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92章 多尔衮东返

青云茶楼里,归庄喝了口茶,眼光不自觉地往门口瞥去。本文搜:零点看书 免费阅读

我等的人还不来。

就在他忍不住要起身时,王夫之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没等坐下,抄起茶壶咕噜咕噜。

归庄忍不住问道:“而农何以如此急切?”

叭~

王夫之将一份报纸扔到了桌子上,兴奋地说道:“大捷,官军大捷,河南官军歼灭建虏五万众,虏将济尔哈朗仅以身免。”

“真的?”

归庄瞬间忘记了自己的心思,捡起了报纸。

这是明天才会发行的皇明日报,一般会提前送到各尚书及以上官吏案前,王夫之的品级是不够格的,但是作为东宫出身,自然有条件提前获得。

这上面的消息都是太子亲审甚至吩咐的,有些事不一定准确,但是刊登的军国大事绝对不会掺假。

看到河南大捷,归庄激动地举起报纸,叫道:“大捷,河南官军歼灭建虏五万余!”

旁边早就注意到的人立刻围了过来。

“先生,报纸借我一观。”

“小二哥,给两位先生上茶点,最好的,记我账上。”

“劳烦先生把具体内容读一读,让我等先睹为快。”

“诸位安静。”归庄一声吆喝,诸多茶客立刻安静了下来。

“臣黄得功奏捷皇太子殿下:臣闻虏将济尔哈朗领兵图谋凤阳,立刻调集各部设下埋伏……斩首五万,俘虏八千,缴获兵甲无算……”

“臣河南巡抚秦所式谨奏……周王军配合开元伯全歼建虏大军五万,并收复开封,臣请驻节开封……”

“……军机处携兵部核实,河南大捷……”

听着奏报,诸人不禁皱起了眉头。

写奏报的人也太不懂事了,居然不知道一切功劳归于太子的道理,难道他们不知道没有太子庙堂的筹谋就不可能有他们的胜仗吗?

也就是黄得功远在河南郑州,不然非得喊冤。

他好不容易……好吧,是军事参议执笔的奏报,一共十一页,有六页是赞扬太子的,只是报纸篇幅有限,被裁减了而已。

“……皇太子言,陛下亲征山东,河南托付各部大将,各将未负信任,此中意义不逊大捷。长久的未来,国朝一定征战四方,需要大量独当一面的将帅……”

听到后面是关于大捷的评述,有人悄悄挪动脚步,很快出了门。

“乐水兄,报纸尚未听完,如何急着离开?”何靖川问道。

骆飞鱼似笑非笑地说道:“子出兄不也没听完吗?”

“明人不说暗话,乐水兄打算去哪里?”何靖川顿了顿,补充道:“你我两家分开,免得不必要的竞争。”

骆飞鱼犹豫了一下,道:“郑州。”

“好,小弟便去开封,有机会联手。”何靖川拱拱手,转身而去。

骆飞鱼也飞快地离开。

随在旁边的长随骆二问道:“老爷,为何选择郑州置办产业?按理说河南巡抚驻节开封,又是周王府所在,必然更加富庶啊。”

骆飞鱼说道:“开封有黄河威胁,而周王将来必定移封,从长远看,郑州更适合成为河南中心,此时少赚点没关系,以后会补回来的。”

他跟何靖川的打算一般无二,那就是赶去河南置办产业。

此时河南百废待兴,田产房舍都是最便宜的时候,当然,荒地官府不会发卖,买了也没人给他耕种,但是城里的房产是会涨价的,尤其是商铺很是长久的收益。

前提是有入场券。

何为入场券?

粮食收购凭证,这玩意只有南北大营后勤处有资格开具,条件是按照市价把粮食送过去,无论多寡都可以。

说实话这项买卖并没吸引力,毕竟如今没了盐引,仅凭粮食的利润不值得大家投入热情,但是有凭证才可以跟在军队后面收购战利品,而战利品包括但不限于俘虏、牛马、皮革、田产等。

军队卖出去战利品,再花钱购买粮食,如此做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军队的后勤压力。

这种模式在收复山东中体现不出太大的效果,毕竟距离近,但是太子相信等到向外开拓的时候,必然能大放异彩。

于是,百姓们正为大捷兴奋不已的时候,南京的豪商们已经闻风而动。

山东济南,大都督府里,气氛却如同寒冰一般。

“孔有德这个叛贼送了梁山大寨,吴三桂这个无能之辈只会跑,他改名吴跑跑算了,不,应该叫乌三龟。

豪格狗贼只知道争权夺利,却置大局于不顾,他是要坐视山东沦陷吗?”满达海毫不客气地一通怒喷。

诸文武不敢接话。

他是代善的儿子,有恃无恐,其他人可没这么厚的背景,万一被人告黑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嗯,若是挡不住明军,可能当场就被打死了。

