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朱弘桓:人呢?
“殿下,逆贼朱亨嘉在观看行刑时惊惧而亡,太医院奏请解剖。本文搜:502txt 免费阅读”孟兆祥脸色复杂的说道。
论起对宗室的酷烈,这位当属第一。
民间讲亲亲相隐,皇亲国戚讲“议亲”,宗室尤其是藩王犯罪,哪怕是谋逆大罪一般也不处死,通常是幽禁。
比如朱高熙夺嫡不成起兵谋反失败被幽禁,若不是脚贱,肯定死不了,后代也有放为庶民的机会。
眼前这位倒好,无一不下狠手。
也不怕削弱了皇室的威严。
朱慈烺不知道孟兆祥念头翻转,知道了也不在乎。
皇室的威严不在于宗室藩王怎么样,而在于把国家治理的如何。
“既然太医院需要标本,那就留在太医院,弄完之后炮制好制成标本,存放于宗人府,以后诸王就藩之前去看看,引以为戒。”朱慈烺说道。
好吧,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
孟兆祥刚应下,左懋第进来,拜道:“启奏殿下,宣城侯急奏,其入沂蒙山区招降各山寨,偶遇鲁王世子桓,世子桓麾下大将谢迁等人要求陛下降罪己诏而后降。”
“岂敢如此大不敬!”孟兆祥当即跳了起来。
罪己诏可不是随便能下的。
不管法理还是情理上,天子是神圣的存在,是不会犯错的,而罪己诏就是告诉所有人,天子有错的,是不神圣的,这是在动摇天子存在的理论。
诚然,当今发过罪己诏,还不止一次,但那是时局所迫,如今形势好转还要天子发罪己诏,简直大逆不道。
朱慈烺摆摆手压下了孟兆祥的义愤填膺,接过奏章看了起来。
除了朱弘桓等人的条件,还有关于从沂蒙山区里百姓的状况。
“已经沦落到吃两脚羊,怎么有勇气要天子降罪己诏的呢?”
朱慈烺怀着好奇继续往下看。
卫时春并未直接离开,而是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发现谢迁等人要罪己诏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沂蒙山区里的百姓之所以能坚持住,除了对汉统的坚持,还有对朝廷的怨愤。
都等着明清两败俱伤时揭竿而起呢。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万历后期,“大旱人相食”,短短五个字,代表着数以百万计的死亡,天启年间再次大旱,白莲教趁机而起,山东糜烂,到了崇祯年不是大灾就是大战,没一天安生日子。
朝廷非但不赈济,还依旧加摊牌,如此状态,谁不满心怨愤?到最后,甚至如同将山东弃如敝履。
如今轻飘飘一句话就让这些人出山,朱慈烺觉得自己在山里,也得跟朝廷斗一斗。
“再派马绍愉去安抚,另外诏令各地官府进山招抚,让内阁草拟一份罪己诏备用。”朱慈烺说道。
孟兆祥劝道:“殿下,大部分百姓肯定会出山的,少部分死硬分子清剿便是。”
他素来主张宽刑,但是在维持皇权的威严上,并不排斥强硬。
“这是父皇与本宫欠山东百姓的,无论如何要给一个交代。”
朱慈烺起身走到窗前,继续说道:“犹记得初涉朝政时查办肉饼案的景象,想来沂蒙山区里多有那等惨状,此乃父皇与本宫之过。”
“殿下,臣无能。”x2。
孟兆祥跟左懋第同时拜下。
“彼时二卿未有大权,无需揽过。”朱慈烺说道。
孟兆祥说道:“陛下呕心沥血,然天下日趋败坏,实乃朝野内外皆坏,非陛下一人之过,朱弘桓等人要天子降罪己诏,实无道理。”
“即为天下之主,当揽天下之罪,权力与义务是相等的,若是天子不能以身作则,又如何要求臣民恪尽职守呢?”
朱由检舒了口气,继续说道:“且山东百姓苦难三十年,满心怨愤,终归要给个交代的。”
官员是皇帝挑选委派的,吏治败坏,是皇帝识人不明,贼寇横行,建虏肆虐,同样是皇帝用人无方
天子,老天爷的儿子,大灾连绵是老天爷在发怒,老天爷为什么发怒?儿子做的太糟糕。
总之,百姓朴素的认知里,天灾人祸战乱归根结底都是皇帝的问题。
什么,皇帝是好的,坏的是下面的官吏?
一个两个可以这样说,一二十个还能这样说,三十四年间全无一个为民做主的,那只能是皇帝坏了。
不一刻,孙传庭过来确认太子的想法。
确认无误后,孙传庭沉默良久,终究没提出发兵征剿。
不是顾忌建虏未灭,毕竟只要万把军兵卡住各路口,饿也把朱弘桓等人饿死了,实在是不忍心。
山东真的没几个人了,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此时,沂蒙山边缘处,山东参政兼知胶州府黄宗羲正指挥军兵熬粥。
他这个知府不但没有佐贰官,甚至都没有百姓可以治理,不得已,跑到了沂蒙山来招抚流民。
不远处,几个百姓探头探脑地看着。
虽然对面是官军,但是他们并不敢靠近。
长久以来,丘八就没出过好东西,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图身上的二两肉?
