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237章 让明国放马过来

“诸卿。本文搜:常看书 免费阅读”阮氏家主、节制水步诸营兼总内外平章军国重事太保、仁郡公、南安南上主阮福澜环顾诸臣,道:“郑逆传信,北朝欲入侵大越,其欲兴兵抵挡,因此请求息兵修好。”

“上主,消息可曾属实?”大将军阮有进问道。

诸臣同样目露精光。

若是明国果真南下,就算不趁机去捅郑氏的菊花,也可以休养生息,待明郑之战结束后坐收渔翁之利。

“消息尚未确定,不排除此乃郑逆缓兵之计甚至欺骗,但诸卿可以此为前提讨论对策。”阮福澜说道。

“上主,若是北朝果真来犯,我国不但不能动兵,反而要援助郑逆,此乃唇亡齿寒的道理,亦是大义所在。”名为长史实则国相的高祥龙说道。

“此言差矣。”阮有进反驳道:“上主不趁机出兵已经是恪守大义,与其援助郑逆,不如待其与北朝两败俱伤后出兵攻打北军。”

顺道把郑氏收拾了。

阮福澜说道:“无论如何,我国有天险,北军无法深入,暂且答应郑逆,同时查探情况,如果北朝真的兴师来犯,我国就要做好北伐的准备。”

阮福澜并不担心明军长驱直入,哪怕明军很能打,因为阮氏的地势相当优越。

其西部是深山丛林,大军不能通过,东边临海,郑氏曾经走过海路进犯,但是阮氏得佛郎机人相助,大炮和战船相当犀利,并不怕明军水师。

明军只能从北面打过来。

其与郑氏边界灵江五十余里,其南岸也就是阮氏所有,皆为山岭,道路蜿蜒曲折,各山头修有堡垒,并有城墙相连,郑氏多次兴兵皆铩羽而归。

阮福澜认为,明军绝对打不过来。

阮氏信心十足,郑氏到底是直面危险,因此不敢大意。

此时,一部郑军开出了升龙城,正往谅山赶去。

若是南面的阮氏答应暂时休战,就会有更多的军队北上设防,不仅如此,郑梉派出的使者已经进了高平城。

以高平为盾牌,甚至提前在高平潜伏大军给明帝一个惊喜,这就是郑梉的打算。

“不得不说,郑氏这算盘打的不错。”左懋第轻轻一笑,看向来报信的莫氏礼部郎中胡永平,道:“胡郎中之忠义,本官定然会上奏朝廷,待陛下抵达,定有嘉奖。”

胡永平大喜,拜道:“多谢尚书提挈,外臣必铭记在心,并且会更加努力为国朝打探消息。”

“郎中不必拘礼。”左懋第扶起胡永平,又问道:“郑氏派了多少使者来,又有多少随行?”

胡永平回道:“因怕高平忌惮,郑贼只派了十二人。”

“区区十二人能够逗留高平,显然莫氏所属,多心怀鬼胎者,今日本官便告诉他们,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说完,左懋第打开随身的箱子,掏出两把手铳来。

“来人,集合诸侍卫,准备作战。”左懋第下令。

侍卫统领云瑞丰进来,拜道:“尚书安坐,待下官前去取了叛逆首级回来交差。”

“一起去。”左懋第说道:“郑氏使者无足轻重,但一定要让莫氏见识国朝的决心。”

胡永平犹豫片刻,说道:“尚书,下官有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对于这种主动投效的,左懋第耐心很足,让他问。

“为何不直接派遣大军踏平高平,而是要拉拢莫氏呢?说实话,下官不认为高平能给王师提供多少帮助。”胡永平说道。

左懋第回道:“莫氏事上甚恭,陛下仁慈,因此给其机会。”

实际是需要带路党和炮灰。

安南炎热,其实不适合大军长久行动的,必须要有足够的仆从军。

莫氏不强,又有大义压着,还是挺适合这个角色的。

这个就不好跟胡永平说。

不一刻,三十余随从护卫武装完毕,在胡永平的带领下杀到了莫氏礼部。

莫氏的礼部不叫礼部,叫礼曹,功能一样,只是为了显示自己低大明一等。

礼曹主事胡思齐见左懋第杀气腾腾而来,连忙出门迎接。

“站在那别动,否则本使必教你死无葬身之地!”左懋第怒喝一声,举起了手铳。

胡思齐当即僵在了原处。

确实,太多大佬潜通郑氏了,但是有人提议干掉左懋第了吗?

