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矛盾转移
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大量百姓夹道行礼,十六人抬着大轿,没有丝毫颠簸。本文搜:e小说 免费阅读
见左懋第到了城门口,莫敬宇躬身上前,拜道:“安南都统使司都统使莫敬宇恭迎皇明圣天子使者,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莫氏群臣跟着拜下,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有丝毫迟疑与犹豫。
老传统了。
嘉靖六年,莫登庸逼迫黎氏退位,自己登基,十九年,莫登庸禅位为太上皇,六月,明军大兵压境,准备征讨莫登庸篡弑之罪,是年十一月,莫登庸亲自与大臣到广西镇南关向明朝纳降求封,大明下诏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轶从二品,世袭,银印。
从此,安南法理上成了内属明朝的自治单位。
不久之后,黎氏在郑氏扶持下做大,莫氏屡战屡败,今日偏居高平,托庇于大明之下方得苟延残喘。
不要说左懋第手持天子节仗,便是空手而来,莫敬宇也得恭敬迎接。
行礼完毕,莫敬宇等人簇拥着左懋第进入王宫。
香案齐备,鼓乐齐鸣,待莫敬宇等人跪拜,左懋第打开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膺命,为天下之主,今黎氏窃居安南,僭越称帝,不轨之心昭然若揭,郑阮二氏附从黎逆,把持南北,时常攻伐,生灵涂炭,朕实不忍直视。
去年元月,布告四方预备皇太子烺大婚,至期,黎郑阮三贼未奉贺表,圣诞,三贼再拒朝贡,恭顺之心不见。
朕将发兵征讨,必擒杀三贼而后还师,特旨安南都统使司发兵随征,圣旨到时,预备粮草十万石,辅兵民夫两万,都统使莫敬宇以下大小官吏随军听用。
钦此。
皇明皇帝朱由检。
崇祯十八年正月初六。”
“臣接旨。”莫敬宇拜了,恭敬地接过了圣旨。
宣旨完毕,左懋第收起节仗,说道:“都统使,陛下已经领军启程,不日即至,粮草辅兵当速速准备齐全,若是耽误了日期,陛下必然严法惩处。”
这就是同僚之间说话。
“多谢尚书提点。”莫敬宇招手让侍从捧着盘子过来,说道:“尚书,高平地狭土窄,物产不丰,只有一些土特产聊表心意,尚书切勿嫌弃。”
八个木盒,分别装着金银美玉翡翠象牙犀牛角珍珠麝香鹿茸,妥妥的土特产。
“多谢都统使。”左懋第示意随从接了,说道:“黎氏不值一提,都统使当尽心竭力地表现,说不得能得王侯之封。”
“陛下亲征,绝不敢怠慢。”莫敬宇拍着胸口做了保证,又道:“只是高平偏隅之地,十万石粮草绝难凑齐,还望尚书在陛下御驾前美言几句。”
你以为拿人手短就可以安排我做事?
左懋第说道:“陛下不日抵达,都统使可以北上迎驾,亲口解释。”
莫敬宇讪笑道:“下官人轻言微,只怕解释不成反惹的陛下不喜,还请尚书美言。”
左懋第脸色一变,冷声说道:“都统使若是自觉不称职,可上表请求陛下派遣官员治理高平。”
大明要吞并莫氏?
莫敬宇及其左右闻言,同时脸色大变。
“天使放心,外臣立刻筹措粮食,绝不叫陛下失望。”莫敬宇以外交辞令缓和了下场面,又请左懋第去休息。
要给莫氏商量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左懋第没有逗留,直接去休息。
送其离开,没等回到龙椅上,莫敬宇问道:“诸卿以为上国真要吞并安南?”
“启奏陛下。”左丞相陈大宽说道:“左懋第以尚书持天子节,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明国,不可能随便说“请朝廷派官”这种话的,结合明帝平定云南之乱后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其必然是要吞并安南,重现永乐旧事。”
“真不怕撑死了!”右丞相莫无情冷笑着说道:“永乐时明国精兵强将无数,尚且难以征服安南,如今其失半壁江山,流寇建虏虎视眈眈,若其敢兴兵来犯,自取灭亡也!”
兵曹尚书莫良才说道:“若是不遵明国号令,甚至无需出兵,只要暗示郑贼出兵并坐视不理,高平即亡。”
天启三年,莫氏趁郑氏内部争夺主位时出兵南征,结果是莫敬宽仅以身免,两年后郑氏北伐,直接打进高平,莫敬宽与次子莫敬宇逃入大明,并且大明通过外交压力让郑氏退兵。
国小力弱,托庇于大明羽翼之下方得苟延残喘,若是大明放弃莫氏,真的必死无疑。
莫敬宇有些纠结。
要么去大明做个闲散富贵人,要么被郑氏弄死,看似不难选择,但是做皇帝的人,有几个能跟刘禅一样安心地做安乐公呢?
