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途有路暮角格韵

第八十五章 京华揽胜

(一)

晚上,沈菁在下榻的皇冠假日酒店,设宴招待边小琪和秦科一行几人。

边小琪下午给田歌打电话,说沈菁来到北京。田歌不到下班时间,就背着单反相机,奔到边小琪的办公室。边小琪驾车,带着孟长雪和田歌,来到宾馆时,沈菁和秦科、林海东已在候着了。

因为孟长雪不认识沈菁,边小琪就在车上把沈菁的计划简略地说了一遍。孟长雪既为林海东感到高兴,又为林海东要远行而担心。边小琪让她不要顾忌,有什么顾虑就当面说出来。

边小琪把沈菁介绍给田歌。田歌握着沈菁的手,笑着说道:“菁姐,我早就听我姐说过你,说你是一个奇女子。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不但漂亮,而且气场很强大,一看就是一个女强人。”

沈菁知道田歌是边小琪的表妹,又知道她帮助叶秋兰的事情,立刻就对她产生了好感。又见田歌活泼可爱,风风火火,快言快语的劲头,便更喜欢她了:“田歌妹妹,我也听小琪说起过你,也想见到你。你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真像一名在校大学生。”

“菁姐,我就是p大的一名在校学生。现在《京华时报》做实习记者,明年才能毕业。长雪姐现在是总监,我姐现在是副总,菁姐现在是老总,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只比我大个两三岁,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田歌说道。

“妹妹,你是名校才女,职业也很好。无冕之王,很受人尊重。你的工作不是谁都能干的。”沈菁笑道。

“菁姐,名声是好听一点,就是挣钱太少。所以,你们干好了,可得提携提携我。”田歌的话把大家引得哈哈大笑。

“妹妹,你这次能不能跟我一起回西州,去采访我公司一次?一切费用由我来承担。我还要支付你的辛苦费。”沈菁笑着说道。

“菁姐,一言为定。”田歌马上答应下来。

边小琪把沈菁介绍给孟长雪。沈菁握着孟长雪的手,看着她文静、优雅、挺拔的身姿,笑着问道:“长雪,你很漂亮。你在哪里高就?”

孟长雪笑着说道:“菁姐,我和小琪姐在一个公司。她是我的顶头上司。”

听了孟长雪的介绍,沈菁立即了然她和林海东关系的由来,笑道:“我相信小琪的眼光。你们俩会是京城地产界未来的绝代双姝。某些人之所以为你们乐不思蜀,我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了。”

边小琪笑着说道:“菁姐,长雪貌似纤弱,她可是跆拳道三段高手。两三个一般的男人都不是她的对手。”

沈菁笑道:“有长雪在,我不担心小琪的人身安全,我倒是开始担心某人的人身安全了。林海东同学,我说得对不对啊?”

大家哈哈大笑。一向洒脱的林海东也不好意思起来,但心里觉得很甜蜜。

田歌拿出单反相机,给大家分别拍照。她先给自己和沈菁拍了一张合影;然后与边小琪、沈菁、孟长雪四个人合影一张;再给沈菁、林海东和秦科拍了一张三人合影。沈菁和边小琪一张两人合影;边小琪和秦科一张合影;孟长雪和林海东一张合影;最后是她自己和边小琪一张合影。她想得很周到。

菜上桌,酒斟满。沈菁举起酒杯,豪迈地说道:“我把秦科和林海东拉到西州,为的是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在机会面前,我们都要乘势而上,而不是犹豫不决。他俩的工作会忙得看不见太阳,但也累不死。职场上难免灯红酒绿和声色犬马,有时业务需要,他们得逢场作戏,但我眼里揉不进沙子,绝不允许他们红杏出墙。请小琪和长雪放心,我一定会完璧归赵。”

田歌打趣道:“菁姐,你的话真给我们女生长志气。从此以后,林同学和秦同学的日子就暗无天日了。”

林海东笑道:“我不怕工作累,怕的是孟长雪同学的功夫。早知道她有功夫,我还真不敢追她。”

秦科打趣道:“海东,你现在后悔,来得及。”

“不,我绝不后悔。”林海东掷地有声地说道。

孟长雪笑着说道:“已经有一个人领教过我的功夫了,我不希望再有第二个人。”

林海东立即说道:“孟长雪同学,你不会有机会了。”

边小琪笑道:“你俩要互相监督,我们又有耳目,我和长雪可以放心了。”

田歌说道:“还有我呢。我这无冕之王可不是浪得虚名,而且,我的小说还在等素材呢。”

大家又被田歌的可爱引得大笑起来。

吃完晚饭,林海东和孟长雪离开饭店。

田歌抱着边小琪的胳膊,说道:“姐,我今天晚上不想回家,想跟你一起睡。”

“我这两天和菁姐一起住宾馆,你也来挤一挤。你是北京通,这两天就陪着我俩来个京华揽胜。你有时间吗?”边小琪笑道。

“太有了。我可以给你和菁姐当导游和摄影师。”田歌马上说道。

看到秦科站在一旁,田歌又说道:“姐夫他怎么办?”

