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350章 一战定朝

“王爷~”

鳌拜抱着无头尸体哀嚎着。本文搜:卡卡小说网 免费阅读

左右清兵惊慌失措地大喊着“王爷死啦~王爷死啦~”

李稼陈冲到鳌拜面前,叫道:“大将军,败局已定,带王爷走。”

“我要替王爷报……”

叭~

李稼陈一个耳光打断了鳌拜,道:“朝鲜已经完了,把王爷带回去才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走。”

鳌拜被他气势所慑,下意识地跟了上去,中军当即跟着鳌拜撤退。

另外几阵看不到情况,依旧在激战之中。

越打越沮丧。

狗屁的天命,还不如不下雾呢,好歹没雾的时候方便调度,如今只能埋头往上冲。

如果所有好处,那就是后面的军兵看不到前面那个状况,士气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上去就是送,越送越慌,又迟迟得不到其他战场的消息,各部主将都是摇摆不定。

忽然,一道刺眼的阳光穿透大雾撒在战场上,一瞬间雾气消散。

喊杀声,火铳声,惨叫声,齐齐停顿。

片刻后,有人大喊道:“王爷跑了~”

“王爷跑了~”

“跑了~”

“跑~”

清兵转身就跑。

巴达礼看了眼中军所在,再看看阵前满地尸体,毫不犹豫地叫道:“撤~撤~”

战场不是你想撤,想撤就能撤。

杨御蕃喝令道:“传令全军追击!”

号角响起,明军阵型变动,随即化作线列阵向着清军滚了过去。

“大局已定,就看能击杀多少虏兵了。”张煌言感慨道。

清军其实不是没有机会,奈何本该用作断后牵制的骑兵已经失了胆,只顾着埋头逃跑,把步兵丢在了后面。

都是两条腿,清兵先跑,然而埋头跑到没力气,就是任人宰割的猪羊。

鳌拜已经带着豪格回到了城前,却见城门紧闭,城头竖起了大明旗帜。

鳌拜怒吼道:“左右,随我攻城!”

“将军不可。”李稼陈劝道:“朝人能杀败留守军伍,必然是有明军混入,急切难破,速走。”

“往哪里走?”鳌拜尤自不服。

信心十足地出战,稀里糊涂地战败,连豪格都被打死了,如今朝鲜弱鸡都敢落井下石,真是越想越气。

“朝鲜已不可守,当速速渡江。”李稼陈说道。

灰头土脸的巴达礼赶上来,道:“渡口已经被明军控制。”

“总能渡江的。”李稼陈说道:“王爷子嗣尚存,我等当投靠睿亲王以庇护之,亦有机会报仇。”

鳌拜看了眼豪格,咬牙道:“走。”

不知不觉,就剩下了数百亲卫。

也好。

人少方便逃跑。

一行人直奔鸭绿江边,找了个偏僻之处泅渡,只是有人水性不佳,顷刻间就被江水卷走。

鳌拜水性一般,紧紧抱着坐骑,侥幸过了江。

等上了岸,发现巴达礼没能过来。

“快走,明军水师过来了。”李稼陈拉了鳌拜一把。

鳌拜不敢耽误,拔腿就走。

他们有马,而且最早反应过来的,后续选择冒险过江的虏兵尽数被明军水师截下,能过江的百不存一。

明军依旧在追杀溃兵,一直追进麟州方才停下脚步。

各部陆续汇合,清点伤亡与斩获。

三天后,数据出来,杨御蕃心头大定。

“王师威武!”李淏脸上笑开了花,道:“阵斩一万八千,俘获两万五千,阵亡八百,实乃前所未有之大捷啊。”

“主要是前期不留俘虏引发了反抗,不然还要少一些伤亡。”张煌言说道。

“当务之急是追杀建虏马军。”杨御蕃说道:“超过两万的马军散布四周,若是不尽快清剿,百姓要倒大霉的。”

“恐怕不太容易。”张煌言皱起了眉头。

大军渡海而来,携带的战马仅能维持斥候所需,用于清剿建虏则力有不逮。

“大都督,大帅,朝鲜是有马的。”宋时烈说道:“南方平原有大量鞑靼人,他们家家户户有马,清剿之后能获得大量马匹。”

