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48章 皇帝妙计无双

朝阳高挂,旌旗蔽空,银山县外三十里处,大军缓缓挪动。本文搜:找小说网 免费阅读

郑氏两万军,武氏三万军,总计五万,而对面的明军同样这个数。

今日决战,双方正在排兵布阵。

郑氏军队大将、郑梉之孙郑根举着望远镜看着武氏军队,说道:“此战成败全在于武氏,派人去联络一番,免得其临阵溃逃坏了大局。”

副将安平宇说道:“世孙,武氏虽然桀骜,却不是不知道轻重的,如今武公悳欲投而不得,肯定死战到底。”

“多联络总是没坏处的,走一趟。”郑根语气很温和,态度却很坚定。

大战当头,安平宇不敢啰嗦,刚下了望斗,武公悳策马而来。

武公悳本打算投降的,但是杨御蕃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他,于是他放弃了幻想,积极靠拢郑氏,并征调了全部军队,想着与郑氏共抗明军。

郑根下了望斗,拱手行礼道:“大战临头,郡公如何有闲暇过来?”

“还没打起来,不急。”武公悳回了一句,又问道:“谅山那边战况如何?”

“郡公放心,谅山地势险要,大军云集,诸位领兵大将都是久经战阵的,北军虽然强势,没有几个月也难破城。当务之急还是击破北军偏师,然后回援谅山。”郑根说道。

武公悳回道:“好,只要官军不退,宣光军定然死战到底。”

“郡公放心,勠力同心,死不旋踵。”郑根正色回道。

武公悳怕郑军跑路,他何尝不怕武军跑路?所以两人都很客气。

客套一阵,武公悳打马回阵,双方已经准备就绪,正要派人放嘴炮时,十余骑呼喝着狂奔而来。

“升龙失守,大军回援~”

郑根脸色一变,厉声喝道:“大战在即,何来的贼子乱我军心?”

他反应很快,却止不住军兵的骚动。

信使狂奔到面前,叫道:“世孙,大王急诏,大军回援升龙……”

“一派胡言!”郑根呵斥道:“两路北军皆被阻拦,升龙如何会遇警?”

“第三路北军从海上来,已经占据升龙,速速回师,谨防后路。”信使举起了王令。

郑根恨得咬牙切齿。

即将接战时来说首都失守,这些狗东西是不是北军派来的卧底?

“世孙,此时退不得。”安平宇说道:“我军退走,武氏侧翼暴露,必败无疑,武氏亡,此路北军可直击升龙。且升龙已失,两万大军势单力孤,必须与武氏精诚合作方有生机。”

没等郑根想清利弊,武氏已经击鼓进兵。

郑军还没动弹,郑武联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缝隙。

对面,杨御蕃敏锐地察觉到了变故。

“方才有飞骑进入郑军阵中,随即踌躇不前,定然是海师得手。”杨御蕃做出了判断。

“将军,正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莫敬宇之子莫顺义兴奋地说道。

他本名莫敬铮,莫敬宇为显示恭顺和归义以及附和汉家姓名规则,将其改名莫顺义。

“陛下以陆路吸引郑氏主力,以海路趁虚而入攻升龙,再以升龙之失打击郑军士气,如今海路得手,该我们上了。”杨御蕃放下望远镜,大喝道:“传令,高平营正面迎击武军,骑兵第一营威胁其侧翼,前锋营与骑兵第二营进攻郑军,各部同时用安南话高呼‘升龙已破,安南将灭’。”

各传令兵立刻飞奔而出。

命令传下,战鼓擂响,明军缓缓开动。

“升龙已破安南将灭~”

用的是安南语。

全军都在学安南语,主要就“升龙已破安南将灭”、“放下武器跪地抱头”、“站住别动”、“投降不杀”、“献城免死”这几句。

学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此时把口号喊出来,声震苍穹。

本来昂首挺胸往前进的武军立刻放缓了速度,而刚刚启动的郑军又停下了脚步。

“来人,将这些狗贼斩首示众!”郑根气的七窍冒烟,指着信使喝令。

“世孙,我们是奉大王令而来……啊……”

左右亲卫一拥而上,将信使斩杀殆尽。

“传令,畏缩不前者,斩立决!”郑根再次喝令。

主将的态度很坚决,兵将的行动很缓慢。

很多郑兵听到升龙失守的消息,下意识的就以为安南已经战败,士气大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军兵前进时拖拖拉拉,阵线变的乱七八糟。

“妈的,升龙不会真丢了吧?”武公悳开始怀疑。

若是升龙丢了,郑军会不会跑路?郑军跑路,武军可就要抗雷了。

小胳膊小腿,扛不住。

就在武公悳疑神疑鬼时,武军与高平营接阵,双方各自放出火铳后,武军阵型往后退去,高平营上前短兵相接,打得武军节节败退。

而郑军还没进入射程便开始

放铳,放完就走,火铳手与后面的冷兵器手挤在一起,毫无阵型可言。

明军上前一轮火铳,郑军立刻四散而逃。

军心紊乱,一触即溃。

杨御蕃轻轻一笑,道:“大局已定,传令各部衔尾追杀,尽可能斩杀安南军兵。”

“天军威武!”莫顺义高呼。

杨御蕃说道:“陛下策略得当,打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

“陛下用兵如神,天下无敌!”莫顺义立刻改了口风。

虽说郑氏余孽犹存,然而明军的大势已成,如今只要按部就班攻城略地即可。

此时,升龙城里,黎维祐正弯着腰看着洪旭。

洪旭翻来覆去地看着印玺,疑惑地问道:“素闻安南国主形同傀儡,郑逆逃窜时,怎么把你给丢下了?”

