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郑氏要拉阮氏下水
“臣钱谦益叩见皇太子……”
太子没理钱谦益,只看着旁边女扮男装的人,若是没猜错,应该是柳如是。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妾柳如是叩见皇太子……”
果然是柳如是。
朱慈烺笑道:“久闻河东君才艺卓绝,却不想一手狮子吼亦是炉火纯青。”
柳如是号河东君,而河东狮吼是惧内的真切体现,太子如此调侃,钱谦益脸上很有些挂不住。
“殿下,此乃爱,非惧,非惧。”钱谦益强行给自己洗白。
朱慈烺没理他,问道:“河东君拦驾,可是有事?”
柳如是回道:“启奏殿下,妾请殿下降诏,准许女子参加科举。”
大概是柳如是让钱谦益上奏或者在朝堂提出来,钱谦益不愿意,甚至还想拦着柳如是,所以尝了一顿河东狮吼。
想笑,又怕伤了老钱面子,朱慈烺是专业的,绝不会在这种场合下笑出来。
“河东君欲参加科举考试,可上表陈情,无需为难辅臣。”朱慈烺说道。
柳如是说道:“生民万万,女子一半,古有武则天御极为皇,现有秦辅臣异姓封王,可见女子亦能安邦定国。妾自认为才学不逊色男儿,只因女儿身不得施展本事,妾请殿下开恩,恩准女子科举出仕。”
“为国取才,本宫孜孜以求。”朱慈烺看向钱谦益,问道:“辅臣以为如何?”
一边是同僚,一边是爱妾,钱谦益一边都不想得罪,支支吾吾半晌,吐出一句:“臣请殿下圣裁。”
“河东君即有此意,上表,本宫欲朝堂讨论。”朱慈烺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河东君亦可询问巴王。”
柳如是拜道:“谢殿下,妾回去后就写奏章。”
太子摆摆手,驱马就走。
到了人少处,魏六一低声说道:“堂堂阁老,受制于妇人便也罢了,一点担当都没有,枉费殿下信重。”
朱慈烺说道:“能办事就行,别要求他是完人。”
提议女子参加科举,必然会被卫道士们口诛笔伐,但是自家爱妾有机会通过科举入仕,换做有担当的,肯定是先顾着爱妾。
甭管有多难,帮亲不帮理,何况这个理还是歪理,钱谦益不愿意帮自己的女人出头,也就不怪魏六一看不上他。
当然,这话也就魏六一敢说,换做旁人,太子就要考虑是不是收了钱来搞钱谦益的。
回到东宫,刚喝了一杯茶,有奏章送了进来。
杨维垣弹劾钱谦益治家无方,纵容家眷阻拦圣驾,又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提着耳朵,无内阁大臣体面。
貌似是弹劾钱谦益,其实是表示对女子出仕的反对。
不说三纲五常的空话,就说最实际的,朝廷官位就那么多,女子占了一些,男人的职位不就少了?
切身利益相关,不可能不认真对待。
没等太子对杨维垣的弹劾做出批示,江无水又捧着一叠奏章进来了。
“殿下,都是弹劾钱阁老或柳如是的,暂时没有明确反对女子出仕的。”江无水说道。
“留中不发……”朱慈烺沉吟片刻,道:“送给钱辅臣看看。”
“殿下的意思?”江无水有些摸不着头脑。
若是袒护钱谦益,留中不发就行,若是要搞掉钱谦益,一句话就行,把弹劾的奏章送给他的操作,委实看不懂。
“让他知道,就算他想追求一团和气也不可得,还不如做些事。”朱慈烺说道。
钱谦益很卖力,同样很官迷,导致他瞻头顾尾,别人看着就是没担当。
太子要给他点压力。
安南升龙城里,郑梉感受到了无边的压力。
东路明军轻取谅山关,即将进攻谅山城,西路明军已经接管高平军务,后续大军正在陆续进抵。
就目前查探到的情报,两路明军十万,而郑氏常备军也就五万,就算按照十抽一的比例扩充军队,能招募二十军就不错了。
“北朝北方尚有大敌,南下军队最多三成,即便如此,大越亦难抵挡,国力差距巨大啊。”郑梉扶额悲叹。
“大王,无论如何要令前线抵挡一阵,最起码要给升龙军民撤离争取时间。”左丞相皮梓说道。
“国事艰难,大王必须振作。”右丞相李世功说道。
郑梉揉了揉脸,道:“上表请太上皇与皇帝御驾亲征,太子与臣民准备转移,告诉阮逆与武氏,北朝倾力来犯,若想保证大越国祚不灭,当勠力同心以对。”
“大王,或许可以送皇帝南下阮逆处。”李世功解释道:“迄今为止,北朝尚未送来檄文,其意不明,若其如攻东吁一般只求钱粮,或许可以议和,哪怕付出钱粮,若其欲行永乐之事,要吞并大越,则必追杀皇帝。
阮逆地处偏远,北军未必就能打过去,若是皇帝在彼处,北军定然穷追不舍。即便北朝只为勒索钱粮,亦需南下与皇帝商议,而
一切决断由阮逆出,与大王无干。
所谓奇货可居,阮逆一直攻讦大王挟持皇帝,其实是嫉妒,其只是没有皇帝在手而已,若是大王愿意交出皇帝,阮逆又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拿黎维祐换一笔援助,同时祸水东引,妙!
