卖力气。”
“小人是个铁匠,因为怕地震再来,熄了炉子出来避避。”
“两位都是住在这里的?”朱慈烺问道。
“小人有房三间,因为孤身一人,便租了一间给张大哥。”铁匠说道。
“承蒙王二哥照顾,房租比官房低了不少。”力工张大回道。
朱慈烺对王二说道:“若是朝廷收了你的地基,用其中一半建二层小楼给你,另一半地基朝廷收回作为盈利,你以为如何?”
太子亲自调研,这是要有大动作了?
附近的茶客纷纷竖起了耳朵。
诚然,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底层人,但是朝廷政策关系到他们的收入,作为帝
都人,这点觉悟是不缺的。
当事人王二却不敢怠慢,脑筋转的飞快。
“爷,这二层小楼是小人能住的?”王二想了半天,憋出这个问题。
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大明有一个词叫“僭越”,当然,世界各国都存在“僭越”限制,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那自然是可以的。”太子给出定心丸后,继续说道:“以旧宅换新宅,一半地基作为费用……”
朱慈烺详细地说着自己的打算。
后世的什么很大的总裁听了得流泪,与朱慈烺相比,它们都是大善人啊。
就房屋置换和搬迁安置居住,别的一概没有。
也就是这个时候水泥足够高档不需要装修,不然就装修费用都得让京师百姓揭竿而起。
王二却心潮澎湃。
水泥楼,玻璃窗,马桶,统一供暖……听着就让人心驰神往。
“这么好的条件,谁不愿意谁是傻子!”旁边一个茶客拍案而起,道:“朝廷开始征收,我第一个响应。”
“我也是。”
“楼上楼下,窗明几净,想想就有面子。”
“是啊,真想快点住进去。”
有房屋的茶客很是激动。
迫不及待。
张大弱弱地问道:“如此好的房舍,租金会不会很贵?”
“不会。”朱慈烺回道:“理论上讲,所有房屋改造完成后,居住面积能增加四倍,如张大哥这般孤身一人可以四个人租一间,房租大降。”
“那就好。”张大松了口气。
又聊了一会,朱慈烺拉着好大儿起身回宫。
待走远了,朱和坪低声问道:“爹已经掌管了城里大部分房屋,还想着把所有房屋收入囊中吗?”
“小了,格局小了。”朱慈烺笑道:“若是京师推广顺利,则可以推广天下,到时候凡是城里房屋,至少一半属于皇室所有。”
“太黑了吧?”朱和坪小脸皱成一团。
“你情我愿的事,又是官民两利,如何能说黑?你信不信,等京师完成改建后,天下百姓必然盼着改建。”朱慈烺说道。
朱和坪表示相信。
毕竟水泥楼房啊,后世当狗窝都嫌差,如今却是梦中情房。
“你格局还要大一些。”朱慈烺继续说道:“我一直想用水泥铺一条到西域的直道,但是只存在计划之中,你猜为什么?”
“因为水泥太贵了。”朱和坪回道。
“不错。”朱慈烺点点头,又问道:“水泥价高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就有点超纲了。
朱和坪毕竟还小。
“因为产量。”朱慈烺说道:“世人都说边关城堡坚固,却不知已经耗费了一年的水泥,而那点量相对于修路,不过杯水车薪。
所以要让民间参与进来,而京师改造就是让民间看到水泥的钱途,等水泥厂多了,技术会进步,价格会降低,最终支持修路。”
朱和坪似懂非懂。
朱慈烺没有详细解释。
言传身教,慢慢来,不急于一时。
“走,去京营看看,以后你每天跟我一起巡视京营。”朱慈烺转了话题。
“嗯。”朱和坪点头。
他知道军心的重要性,加上小孩子心性,并不会觉得不耐烦。
“你祖父要是早这样做,十二陵绝不会丢,当然,只抓军队只能续命不能改命。军心的基础是民心,若是民心背弃,军心也难长久,列朝列代将亡时,依旧有忠心耿耿的军队,却逃不了灭亡的命运,归根结底是因为民心尽失。
你看一体纳税、矿改等,天下士绅极其不满,他们只能用些阴暗的手段却难以造反,为何?因为民心在我这边。
民,永远是天下的广大百姓,大多数时候,你是听不到他们的话的,所以你要走出深宫,你要记住,谁阻止你出宫接触人民,谁就是想要大明灭亡。
有一个算一个……”
朱慈烺做了个劈砍的手势。
朱和坪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能不能做到,朱慈烺也不敢保证,毕竟他管不了好大儿一辈子。
闲聊中京营转了一圈,等回宫时,朱和坪已经困的发飘了。
“或许应该让各个儿子体验一番,直接让他们不想做皇帝。”朱慈烺暗暗合计起来。
皇位继承教育就是嫡长子得,其他人要本分,然而越得不到越想要,所以朱小三才会有非分之想。
朱慈烺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们有没有夺嫡的想法,却要防微杜渐。
让他们当几天实***,从早忙到晚一刻不得歇,一次性把他们干到恐惧。
“就这样办!”朱慈烺下定了决心。
劝退不是退,逼退更会有反弹,知难而退才是真的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