黎维祐回道:“王师炮击时,押运的逆贼只顾着逃命,小王趁乱逃走。小王素来心怀忠义,渴慕王化,只因郑逆胁迫无法自主,今日来投,愿为大皇帝效犬马之劳,若是能助王师早日安定安南,实乃三生有幸。”

一口流利的汉话。

虽然是傀儡,却证明其依旧是精英。

这年头,大明周边各小国里,你不会说汉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贵族。

洪旭想了想,问道:“你姓黎维?”

“是……”

砰~

黎维祐脑门上出现一个黑洞,不可思议地看了眼洪旭,噗通倒地。

洪旭收回手铳,说道:“传令全军,清理城内南蛮,勿留隐患。”

“是。”黄廷应下,出去传达命令。

城内尚有十多万安南人,三万大军出动,将安南人赶出家门。

女人于军营集合,男人出城挖坑。

“挖深一点,偷懒者就地击杀。”

呼喝中,火铳响起,一个南蛮被击毙。

周围南蛮一阵骚动,却没有反抗,只哭泣着加快了速度。

六万人比六万头猪好处理多了,毕竟猪会到处乱窜且不听指挥,而人会听从指令行事,哪怕预感到自己的下场也不敢反抗。

从早晨挖到天黑,五十多个坑深一丈有余,南蛮精疲力竭,下面的积水深及膝盖。

见状,随行的吴洞云说道:“不行,就这样把尸体埋在这里,肯定会污染水源,到时候滋生瘟疫,军民都得遭殃,拉去远处埋,最好找一处山坡。”

黄廷点毕恭毕敬地说道:“吴先生,升龙周边地势平坦,没有坡地。”

“那就再挖一丈,尸体要深埋,还要加上石灰。”吴洞云看了看环境,继续说道:“太湿了,不然放火烧了是最安全的。”

他是随军进入升龙,主要就是研究环境预防瘟疫,但是他对军中情况了解颇多,知道没那么多火油。

“先生放心,我等定然将事情办妥当。”黄廷微微鞠躬,下令收拢南蛮回城。

“不是活埋我们?”

南蛮惊愕之余,不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看来我们的表现让北军满意,所以不杀我们了。”

“应该是这样,就是不知道家里怎么样。”

“回去就知道了,明天再来,要更卖力,免得官军不满大开杀戒。”

南蛮不知道明军的安排,都是感恩戴德。

回到城里,发现妻女回转且未受侵犯,越发觉得是明军在考验他们。

于是,他们积极揭发潜藏不出者,并且越发卖力地挖坑。

北江省边境处,皇帝驻马看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感慨道:“如此平摊宽阔,又有丰沛的水源,简直就是小江南,必为国朝新粮仓。”

马宝眼睛一转,吆喝道:“陛下降诏,赐此地名新仓。”

“你字屁精算了。”陆周忍不住吐槽。

马宝说道:“你说了没用,若是陛下愿意赐字,莫说屁精,妖精也是可以的。”

朱由检没理哼哈二将,道:“传令后方加快速度,尤其是清剿队,看看那些稻田就快收割了,可不能耽误时间。”

“陛下放心,瞿式耜与朱大典已经接管谅山政务,误不了事。”郑遵谦回道。

瞿式耜出任交趾总督,两年多时间成为一方总督,瞿式耜确实是起飞了,朱大典也不算倒霉,毕竟太子又提他当了个参议,虽然只是从四品,好歹是重回官场,所以是兢兢业业地与瞿式耜配合。

“派人问问海师什么情况,国内的粮价都要上天了,指望他们运粮食回去呢。”朱由检说道。

抢粮接济国内,这是出兵的初始目的,而运粮肯定要走海路,就离不开海师。

迟迟收不到海师的消息,皇帝很火大。

就在这时,一百余骑飞奔而来。

“启奏陛下,沂州伯大破郑武联军于银山,俘虏招供,海师已经拿下升龙城。”安明柱说道。

“好,杨御蕃干的不错,施大宣洪旭也不赖。”朱由检转怒为喜。

“全赖陛

下战略出色。”安明柱说道:“南北呼应,实乃无双妙计。”

“那当然!”马宝说道:“论用兵,什么孙子吴子都得往后排,当属陛下为第一。”

“一派胡言!”朱由检忍不住给了马宝一鞭子。

陆周忍不住说道:“马将军肺腑之言,陛下倒是错打了他!”

“前路漫漫,莫要骄傲。”朱由检抬起马鞭指向南方,意气风发地说道:“传令各部加快速度,务必于雨季之前到达升龙。”

明军的出兵时机并不好,安南的夏天炎热,还有大量的雨水与台风,火器无法发挥,兵马也难行动,这也是招降莫氏,毕竟土著习惯了这种气候,可以保证大军雨季的行动能力。

此时已经进了四月,雨季说来就来,皇帝不能不急。

有些事是急不得的。

比如清剿谅山境内南蛮村寨城池,只能按部就班地行动,毕竟南蛮是有凝聚力和组织力的,比南美土著的战斗力强了不少,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现重大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