杨御蕃说道:“如何处置鞑虏也是一桩麻烦事啊。”

李淏说道:“大都督,鞑靼可恶更甚于虏夷,当尽数铲除,以还朝鲜一个朗朗乾坤。”

“上天有好生之德,二十多万蒙古人……”张煌言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全杀了有伤天和不说,也是一种浪费,可以运回去作为苦役,具体如何处置,还要奏请殿下圣裁。”

官军收复山东之前,建虏便在坚壁清野,尤其是将蒙古女真全部迁走了,而朝鲜登陆战很突然,建虏根本没时间反应,因此将大量蒙古移民留了下来。

二十多万的数字是估算,大差不差吧。

李淏恨不得把这些人挫骨扬灰,但是决定权在杨御蕃与张煌言手中。

待李淏离开,杨御蕃说道:“太子本想留着蒙古人,与朝人一起同化掉,如今看朝人的态度,怕是不太好弄。”

张煌言说道:“苦大仇深,不怪朝人想着杀掉这些蒙古人。”

太子本来打算留着蒙古人当沙子的,免得大明移民反过来被朝鲜人给同化了,但是到了朝鲜才发现这是一腔情愿。

仇恨深重,不共戴天。

留下蒙古人必让朝鲜人不满,没来由阻碍归化。

但真杀了也不现实。

二十多万人口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没道理白白扔掉。

就算太子豪奢不在乎这点人口,怎么杀也是一个问题。

朝人仆从军是指望不上的,战斗力太拉胯,必须得明军本部人马动手,以三五万明军绞杀二十多万蒙古人,怕是不断地按下葫芦浮起瓢。

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清干净。

看看太子有什么好办法。

正好朝鲜战事的大局已定,一并回报。

虽然还有超过两万虏骑散落在外,也有大量的蒙古人,但是其主力全灭,这些还活着的掀不起大浪。

除非杨御蕃太浪,让虏骑偷鸡成功。

这个可能性不大,就跟北交趾生乱一样。

此时,皇帝已经到了镇南关,新任北交趾总督张同敞领着北交趾文武接驾。

礼毕后,张同敞说道:“陛下,瞿总督上任以来,兢兢业业,北交趾上下莫不敬服,请陛下明察。”

“太子心里有数。”朱由检说道:“调他回去,确实是禁教需要,但不会牵连于他,诸卿安心用事。”

“陛下圣明。”张同敞松了口气。

虽然皇帝做不了主,但是他这样说了,瞿式耜应该不会有事。

“北交趾还有多少存粮。”朱由检忽然问道。

张同敞回道:“官府存粮三十万石,民间家家有存粮,不影响粮价的前提下,能收购百万石。”

“足够了。”朱由检露出了姨母笑。

张同敞问道:“陛下莫非是要对南交趾动手?”

“百万石粮草,朕什么时候打过这么阔绰的仗?”朱由检变相承认了自己的打算。

总不能白跑一趟吧?

不灭掉一国,完全没脸回去啊。

“陛下,灭国容易统治难,仅凭官军,怕是清不干净南蛮土著。”张同敞说道。

广西移民平替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机缘巧合,难以复制,只能慢慢移民,而在这之前就要官军镇压地方,没有十来万军队难保安稳。

“卿所虑甚是,却只局限一隅。”朱由检笑道:“官军正在收复朝鲜,想来已经抓了不少俘虏,不能放,杀了又可惜,正好运来南交趾清剿土著,等清理完了给他们户籍,与剩下的土著参杂在一起,还能乱起来吗?”

张同敞眼睛一亮,由衷地说道:“陛下圣明。”

蒙古俘虏清剿土著绰绰有余,与土著结下了仇,不可能勾结起来造反,而他们参杂居住在一起,还有汉人移民,想要沟通就必须有共同的语言,除了汉语还能说甚么呢?

“其实不止战俘,还有朝奸,可以一并运来。”皇帝摸着下巴说道:“嗯,为了恢复朝鲜经济民生,可以运一些南蛮过去。”

谁说皇帝不懂政治的?看看这手掺沙子的功夫,颇得太子真传……这话有些奇怪,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张同敞觉得在太子的调教下,皇帝亦非昔日的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