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57

这些事是桐桐不知道的!

放了寒假之后,家里更热闹了。但孙辈还是送保育所,因为金寿和小意在备战高考。

金喜自问能力不够,明年下半年就开始实习,准备参加工作了。

桐桐取了鸡蛋给蒸鸡蛋羹,四爷坐在灶膛前,两人不时的对视一眼,没有言语。

高知识分子在未来的很多年日子都不会太好过,这也是为什么两人从来不提叫孩子继续往上考的原因。中专毕业,多是工人或是高工的待遇,与知识分子是两回事。他们可以进修培训,但是从没想过他们在这个年代能去挑战高考。

是的!而今高考没多少人关注,就是很平淡的。工农的地位高,参加劳动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不是非要有多深的学识,这样的人也不会比谁更高一等。

而今的认识就是这样的!要不是如此,自己和四爷按照原身的履历,又从哪来的机会?

甚至于高考只在高中,在中专学校里,才会被老师动员,可以去考一考。

这俩参加高考,有个重要的原因应该上面才开会提出的——‘向科技进军’的口号。

广播时间了,农场的广播员又在念报纸,“……知识分子问题大会在BJ举行……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号召全国上下向科学进军……大干快上……以改变我国农业和工业生产落后的局面……我们要尽快赶上世界科学发展的先进水平……我们要组建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我们的高校应该大力培养后备科技人才……因此,我们号召学生甚至于社会人员、应届毕业的师范生、中专生……在职干部有条件的,都可以报考高等院校……【1】”

广播的声音传入耳中,他们响应号召,向科技进军,何错之有?

这能拦吗?

他们能告诉孩子,也许你们的知识会让你们遭遇一些事情?不能的!总得有人朝前走。

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人生。

所以,想考就考!桐桐又打了几个鸡蛋,再做一份蛋羹,小孩子要吃,大孩子也要吃。

正做饭呢,隔壁鲁正儒的闺女鲁立跑来了,“叔,婶儿……我来了。”

桐桐从厨房探出头:“吃了饭么?”

“吃了!”鲁立指了指正复习的兄妹,“我来借资料!”

“你也要考?”

“嗯!这不是领导动员嘛!我先试试。”

“我这结婚了,都有孩子了……”金福看着领导,“我这怎么考?”

“号召了,就应该试试。你看报纸不是也说了吗?D中央号召社会人士参加,甚至于在职干部有条件的,都可以报考高等院校。你是咱们的青年干部,有学识有文化,一学就通!你父母是双职工,又正在壮年,你爱人也是咱们的职工。我鼓励你试一试,你爱人要照顾孩子,可以调到库房工作……我觉得你们两口子可以商量商量。”

金福:“……”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好!我再想想。”

“我不同意!”润叶看着金禄,“孩子都生了,你上啥学?上学有啥用?你都已经是干部了。不想着提拔的事,上啥学嘛!上学对咱们来说,有啥用?”

金禄看了润叶一眼,“所以才说你是头发长见识短!我就是再努力,咱能去市里,能去省城?”

那不能!

“还是呀!但是一旦考上,这可就不一样了。B京,沪市,哪里都能去。我只要安顿好了,就能给你调动工作跟去。你是愿意在县城里呆着,还是想出去见见世面?”

润叶眼睛睁的大大的:“你可别骗我?真能去大城市?”

“哄你干啥?”金禄一边往篮子里收拾东西,一边笃定的跟润叶说着:“当然了,这得我考上才行!那或许我就考不上呢。”

“那就试试!试试……万一要是考上了呢?”说完了,她又马上站住,“你要是考出去了,万一有了二心,不要我了……”

“爸妈能打死我!”

润叶这才笑了:“谅你也不敢。”

于是,回来吃饭的时候,桐桐才知道,两个大儿子也想考,都是单位领导动员的。不光动员了,连各个高校的宣传单都发到手里了。

桐桐看着宣传单,她:“……”现在没几个人知道高等学校有哪些,更不知道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一如既往的温和:“那就考!想考就考。”其他的就不用考量了。

金禄一边喂闺女吃蛋羹,一边道:“妈,我就是去试试,不走远,就报省城的。现在正修铁路呢,铁路从咱们县过,有个小站。坐上火车,一个来小时就到省城了。以后咱在省城也算是安家!您本来就是省城的人,以后回娘家也省的住林家,咱自己有家。”

润叶跟着点头:“我就是这么说的!我说咱妈心气高,不爱低谁一头。咱就得给妈争这一口气!”