“我们不管他。他离开北京之前,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晚上可以见面。”边小琪说道。

秦科走后,三个年轻女孩在沈菁的房间里,一边品着威士忌,一边有说有笑,一直聊到了半夜。看着单纯可爱、家世不凡的田歌,沈菁越发喜欢她。

(二)

早餐后,边小琪驾车驶往八达岭长城。

车驶进关沟,田歌开始给她俩介绍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京北军都山的关沟古道北口,是万里长城的精华部分。八达岭这个名字,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中。在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位于京北昌平境内的南口相对而言。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八达岭高踞于关沟北端的最高处。

居庸关是“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称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边小琪在居庸关停车场驻车。三个人游览了居庸关关城,并登上一小段居庸关长城。然后,继续向八达岭前进。高速路两旁的深涧和叠嶂,险峻又雄奇,让沈菁和边小琪赞叹不已。

八达岭名称的由来应该是明代《长安客话》的解释最为可信:“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向北可往延庆、赤城、蒙古,向西可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向东可到永宁、四海,向南可抵昌平、北京,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八达岭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辽国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在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

到达八达岭长城,她们先游览关城。关城建于明弘治十八年的1505年。刻有“居庸外镇”额题的东门建于明嘉靖十八年的1539年。刻有“北门锁钥”额题的西门建于明万历十年的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平台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

田歌在关城的东门和西门前,分别给沈菁和边小琪拍了合影和单人照,然后,领着她俩攀登南段长城。

八达岭长城的城墙高6米到9米,平面呈梯形,底宽6.5米到7.5米、顶宽4.5米到5.8米。大部城墙的顶部宽阔平坦,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并行”。

从关城到南四楼,城墙长度不到700米,高度却上升了127米,平均每6米即上升1米。南三楼和南四楼之间,山势陡峭,城墙逶迤约500米,最险要处的坡度可达70度。

此时已是寒冬时节,京北大山里的温度明显要比北京城里低四五度,游客不多。天空灰蒙蒙的,不见太阳,感觉像要下雪的样子。三个女孩年轻,体力好,有说有笑,兴致勃勃地快速攀登。虽然长城上寒风凛冽,她们的额头却都出汗了,没有觉得一点寒冷。

沈菁的白色羽绒服下是一件白色羊绒衫,红色运动裤,白色运动鞋,显得活力四射;边小琪的白色羽绒服下是一件黑色羊绒衫,蓝色牛仔裤,白色运动鞋,显得沉稳大方;田歌的暗粉色羽绒服下是一件天蓝色羊绒衫,白色运动裤,白色运动鞋,显得秀丽清奇。她们轮流做出各种搞笑动作,要么跳跃、要么仰头、要么俯首、要么对视、要么搂抱。妖娆的身姿伴着夸张的表情和嬉闹的音声,让这冷默的长城也变得灵动起来。

爬过最陡峭的一段阶梯,到达南四楼的最高点。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只见气势磅礴的长城盘旋延伸于南北群峦峻岭之中,看不见尽头。

看着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面对着重峦叠嶂,三个人激动不已,大声呼喊起来:“长城,我来了......”

这时,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沈菁和边小琪在南方难见下雪,兴奋地张开手掌,接住那轻盈落下的雪花,眼看着雪花慢慢融化在手掌心里。

田歌高兴地说道:“小琪姐,菁姐,今年的第一场雪要比往年晚近一个月。我从来没有在长城上见过雪花飘洒,是你俩带来了这洁白如玉的雪花。瑞雪兆丰年,这是个好兆头。”

沈菁高兴地说道:“田歌妹妹,我也觉得真幸运,能在漫天飞雪中登长城。”然后,她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边小琪称赞道:“菁姐,声情并茂。应景、应时、应情。”她又对田歌说道:“妹妹,面对这漫天飞雪和雄伟壮丽的长城,我们是不是该各作诗一首啊?我先来。”

说完,边小琪高声吟咏起来:“冬到燕山遽变颜,漫天飞雪映重关。风中登眺长城影,已作龙潜峻岭间。”

