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96章 包围圈合拢

“报~”

一骑飞奔直入大营,疾奔进入大帐,拜道:“启奏王爷,将军谭泰渡河而归,随行仅三百人。本文搜:当看书 免费阅读”

“什么?”尚可喜倏然起身,问道:“郑亲王何在。”

“郑亲王战殁,遗体未能带回……”

尚可喜只感觉天旋地转。

济尔哈朗可是带着本部女真与蒙古兵的,不但军兵尽殁,其本人更是被杀死,甚至都没法重组,这一下直接让八旗变七旗。

“立刻上奏朝廷,郑亲王战殁殉国,镶蓝旗仅剩三百人。”尚可喜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备马,我要去见谭泰。”

谭泰地位不低,但是还不值得尚可喜亲自去迎接,他是想详细了解镶蓝旗覆灭的经过。

镶蓝旗一战覆没,若是明军渡河来攻,他能挡的住吗?

不一刻,坐骑与亲兵准备就绪,尚可喜迫不及待地上了马。

危机感十足。

此时,四王之一的吴三桂却松了口气。

绕来绕去,终于看到了济南城。

城池不只能保证身体安全,还能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

此时,满达海领着济南城里的文武往外赶。

“大人,吴三桂未曾接战,一退再退,何必对他客气?”刚阿泰不满地说道。

万历四十六年,年纪尚幼的刚阿泰随其父李永芳降清,那个时候还是努尔哈赤当家的后金,李永芳既被使用又被防备,最终闲置至皇太极上台,在这种环境中,刚阿泰决心证明自己的忠诚,从他只用满名刚阿泰而摒弃汉名便知端倪。

对于吴三桂保存实力不战而逃的行为,刚阿泰极其不满。

满达海同样不满,却不得不忍着。

“明军步步紧逼,唯有守住济南才能保全山东,吴三桂虽然令人不齿,然而其麾下六万兵马对据守济南大有裨益。等会见了面,你若是不待见他不要说话,免得他再跑了。”满达海说道。

“大人放心,为了大局,下官会忍住的。”刚阿泰应下。

不一刻,见到了吴三桂。

虽然一直在跑路风尘仆仆的,但是吴三桂依旧神采奕奕,显然状态尚可,或许是因为他的影响,军兵士气也还行。

满达海略略放心。

就怕吴三桂部陷入了沮丧没法用。

“济南危急,平西王及时来援,本督这颗心可以落回去了。”满达海说道。

听到对方给了借口,吴三桂露出笑容,说道:“抵御明军人人有责,大都督客气。”

“一路奔波辛苦了,让兄弟们进城休整,目前明军正在攻打锋山,可能需要平西王出兵支援。”满达海说道。

吴三桂问道:“城中粮草可够?”

“收到明军即将进犯的消息,本督便将收拢粮草火药军兵火炮于济南,累计有粮草三十万石,足够吃一年。”满达海回道。

济南城里有正辅兵三万余,加上吴三桂带回来的六万军,将近十万。

也就是说一个兵一年分配三石粮食,每天不到一斤。

这绝对维持不了体力的。

但是会有战损,只要死的多了,剩下的人就能有足够的口粮。

而且不同于太子养军,建虏的惯例是没作战任务就吃个半饱,想吃饱就要上阵打仗,立功后就会有酒肉。

所以这个一年时间是没什么问题的。

吴三桂却暗暗叫苦。

城中粮草充足,他就没办法以此为借口跑路了。

说到底,山东丢不丢跟他没关系,他第一考虑是保存麾下军队。

本来一路狂奔就丢了不少军兵,如今明军四面合拢之势已经很明显,若是驻扎在济南,怕是要被包了饺子。

“平西王放心,朝廷已经在调集援军,到时候我等据守济南,与各路里应外合,必能大破明军。”满达海信心十足地吹了个牛逼。

吴三桂将信将疑。

若是朝廷有援兵怎么不跟他讲?哪怕是为了稳定军心也应该通报一声的。

但是长途奔波,军兵疲乏,辎重消耗一空,他必须进城休整。

刚到大营还没安顿下来,夏国柱策马奔至吴三桂面前。

“大王,周遇吉已经到了城外三十里处,已经停下。”郭云龙说道。

预料之中。

吴三桂点点头,问道:“其他方向可有回报?”

