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多尔衮求战
轰~
铁弹落下,旋即弹起,打断一个明兵的小腿后飞走。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其他人不为所动,继续往炮垒疾奔。
当看到里面火铳伸出,明兵不约而同地趴下。
砰砰砰~
火铳激发,无一命中,明兵起身,继续往前,就在距离三十多步时,十余虏兵冲了出来,原本散开的明兵立刻集合。
陆玮瞄准一个虏兵,扣动扳机。
砰地一声,目标倒下,其余明兵纷纷开火,将虏兵全部击杀。
就这么点功夫,炮垒里再次伸出了火铳。
没等里面火铳响,几个手榴弹砸在了炮垒前随即炸开,明兵借着烟尘掩护冲到近前,发现虏兵已经冲了出来。
短兵相接。
陆玮扎下马步,将枪刺捅向对面虏兵的胸口,左右明兵负责掩护,虏兵毫无惧色,拼命往前。
已经退到九连城墙上的多铎紧紧地握着望远镜,手指发白犹自不觉。
双方激战三天,固然杀死杀伤三千余明兵,却也付出了五千余伤亡的代价,虽说把明军限制在了滩头,然而随着精锐折损太多,后面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报~”
信使飞奔而来,拜道:“启奏王爷,盛京告急。”
“什么?”多铎倏然转身,带着杀气盯着信使。
“大量明船入辽河,正逆流而上,最迟后日抵达盛京城外。”
“王爷,中计了。”范文程说道:“明帝坐镇朝鲜只是个幌子,其实是吸引王爷屯兵江边,为突袭盛京做准备。”
“好一个暗度陈仓!”多铎恨恨地问道:“如何应对?”
范文程说道:“王爷,匆忙回军,明帝必然衔尾追杀,到时候与辽河明军前后夹击,不但盛京难保,大军亦危。
盛京不可不救,此乃明帝策略核心,当将计就计行事。
派一部马军回援盛京,主力佯装匆忙撤退,明帝莽撞,必尾随追击,且其自诩得计,必小瞧王爷而疏于防备,王爷可半途设伏,骤然发难,定能大败明军,若是运气好,说不得能击杀明帝。”
说白了,就是反向利用明军的策略,并且根据明帝不稳健的性格设置埋伏。
“好,便如此办。”多铎顷刻间做了决定。
没时间犹豫。
而且范文程得计划很好,既能保证盛京安危,又能给明帝一个惊喜。
等到天黑,多铎收拢城外各部,甚至连火炮都不要了,匆忙而走。
明军发现端倪,立刻飞报皇帝。
全军渡江。
没有建虏火炮的威胁,水师开出船只,首尾相连铺设木板,不过一个时辰,三条浮桥搭建而成。
先锋军检索九连城后发现建虏遗弃的大量粮食火药等物资,立刻上奏皇帝。
“陛下,建虏匆忙而走,正该尾随追杀,灭了其主力,沈阳可不战而下。”白文选兴奋地说道。
皇帝点点头,道:“嗯,你做个前锋,带夜不收查探建虏埋伏所在。”
“埋伏?”
白文选笑容僵在了脸上。
他还以为能捞到前锋大将的差事呢,没想到是斥候的活。
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陛下,会有埋伏吗?”白文选不甘心地问道。
“只有以埋伏重创朕,建虏才能转败为胜,这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换做你,你做不做?”皇帝反问道。
白文选说道:“换做臣,就快速回防沈阳,然后据城死守等待援军。”
“所以你连军策商议都没资格参加。”皇帝捅了白文选一刀,又道:“就算来不及搬运辎重,点火的时间还没有吗?显然是想着杀回来把东西抢回去,什么情况才能杀回来呢?”