沈菁被边小琪的情绪感染,也即兴吟咏起来:“玉絮纷扬落敌楼,长城隐影雪烟稠。娇娥傲立迎寒色,水墨天成画中游。”

田歌笑着说道:“两位姐姐的诗好有气势。我也要吟咏一首。”然后,也吟咏道:“雪下见瑶峰,长城渐隐踪。回头惊却步,玉女喜相逢。”

吟诵完诗词,三个青春靓丽的女孩互相看着,哈哈大笑,笑声把雪花都惊停了。

(三)

八达岭上的落雪把长城和山林都染白了。边小琪从未在下雪天开过车,担心路上的积雪会影响行车安全,便小心翼翼行驶在山路上。等上了八达岭高速,发现路上的雪已经融化,便不再紧张。等到了城区,发现竟然一个雪花也没有落下。

中午,边小琪请沈菁和田歌到前门大街,吃“全聚德”烤鸭。这是“全聚德”的第一家烤鸭铺子,创建于1864年,历史悠久。来北京的外地人都愿意到这里吃烤鸭,说这里的烤鸭最正宗。

站在烤鸭铺子门前,看着门楣匾额上“全聚德”三个金色大字,沈菁惊奇地说道:“三个字苍劲有力,浑厚醒目,但这个‘德’字是个错字,中间少了一横。”

田歌笑着说道:“菁姐,这个‘德’字为什么少了一横,这里面还有故事呢。‘全聚德’的创始人是河北冀县人杨全仁,他请秀才钱子龙书写‘全聚德’三个大字。有人说,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得知钱子龙书法非常好,马上拿出笔墨纸砚,请钱秀才题个字。钱秀才由于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把‘德’字忘写了一横。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为让雇佣的伙计能跟他同心协力,故意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边小琪自幼练过书法,自然知道这其中的缘由,笑着说道:“妹妹,这应该只是传说。在古代,‘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两种写法都正确。北宋真宗年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朝宣宗年间铸造的‘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

沈菁笑道:“不愧是京都,一家‘全聚德’就有这么多故事和知识,让我长见识了。”

走进铺子,眼前是传统的八仙桌、青色地砖、木制阁楼、黑漆柜台。伴着青衣小帽伙计们热情的吆喝声,传统怀旧的老北京文化风貌尽收眼底。

爬了一上午的长城,也累了、饿了。三个女孩大快朵颐,一只皮脆肉嫩,鲜美酥香的烤鸭很快就被一扫而光,都大呼过瘾。

田歌又说道:“两位姐姐,下次我们去吃‘便宜坊’的烤鸭,味道就又不一样了。”

边小琪笑着说道:“妹妹,说来听听。”

“姐,‘全聚德’采用挂炉、明火烧果木的方法烤鸭子,烤出的鸭子皮质酥脆,肉质鲜嫩,飘逸着果木的清香。挂炉烤鸭是依靠热力的反射作用来烤制鸭子,火苗发出热力,由炉门上壁反射到炉顶,将顶壁烤热后,再反射到鸭身。挂炉烤制的方式火力猛烈,鸭子皮下脂肪化掉,烤成的鸭子皮脆肉嫩。”田歌把“全聚德”烤制鸭子的方法说了出来。

“‘便宜坊’采用焖炉烤鸭子,凭炉墙热力烘烤鸭子。炉内温度先高后低,温度自然下降,火力温而不烈,因而鸭子受热均匀,油脂水分消耗少,皮和肉不脱离。烤制过程中,鸭子不见明火,所以,烤鸭表面没有杂质。焖炉烤出的鸭子外皮酥脆,内层丰满,肥而不腻,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田歌又把“便宜坊”烤制鸭子的方法说了出来

边小琪补充道:“挂炉烤鸭是北京本地特色,焖炉烤鸭则是南京特色。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把皇宫内的烤鸭高手也一并带到了北京,由此,将南京的地方文化以及饮食习惯也带到了北京。明嘉靖时期,烤鸭的配方与制作方法流传到了民间。北京的第一家烤鸭店‘便宜坊’应该是宣武门外米市胡同的那一家,历史要比‘全聚德’更悠久。”

“一般人只知道吃,哪里知道一只烤鸭都有这么多讲究和历史?北京到处都是文化。好,下一次我请大家吃‘便宜坊’烤鸭。我以后要经常来北京。”沈菁又感叹道。

边小琪笑道:“菁姐,没准你很快就会长住京城了。”

“到时候,我和两位姐姐就来个铿锵玫瑰三人行,吃遍北京城。”田歌拍手称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