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374章 雄赳赳,气昂昂

“启奏陛下,鸭绿江面已无浮冰,上游无雨,水流平稳,可以渡江。本文搜:大神看书 免费阅读”

“好!”朱由检起身,问道:“黄廷,水师可曾就绪?”

黄廷出列拜道:“启奏陛下,水师随时可以出击!”

“传朕旨意。”

诸将齐齐拜下,道:“臣恭候圣谕。”

“渡江!”

“臣遵旨。”

金口开,大军动。

早就急不可耐的炮船立刻解开缆绳,依次出了水寨,缓缓向对岸行去。

建虏哨兵发现明军动作,立刻飞报多铎。

“好,儿郎们餐风饮露多日,明军终于动了!”多铎起身道:“传令各部,给孤瞄准了打,把明军全部送进水里喂鱼。”

“臣遵令。”

诸将齐呼后,各自奔赴指挥所。

所谓的指挥所,乃是地下挖坑,上覆大木与泥土,除非炮弹从观察口钻进去,否则绝对伤不到下面的人一根毫毛。

各火炮也是同样的布置。

这么短时间内布置百多门火炮阵位,多铎是花了心思的,也下了大本钱。

就指望着给明军来个狠的。

就在多铎翘首以盼时,即将进入射程的明船忽然停了下来。

“明军怕了。”多铎立刻做出了判断。

“王爷,以明帝的性格,不可能畏缩不前,大概率是别有阴谋。”范文程说道。

“你的意思是明军会从别的地方登陆?”多铎皱眉问道。

他最担心这种情况,却又无计可施。

鸭绿江入海口附近可供登陆的地方太多,无法完全防守,若是明军换地方抢滩,还真拦不住。

“未必会从其他登陆,毕竟海滩难以运马,而明帝以突袭闻名,恐怕舍不得放弃战马。”范文程棱模两可地说道。

没答案就说些不会出纰漏的话糊弄着。

就在多铎思考时,只听轰的一声,岸上迸出一团沙土。

明军开火了。

其实没有想的那么复杂,明军炮船之所以停下,是因为多铎以为的射程并非明军的射程,仅此而已。

如今明军的火炮射击已经采用坐标,虽说准头不行,但是炮弹管够啊。

只要砸的次数足够多,总能把建虏的乌龟壳敲开。

多铎又纠结了。

还击吧,浪费弹药,不还击吧,干挨打确实伤士气。

想到火药还足够,多铎下令还击。

“瞄准了打,别浪费火药。”多铎又补充了一句。

看见建虏还击,黄廷不惊反喜。

唯有建虏开火,方能标定位置。

双方炮战一天,明军损伤三条船,建虏却哑了一半火炮。

虽不知建虏火炮是被打掉了还是停火,明军先登依旧按计划出发。

“兄弟们,陛下在看着我们,莫要丢了脸面。”先锋将朱玫说道。

亲兵叶有米说道:“营座说笑了,兄弟们是宁死不退半步的。”

“是啊,只要不死就一直往前冲,冲到建虏老巢去。”

“这些年打了不少仗,建虏也就那样,不值一提。”

“先登之功是绝对不能丢的,营长你就看好吧。”

七嘴八舌中,船只过了河心。

轰轰轰~

对岸惊雷炸响。

“陛下,建虏火炮未曾受损。”沈器远大惊。

皇帝瞄了眼这个朝鲜皈依者,道:“本就在预料之中,不足为虑。”

话音未落,一艘运兵船中弹。

大概是击中了船底,船只肉眼可见地往下沉。

“兄弟们,继续冲!”朱玫大呼着,刨水往前。

他们穿着藤甲,倒不用担心沉进水里,但是火铳泡水即失效,只能拼冷兵器,然而船沉的突然,大部分人没来及拿武器。

即便如此,还是往对岸游去。

从建虏手中抢。

只是游泳的比不过坐船的,在付出十余条船只沉没的代价后,二百多条运兵船到了岸边。

建虏大队人马已经严阵以待。

“调转炮口,换开花弹,掩护兄弟们登陆。”黄廷大呼。

炮口一转,数百炮弹飞出,建虏军阵立刻被火光笼罩。

建虏的火炮同样对着登陆的明军轰击。

“兄弟们,跟我冲过去。”

呼喝中,陆玮跳下船,端着火铳往前冲去。

双方火炮同时停止。

被炸的昏头昏脑的虏兵看到明兵,下意识地举起了刀枪。

砰砰砰~

火铳声响起,从炮击下幸存的虏兵又被打倒了一片。

当陆玮重新装填完毕时,刀斧手们已经冲到了一座炮垒前。

建虏火铳手正在往外射击。

不断有明兵

被打倒。

轰~

一个炮垒内部传出爆炸声。

随即又是轰地一声,一团蘑菇云冲天而起,那盖子更不知道被掀哪去了。

这不是火炮轰击的效果,而是手榴弹的战果。

有一有二再有三,接连不断的炮垒被送上天,多铎急了。

“马队,分散出,联合击。”多铎怒喝。

五百余骑策马而出。

明军火炮立刻火力压制,然而虏骑阵型分散,一颗炮弹也就打倒一个虏骑而已,虏骑付出二十多个伤亡冲到河边,瞬间化零为整,排着队列朝明军席卷而来。

“继续轰击!”黄廷怒吼。

顾不得误伤了,若是任凭虏骑冲击,整个河岸都能被清空。

明军当然不是傻站着硬抗。

能列阵的列阵,来不及的就转向建虏炮垒,实在不行就开火后举起刺刀拼一个。

当朱玫从水里站起来时,第二批船队靠岸了。

建虏火炮如约而至。

就在鸭绿江边激战不休时,辽河入海口,大大小小五百多条船露出了踪影。

日月龙旗彰显着船队的身份。

旗舰甲板上,李英举着望远镜仔细看了一遍海岸,笑道:“建虏记吃不记打,明明被抢滩登陆过,还是不长记性。”

他说的是天启年间袁可立主持的收复辽南之战,当时就是从登州渡海抢下了旅顺等地,李英同样渡海而来,却要逆辽河而上直扑沈阳。

不能说皇帝强渡鸭绿江是幌子,毕竟真让皇帝过了河,那就不是乱拱的卒,而是车马炮三合一的变态存在。

皇帝强渡鸭绿江的行为,确实吸引了多铎的大部分兵力,如果多铎得报急忙撤回沈阳,皇帝可衔尾追杀,一直杀进沈阳去。

多铎还不知道明军又出了一路,此时他正在调兵遣将,意图将大明皇帝挡在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