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奴隶贸易的争论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本文搜:有书楼 免费阅读”
一声吆喝,朝会拉开了帷幕。
“殿下,臣有奏。”商部尚书赵继鼎请求发言。
诸朝臣不由侧目。
自从商部设立以来毫无存在感,大家都不理解太子为何设立此部,不过最近有风声说商部在制定新的商税律,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商税改革的准备。
得了准许,赵继鼎说道:“有徽州商人江演者至东吁南掌收购棉麻,南掌官吏寻衅没收了货款五万八千两,并被驱逐出境,而东吁商人收钱后不给发货,贪墨货款四万三千二百两。
江演投告无门,不得已诉至商部,请求朝廷做主。
商部派员核实后发现,两国多有吞没商旅货款之举,勒索贿赂更为平常,因在异国他乡,大明商旅不得不忍气吞声。”
朱慈烺问道:“商部以为如何处置?”
赵继鼎回道:“蛮夷小国,畏威而不怀德,东吁血迹未干便敢失信,可见一斑,臣以为乃是去年理藩部与其好言好语之故。
臣请殿下发兵,宣扬大明威风,令其不敢肆意妄为,保证大明商旅畅行无忧。”
一言不合就发兵,有点狠啊。
“诸卿以为如何?”朱慈烺问道。
“殿下。”马绍愉出列道:“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山东虽已收复,然建虏大军蓄势待发,随时再起大战,南北同时用兵,下下之策。理藩部职在管理藩属国,南掌东吁皆管理之中。臣请出使两国,定能令两国管束官吏,并给出赔偿。”
“此言差矣。”尤世威出列道:“东吁方受惩戒,伤痛未愈,或会服软,南掌素来桀骜,不见兵威恐怕不服。
且此次以惩戒为主,三五千兵马即可,算不上兴师动众,更不会影响山东战场。
殿下,臣以为可以出兵攻击南掌,同时震慑东吁,令其认罪认罚。”
“首辅以为如何?”朱慈烺问道。
孙传庭笑眯眯地说道:“殿下常言,弹道本是道,铳法亦为法,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这样解释的?
诸多朝臣纷纷翻起了白眼。
但是首辅说这是太子说的,那么就是真理,哪怕老子复生也只能这么解释。
太子却暗暗夸赞首辅懂他的心思。
商部想以替商户做主为契机彰显存在感,并且染指外交和军事,理藩部想把商部堵回去,而军机处只想打仗。
各司其职?
不存在的。
竞争才是常态。
作为提议者,商部当主持此事,至于商部是不是拿了江演的好处,那都是细枝末节,不值一提。
“军机处,从南大营调遣两千火铳手,诏令北交趾与云南驻军配合惩戒南掌与东吁,商部收拾首尾。”朱慈烺说道。
“臣遵旨。”赵继鼎拜下。
有压力。
军队打赢了,商部要是捞不到足够的好处,他的仕途就到头了。
其实他已经年过七十,致仕倒无所谓,却不能成为商部之耻,而且此事成功后,他也打算告老还乡,正好德州已经收复,可谓衣锦回乡,还免了商税改革。
商税牵扯众多,朝野内外莫衷一是,方案迟迟不定,赵继鼎也是心力交瘁,更担心成为始作俑者被人戳脊梁骨。
多方考虑后,他才答应了江演的游说,但是并没有如同太子揣测那样收取好处。
如今太子同意出兵惩戒南掌与东吁,并且由商部牵头,他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就在赵继鼎合计着怎么从南掌剜下一块肥肉时,民部主事徐瑾出列请求发言。
准。
“臣负责统计山东流民与移民数量,截止目前,各地汇报,山东仅剩三十余万口,万历时在册五百余万,可谓十不存一。湘西川东以及各地自发移民十余万,预计湘西川东还会有二十万移民入山东,而自发移民当在十万上下。
如此,山东能恢复至八十万口,即便配以朝鲜妇人,亦不足百万口,于经济尤其是农业恢复大不利。
臣请殿下降诏,允许各大户前往山东开垦荒地并为永业,第一年免税,第二年起三成为税。鉴于劳力紧缺,可许大户从海外购置奴隶用于耕作与务工。
如此,朝廷无需出钱粮而得粮税,大户得产业,山东经济得复,利国利民利山东。”徐瑾说道。
万历年间的在册人口确实是五百多万,但是大明中后期的数据统计嘛,懂的都懂,但十不存一肯定的。
没有人口就没有经济,亘古不变的道理,即便为后面的发展预留空间,三百万人口是需要的。
流民移民不足百万,还有二百万缺口,徐瑾的提议不能不说是个有力的补充。
“殿下,臣反对。”户部郎中顾景星出列道:“山东虽惨,然豪强尽去,百姓只需负担额定粮税即可,不会受到欺压。徐瑾之策
,实乃培养大户豪强,待其立足稳固,必然侵蚀百姓生存空间,难免重蹈覆辙。
且以人为奴,不仁也,若是开禁,百年之后,殿下必如夏桀。
移民不多,全因百姓迁徙需要时日,非一蹴而就之事。且福建浙江山多地少人口稠密,可鼓励百姓迁徙山东安居,无需豪强购置奴隶。”
太子深深地看了顾景星一眼。
如此不顾立场秉公直言,不管是沽名钓誉还是真心为国,都是可以大用的。
徐瑾数额不退让,继续说道:“此乃山东一地,河北河南亦是百里无人烟,即便迁徙南方各布政司无地少地百姓亦难填充。况且国朝会持续进兵,迟早收复辽东,到时候又哪来的人口填充空白呢?
