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阮氏南窜
淅沥沥的小雨时断时续,并不太大,然而整个人似乎裹着一层水汽,感觉湿漉漉的,很不爽利。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
海云关里的守兵已经适应了这种气候,倒没觉得太难受,而因为这种天气不适合火器使用,反而希望雨季一直持续下去。
唯有天时才能阻挡明军。
这不是因为自知之明,实在是被现实打击了。
大明区区一支偏师,不到一万军队,就在国都之外打的各路援军死伤无数,在花费大笔钱粮送走了明军后,着急慌忙地迁都南方。
就问怎么打?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明军打过来只是迟早的事。
“明人的胃口还是很大的,肯定不会放过南边。”
“也不知道守着这破关有什么用,不打掉明国海船,人随时可以绕过去。”
“总能起个牵制的作用嘛。”
“但是把我们丢在这里,不是让我们送死吗?”
“那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等明军过来把我们杀光吧?”
“你还真信朝廷鬼话啊?上次明军登陆,可是秋毫无犯的,一个百姓都没害。”
“是啊,买东西都给钱的,确实是仁义之师。”
也就没什么文化,不然还得加上“文明之师”的修饰。
不服不行。
作为侵略者不但不伤人扰民,甚至照市价购买军需,阮氏自己的军队都做不到,于是北方大屠杀的谣言不攻自破。
城楼里,守将胡聪欢听着军兵的议论,没有开口呵斥。
阮氏迁都南方,海云关沦为鸡肋,大量精锐被抽调,剩下的都是士气低落,而且钱粮时常拖欠,若是对军兵太过苛刻,怕是要起兵变。
就在这时,一群黑点出现在江面上。
“明军,明军进攻啦~”
声嘶力竭,惊恐异常。
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真发生的时候,还是忍不住。
胡聪欢窜出城楼,扶着墙垛探出身体,想确认是不是眼花了。
没有眼花。
就是明军。
大小二百多艘船只,从江对岸直直往关城驶来。
“火炮装填~”胡聪欢下意识地叫道。
话音未落,只见明船上火光闪烁,随即黑点呼啸而来。
砰~砰~砰~
巨响不断,砖石飞射,打的守军哇哇直叫。
“明军开炮啦~跑啊~”
不知道哪里传来的一声嚎叫,守兵四散逃窜。
完了。
胡聪欢闭上眼睛,待再睁开时,眼里全是坚定。
“来人,随我开关迎接王师!”胡聪欢喝令。
奔逃的守兵闻令不由止住了脚步,只是还没来得及应声,一枚炮弹呼啸着穿过,瞬间把胡聪欢上半截打的粉碎。
“跑啊~”
尖叫中,守兵继续狂奔,不一刻,城墙上空无一人,只剩下包括胡聪欢在内的二十多个倒霉鬼。
一轮近百门火炮的齐射,战果就这么些。
雨季嘛,虽然今天雨小风弱,然而江面上波涛起伏,实在不利于瞄准。
就算瞄准也不一定能打死多少,毕竟这年头的火炮命中率就这样。
江面上,吴六奇牢牢地钉在船头上,任凭船只起伏,纹丝不动。
眼看到了岸边,吴六奇拔刀,大喝道:“兄弟们,跟我冲,陛下要在顺化城里吃午饭!”
“去顺化城吃午饭!”
呼喝中,明兵扛着梯子跳下船,往着城墙疾奔。
“将军,城头没有动静,恐怕有诈!”亲兵成大鱼叫道。
吴六奇脚步不停,大喝道:“别管有没有诈,一鼓作气冲上去!”
先锋不考虑其他,只要城墙。
登上城墙,就南蛮子堪比弱鸡的战斗力,孙武孙膑爷孙俩联合降临也改变不了结果。
只是城墙越来越近,城头的火炮清晰可见,数额无半点动静,吴六奇心里也是打鼓。
总不至于一炮没放就跑了吧?
等上了城墙,鬼影子……如果尸体里有鬼的话,那么还是有几个的。
“检查城墙,发信号,通知大军登陆。”吴六奇发号施令。
一个小时后,一百多艘大船靠岸,五千余兵登陆。
看到中间的金甲,吴六奇连忙上前迎驾。
“臣登城时发现南军全部逃走,未曾交战。”吴六奇如实说道。
“朕就说这仗很轻松的。”朱由检笑了一声,道:“即便未曾接战,先锋之功照算。白文选。”
“臣在。”
朱由检说道:“点一千人马为先锋,直趋顺化,朕有点饿了。”
“臣遵旨。”白文选领命而去。
迫不及待。
海云关距离顺化城三十里的样子,要是不抓紧时间,皇帝肯定
要饿肚子的。
前锋出动,皇帝留下一千人马控制城墙,随后领着大军朝阮氏的前首都进发。
一路毫无抵抗。
遇见的百姓都老实地跪在地上,等大军经过后方才敢抬头,随即议论起来。
“跟上次一样秋毫无犯啊。”
“早打完早过安生日子,不然这一天天提心吊胆的,实在是折磨人。”
“看到大明皇帝了吗?姓阮这次玩完喽。”
“活该,还骗我们说北边人都被杀光了,大明不要人种田做工啊?”
