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多尔衮,来单挑!
“老爷,该用饭了。本文搜:86看书 免费阅读”
“气都气饱了!”徐瑾很不耐烦,全没有朝堂上表现出的淡定。
“大美兄不必生气,此事本来就有些急促,徐徐图之便是。”盛启元劝道。
徐瑾说道:“今日被否决,下次没有好机会,绝难再提。”
盛启元笑道:“民意难为,今日之所以被反对,乃是因为我等只在朝廷发力,未曾在民间造势。开放奴隶贸易成功,天下人皆得利,失败,太子不能以此降罪,谁不蜂拥向前?”
徐瑾想了片刻,点头道:“只能如此了,奈何缓不济急,这一天天的损失,实难承受。”
“也有办法。”盛启元放下茶盏,说道:“朝廷不是要出兵惩戒南掌嘛,到时候必多俘虏,我等买一些运回来当做佃户即可。”
说的是佃户,其实是奴隶。
北宋立国之初,为增加税收扩充兵源,再加上一点点的儒家仁义思想作祟,诏令禁止民间蓄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直接签个终身契约,依旧是变相蓄奴。
盛启元打算模仿一下。
只要不抓大明百姓为奴,官府大概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他没想过,时间久了后,会不会有人跟山东孔府一般拘禁百姓为奴呢?
此时,太子已经把奴隶贸易的事情放在了一边,他正看着倭国传来的情报。
德川家光废天皇,登基称帝。
“这厮动作太慢了。”朱慈烺丢下奏报说道。
“但是很稳当。”孙传庭说道:“将反对者调往朝鲜,既挡住了建虏,又没了反对,实在一举两得。”
“看他能稳多久了。”朱慈烺轻笑道:“一边要镇压国内,一边要在朝鲜抵御建虏,怕是最终鸡飞蛋打。”
“建虏没有水师,说不定倭寇能坚持多久。”孙传庭说道。
建虏什么时候打掉倭寇水师,什么时候结束朝鲜战争,不管代善还是豪格都是一样的。
“行了,让它们咬着吧,议一议出兵南掌的事。”朱慈烺说道。
孙传庭说道:“殿下诏令出兵有些急躁了,若是南掌东吁与南交趾叛军联手,南方的压力就太大了。”
“无妨,只是防守的话,其实三两万兵就够了。”朱慈烺信心十足地说道。
孙传庭说道:“臣相信官军的战斗力,只怕各部将官不太稳当,须得重新调派。”
没说谁合适谁不合适,这是军机处的职责,他不会越俎代庖。
朱慈烺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又道:“本宫打算动员福建浙江的百姓迁徙山东,先生以为如何?”
孙传庭说道:“夏季不良于行,却可以准备起来。”
两广往南,福浙往北,而内陆贵州江西的百姓会自发往这些地方迁徙。
在社会安定的前提下,人口是会主动或被动地往资源充裕的地方流动,就比如苏杭士绅跑去招徕佃户一样。
“南安侯提议以奴隶取代矿工,先生以为如何?”朱慈烺又问道。
“殿下,国朝乃仁义之邦,岂能允许蓄奴?”孙传庭惊讶地反问了一句,又做沉思状,继续说道:“但是那么多战俘总要处置的。”
“知心者,先生也!”朱慈烺笑道。
孙传庭跟着笑。
大家都是体面人,怎么能做奴隶贸易那样的不体面事呢?
没法,大明人的道德水准太强,自我要求太高。
但是那么多战俘要处置,白白养着不但要粮食,还容易让他们有力无处发泄总想着作乱,只能送去开矿修路消耗精力喽。
太子是这样想的,皇帝是这样做的。
此时,山东曹县县城外,一千多战俘挥舞着锄头,努力翻着田地,即便汗流浃背依旧没有半分懈怠。
旁边,一队明兵百无聊赖地忍着太阳烘烤,丝毫没有担心战俘暴乱的意思。
“光秃秃一片,连个躲太阳的地方都没有,迟早被晒死。”军兵张小二嘟囔着抱怨。
把总沈星接道:“所以说太子圣明呢,也就是今年迟了,不然肯定要种树。”
“明年种树可就我们动手了。”另一个军兵毛大头带着惆怅说道。
晒太阳确实怪热的,但肯定比干活强。
“没事,这批战俘放为百姓,不是还能抓嘛,实在不行去辽东抓,什么时候把山东种满了树什么时候罢手。”
沈星意犹未尽,唱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儿女下夕烟~”
左近军兵听着,都入了神。
铛铛铛~
一阵铜锣打破了安逸。
“吃饭了吃饭了,吃完饭继续干。”
吆喝中,一什军兵推着两辆车到来。
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起煮的饭,寥寥几片绿叶子的汤里有几粒油花,即便如此,战俘们依旧充满了干劲。
开垦满一千亩则放归为民,并授田
二十亩。
这就是朝廷开出的劳改条件。
相当宽厚。
主要是这些战俘都是汉人,甭管是自愿还是被迫参加虏军的,终归是相同的血脉,加上山东劳力紧缺,便给予了特赦一般的条件。
好处就是战俘们充满了热情,而军兵看押难度大减。
后方热火朝天的重建,前线依旧是兵马奔驰。
此时,皇帝正在追逐一队建虏斥候。
这些斥候看到金甲的第一反应就是转身跑路,奈何皇帝坐骑乃是千里驹,很快被弓箭射落。
沐天波领着军兵收拾战利品时,远处又一队斥候飞奔而来。
自己人,皇帝放下了弓箭
“启奏陛下,虏酋多尔衮亲领八万大军进抵交河!”
