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贫穷的李世民,柴令武遇险!(五千大章求追订)
柴令武自风雪中踏上了南下的道路。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而皇宫大殿里,李世民的目光正死死的盯着一封折子。
望着折子上的内容,整个人激动到脸色通红。
“舆者,众人也;论者,言信也。舆论者,众人言,是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可销骨也......妙哉,妙哉!”
看完折子上的所有内容,李世民顿时忍不住抚掌叹妙。
“这小子,的确有大才,舆论二字,到了他嘴里,竟也能化作杀人的利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李世民放下折子,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他是真没想到,柴令武竟然能将舆论利用到这个程度,更没想到,柴令武会将天下百姓都当成他的武器。
如此心计,当真可怕。
得亏这小子生晚了几年,还生成了他的外甥。
要是他生在隋末乱世,这天下是否姓李,只怕还犹未可知。
他心里感慨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脑海中不断构想着柴令武折子上写的内容
按照柴令武的说法,朝廷可得到民心,商人可得到实惠,百姓可得到真相,堪称一举三得。
这个想法,实在是天才。
若是他早几年能得到这个法子,又岂能被世家逼得生吞蝗虫,下罪己诏?
好在现在得到,倒也不算晚。
只不过创办人民日报之事,滋体事大,若是一不注意将消息泄露出去,只怕会引来世家疯狗一般的撕咬。
看来,还得挑个绝对信得过的人去办。
李世民沉吟着,脑海之中浮现的第一个人选,便是刚刚踏上南下岭南之路的柴令武。
这报纸,本身就是这小子提出来的概念。
若是由他来创办,则最好不过。
但考虑到他已经南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长安。
而此事又拖不得,多拖一天,就多一分消息泄露的风险,他也只好忍痛否认掉这个人选。
又是片刻的沉吟,李世民忽地对着门外喊道:“王德,去传辅机来见朕。”
“是!”
殿外传来王德应是的声音。
等候长孙无忌来临的间隙,李世民忍不住再一次拿起折子看起来。
这不看不要紧,再一看,更觉这封折子当真道尽了他的心思。
他时常将“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当作自己的政治标榜挂在嘴边。
但他比任何人都很清楚,如今的大唐,水与舟之间,一直都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
这层薄膜很厚,厚到凭他一己之力,难以破开。
而现在,他有了报纸此物,便相当于他有了钻破这层薄膜的最锋利的工具。
他又是一阵感慨后,得了宣见的长孙无忌也终于赶到。
“陛下!”
作为李世民的老伙伴,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就没那么多虚礼。
随口喊了一声之后,便径直走到李世民身旁,询问道:“陛下匆匆唤臣而来,可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臣去做?”
李世民抬起头与长孙无忌对视,脸上露出笑容。
“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辅机啊。”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并不搭话,直言道:“陛下有话不妨直说,臣必将肝脑涂地!”
李世民哑然失笑,抬手指了指长孙无忌。
随即将手里的折子朝他递过去,笑道:“辅机不妨先看看这封折子,再做决定。”
长孙无忌挑了挑眉,有些好奇的接过折子。
随即小声读出了折子封面上的内容:“舆论引导总解?”
“这......”他有些懵逼的抬起头看向李世民:“敢问陛下,这几个字,是何意?”
李世民没说话,指了指折子,示意长孙无忌继续看。
长孙无忌一头雾水,不知李世民打的什么哑谜。
但出于对李世民的信任,还是打开折子认认真真看起来,这一看,整个人便瞬间被吸引。
“以舆论为引导,掌控百姓的思想......”
“以报纸为工具,破除朝廷与百姓之间的隔阂......”
“以.......”
他不自觉念出折子上的内容,忍不住心中一阵惊骇。
这是一封完全以大白话写成的折子,但上面深入浅出的内容,对他心里造成的震动,完全不亚于一枚深水炸弹。
等到看完折子上的所有内容之后,他额头上更是瞬间布满冷汗。
“啪~”
长孙无忌用力合上折子,一副白日见鬼的表情。
满脸惊骇地望着李世民问道:“陛下,这.......这是新兴县公的想法?”
李世民缓缓点头:“不错,辅机以为如何?”
听得李世民确认,长孙无忌眼神顿时有些惊疑不定起来。
一张脸更是青红交加,变幻莫测。
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神色凝重道:“如此作为,一旦泄露,世家大族必定群起而攻之,百姓,已经是他们对抗朝廷的最后一块筹码,他们不会允许咱们掌控话语权的。”
李世民闻言,一张老脸也是变得冷峻起来。
他点点头,沉声道:“这就是朕找你来的原因,朕要你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将此事推动下去,最好能在世家反应过来之前,已经将报纸发行得到处都是。”
长孙无忌眸子微冷,没有第一时间同意,也没有拒绝。
作为李世民最信任的战友,最要好的伙伴。
他非常清楚,李世民的主意一旦定下,便无更改的可能。
因此,他现在思索的,不是这件事的难度,而是做这件事,需要些什么东西和条件。
李世民见状,也没有逼迫。
他太清楚长孙无忌的性格,他相信,长孙无忌不会让他失望。
大殿中的气氛沉默起来,只听得见两人有些急促的呼吸。
良久,长孙无忌终于出声:“敢问陛下,此事如今有多少人知情?”