桐桐:“……”你两口子这嘴呀,真是会糊弄。考也是没那么好考的,你们自己协调时间吧。

与之相比,金喜这孩子是真佛系!他是学畜牧的,然后回来之后就去饲养场。

他发现自家妈就是头头,是土生土长的实践型专家,很复杂的问题,在这边一实践,一上手——秒懂!然后人家说:“我为啥要扑腾。”我跟妈在一块上班,我得多自在的。

啥都能学,啥事还都不操心,于是,他焉了吧唧的就这么呆着。一边吃饭,一边问说:“父母是不是要么跟大儿子一块生活,要么跟小儿子一块生活……”

金福看他:“干啥呀?”

“我觉得我以后在家呆吧!我跟爸妈过!”把你们都通通分出去,“我守家。”

牡丹急了:“我又没嫌弃咱爸咱妈,为啥就不跟我和你大哥过?”

润叶:“……”公婆要工资有工资,要补贴有补贴,你们这抢的,有意思不?

幸好婆婆说:“好好吃饭!我俩谁也不跟,各自成家走人!”跟谁过呀?谁都别跟!你们能自己过,就赶紧扇着翅膀飞吧。这乌泱泱的一群人,真心的受不了。

这要是等到八十大寿的时候,想一想吧,这院子都跪不下。

一家子就是随口提,当说笑一样,正嘻嘻哈哈呢,外面就听到孙平的喊声:“婶儿,有人找——”

“谁呀?带进来吧,怪冷的。”桐桐放下饼子,去接待客人。

他们现在是在东屋住,西屋不住人。当客房也行,当一大家子聚会的地方也行。

桐桐从西屋出去,孙平正带着个姑娘进来。

这姑娘穿着补丁摞着补丁的棉衣,棉鞋上也是补丁!又黑又粗的辫子那么长,拉到胸前自然垂着。

孙平说:“婶儿,喂了羊回来,看见她在门口转悠。”大冷天,又飘着雪花,都在屋子里呆着,没人出来,怕是对方找不到人问路,他就随口问了一句,谁知道人家说找林桐。

桐桐不认识这姑娘,她先问孙平,“还没吃饭吧?西屋正吃饭……”

“我回家吃,我妈正做饭呢。”

那行!你先回。

桐桐这才看这姑娘,“你是农场的?”农场人多,不是每个人自己都认识。

“不是!”

“那你是哪个公社的?见过我?认识我?”

“我家在县城,我没见过您,也不认识您……但我听过您,也看过电影。”这姑娘的手攥着拳,整个人很紧张,那手背乌青,冻疮从手指到手背,几乎爬满了。

桐桐皱眉:“你找我有事?”

“是!我家要跟金家换亲,金家答应了,我不同意。”这姑娘说着,嘴唇不停的哆嗦,“金家过了年才十六岁,根本就不到结婚的年纪。我弟弟也才十七,也不到年纪!我弟是个哑巴,不是傻子。他不会说话,但也自己谈对象了,只是我父母不同意而已……”

她说的语无伦次,但大致的意思是听懂了。金家急着给儿子娶媳妇,就找了罗玉琴的远亲给说亲,说的这一家有姐弟俩,家里的日子也不好,再加上这家的儿子是个哑巴。

就想着能换亲!可这是这边父母的一厢情愿,事实上两个孩子都不愿意。

这姑娘有主意,那个儿子自己谈了个对象,那对象是个童养媳,七八岁上到养家,给才满月的孩子当童养媳,后来,这家的儿子夭折了,这童养媳就留在了夫家,名义上还是个寡妇。

一是童养媳的公婆不叫童养媳嫁,非要叫这姑娘给他家早夭的儿子守寡;二是男方父母忌讳,不想要这样的媳妇子。

偏哑巴一肚子话,说不出口。

于是这个当姐姐的来了,她不愿意她的婚事,也替她弟弟表达不愿意换亲的想法。她不知道找谁能解决这两桩荒诞的婚事,于是跑来了,想来试试行不行。

“怎么会不行呢!强迫他人婚姻,这是犯法的。婚姻自由,谁都无权干涉。你不点头,这婚姻就成不了。”但牵扯到金家,她参与只能把事情变的更复杂。

因此,她抓了围巾围上,拉着这姑娘,“跟我走。”

直接找到县妇L主任的家里,把情况说了。这件事性质极其恶劣,对方表态:“这件事反映的好,这个工作我亲自来做。”

第二天一早,公社就派人到金家,给做思想工作,这一件一件的都叫什么事,到底想干什么?

金花在窗户上偷着看,贴着窗棱听:没成么?真好!幸好没成。

她舒了一口气,只觉得今儿的纺线车特别轻便,发出的吱呀吱呀的声音又悦耳又动听。

可转天,母亲说:“收拾收拾,咱去走个亲戚。”

“去哪?”

“你表姨家,在那边住几天……”

金花:“……”表姨家就在县城郊外的村子里,她家有七个姑娘一个儿,那个儿子是个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