“终于来了。”朱由检精神一振,道:“诸卿,回城备战。”
诸亲卫聚集,簇拥着皇帝回到了景州城里。
“陛下擅突袭,不若回师德州以支援各处?”马岱小心翼翼地提议。
朱由检不耐烦地回道:“早跟你说过了,朕在景州,多尔衮才不会乱跑,等他到城下时再说。”
马岱挠了挠头,想劝却不知道怎么劝了。
防线太长,多尔衮兵力太多,难免被他突进去,因此皇帝决定坐镇景州,以身为诱饵,把多尔衮吸引在景州。
等到时机成熟,让张煌言与黄得功配合,去抄了多尔衮后路。
“建虏或许以为朕是虚张声势。”皇帝摸着下巴想了下,道:“取纸笔来,朕要给多尔衮送战书,约其单挑。”
“此举不妥,多尔衮不过是伪王,岂配让陛下动手?”马岱说道。
“做个样子而已,你以为那厮敢跟朕动手?”皇帝毫不在意地说道。
什么身份不身份的,不如战略目的重要。
穷尽一切手段把多尔衮吸引过来。
战书写好,马岱取出两个俘虏,让其把战书带回去。
忙完了的皇帝拍拍手,说道:“诸卿想一想,为什么那厮只带了八万大军来?”
是啊,为什么只带了八万大军?
要说粮草不济,那么就该各地据守不出而不是主动进攻,若是防备豪格,十二万也太多了,肯定不会是后军还在草原上走着,因为要是后军未至,多尔衮不会露面的。
萨尔浒之战被建虏吹的神迹一般,但是建虏学到的教训是真切的——要集中使用兵力。
想了片刻,陆周忽然说道:“不会是闯贼翻脸了吧?”
“还真有可能。”朱由检眼睛一亮,道:“唯有这个理由,才能让建虏不得不大量分兵。”
“陛下,臣去抓几个舌头拷问一番。”马宝请缨。
“不急,等多尔衮给出反应就能判断了。”朱由检说道。
如果真是李自成翻脸了,多尔衮大概率不会给皇帝回应,甚至不会进攻山东,最起码在北方防御弄好之前不会进攻的。
此时,齐河县城里,多尔衮正在研究军情。
皇帝判断的不错,多尔衮给了多铎十万兵马去收复失地了,他能动用的就八万本部和前线各将的六万兵马。
十四万看着不少,其实相对于明军着不算多。
所以他在犹豫要不要进攻。
没等下定决心,皇帝的战书送到了面前。
多尔衮打开一看,拍案而起,怒道:“明帝欺我无力乎?”
多尔衮,来单挑!
就这么六个字,把明帝的傲慢表现的淋漓尽致,归根结底还是明帝认为他没实力。
“王爷,臣要出战。”准噶尔第一勇士尼禄斯旺请缨。
他打遍西域未曾一败,多尔衮领兵西进时,数万大军没有一个能在单挑中赢他的,等他随着多尔衮东返时,大清第一巴图鲁闻风而逃,所以尼禄斯旺想自认为已经是西方北方第一勇士。
“人人皆言明帝勇武,臣要打败了他,便是天下第一勇士。”尼禄斯旺说道。
就你个没脑子的还想……对啊,阵前斗将而已,有武力就行,智力无关紧要!
多尔衮下定决心,到:“来人,去告诉明帝,三日后阵前斗将!”
尼禄斯旺勇力过人,但终究就这么一个,为防明帝输不起令手下围攻,还是要多选几个勇士出来的。
再来一场选拔,把军中军兵筛一遍,说不定还能挑出一些勇士来。
到时候趁明军不备,一拥而上拿下明帝,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暗戳戳地想到了得意处,多尔衮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