郭云龙回道:“齐河有满达海安排的军队驻扎,禹城平原等地尚无回报。”

齐河、禹城、平原都是连接德州的重要城池,吴三桂关注这个方向,显然是要确保退路。

“行军途中发现的伏兵在何处?”吴三桂问道。

郭云龙回道:“其部夜不收极其精锐,我们的夜不收未能咬住,依旧下落不明。”

吴三桂转了两圈,道:“继续打探,尤其是德州方向。”

郭云龙

犹豫了一下,道:“大王,要不要与满达海说一下?毕竟他能影响耿仲明。”

“暂时不必。”吴三桂说道。

他怕满达海真想玩中心开花,就算达成目标,满达海扶摇直上,他的损失可没人给补充。

就在吴三桂忙着查探后路情况时,禹城西南方的徐家镇里,明军正在构筑工事。

禹城官道在这里分了个岔,往北去平原,往西北去高唐,只要卡住这条路,济南的虏军就只能走小路。

小路可不是好走的。

道路狭窄,队伍拖的很长不说,车辆很难行进,就更不要说沉重的火炮了。

所以埋伏吴三桂失败后,陆周果断强渡了大清河,抢在清军反应过来之前占据了此处。

“将军。”霍养德狂奔而来,道:“周围的庄子都被清空了,没打到粮食。”

“告诉兄弟们,省着点吃,等唐王送粮食过来。”陆周说道。

“只怕虏军出动阻截。”副将安明柱说道。

“求之不得。”陆周说道。

轻兵疾进,随身携带的粮食不多,勉强能坚持五天,本打算就地筹粮,等到了地方才发现,虏兵收缩的很彻底,毛都没剩下一根,若是朱聿键不能及时把粮食送过来,他只能撤退。

此时,朱聿键已经越过锋山,正在齐河县上游的渡口登陆。

本打算强攻锋山直趋济南,但是看到齐河县城的位置,朱聿键改了主意。

控制齐河县,就阻绝了吴三桂北渡大清河的可能,其若想撤退,只能往西到大清河上游找地方渡河甚至直接去找阿济格汇合。

三四百里路,机会可就太多了。

就在朱聿键看着大军登陆时,一骑飞奔而来,拜道:“启奏大王,东宫卫参将陆周奏请粮草支援。”

朱聿键接过奏报看了,道:“告诉他,与唐王军配合拿下禹城。”

“大王,不是先打齐河吗?”马岱问道。

朱聿键说道:“齐河县就在岸边,处于船炮射程之内,东宫卫即可破之,禹城没有水路,火炮难以送过去,总兵带本部人马与陆将军汇合攻之。”

马岱领命而去。

如同朱聿键估计的一样,火炮齐射轰塌城墙,东宫卫按部就班地推进,前后半天功夫就拿下了齐河县。

南岸的虏军斥候忙不迭地回转济南上报情况。

北直隶,大名府城外,明军已经架起了火炮,正在校准角度。

“将军,火炮校准完成。”炮兵千总何俊宇回报。

主将李本深说道:“开炮,不惜一切代价,打破大名府。”

命令下达,五十门火炮同时吐出火焰,铁弹呼啸着往城墙砸去。

地动山摇。

大名府守军立刻派快骑通报各处。

大名府失守,阿济格侧翼受敌,无法阻挡梁山寨明军不说,他自己也有倾覆的危险。

所以阿济格必须有所动作。

这就是李本深的任务。

他的火炮很多,营寨也很大,但实际上兵力不多,因为他只是一只偏师,主力还在张煌言指挥之中。

此时,张煌言已经带着主力出现在了巨鹿城下。

守将固山额真何洛会大惊失色地问道:“明军怎么会忽然出现在城外?”

“斥候重点查探南方,未曾提防明军从西方绕道而来。”副将张存仁说道。

“大军随英亲王出征,城中空虚,怕是难以持久。”何洛会犹豫片刻,道:“立刻飞奏京师求援。”

话没说完,信使飞奔而来,拜道:“大人,明军正在准备攻城。”

“张将军,速速征发民夫准备登城,我去观察敌情。”何洛会说道。

急匆匆登上城墙,只见明军一部已经排开了阵势,而远处旌旗招展,看规模怕是不下两万人。

虽说没看到火炮与攻城器械,但是巨鹿城里只有五十多女真兵与一千多投降的汉兵,明军蚁附攻城也有可能攻进来的。

巨鹿失守,南面的广平大名两府必难幸免,到时候不只济南,连阿济格都被明军兜在了山东。

“再派快马去德州,通知耿仲明,务必保证德州至临清运河段,传令顺德府等地,集结援兵往枣强集合。”何洛会下达了两条命令。

山东各部可以从临清过河,然后往西北走枣强,这是仅有的一条缝隙。

只要下定决心放弃山东,各部都是有机会跑出来,无非是损失多少的问题。

张煌言看不到这条缝隙吗?

不,他此时已经进了枣强。

出其不意的夜袭,一个冲锋就拿下了城墙,随即全面清剿,连个报信的都没能跑出去。

于是,明军围住了济南,阿济格耿仲明联手锁死运河将明军挡在了山东境内,而张煌言一个大范围的迂回,连阿济格都给包围了。

当然,张煌言的任务很重,因为他不但要阻拦阿济格,还要阻拦建虏调集来的援兵,是真

正的两面受敌。

但是不管后面怎么打,目前来说,已经完成了这个超大的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