没有。

大越不一定亡,高平莫氏必亡。

就算明军打不过郑氏,但是如果撤军前说要带走杀害天子使节的逆贼,郑氏必定同意。

所以不只胡思齐,其他人并不敢阻拦左懋第一行人,免得白白丢了小命。

郑氏使者还想跑路,却被云瑞丰赶上去杀了。

正在剁首级时,莫敬宇匆忙而来,道:“尚书,下官正要派兵捉拿郑贼同谋,却不想尚书亲自动手了。”

“都统使。”左懋第把玩着手铳,皮笑肉不笑

地说道:“若是高平不能坚定信念,只怕莫氏将如丁李陈等氏族消亡啊。”

莫敬宇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躬身说道:“下官明白,下官一定尊崇圣天子诏谕行事。”

丁李陈都是曾经的安南国姓,如今却是平常姓氏,可以预见,莫氏有朝一日也会如此,但是对莫敬宇来说,跟着大明混个富贵,总好过被郑氏宰了。

何况郑氏使者被杀,除非交出左懋第去赔罪,否则绝不会被原谅。

不敢动左懋第,只好抱紧大腿。

大明的大腿已经到了思恩州。

思恩州为土州之一,其知州由岑氏世袭,朝廷派同知辅佐治理,其下官吏皆为岑氏子弟。

天子驾临,知州岑世禄连忙出城迎接。

“朕调兵诏令已经送达,思恩州准备的如何了?”朱由检问道。

岑世禄回道:“启奏陛下,时间太短,臣尚未准备周全。”

朱由检说道:“一千五百兵,三千石粮食,兵器铠甲,对思恩州来说并非沉重的负担,卿可有怨言?”

“臣绝无怨言。”岑世禄说道:“陛下许诺赐臣侯爵位,臣感激不尽。”

“很好。”朱由检点点头,道:“待平了安南,岑氏建侯国,而思恩州由流官治之,利国利家,卿莫要自误。”

“陛下,臣忠心耿耿,日月可鉴,陛下看臣表现,所有半点不满,必遭天谴。”岑世禄恨不得剖开胸膛让皇帝看看自己的心。

不是没想过纠结部众干掉皇帝,但是看到天子禁卫如同雕塑一般,岑世禄就知道这两千人马不是思恩州啃的动的。

何况,朝廷大军正在南下,就算侥幸干掉皇帝,岑氏也必定被灭。

谁想反谁反吧,岑世禄选择去做侯爷,至于推恩到最后没了爵位怎么办?那是子孙后代的考虑,他管不着,也没能力管。

于是,皇帝麾下兵力增加了一千七。

思恩州境内还有一家土守备两家土巡检,岑世禄选择顺从,他们也就没有反抗。

一家家走过去,皇帝麾下的兵马如同吹猪尿泡一般开始膨胀。

虽说未经训练,但是兵甲齐备,又都是青壮,放在广西这一片,震慑力无双。

皇帝在广西征召兵马,西南方的东吁清迈城里,理藩部主事马绍愉正在与东吁新任清迈总督莽泽霖喝酒。

双方刚刚达成一笔交易。

大明以五十万两白银,从东吁购买二十万石粮食,且粮食由东吁负责运到边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马绍愉说道:“陛下明明可以率军来抢,却依旧出钱购买,总督可知为何?”

莽泽霖连忙问道:“请上官指点。”

马绍愉指了指自己,道:“我上奏太子,不能兴不义之兵,因此东吁免遭一难啊。”

懂了。

莽泽霖拍拍手,叫道:“来人,将献给上官的土特产送上……”

“哎,不要这样。”马绍愉按住莽泽霖,说道:“若是总督有意,不妨将粮价降到四十万。”

从生产和运输成本上来讲,二两一石依旧能赚一两的样子,所以莽泽霖果断给了马绍愉这个人情。

“总督痛快!”马绍愉高兴地说道:“朝廷节约了两万,回京之后,本官必得嘉奖甚至擢升,若是还在理藩部,以后总督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下子赚了八万两,还能让太子满意,真的,马绍愉觉得自己要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