白文选忍着心痛领命而去。
他到底不是蠢人,只是急功近利而已,皇帝一点也就明白了。
多铎未必是不想烧掉辎重,而是舍不得,因为他想着击败明军后反推回来,我的还是我的。
斥候的职责是查探道路上是否有埋伏,一般前出大军十多里,基本与主力行进速度相同,所以在大军全部过江之前,斥候也不用急着出发。
这给多铎设置埋伏创造了机会。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明军迟迟不来,多铎不由焦躁了起来。
“明帝性格莽撞,即便等大军全部过江,此时也该到了,为何还不见踪影?”多铎问道。
“或许是明军在收拾辎重。”范文程推测道:“其渡海而来,粮草转运不便,见了如此多物资,肯定要抓在手里的。”
这是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抚慰不了多铎的焦急。
若是全速撤退,此时已经回到了盛京。
因为明军有众多火炮,攻城能力极强,据城死守只是慢性死亡,除非多尔衮领军回援,但是多尔衮回援盛京,顺天府就会空虚。
顾此失彼,难以两全。
就跟皇帝分析的一样,唯有击败一路。
辽河的明军是别想了,这几天炮战,让多铎见识到了明军炮船的厉害,辽河明军就算攻城不利,大不了靠着河边休整,有炮船掩护,安全无忧。
行军中的明帝有机可趁。
所以多铎耐心等了下去。
此时,明军沿辽河北上沈阳的消息递到了多尔衮的案前。
“玛德,中计了!”多尔衮直接骂了出来。
“皇上,盛京危急,怕是要做应对了。”洪承畴说道。
“是啊,盛京危险了。”多尔衮起身看着地图,说道:“东西两路北上,貌似是要攻打顺天府,其实目标是李自成,而朝鲜强渡鸭绿江,却又派出了一路奇兵。
不论我还是李自成,都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世人都说明帝有勇无谋,如今看来,这谋算能力当真被人低估了。”
洪承畴说道:“皇上高估了朱由检,若他有这个本事,大清不可能有入关的机会,以臣观之,倒是像朱慈烺的手笔。”
“明国小儿多谋,确实难缠。”多尔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闲话不说,如何应对?”
洪承畴说道:“盛京若失,全辽不稳,辽东失守,则顺天府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臣以为当早作打算。”
“你的意思是放弃顺天府?”宁完我问道。
洪承畴不吭声。
默认了,但是这话不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罪不在他。
多尔衮陷入了沉思。
如今明军势大,全线反推不说,还能渡海偷袭,清军只能守一处。
盛京与顺天选一个。
按照“大不了退出关外”的一贯想法,应该回援盛京,但是以目前的局势,回到关外也很难夺回盛京。
辽河过不去。
老巢都守不住的势力能有什么出息?
溜了溜了。
这就是人心。
而且顺天也不好放弃。
多尔衮为什么能从西域拉起二十万兵马?凭颜值吗?
又没把屁股给准噶尔的头领玩,人家看什么颜值?
占领顺天,证明大清能够统一天下,因此西域各部想跟着占便宜,事实上也得了不少便宜,顺天府周边的各个庄园就是最直观的证明。
丢了山东、河南、山西,都怪豪格无能,如今退出关外,可没法把锅甩出去。
短短六年时间被赶出关外,证明大清只是昙花一现,而到手的好处没了,证明跟着多尔衮混没前途。
草原各部是只认奶不认娘的玩意儿,到时候弃清而去还好,就怕他们投明甚至反噬大清。
很难以抉择。
莫名地,多尔衮感觉一阵窒息。
大势已定?
是的,无论怎么选择,局面都很难改变了。
这就是大势。
“就算要走,也要给明军一记重创。”多尔衮咬牙说道:“当初明帝弃北京南下后之所以能够快速收拢人心,根本原因是阿巴泰那个蠢货给他树立了足够的声望,让南明上下憋着一股气。如果大清就这般退出关外,心气全无,莫说卷土重来,能保存国祚都是侥天之幸。”
“皇上圣明。”鳌拜说道:“如今当面明军仅有三万余,只能据城而守,若是以大军直插其后方,则不得不出,臣请为先锋,诱使明军出城来战。”
死中求活,无可奈何。
见没有人反对,多尔衮说道:“好,给你五千兵马为先锋,若明军坚持不出,则直击其后路。”
“臣必不负皇上信重。”鳌拜说道。
点出五千骑兵,当天出营,多尔衮领着主力跟在后面。
清军出动的消息很快送到了太子面前。
“这么多天都是小规模试探,如今气势汹汹而来,定然是辽东那边得手了。”朱慈烺摸着下巴说道。
“殿下,臣以为可以正面打一场。”魏六一说道:“只要击败多尔衮,阿济格必然逃窜,只要阎应元动作够快,能堵住阿济格和耿仲明。”
“击败不够,本宫要吃掉多尔衮的主力。”朱慈烺点着地图说道:“让黄蜚藏好了,等建虏抵达大名城下后断其归路。”
命令即刻发出。
黄蜚就在武强县城里,三万大军蛰伏至今。
之所以潜伏武强,是因为武强县位于滹沱河边,而滹沱河横贯东西,只要清军过河,黄蜚就能将其堵在南边。
在建虏查到的情报里,武强县也就一千多驻军,属于前哨性质的存在,不值一提。
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未免武强出现变故,五千清军抵达城外,并且摆出了攻城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