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351章 掺沙子行动

“饶……饶……”

砰~

微微抬起的手臂无力地落下,打在地上的血泊,溅起一捧血花。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白老虎原地停下,仔细地清理着铳膛,根本没在乎一个被补枪的虏兵。

身边的火铳声零零落落,每一声铳响都代表着一个虏兵的彻底死亡。

这已经是最大的仁慈。

不远处,一千多战俘胆战心惊地看着这一幕,生怕自己被屠杀了。

“起来,挖坑,把这些尸体埋了。”把总高丰收吆喝道。

战俘们不敢怠慢,连忙起身去挖坑。

没有铁锹锄头,只有长矛铁刀,平日里用来屠杀朝人的家伙事,此时只能化作挖坑的工具。

“大人……”

高丰收瞪了李成云一眼。

“对不起上官,下官失言。”李成云轻轻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说道:“这些虏夷留着也是浪费钱粮,不如……”

李成云挥手下劈。

想把俘虏尽数击杀。

“这些俘虏有用,你不要自作主张。”高丰收警告道。

李成云不甘心地说道:“下官晓得轻重,只是心中这口恶气实在难以排出。”

“继续寻找建虏的踪迹,待时间久了,这口气也就出了。”参将黄卫平走过来笑呵呵地说道。

态度很温和。

李成云不好多说,领命而去。

待其远离了,高丰收不屑地说道:“将军,你太好了。”

黄卫平温和地说道:“这些人弱不禁风的,终归是地头蛇嘛,离了他们,还真不容易清剿掉建虏。”

“要我说这些朝人跟南蛮子也没什么区别,何必留着。”高丰收依旧不屑。

“你从征北交趾到现在,大战小战都打了,还是个把总,就是因为思想觉悟太低啊。”白老虎走过来说道。

“你小子皮痒了是吧?”高丰收瞪了他一眼。

白老虎无奈地说道:“你打我一顿也是这般说法,但凡你把课堂上说的记在心里,现在起码是个游击了。”

大汉主义,指的是汉统至上的思想,不过一般是将所有愿意归化的族群一并纳入,而高丰收这般就狭隘地认为只有汉人才是,别的都是蛮夷。

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大明境内的苗瑶侗等族群的人口不在少数,若是按照狭隘的想法,就该通通清除,就更不要说正在归附中的朝人了。

这显然是荒谬的。

从太子往下,都不明白这种思想是怎么产生的,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慢慢教化。

就在这边打扫了战场押解俘虏返回时,汉城外的战俘营里,明平虏正在给俘虏做思想工作。

“……之所以说建虏是蛮夷,看看用的文字就知道,什么狗屁倒灶的烂糟玩意?再看看你们后脑勺上的老鼠尾巴,你们不觉得丑陋吗?”

诸多俘虏羞愧地低下了头。

以前不觉得,现在被人当面指出,确实自惭形秽。

见火候差不多了,明平虏说道:“太子仁德,愿意给尔等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去南方,以南蛮的血洗刷自己的肮脏,获得入籍大明的机会……”

唰~

诸多战俘的眼里冒出精光。

不用死,甚至不用做奴隶,而是有机会成为大明人?

若非知道明平虏的身份,这群战俘只会以为是在画大饼,如今却都活泛了起来。

蛮人能比朝人强几分?都别跟我抢,我要杀十个!

汉城这边忙着改造俘虏,开城里,一场集体婚礼正在举行。

虽说对建虏形成了碾压之势,但是依旧有伤亡,而其中不乏缺胳膊少腿的。

虽然只过了个把月,尚未痊愈,却可以活动了。

于是,知府宋时烈发出布告招募良家许配有功之士。

短短五日之间,千余名女性报名。

虽然知道许配的是伤残者却依旧无怨言,因为这些人会就地退役,成为当地的官吏,所以这些女子不仅是百姓家的,还有很多世家大户的。

自古以来,联姻都是巩固地位的不二法门,世家大族想借此保留以前的超然,就必须依仗空降的强龙。

开城里喜气洋洋,麟州城里则一片激愤。

千余百姓拦在押解人犯的队伍面前,寸步不让。

“我等虽然剪了头发,确实被逼不过,做了顺民依旧心怀上国,更是遵纪守法,这群奸人却是为虎作伥,如今却要被发配到上国腹地,是何道理?”领头的林志南义愤填膺地问道。

什长田大文解释道:“诸位,国朝山东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因此发配人犯填充。”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林志南说道:“朝廷何以出此乱命?与其让这些奸人去,不如让我们去,我们哪个不比这群奸人好?”