“公爷,朝廷的援兵指望不上,是否联络郑亲王,请其放弃突袭凤阳的计划,回守山东?”赖慕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论身份,他还是满达海的叔叔,但是他一个山东参政,纯纯一个文官,地位就差太多了。

豪格不给他脸,他就想着讨好满达海在山东获得兵权。

在大清,有兵才有权,不管满汉都是一般的模式。

奈何,满达海也没几个兵。

“算算时间,郑亲王已经深入凤阳,已经来不及回援了。”洪承畴说道。

没人搭理他。

作为吴三桂的监军使,不跟着吴三桂走反而窝在济南,属实是拎不清自己的身份。

“传令耿仲明加快速度南下,无论如何要守住临清,坚决防止明军进入河北。”满达海说道。

后金席卷辽东之时,耿仲明投降为千总,后率部下投奔毛文龙,累迁参将,袁崇焕杀毛文龙后,调隶登莱巡抚孙元化麾下,吴桥兵变后,耿仲明为孔有德内应陷登州,自称总兵官,后与孔有德一起渡海再降后金,被封为怀顺王。

按照任务,耿仲明应该驻扎德州以保证山东与北直隶的通道,但是临清空虚,若是没有支援必然失守,到时候明军可直接向西进攻河北并一举吃掉大名广平顺德三地,然后向北可威胁顺天,向西则可打进山西。

所以满达海从大局出发,直接给耿仲明下了命令。

什么身份给我下令?耿仲明才不会听他的呢,死死地钉在德州不动弹。

其实德州也不容有失,因为登州明军可绕过济南直接抢下德州,然后通过运河与直沽口明军合攻天津。

豪格已经看到了这个危险,所以他早早发出诏令从山西陕北调集兵力。

一个不慎就会被赶出关外,多铎实在是是不想回冰天雪地之中,所以他难得的没反对豪格的做法。

此时,豪格正在与诸臣商议是否让代善领兵回援,毕竟代善带走了三千女真兵与一万二的蒙古兵,确实是不容小觑的力量。

诸多臣子都倾向于让代善回来。

“臣以为不妥。”李稼陈说道:“倭寇依旧盘踞不去,礼亲王退兵,其必席卷朝鲜,到时候边境依旧要屯扎重兵。况且……”

见他欲言又止,豪格说道:“先生但言无妨。”

李稼陈说道:“局势不好,当做长久计,如今有机会吞并朝鲜,当尽力扩充疆土,如此既能获得钱粮人口,又能免除后顾之忧。”

“先生之意,国朝必然要退守关外?”宁完我阴恻恻地问道。

我的心腹也是你个赌徒能嫉妒的?

豪格冷哼一声,说道:“若是学士有破敌良策,不妨直言。”

宁完我不吭声了。

局势很明显,除非多尔衮回援,不然此局难解。

实在是黄淮以北处处要守,需要大量的兵力,而目前兵力最多的多尔衮不听调也不听宣,他是无计可施的。

见诸人不吭声,豪格说道:“发诏书给多尔衮,让他派两万兵马支援礼亲王,早日肃清朝鲜倭寇。”

不是办法的办法。

李稼陈行礼后,出去草拟诏书。

诏书不会打折扣的,说两万就两万,至于多尔衮派多少兵马,而倭寇能坚持多久,那就不是他能操心的了。

其实他更关心的是,李自成什么时候动手。

如今陕北和山西防御极其空虚,正是他动手良机。

李自成还在等待时机。

远在西域的多尔衮正在率领大军往西走。

到底是公义压住了私情,他还是看不得大清在豪格手中败落下去,因此又从准噶尔等部借了十万兵。

准噶尔等部本来就臣服建虏,而多尔衮西进后一举攻灭了西域前霸主叶尔羌汗国,树立了无上的威望,所以他借兵令发出,各部踊跃响应。

准噶尔等部并非传统的草原游牧部落,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半游牧半农居部落,并且在广泛使用火器,等回去补充一些装备,绝对能镇压豪格。

“大王拥兵二十万,回去后当拿下豪格问罪。”额尔德尼栋岱青说道。

多尔衮冷哼一声说道:“等击退明军后,定然与他清算新旧账。”

“大王以公义为先,臣佩服。”额尔德尼栋岱青送上马屁。

多尔衮没说话。

区区一个豪格算什么?等击败明军,顺势杀入南京,直接取代福临。

御极天下,方为大丈夫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