“柴小子,柴绍,朕,还有你,目前就这四人。”
李世民缓缓报出知情人的名字。
长孙无忌闻言,也不由松了口气。
“如此,尚好。”
他轻轻点头,转而问道:“那陛下准备拿出多少钱作为前期投入来支持此事?”
这话一出,李世民的脸皮便不受控制的抽搐了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他其实也在纠结。
因为,他没钱。
皇家内库里虽然还有一些积蓄,但那些钱,都是这几年东宫与柴令武合伙做买卖的分红,名义上是属于东宫的。
他一个当老子的,总不好去挪用儿子的钱吧?
于是,他试探着问道:“辅机以为,前期需要投入多少钱才够?”
长孙无忌一愣,下意识回道:“朝廷如今虽然有了廉价的竹纸,印刷也是采用您说的那种活字印刷,成本不算高。但报纸要发行,就少不得要寻些文人来撰写内容,关键是还要派人满世界的去宣发售卖,这前期投入,怎么着也得十几万贯吧。”
“十几万贯?”
李世民的脸一下子变绿,整个人都有些窘迫起来。
尽管,他对这个数字,其实也是认可的。
可他要去哪里弄十几万贯钱?
总不能向国库伸手吧?
望着李世民窘迫的样子,长孙无忌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随即眼神不自觉变得古怪。
他试探着问道:“陛下的内库......”
听出长孙无忌言语之中的试探,李世民不由叹了口气。
多年伙伴,对长孙无忌,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朕的内库,如今确实不太富裕,最多能给你调拨十万贯作为前期投入。”
李世民很诚实的道出他内库不富裕的事实。
没办法,皇家的皇庄,年年亏损,纵然他身为皇帝,富有四海,却也不可能把国库的钱当成自己的钱。
更别说,他每年为李渊搜罗天底下的好东西,花费也不少。
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秘密。
倒也没什么说不出口的。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轻轻点头:“十万贯,大抵也差不多该够了,若是不够,臣再想其他办法吧,总之不叫陛下为难就是了。”
这话一出,李世民顿时老怀大慰。
这就是为什么他信任长孙无忌的原因。
既能替君王分担压力,又能守住界限不逾矩,这样的臣子,谁不喜欢呢?
他拍拍长孙无忌的肩膀,感慨道:“如此,朕就安心等候辅机的好消息了。”
“是!”
长孙无忌应下,也不再皇宫多留。
做这样的事情,前期筹备的工作量不会小,如何应对后期来自世家的反扑更是难事。
他需要回去好好谋划一番。
李世民送走长孙无忌,脸上的笑容瞬间变淡。
他敲了敲身前案几,靠在龙椅上沉吟片刻,忽然对着门外吩咐道:“王德,你去一趟霍国公府,就说皇后已经替哲威相看了一门好婚事,请他进宫商议一番。”
吩咐完王德,李世民起身,朝后宫走去。
......
......
长安发生的事情,已经影响不到远离关中的柴令武。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柴令武总算赶在年关前,抵达了荆州的治所江陵。
江陵城,始建于三国,乃为东吴南郡首府所在。
大唐舍郡县而取州县,南郡改名荆州,依旧以江陵为治所。
看见盘桓在宽阔的大江边上,宛如一颗明珠般的江陵城,风尘仆仆的众人脸上都不禁露出了笑容。
柴令武更是险些热泪盈眶,差点没忍住喜极而泣。
江陵城,终于到了啊!
终于,终于可以不用再坐颠簸的马车,终于,终于可以不再受寒风的侵袭。
他发誓,以后他再也不下江
南,更不下岭南了。
这西京古道,真不是人走的。
哪怕是出了商洛,到了襄阳,顺着汉水边上的秦置五尺道走,都差点没给他走吐了。
跋山涉水也就罢了,路还又窄又不平。
坐在马车上,能把人颠死,骑在马上,能把马腿折断。
亲自走了一遭南下的道路,柴令武可算是知道为何宋以前的王朝,不管是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都在北方的原因了。
因为这个年代的江南之地,是真他娘的原始啊。
一些路,甚至还需要他们用镰刀开道,而且开完的道路,用不了一天时间,又会爬满藤曼。
还是中原好啊,难怪谁都想逐鹿中原。
而且,荆州还算是江南地区的人口密集之地了,道路尚且如此艰难,他都不敢想,岭南的路会烂到什么程度。
柴令武如是想着,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到了大江边上。
大唐的长江,风景原始得令人发指。
大江两岸,除了不远处的江陵城,几乎没有人烟,偶然有船只从江面上飘过,也是小型的渔船。
几乎没有大规模船队的踪影。
若非柴令武知道江南水师就驻扎在下游的洞庭湖附近,还以为这大江就是一片死寂之地。
“公爷,走不动了,咱们不妨先在江陵城休整几日,再乘船南下吧!”