“呃~”田大

文一时无言。

他也不明白朝廷为什么会下达如此命令。

就在他为难时,知县萧永华小跑过来,叫道:“你们做甚么?聚众劫持人犯吗?”

对这个上国来的知县老爷,麟州人还是相当敬畏的,不由看向了林志南。

林志南上前行礼,道:“县老爷,哪有让奸人去享福的道理?要是山东缺人,我们愿意迁徙去的。”

“朝廷不愿你们冒险啊。”萧永华苦口婆心地说道:“国朝海船虽然可靠,然而风浪难测,说不得就遭遇了危险,而且水土不服、疾病,身体虚弱者可抗不住。

山东虽然不远,却也有一二成的病亡,你们说朝廷怎么能让你们冒这个险?”

“我们不怕!”林志南叫道:“生不能做大明人,死亦要为大明鬼!”

喊完,他转身向百姓翻译了萧永华的话。

“对,我们不怕,只要能去山东,些许危险说什么?”

“林先生说的对,生不能做大明人,死亦要为大明鬼。”

“跟县老爷说,我们要移民,可不能让这群奸人得了便宜。”

林志南转述了百姓的话,道:“大老爷,只要能去山东,我们可以签生死状,死而无怨。”

萧永华为难了片刻,咬牙说道:“诸位父老拳拳之心,本官不敢辜负,便由诸位父老去山东,这些人犯暂时羁押,待本官上奏报大都督再做定夺。”

随行的通译连忙开口翻译。

百姓爆发出一阵欢呼,纷纷催促着萧永华开始登记。

态度之热切,好似不是背井离乡,而是升官去了。

萧永华没有违背民意,领着一干百姓到了县衙前,让文书登记造册,自己去了知州衙门。

留用的朝鲜官员毕竟少,麟州知州洪启也是国内调来的,并且培训时与萧永华颇为投契,所以萧永华没客气,端起茶壶咕噜了两口。

“事情都解决了?”洪启问道。

“差不多了。”萧永华放下茶壶,感慨道:“朝堂大佬们对人性的把握之准确,不得不服啊。”

“是啊。”洪启点头道:“朝鲜尚存人口二百多万,国内移民过来,说不得反被同化掉了,必须要移民出去。

若是强行下令,这些人定然抗拒非常,甚至会激发暴乱,没想到区区一个激将就让朝人自觉自愿地移民了。”

这一切都是个局。

朝鲜虽然先后被倭寇建虏蹂躏,但是得益于长久的安定,留下的人口还是很多的,为了尽快完成归化,移出一些人口势在必行。

政令是不合适的,毕竟王师登陆后,朝人只要不打仗,其他无不是尽心竭力,真不能强迫。

于是,朝廷给各地方主官传了密令,以朝奸为诱饵,利用朝人对天朝上国的向往,激其自发移民。

一方面减少了朝鲜土著数量,另一方面加快山东河南的恢复速度,实属两全其美,朝奸也不会浪费,毕竟南交趾还需要大量移民呢。

不管女真蒙古还是朝鲜,只要不是南蛮,并且人口比例不超过大明人,最终都会成为大明人。

两人聊了一阵,萧永华忽然说道:“你说这么损……好的主意,真的是内阁诸位想出来的?”

洪启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我听说啊,是陛下想出来的。”

“真的假的?”萧永华惊讶地问道。

“应该是真的……”

“但是怎么可能?就陛下的心思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萧永华还是感觉难以置信。

不是萧永华大不敬,而是皇帝这么会玩弄人心,不可能先后被温体仁周延儒玩弄于股掌之上。

洪启说道:“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倒也不能小觑陛下嘛。”

“也是。”萧永华感慨道:“当了二十年皇帝,在太子身边耳濡目染,总该有些长进。”

洪启轻笑道:“这点长进就够了,免得再掌朝堂。”

萧永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随即觉得不妥,道:“兄长,这话可不敢出去乱说。”

“你我私下闲聊,倒也无妨。”洪启停顿了一下,又道:“真传出去,哪怕传到陛下耳朵里,大概也是无妨的。”

他不想皇帝掌朝堂不只是怕皇帝的治政能力,而是怕皇帝父子争权夺利坏了大好局面,虽是拳拳之心,但是传出去就有大不敬的意思,所以萧永华提醒了一句。

不过真传出去,以皇帝目前的状态,大概也是不在意的。

毕竟皇帝还是很好脸面的,太子替他收拾了烂摊子,肯定不好意抢权,最主要的是,看皇帝的状态,更愿意做一个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