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自己动手,安居乐业
谅山关东南十二里处的山脊上,旺财居高临下地看着前面的谷地平原。本文搜:常看书 免费阅读
方圆五六里,一条河流从中穿过,水流颇急,两边分布着村落和稻田。
稻子弯弯,虽然依旧青翠,却已经挂上了稻穗。
再过个把月就能收割,期间只要浇水,而这里就有河流,可以说毫不费力就能收割一季。
“兄弟们,这里怎么样?”旺财问道。
“好!”诸人高呼。
一千五百丁壮,各个持刀挈枪,还有二百余人拿着火铳抬着火炮。
旺财抽刀在手,道:“陛下说了,自己动手,安居乐业,房子、粮食、田地、女人,都是我们的,前提是干掉村子里的猴子!”
“干掉南猴子!”诸人高呼。
“朝廷给了我们家伙事,现在该用起来了,兄弟们,跟我上!”旺财举起刀,往山下走去。
山坡陡峭,然而对于走惯了山路的土兵却不是难事。
村子里的安南人已经发现了明人。
装束不同,样貌不同,又有刀枪,结合谅山关失守的消息,不难猜测是明军到了。
乱兵过处没好事,赶快跑。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存在撒腿就跑,拖家带口的免不得要去带家人,还有更多的人舍不得家里的东西,这也要带那也要拿,还没拿多少,明兵已经围住了村子。
一个安南人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问道:“叽里呱啦……”
“不懂汉话,未曾开化的猴子,死!”大喝中,旺财挥刀,一刀枭首。
“啊~”
尖叫声响起。
惊惧之下的反应是一样的。
“兄弟们,留女不留男,动手!”旺财冲向了村子里最大的宅院。
墙头上有二十多个安南人,举着刀枪棍棒,战战兢兢地看着明军接近。
无需旺财下令,炮手已经开始装填弹药。
虎蹲炮,五十斤,两个人抬着就能走,再跟两个背弹药的,只要四个人就能伺候。
威力差强人意,但是对付一个村子里的小豪宅绰绰有余。
不一刻,火炮装填完毕,点火发射。
轰~
墙上出现一个脸盆大小的洞,躲在后面的一个安南人被打掉了半截身子却还没死,惨叫着往后蠕动。
再来两炮,院墙坍塌一截,护院的安南人已经跑的没了踪影。
“组队搜查,小心反抗。”旺财吩咐一声,带头进了院子。
村子其他地方,明军以伍为单位,穿门入户,看到男人不论老幼,当头就是一刀。
惨叫声此起彼伏,还有女人的尖叫和哀嚎。
旺财充耳不闻,也不在乎手下会不会大意受伤甚至死亡。
朝廷给了家伙事,还进行了训练,这样还被安南猴子干掉了,只能怪命不好。
一脚踹开房门,旺财立刻闪到了旁边,身后刀手举着盾牌进了房门,正好挡住一个挥刀砍来的安南人,砰地一声火铳响起,那安南人仰天便倒。
这是土火铳,民间制造,威力弱,准度差,不要说东宫卫,就是正经的卫所兵都不会用,但是面对面轰掉一个脑袋绰绰有余。
旺财进了屋,确认没人后说道:“所有财物统一分配,不要着急拿,先把猴子清掉。”
“是。”诸兵应下。
有看到安南女人而口干舌燥的土兵,但是想到事前约定,不得不强自忍着。
两条军法不容违反:财物女子统一分配,争抢者杀;奸淫妇女视同奸淫同袍妻女,杀。
前一条是防止内讧,但是一伍人不争不抢默契分配,其实也不管,后一条是因为女子要分给光棍汉的,也就是说会成为同袍的女人,确实不能下手。
火铳声,惨叫声,呼喝声,声声不绝,半天后,这个二百余户的村子恢复了平静。
一百多女人被带到了村前的晒谷场上。
“愿意留在这里定居的出列。”旺财叫道。
当即站出来了五百多人。
旺财说道:“想好了,现在留下来,以后可就没得战利品分了。”
村子里的财物还在统计,估计每个人能分到千八百文,还没自己贪墨的多,但是多参与几次,一定能积攒一笔家私。
于是,退回去了二百余人。
差不多了。
“有家口就别盯着女人了,去选房子,光棍汉留下选女人,然后准备修房子。”旺财说道。
安排的井井有条。
女人不够?继续抢呗。
至于抢回去后收服不了,那就不管了,朝廷的父母官管吃喝娶妻,却不管你能不能上床,也不在乎会不会在床上被干掉。
总之,这个村子就这样落入了移民手中。
有刀有枪,铳炮具备,就安南的散兵游勇敢来,分分钟打成肥料去种田。
这种小阵仗不被皇帝放在眼里,但是各首领皆视为大胜,不约而同地给皇帝报捷。
“各部拳拳之心,陛下莫要嫌弃。”邝鸿劝道。
“朕不嫌弃。”朱由检言不由衷地说道:“待各村子皆被占领,安南就算定了。”
“都是太子的策略好。”邝鸿说道:“就算安南兵将躲进深山之中负隅顽抗,没有粮食与兵员补充,实难持久。”
历朝历代包括本朝的经验证明,打安南的困难从不在于正面战场,而是后续无穷无尽的游击战,游击战的前提是有根据地,如今移民占领各村子,牢牢控制着资源点,安南人根本没条件打游击。
皇帝扔下奏章,问道:“蔡懋德到了没有?”