只是……狗日的米香,引的肚子咕咕叫。
黄宗羲走了过去。
百姓想跑。
“怕什么,就一个人,他要是有什么举动,直接干掉。”
“对,问问他要做什么。”
“问清楚了再做决定不迟。“
于是,他们止住脚步,看着黄宗羲走到了近前。
“各位父老,本官黄宗羲。”黄宗羲拱手做了自我介绍,继续说道:“官军连战连捷,已经将建虏赶到了济南周边,不日即可恢复山东……”
“真的假的?”丁维岳忍不住问道。
他一样瘦骨嶙峋,但是个头很高,手里提着一把腰刀,看着有几分本事的样子。
就喜欢这样的好汉子。
黄宗羲笑着取下了帽子,道:“若非建虏已经被驱逐,本官岂能自带百十人过来?”
“那你来做什么?”丁维岳问道。
“让你们出山安居。”黄宗羲说道:“太子诏令,免山东五年赋税徭役,凡是插旗立寨者,按照地盘大小与丁口多寡授予官职。”
“真的假的?”丁维岳再次打断了黄宗羲。
当初建虏南下时,朝廷确实发过布告,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还能遵守?
“要是假的本官说什么?就天天在这煮粥,你们能坚持多久……”
咕嘟~
丁维岳很想说能坚持很久,但是肚子告诉他,坚持不了。
“别的稍后再谈,先吃粥。”黄宗羲伸手邀请道。
脑子: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肚子:你管他什么食?食!
腿:我听肚子的。
于是,丁维岳不知道怎么留到了粥锅旁边。
“兄弟,给。”军兵舀了一碗递过去。
脑子:不是好东西,不要。
肚子:要。
手:我听肚子的。
于是,手里多了一碗粥。
很稠,很香,还有盐和糖,咦,我怎么知道里面加了盐和糖的?
丁维岳定神一看,碗里干净的如同水洗过一般,唯有唇齿之间的味道告诉他,确实是吃了一碗粥。
随行的手下已经干掉了第二碗,正在要第二碗。
“各位,不是舍不得,而是久饥暴食不但损伤肠胃,甚至能撑坏胃囊,等到中午再吃,养几天,敞开了吃。”黄宗羲劝道。
“真能敞开了吃?”有人问道。
“你们知道这些米哪来的吗?胶州来的!”黄宗羲说道:“一船两千石,胶州已经存了十万石,足够大家吃的肚皮圆!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看。
太子诏令招抚流亡恢复耕种,每天三顿饱饭,绝对不让大家挨饿。”
“大头领,要不要去看看?”
丁维岳心动了。
他本是兖州人,因不愿剃发而入山,拉起了两千多人,控制着十来个山头,看着地盘挺大,但是去年酷寒与大旱,一下子弄死了大几百,就他这个大当家的也是一天饿三顿。
丁维岳下定决心,道:“不用看了,去召集兄弟们出山吃粥,不管怎么样,混个肚饱。”
黄宗羲笑了。
只要他们出山,肯定就不会回去了。
太子给出的条件是很优厚的。
普通百姓按照湖北方案处置,五年免租,各头领按照约定授官。
“没想到平民出身还能做官?”
丁维岳的二当家陈尧中得到黄宗羲的确认,还是感觉难以置信。
“若论言而有信,天下间谁能比太子殿下呢?”黄宗羲感慨了一声,说道:“勋贵已成蠹虫,太子依旧承认铁券作用,令其选贤良继承人保证爵位。盐商侵占国财,然而遵纪守法者依旧是。承认盐引……”
发现丁维岳陈尧中等人不明所以,黄宗羲话题一转,说道:“太子说了,你们的官职肯定会授予的,不过上任前要学习考核,合格的出任实职,考核不过的得个拿俸禄的闲差。”
“不会是把我们诓出山后处理了吧?”丁维岳问道。
黄宗羲不屑地说道:“处理你们直接派军队来了,费这个劲。”
也是。
丁维岳等人莫名安心。
吃了粥,回去收拾一堆破烂,欢天喜地跟着官军去胶州定居。
湘西川东的移民正在路上,但是他们走运河,从南直隶边上开始安置,最后才能到胶州这边。
所以黄宗羲先下手为强,把沂蒙山里的百姓招抚到胶州去。
粥锅架起,真没人能拒绝这个考验。
没过两天,朱弘桓发现自己的手下少了许多,不由问道:“人呢?”
“大王,人都被官府勾走了。”
谢迁无奈地把黄宗羲的举措说了。
“岂有此理,欺人太甚!”朱弘桓气坏了,很想下令召集兵马去与黄宗羲分个高低。
想想罢了。
别人都不需要出兵,只要把锅架起来,手下就倒戈了,甚至还要把他扔锅里做肉粥。
说到底,朝廷就是朝廷,是大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