“就是不知道赋税重不重,这么多大军要养呢。”
这个问题暂时无人回答。
官吏选派肯定要等没有反抗,即便南阮各城望风而降,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就位,在此之前都是军管。
“殿下又要挠头了,希望不会掉头发。”马宝咧着嘴看向了陆周。
陆周火不打一处来,恶狠狠地说道:“再看,老子把你眼珠子抠出来!”
“吓死俺了。”马宝做了个怕怕的表情,道:“你打得过俺吗?”
陆周冷笑道:“等你回南京再说这话。”
想到那一闪即逝的刀光,马宝咧了咧嘴,没敢再调侃陆周。
“魏六一的刀堪称天下第一。”皇帝忽然说道。
马宝点头说道:“刀法天下第一,武力不知道排第几去了。”
皇帝说道:“真生死搏杀,你俩伯仲之间,等回南京,你俩一起陪朕走两招。”
想到好兄弟被皇帝锤得团团转的惨状,陆周不禁心生不忍,道:“陛下,灭国呢,能不能认真点?”
“朕但凡认真一点,就杀入南掌了。”皇帝无奈地说道。
太子怕他掉海里去不让去朝鲜,如今来打南交趾,寂寞感却油然而生。
太弱了,还没什么反抗,真是索然无味。
惆怅中,顺化城遥遥在望。
白文选领着一群南阮官员迎了过来。
诸阮官纳头拜下,为首的高声叫道:“罪臣伪越留守李英国恭迎大明皇帝陛下圣驾,罪臣不知陛下降临,未能迎驾,死罪。”
皇帝驻马,大军不停。
为确保皇帝安全,非得把城里反复检查,尤其是要确认地下没有埋设火药。
“平身,起来说话。”皇帝说道。
“谢陛下。”李英国松了口气。
让起来,性命无忧了。
皇帝看了眼白文选。
白文选说道:“启奏陛下,臣领军抵达城外时,李英国等人主动开城投降,并无抵抗。”
皇帝点点头,看向李英国,问道:“尔等既然投降,且随朕入城,辅佐治理地方,待总督衙门迁过来后量才录用。”
“臣陛下隆恩。”李英国拜道,声音里带着喜悦。
就算发令对才能要求太高,好歹还是能继续做官的,有官身,富贵无恙。
不一刻,皇帝到了城外,抬头看城楼上已经换上了大明的日月旗,再看军兵肃立,便放心进城。
刚过城门,响起海啸一般的“万岁”。
皇帝诧异地问道:“卿组织百姓迎驾了?”
“臣没……”李英国刚要否认,又忽然改口道:“听闻陛下降临,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因此自发迎驾。”
确实是自发的。
大明皇帝驾临而不拜谒,不是说自己不懂事就能糊弄的,到时候明军发火,一个都逃不掉。
拜谒不一定有用,最起码不会起反作用。
待皇帝离开,军兵随行而去,百姓们松了口气。
“太雄壮了,难怪能做皇帝。”
“这些兵也厉害,看着比上次围城的还厉害。”
“这些可都是天帝的天兵天将,肯定厉害啊。”
“不然姓阮怎么落荒而逃?”
这话一出,尽皆沉默。
朝人是饱受蹂躏,因此视明军为救世主,南阮百姓可是视大明为侵略者的。
怕肯定是怕的,毕竟城外大坑里的尸体还没烂完,恨也是真的恨,毕竟谁想国破呢?
不敢多说,各自回家,看看以后什么情况。
皇帝进了城,并没有急急往南,而是等着后续大军和粮草。
阮氏南迁,战线拉长,若是轻敌冒进,恐怕重蹈支棱之役的覆辙。
宣德元年,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失利,二年,柳升接任总兵官征讨,因其骄横而中了诱敌之计,最终兵败身死,是为支棱之役。
此役之后,大明没有再组织征讨,宣德六年正式撤军并册封黎利,收复安南彻底失败。
别看皇帝不把阮氏当回事,其实是认真研究了第一次征讨经过的,肯定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更何况,雨季之中用兵实在不方便,海军也不能保证后勤。
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点,皇帝淡定地说道:“稳打稳扎,不着急,总得给太子选调官员的时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