邝鸿回道:“奏报刚入广西,还得几天。”
“不等他了,先拿下谅山城。”朱由检起身,道:“明日攻城,朕要在城里过夜。”
“陛下,谅山城里有数万安南军,强攻实乃下策,不如等海师直捣黄龙,待其军心涣散时进兵。”邝鸿劝道。
邝鸿秉承父学,工于诗,善击剑,可谓文武双全,历史上隆武二年正月,他集结北山义军抗清,战死于广州东郊,五年后,清军破广州,其父邝露不愿投降,被杀。
皇帝是不知道这些的,却不影响他重视邝鸿的意见,毕竟是太子指派的人嘛。
“琼州消息不通,海师难以联络,不管他们,还是按计划行事。”朱由检说道。
邝鸿说道:“计划是东西两路吸引安南主力,海师趁虚而入拿下升龙,待安南主力回援升龙时,两路追杀之。”
“错。”朱由检耐心地说道:“真正的计划是随机应变,而非墨守成规,否则还不如赵括呢。”
海师消息送不过来,皇帝确实不想等了,主要是朱由检觉得打安南军不费劲,完全可以平推。
皇帝却不知道,海师已经到了红河出海口,四百多条大小船只正逆流而上。
当初郑氏攻打阮氏时,想走海路绕过阮氏的防线,却在海上被打败,不得已退了回去,痛定思痛后,郑氏开始聘请佛郎机人造船造炮。
此时,这些佛郎机人正站在船头上充当领航员。
大明对陆路很熟悉,却不知道红河水文,若是没有佛郎机人指引,大船容易搁浅。
逆流,顺风,还有船桨,船速颇快,但是再快也没有快马快。
信使沿途换马,一路狂奔进了升龙城。
“什么,北人船队进了红河?”郑梉大惊失色,又显得难以置信。
真是活久见。
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干的,哪怕永乐时西洋船队横行七洋也没有用于镇压安南。
“大王,升龙空虚,必不能守,速走。”李世功劝道。
“不能走。”皮梓说道:“升龙,国都所在,人心所系,不战而弃,人心离散,纵使大越能够复国,郑氏亦亡。如今当发动臣民登城备战,同时急诏水师回返,只要击败北朝水师,升龙可保无恙。”
李世功说道:“水师未必是北军对手,臣民守城更是平添死伤,当撤离升龙,保存力量以待将来。”
皮梓说道:“将来固然重要,人心更加重要,若是一矢不发而将升龙拱手让于北朝,大王威望大跌,再无人敬畏郑氏,必然纷纷背弃,如此的将来,又与大王何干?”
完全相反的意见,却都是正确的意见,郑梉一时难以决断。
作为掌控朝政并挑起郑阮之争的枭雄,郑梉不是优柔寡断的人,奈何却被明军的操作打懵了。
“大王,北朝可是弃了北京。”李世功说道。
对啊,北朝能放弃首都,我为什么不行?郑梉眼睛一亮,说道:“传令城中臣民,立刻往西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