鼻走在柴令武身边,只觉得双腿像是灌了铅,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出了休整的请求。
柴令武也走不动了,闻言,当即点头:“那就在江陵城休整三日。”
说完,转头对着同样一脸疲惫的黄元吩咐道:“你先带人进城,寻个住的地方,省得待会儿进城麻烦,找到合适的地儿了,再出来接我们!”
黄元点点头,有气无力的应了声是。
便先带上两名亲卫朝不远处的江陵城走去。
柴令武命队伍停下,就地休整,然后整个双腿一软,倒在了江畔柔软的沙滩上。
这几日,马车不好坐,战马也不好骑,他都是靠步行。
实在走不动了。
好在,江畔的沙滩足够柔软,天上还有灰蒙蒙的太阳。
没错,太阳!
这个季节关中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但江南之地放眼望去,依旧是一片碧绿。
青山与江水争艳,看得人移不开眼睛。
他躺在蓬松的沙滩上,整个人懒洋洋的,望着近在咫尺的美景,很想就此睡去。
“哗啦~”
这时,柴令武耳边忽然传来一道涛声。
“小郎君,小心!”
紧接着,柴令武就看见鼻宛如肉山一般的身体朝他扑来,携带泰山压顶之势。
柴令武脸色大变,刚准备开骂。
便见鼻的身体狠狠的撞在一只黢黑的不知名物体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那是?”
柴令武一个激灵,瞬间鱼跃而起,神色惊疑不定的望着那被鼻撞飞出去的不明生物。
“铮~”
以柴大为首的一众亲卫顿时横刀出鞘,满脸戒备的看着江面。
王胜惊呼道:“都小心,这江里有蛟龙!”
于此同时,柴令武也看清了那被鼻撞飞的不明物体,赫然是一条身长六尺的巨大鳄鱼。
看见那鳄鱼泛黄的獠牙,柴令武心中瞬间生出一阵后怕。
他一直都知道,长江里是有鳄鱼的。
但他没想到他这么倒霉,刚到江边,就闯进了一条大家伙的栖息地。
这鳄鱼的体型,明显是后世已经消失在长江流域的湾鳄。
因为扬子鳄绝不可能长这么大。
这一下,又让他再一次对这个时代的原始,有了清晰的认知。
“是咱们闯入了人家的地盘,所有人慢慢后退,不要惊到它!”
对于大自然,柴令武一向敬畏,这么原始的环境里,长出什么样的巨物,他都不奇怪。
他无意与大自然做斗争,唯一能做的,就是退让。
听见柴令武的吩咐,众人警惕着缓缓朝江陵城所在的方向后退。
这样的巨物,若只有一只,他们自然是不怕的。
但谁也不敢保证,这大江底下,是否还藏匿着更多巨物。
众人退到了安全距离,落在鳄鱼眼中,就是入侵者已经退去,于是,便又缓缓的爬进了水里。
见状,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小郎君,小郎君!”
这时,远处传来黄元的喊声。
众人下意识回头,便见黄元带着亲卫去而复返,远远地喊道:“小郎君,客栈已经定好了,可以进城了。”
闻言,众人彻底松懈下来,牵着马驾上车,缓缓走进城门。
江陵城不算一座大城,至少在见过长安城的众人眼里,不算大城。
整座城说是城,其实就是两条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十字街道。
整座城的人口加起来,都不到五千户,论规模,甚至都不如中原地区的一座镇子。
但在江南之地,却已经是难得的大城。
江南之地,本就人烟稀少,还几乎都聚集在扬州,越州,杭州这样物华天宝之地,其他地方便也就没什么人了。
众人进城,跟随黄元,来到了十字路口规模最大的一家客栈前停住脚步。
柴令武刚准备进门,远处便传来一道喝止声:“站住,这间客栈我家郎君要了,你们找别的地儿住去。”
众人脚步一顿,下意识扭头看去。
便见街道另一头,一名青衣小厮驾着一架牛车缓缓朝众人驶进。
牛车上,斜坐着一名身着白交领长袖,大冬天依旧袒胸露乳的青年男子。
牛车后面,则跟着一架装横豪华的马车。
马车之后,还跟着二十余名身着黑色短打,腰别短棍的棍夫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