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朱跑跑的诞生
“皇明钦命巡抚四川柯夏卿敬告皇天后土诸位大神:
皇明太祖,受命于天,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国至今二百八十又二年,陛下神武,无敌于天下太子睿智,爱民如子。搜索: 一路小说 本文免费阅读贤良在朝,政通人和,奸佞授首,百姓安乐。
国势日隆,天命依旧。然去岁夏,蜀地忽降寒霜,冻杀稼禾无数,又有冰雹,坏一府三县之地,入秋后,天气极冷,不见雨雪。
太子仁慈,免灾区粮税,并调钱粮赈灾,未有饿死者。
今已四月,未见回暖,雨水消匿,春耕难为,饥荒之兆显露,百姓哀嚎痛哭,闻者无不切切。
敬告皇天后土诸位神灵,大明,正统也,受天命眷顾,当风调雨顺。尔等肆虐降灾,实乃倒行逆施,今若不见暖风雨水,本官定破全蜀神庙。
勿谓言之不预也!
皇命巡抚柯夏卿敬告。
崇祯二十三年四月十一。”
念完祈雨文,柯夏卿将其投入香炉,目视其化作飞灰飘上天空。
天空是灰白色的,看着像阴天却又不是,又冷又干,根本就不是蜀地的四月天,看样子一时半会也不会下雨。
“抚台,真要动手吗?”布政司参议兼成都知府刘必显问道。
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清除全蜀神庙,实在是太过骇人了。
说不得就有人趁机兴风作浪。
毕竟,如果朝廷做的对,老天爷怎么会降下灾难呢?
灾难,全因朝廷无道,若想活下去,当推翻当今朝廷,重塑乾坤!
这就是野心家的逻辑与机会。
柯夏卿冷哼一声,说道:“若是有人以为天灾乃是朝廷无道,朝不要购买朝廷的平价粮,更不要吃朝廷的赈灾粮。”
“但是牵扯太广,若是百姓阻碍……”
“将破山伐庙列为以工代赈头号项目,凡是参与者,饭管饱,日给粮食四升。”柯夏卿说道。
真是下血本了。
管饱,平均一个人一天两升粮食,加上工钱就是六升,一个月一石八斗,当然,没那么多神庙让百姓破一个月,但是以各地神庙之多,十万八万石粮食是要的。
“百姓得了粮食,舍了对神灵的敬畏,以传教蛊惑作乱便不可行。十万石粮食虽多,却比大军平叛用的少。”柯夏卿说道。
他也是没办法。
因为灾情不能缓解,不满宗教税的牛鬼蛇神们四处活动,而那些心怀不满的士绅豪强暗戳戳地推波助澜,如今的蜀地暗流涌动。
柯夏卿选择了一劳永逸的做法——铲除宗教传播土壤。
天灾是因为神灵作恶,神灵作恶则灭之。
什么,天灾是因为朝廷作恶?
我不信,除非你给我六升米!
拿到米,你看我举不举报你就完了。
柯夏卿充分利用了老百姓的朴素,当然,他也没有擅自主张,而是提前做了汇报的。
此时,朝堂上正在说这件事。
文部主事虞楷正在弹劾柯夏卿。
“村有土地,县有城隍,道观寺院,不计其数,为何?因百姓需要寄托!四川欲扫荡全蜀神庙,实乃祸乱人心。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此百姓恪守本分,不敢肆意妄为,而全蜀灭神,乃是让百姓失去敬畏之心,必有祸端。
殿下,柯夏卿其心可诛,臣请将其革职查办!”
“一派胡言!”阮大铖当先跳了出来反驳。
“温饱才是寄托,若是破山伐庙能得温饱,百姓只会觉得神庙太少。百姓恪守本分,乃是有律法约束,与神明何干?”
矿部郎中梅秀杰出列道:“殿下,臣曾奉旨巡查各矿,发现矿工下井前必求神灵保佑,然而矿上有各种手段维持矿道,矿难极少,即便如此,其家眷依旧日日拜神求安。蜀地灭神,乃是摧毁百姓寄托,人无所托则不安,不安则有乱,臣请殿下降诏,阻止蜀地灭神。”
“蜀地将乱,根本缘由便是有人假托神灵蛊惑人心,当务之急便是破除谣言,而破谣言首在于破神……”
朱慈烺任由朝臣们唇枪舌剑。
弹劾柯夏卿的未必是信神,有可能是给太子添堵,而支持柯夏卿的未必不信神,只是太子不信神,而他们知道太子才能让他们升官,所以表现出不信神。
没法惩罚添堵的家伙。
毕竟他们的依据很符合这个时代,并非无理取闹,不能因此降罪。
不妨碍太子将他们一个个记在小本本上。
柯夏卿灭神固然是想釜底抽薪,却未必就不是为了迎合太子,毕竟太子不信神的。
让太子颇为欣慰的是发言的官员品级不高,只要高级官员拎得清,朝堂就不会出问题。
就在太子要开口平定争论时,忽然一阵天旋地转。
“地震,快跑!”
朱慈烺倏地跳下龙椅向
外冲去。
经过文武大臣队列时,一把拉住了孙传庭,随便还捞上了余应桂。
一手一个,群臣没反应过来,太子已经窜出了大殿。
动如脱兔,力如熊罴。
太子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不对,地震了,快跑。
被太子惊呆的文武忽然反应过来,纷纷跑出大殿。
好在震动来的快去的也快,若非廊檐下的灯笼晃动,大家自以为是错觉。
“谢殿下救命之恩。”x2。
“无妨。”朱慈烺摆摆手,道:“钦天监立刻查何处发生了地震。”
北京城里都有感觉,怕是震中要倒大霉。
查明情况,调拨物资赈灾。
没人说这是天降警告。
太子的睿智可不只在理政上,他对天灾的理解也极为深刻,不少朝臣听过太子的课,其中就有地震的演示。
胡乱说天降警示,怕是要被人造地震给震死。
暗怀鬼胎者郁闷之余,又羡慕地看向首辅和辅。
太子逃命时还记得这两位,圣眷之浓,恨不能以身代之啊……不对,重点不该是太子拖着两个人依旧具有飞一般的速度吗?
脸不红气不喘,显然是犹有余力。
估计是偷偷练过。
不少人暗暗揣测。
太子没在意朝臣的目光,确定不会再震后说道:“行了,没事了,回去继续朝议。”
仅此打断,朝臣们都心不在焉的,也没人再提蜀地灭神之事。
没人说话就退朝。
太子惦记着东宫里的情况呢。
急匆匆回到东宫,发现超标的寝宫倒了。
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地震并不剧烈,为何就倒了寝宫?”朱慈烺问道。
江无水回道:“爷,建虏水平太差,受不得一点震。”
“操,怕不是要有人说这是成祖不满。”朱慈烺说道。
寝宫的金丝楠木柱来自于长陵,而太子以节约民力为名,保留东宫而简陋恢复长陵,严重了说,这是不孝。
以前没人敢说,如今被震倒了,可就要说道说道了。
就在太子想着是把金丝楠木还给成祖还是留着重建寝宫时,京城里的灾情损伤报告送来到。
倒塌房舍两间,损坏百间,都是以前的老旧房子,且集中在平民区。
有两人被坠落的瓦片砸死,有多人奔逃时跌伤,依旧集中在平民区。
当然,逃命跌伤不会沦为笑柄,毕竟太子都飞一般地逃窜了。
学习太子好榜样能有什么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