思考半晌没下定决心,莫敬宇说道:“先去筹备粮草,诸卿回去后思量如何应对此劫。”
“臣告退。”
诸人纷纷离开。
回
到府中,陈大宽招来幕僚蒲彦博说了明国的目的。
蒲彦博说道:“在高平,东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郑氏,东主依旧不失高官厚禄,在明国,东主必泯然于众人。”
“是啊,明国英杰何其多也,吾难有作为。”陈大宽叹了口气,道:“先生以为应当如何应对?”
“明国野心勃勃,剑指郑氏,甚至阮氏亦不得安,东主何必替其烦恼?”蒲彦博笑着说道。
陈大宽眼睛一亮,道:“如此,劳烦先生。”
“学生份内之事。”蒲彦博应下。
两人说的含含糊糊,其实就是派人告诉郑阮:明军要来干你们。
不需要表示投效之意,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值得跟着他混。
跟陈大宽一样选择通风报信的人很多,比如莫良才。
“莫氏或许会灭亡,大越亦会遭难,然而永乐那般强盛还是无功而返,今日明国衰弱,如何能灭大越?传信示好,事不可为时,投效南方,终能保得身家富贵。”莫良才信心十足地说道。
成祖攻灭安南没费什么劲,但是治理安南却靡费无数,最终不得不放弃征服,许其自治,安南人视为大胜,因此,陈大宽等人断定安南不可能灭亡,与其在明国做二等人,不如投郑氏继续做人上人。
仅仅三天时间,信件送到了郑氏第四代家主、安南清都王、安南北方实际掌控者的郑梉案前。
“明国欲侵大越?”郑梉惊而不乱,道:“召集诸臣公商议对策。”
下面人还在聚集时,郑梉又派出细作,北上高平和广西查探更多的情报。
安南上下忽然紧张起来,却不知大明崇祯皇帝已经到了广西桂林府。
此时,广西巡抚何腾蛟领着广西文武在城外三十里接到了皇帝。
三呼万岁后,一行人簇拥着皇帝进城。
作为广西首府,桂林城里多豪宅,皇帝依旧选择府衙为驻跸之所。
三千轻骑一路疾驰,一个月由南京抵达桂林,可谓人困马乏,所以诸官员问安后告退,想让皇帝好好休息。
皇帝留下了何腾蛟和巡按金光辰。
“朕启行之前,降诏各土司调集兵马粮草备用,诏书可曾送往各土司?”朱由检问道。
“正要启奏陛下。”何腾蛟说道:“去年云南土司叛乱,广西各土司蠢蠢欲动,因陛下神威而止,然朝廷改土归流,令其惶恐不安,臣勉强安抚。今陛下诏令各土司调集兵马钱粮以备征讨安南,臣恐其假借奉诏集结而叛,因此未曾发送诏令。”
“陛下。”金光辰说道:“广西三十四土州、六土县、五长官司,土守备和巡检一百余家,按照诏令,当集结兵马六万五千余,而广西官军不足万,且多老弱,若是变乱,实难镇压。因此臣与巡抚商议后,待陛下驾到后,即刻召集各土司。”
若是有皇帝坐镇主场依旧发生叛乱,那就是皇帝神威不足,而非广西官吏无能。
但是考虑到何腾蛟是太子钦点,皇帝决定相信他是从大局出发。
毕竟,广西的土司确实太多。
土皇帝做久了,不知道真皇帝的厉害,不把大军带过来,怕是他们不会服气,毕竟这次朝廷征调的太多。
州出兵一千五百,县八百,长官司四百,守备一百,巡检五十,并且自备兵器铠甲和四个月粮饷。
大出血了属于是。
但是这些兵丁钱粮调去安南,广西土司再无实力反叛,只能遵照朝廷安排实行改土归流。
“先召近处忠心的土司来,朕会让他们知道,广西境内改土归流势在必行,却不表示他们的世职与富贵会化为乌有。”朱由检说道。
何腾蛟拜道:“请陛下明示。”
“此次征安南,必不能重蹈覆辙,而朕研究发现,实乃王师太过仁义。官军秋毫无犯,南蛮子却以为官军好欺,因此多有叛乱,所以此次朕负责击溃安南主力,各土司军负责追杀溃兵,而国内豪侠清剿乡野。只要杀的足够多,就不会再有反抗,杀光杀绝,一劳永逸!”
朱由检缓了口气,继续说道:“随征各土司改爵位,封安南,行推恩,如此安南得守而广西得改土归流,一举两得。若是如此依旧有人图谋不轨,朕宁可推迟征讨安南亦要灭之!”
把矛盾转嫁于外。
抢粮如此,招募游侠如此,征召土司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