郑阮都被北朝打=郑氏没被北朝打。
诸人眼睛一亮。
“好。”郑梉说道:“请太上皇北上御敌,并与阮逆商讨陛下南狩之事。”
郑梉停顿了片刻,又道:“告诉武公悳,灭国之祸就在眼前,倾巢之下无完卵,若他想保持世代富贵,就听中枢调遣。再告诉莫敬宇,若是其共同反抗北朝,可以许他莫氏世镇高平,并免朝贡。”
安排做出,结果如何不好说。
莫氏曾经统治过整个安南,一直没放弃重塑辉煌,并且双方交战不断,所以莫敬宇很难听郑梉的安排,武氏则有可能听安排。
当年莫氏擅权,黎氏号召天下共击之,占据宣光的武氏不但积极响应,甚至还上表大明请求上国出兵,莫氏退居高平后,武氏依旧对中枢毕恭毕敬,武公悳之父继承大位掌控宣光后野心勃发,不断与中枢对抗,而武公悳依旧如此。
正所谓倾巢之下无完卵,郑梉以为武公悳不会那么不智。
武公悳确实没那么不智,所以他的使者已经到了高平。
“安南少傅宗郡公都将宣光武公悳麾下司马武中流拜见上国沂州伯,拜见监军使。”武中流纳头便拜。
杨御蕃问道:“使者此来,所为何事?”
武中流说道:“下官此来,请求以宣光内附,武氏愿为天朝镇守宣光,永世不变心。”
杨御蕃惊讶地问道:“大军压境了还想着割据自立?”
人长得丑不丑不知道,想的确实很美。
改朝换代时,土司们不但要上表请降,还要献上财帛,而土司本人也是要朝觐的,而武氏就口头臣服,然后世镇宣光。
这个条件都不需要上奏皇帝,杨御蕃自己就能否决。
发现空口白牙不顶用,武中流连忙说道:“宣光愿出兵八千随天军征讨不臣,并每年敬献一万两千石军粮,三千两白银以助军用。
宣光百姓渴慕王化久矣,伯爷监军使若能成全,实乃宣光再生父母,必然家家户户设牌祈福。”
张同敞看向杨御蕃,道:“伯爷还记得上一个广建生祠的是谁?”
杨御蕃笑道:“魏忠贤嘛,骨头渣子都烂没了吧?”
“伯爷,监军使。”武中流额头着地,道:“小人来时带了一些土特产,因怕伯爷监军使嫌弃而未曾取出,请允许小人敬献。”
张同敞说道:“不必了,东西留下,人回去,告诉武公悳,若是真心归附,自行去谅山向陛下陈情。”
不是,事情都不办就把礼物留下,怎么不抢呢?
形势比人强,武中流一句硬话不敢说,灰溜溜的跑路。
而高平之主莫敬宇已经到了皇帝面前。
五体投地,大礼参拜。
“给你两个选择。”朱由检说道:“高平内附,你做个顺义侯,世代降等袭爵。”
还有一个选择呢?
莫敬宇等了半天,忽然反应过来,第二个选择就是去死。
“臣叩谢陛下隆恩。”莫敬宇拜谢。
“甚好。”朱由检点点头,对莫敬宇的识时务表示满意,说道:“卿领本部人马随朕征讨不服,论功行赏一视同仁,若是卿立不世之功,封王亦不是不可能。”
莫敬宇回道:“陛下所指,即为臣冲杀方向,至死不渝。”
“朕拭目以待。”朱由检说道。
并不在意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不听话就干掉。
见礼完,莫敬宇告退去安排本部三千人马。
出了行在,邝鸿忽然问道:“敢问侯爷家族世系?”
“起居郎客气。”莫敬宇说道:“外邦蛮夷,不沐王化,哪有什么世系,比如小侯与小侯父同为敬字辈,实在是羞愧。方才骤见天颜,光顾着欢喜了,却忘了请天子赐下世系。”
邝鸿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大明称高平莫氏,其实是姓莫敬,不在百家姓之列,妥妥滴蛮夷之姓。
邝鸿发问就是试探莫敬宇,若是他老老实实回答,说明这人没什么心思,没想到这家伙脑子转的飞快。
可用,却要严加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