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皇帝回朝
七月时节,天气渐凉,然而烈日笼罩之下还是很热。本文搜:有书楼 免费阅读
朱慈烺站在路边的凉亭下,极目远眺。
不一刻,一队骑兵疾奔而来。
“殿下,陛下回来了。”呼喝中,魏六一收起望远镜跳下凉亭。
站在太子的头顶上瞭望,天下也就这么一个。
太子没在意,翻身上马,直奔皇帝面前。
“别挡路。”皇帝远远吆喝了一句,大概觉得态度有些粗暴,又补充道:“朕急着看孙子。”
有孙子,没儿子。
太子失落片刻,勒转方向跟在皇帝后面回了城。
进了东宫,周氏与张氏坐在婴儿车旁,逗弄着大孙子,根本不搭理进来的皇帝父子。
“让开让开。”朱由检掀开旁边的皇后,伸手就要去抱大孙子。
“住手!”周氏怒喝道:“看你满身灰土,怎么敢去抱本宫的大孙子?”
朱由检讪讪地收回手臂,说道:“太子妃劳苦功高,把朕带回来的礼物送过去。”
尽管洗个澡就能去抱大孙子,却纹丝不动,只傻笑着看。
得了,咱堂堂大明太子就是个多余。
太子撇撇嘴,转身去了侧殿。
宫女太监正在往里边搬礼物。
象牙、翡翠、犀角、珍珠、檀香、玳瑁、珊瑚等等奇珍,都是安南王宫里历代珍藏的精品,价值不可估量。
侧殿里,尚未出月子的郑氏看着这些宝贝,感觉受宠若惊。
这一刻,她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母凭子贵”。
真的很贵。
“父皇回来了,赏给你的。”朱慈烺心情一言难尽,却也不会去贪图老婆的东西。
郑婉说道:“妾身不便,殿下替妾谢恩,另外两位妹妹即将生产,总是为东宫开枝散叶,殿下挑一些送给两位妹妹,就说是父皇赏赐。”
朱慈烺点点头,道:“后宫的事你看着办,却不要太过劳累。”
“妾晓得。”郑婉话题一转,道:“妾与两位妹妹身体不便侍寝,殿下当选一些美人侍寝,实在不行就收了陈氏。”
“放心吧,我不会亏了自己的。”朱慈烺摆摆手,吩咐郑婉安心休息后到了前殿。
皇帝已经洗了澡,头发还是湿的,就抱着大孙子走来走去,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
得,多余过来。
太子识趣地去处理政务了。
最近没什么大事。
自从四月份交趾粮食启运以来,陆陆续续送回来八十万石,如今番薯玉米收获,今年的饥荒算是过去了。
矿改在有序推进,有矿主想煽动矿工闹事,但是在真切的利益面前,矿工果断投向了朝廷。
北方的建虏和闯贼在默默地舔舐伤口,北方一片安静。
交趾那边的郑梉倒是趁着雨季发动了几次反扑,却被瞿式耜杨御蕃无情地镇压,如今躲在深山里积蓄着实力。
明军也没有大规模行动,频繁的大雨大风,军队行动不便,所以皇帝有心思回朝呢,实在是窝在城里都快发霉了。
当太子结束了一天的政务回到东宫时,皇帝皇后已经离开。
皇帝能力搏虎狼,却不是虎狼之年的皇后的对手,所以第二天看到皇帝瘫在龙椅上时,朝臣们只当龙椅依旧空着。
“启奏陛下,殿下。”孙传庭出列说道:“各地陆续秋收,粮价大降,稻麦一两二钱一石,玉米一两一石,番薯六钱一石,土豆八钱一石,待江北地区收割完毕,粮价会进一步降低。
粮食充足,民生复苏,然而民间元气大伤,内阁商议……”
呼~
孙传庭抬头一看,只见皇帝手撑着脑袋,睡的正酣。
有些好笑,又有些心疼。
从交趾狂奔回来,一天没歇就来上朝,虽说没有说话,但是这精神确实让人佩服。
“殿下,要不结束早朝吧?”孙传庭小声地说道。
“行了,散了吧。”朱慈烺挥挥手,散了朝会。
诸臣躬身行礼,悄悄退了出去。
朱慈烺坐在旁边把玩着毛笔,默默地等着。
朱由检忽然醒了过来,问道:“这么快就结束了?”
“今天没什么事。”朱慈烺笑道:“爹来回奔波,身体困乏,可以不来朝会的。”
朱由检回道:“朕到底是皇帝,总要给臣民做个表率。”
朱由检。朱慈烺翻了个白眼,吐槽道:“朝堂上打瞌睡,表率一下什么是昏君吗?搞不好别人以为你在防着我篡位。”
朕的锤子呢?
朱由检摸了个空,才发现自己是来上朝的,没带锤子。
不然轻重得给这逆子两下,好让他知道谁当家做主!