无人则无钱粮兵员,仅凭中枢供养,实难持久,到时候即便全面清剿了建虏,亦会有新虏出现。
殿下,臣以为准许民间从海外购奴,可有效恢复经济民生,有利于掌控新复之地。”
“此掌控,是朝廷掌控还是豪强掌控?”顾景星反问道。
徐瑾针锋相对地反问道:“国朝兵强马壮,殿下睿智圣明,陛下神威无敌,岂有豪强把控地方的余地?”
顾景星说道:“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待中枢松懈,地方必为豪强把控。国初税收齐整,越往后越松弛,至本朝,日益困难,为何?
陛下南巡不过三年,先后有许都、废人澎聚众谋反大案,奴隶唯命是从,若有豪强坐拥千万,但有不测,祸乱巨大。”
已经有诛心的味道了,就差直说大明如今的状况都是豪强的错。
就在徐瑾脑筋急转想着如何反驳时,御史石圣杰出列道:“此乃杞人忧天。陛下春秋鼎盛,殿下风华正茂,长久不敢说,三十年内无虞变乱。
三十年间,国朝必已平定天下,奴隶来源不存,奴隶贸易自废,而原有奴隶已经消散一空,如何能有变乱?”
“此言甚是。”矿部郎中高辰风出列道:“山东移民分配田地五六十亩,七八口之家亦难耕种,须得雇佣短工不可,而劳力紧缺,无人可雇,说不得就要任凭田地荒废。而从海外购买奴隶,可有效补充劳力不足,挖矿、修路、疏浚河道,繁重且危险,若以奴隶替百姓,不失为善政。”
徐瑾被怼的说不出话来,支持者却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太子没有急着做决定,静静地听着。
如果仅徐瑾一个人提议,那么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案,如今这么多人附议,那就是士绅豪强集团的诉求。
其实很正常。
朝廷大量往外移民,本地劳动力短缺,佃租一降再降,苏杭的士绅们甚至要去福建浙西甚至江西招募佃户,光沿途食宿就是一大笔钱。
还不敢不种,不然田地被官府收走,无异于被掘了根基。
不敢付诸武力的情况下,必然要想别的出路。
奴隶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五六七八两一个,给口吃的,用上二十来年,利润巨大,或者再买些女奴配种,购买的花费都免了。
至于看管的人力根本不能算在成本里,因为大户人家本来就要豢养家丁打手,只是他们多了项工作罢了。
那么,太子会同意吗?
其实考虑到黑奴贸易的去向,就能知道太子肯定不能采纳此策。
美洲人口紧缺,因此需要黑奴,而西夷战争不断,人口大量减少,却没有把黑奴运回去,为什么?
本国的就业率才是第一位的,若是奴隶抢占太多工作岗位,百姓大量失业,必然生乱。
没等太子开口,新晋阁老范景文出列。
“殿下旬月平湘西,皆因土司压榨太甚,若是有朝一日有人以此策鼓动奴隶造反,怕是武力难以镇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放奴隶贸易实乃下下策。
且大荒之年,卖身为奴本就是灾民自救的最后手段,衮衮诸公若有良心,当保留最后一条活路。”范景文说道。
“臣附议。”史可法出列道:“天下大同之前提是足衣足食,而今各地佃租大降,乒民好不容易喘了口气,若是准许奴隶进入,前功尽弃矣。”
郑芝龙说道:“臣以为购买奴隶种田做工不可行,但是可以官买奴隶用于开矿修路疏浚河道等危险之事。”
“臣不考虑经济,只觉得奴隶贸易有损陛下殿下圣明。”钱谦益说道。
诸阁老一致反对,徐瑾等人很不满。
都是豪强出身,何苦为难自己人?
却只能干看着。
真要争起来,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太子偏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