“爹的锤子天下无敌,却不如手铳方便携带,爹没事可以练练。”朱慈烺把玩着双铳,似笑非笑地说道。
朱由检气炸了,道:“小崽子翅膀硬了,走,校场去,正好考验你的本事。”
“孩儿手无缚鸡之力,不用考验。”朱慈烺果断从心地收起火铳。
不能继续刺激,不然真要吃锤子。
“哼。”朱由检冷哼一声,道:“朕打算立皇太孙,你怎么说?”
朱慈烺说道:“再等等吧,还没满月,太急躁了。”
朱由检想了想,认可了这个说法。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不能排除太孙夭折的可能性,确实要等一等。
“爹打算待多久?”朱慈烺问道。
“月底就走。”朱由检来了精神,道:“郑逆藏身之处已经确定,就等着雨季结束后一网打尽,趁着冬天彻底扫荡一次,北交趾就稳了。
南交趾先放一放,朕想拿下清迈,那地方冬暖夏凉,适合移民。
这次广西移民五十来万,路上折了三万多,大小战场死伤五千,即便如此,娶了土著女人后,有七十多万,中原游侠十多万,大多是要娶妻的,这么一算的话,北交趾已经没法容纳移民了。”
像一些土著人才,比如郎中、工匠等是要留下来,加上高平土著,北交趾人口超过了百万,确实不宜再增加移民。
但是两广福建依旧拥挤,还需要新的生存空间。
“清迈气候虽好,面积数却不够大,容纳十来万移民便是极限,还不如灭了阮逆占据南交趾。”朱慈烺说道。
朱由检说道:“距离太远,移民不方便,而且南洋势力复杂,恐怕红夷和西班牙会干涉其中,而佛郎机人也不一定愿意看到国朝进入南交趾。
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便也罢了,一个个打过去总能打完,主要还是太过炎热,军兵不经训练,怕是难以适应。”
父子俩所说的南交趾是以湄公河三角区为核心的区域,这里有阮氏、占城、柔佛苏丹国、真腊等大小国家或势力,佛郎机人在这里也有殖民地。
皇帝认为可以打,太子没什么意见,毕竟明军的实力足够,但是气候制约,不进行适应性训练确实不行。
朱慈烺沉吟片刻,说道:“如果明年粮食足够的话,可以先收回山东。”
朱由检摇头说道:“除非一鼓作气将建虏赶出关外,不然得长期驻扎大军,难以往南扩张,不合算。”
山东无险可守,想山东安稳,就要收回北直隶与河南,这个规模太大,军粮肯定不够。
还不如南扩,毕竟都是蛮夷之地,可以以战养战。
“爹,是时候算政治账了。”朱慈烺说道:“虽说陆续收回了襄阳、汉中、南阳等地,却都是流贼所占,迄今为止,国朝尚未从建虏手中收回尺寸之地。别人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在嘀咕,觉得我们是不是要彻底放弃北方,我觉得要展示一下态度。”
到底是皇帝,朱由检立刻就明白了太子的顾虑。
钱粮不足经济优先,钱粮足够就要考虑人心。
“这个可以考虑,等清剿了北交趾叛逆再做决定不迟。”朱由检说道。
“能不能打,还要看粮食够不够。”朱慈烺停顿片刻,叹道:“希望明年风调雨顺。”
朱由检附和道:“有北交趾这个新粮仓,赈灾肯定没问题,用兵就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从始至终,父子俩没讨论冬季北伐或者抵御虏贼的事,因为去年冬天的战例证明,只要大家都窝在冰城里,真的啃不动。
明平虏(尼堪,问号脸):莫不是我住了个假的冰城?
见太子没什么要说的了,皇帝起身,道:“你处理你的政务,朕去看大孙子。”
朱慈烺不满地说道:“什么叫我的政务,你知不知道国家是谁的?”
朱由检蔑了好大儿一眼,说道:“是我的没错,以后不还是你的?就算你没熬到朕禅位,那也是你儿子的,终归是你的,所以你在抱怨什么?”
你说的很对。
见太子无言以对,朱由检得意一笑,迈起王八步出了大殿,去看自己的好大孙。
大逆子不是把人气个半死就是气得要死,还是好大孙好,白白胖胖的,怎么看怎么可爱。
朱慈烺平缓了心情,道:“来人,召定王。”
朱慈炯闻诏不敢怠慢,一溜烟跑到了太子哥面前,问道:“王兄召见小弟有何吩咐?”
朱慈烺说道:“准备随父皇南下交趾。”
朱慈炯呆呆地问道:“小弟文不能治民武不能杀敌,南下作甚?”
“去耍!”朱慈烺没好气地说道:“十四岁了还文不成武不就,你能做什么?”
“当个富贵闲人挺好的……”朱慈炯的嘀咕很小声,不敢让太子哥哥听到,不然免不得一顿皮肉之苦。
“回去准备,我会跟父皇母后说的。”朱慈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就像赶苍蝇一样。
真是兄友啊!朱慈炯带着腹诽滚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