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打土豪,提高社会生产力(合章求追订)
柴令武之言掷地有声,顿时震得满朝文武再一次沉寂下来。
今日,大殿之中已经沉寂了太多次。
柴令武所言所想,皆已超出这满殿君臣的认知,可......他们却是反驳不得。
《墨经》一书,在大唐虽属杂书之列,但在座之人何其博学?
区区《墨经》,别说只是通读,即便是背诵,也有不少人能通篇背诵出来。
正因如此,他们才没有办法欺骗自己。
毕竟前人的记载,没有人能够否认,哪怕这只是一个传说。
萧瑀失魂落魄的坐回锦兀之上,兀自摇着脑袋,一副怀疑人生的样子。
一干朝臣面面相觑,眼中也尽是难明的意味。
李世民沉默一下,忽地长出口气,点头道:“好,朕便给你三日时间,三日之后,若是你所献之犁未能达到你所言之效,朕也不会怪罪于你,但是......”
“没有但是!”
不等李世民说出后话,柴令武便一脸肃穆的打断他。
李世民一怔,不自觉皱起眉头。
柴令武道:“还有载人飞行之事,臣没办法做到如公输子一般削木为雀长飞三日而不绝,却也能将人短暂的送上天空。”
“这不可能!”
刚刚坐下的萧瑀听闻这话,顿时又弹身而起,满脸难以置信的望着柴令武。
李世民欲言又止:“柴小子......”
“三日之后,若我做不出可载人飞天的器具,我愿以死谢罪。”柴令武粗暴的打断他,斩钉截铁道。
这话一出,大殿之中又是一静。
萧瑀瞳孔缩成针尖状,看着柴令武的目光像是在看一个疯子。
柴令武咧嘴扯出一个笑脸,直视萧瑀震惊的瞳孔,舔了一下嘴唇,笑问道:“不知宋国公可愿与小子打个赌?”
萧瑀眉头皱成川字形,问道:“什么赌?”
“就赌三日后,我能否做出载人飞天的载具,与可一人一牛操作,且能深耕的犁!”
柴令武给出赌斗内容,眼中是前所未有的自信。
萧瑀低下头,像是在沉吟,又像是在思索,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李世民皱眉道:“柴小子,不可对宋国公无礼,此事本为利国利民之事,你若能做出来,朕自然不会亏待你,你要是做不出来,朕也不至于怪罪你,无须沾染旁的东西。”
柴令武对于李世民给的台阶视而不见。
只是静静的望着萧瑀,等待他的答案。
良久,萧瑀终于抬头,问道:“怎么赌?”
柴令武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朗声道:“我若做不出我所说之物,我以死谢罪,反之,便由江南士族出资筹建大唐格物院,广纳天下名匠,专司研发各类如曲辕犁这般利国利民之器具,如何?”
“大唐格物院?”
众人面面相觑,眼中皆有茫然之色。
对于这满殿君臣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名词。
大唐他们理解,格物他们也能理解,但联合起来,他们不理解。
这些东西,也需要研究吗?
柴令武将众人茫然的神色尽收眼底,不由轻笑一声。
解释道:“大唐格物院,顾名思义,便是以格物为基础,专司研究各类能够提高大唐社会生产力的器具之所,比如效率更高的犁,效率更高的锄头,效率更高的纺织机等等,与之相对的,便是火器局,此二者,一者为民,一者为军。”
众人下意识朝柴令武投来一个疑惑的目光。
社会生产力,又是一个他们没听过的新名词。
柴令武拿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解释道:“所谓提高社会生产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持续性的提高百姓们的生产财富的速度。
以方才臣所言的曲辕犁举例,相比笨重到需要两人两牛还只能浅耕的直犁,只需一人一牛便能深耕的曲辕犁一旦推广开来,马上便能有一人一牛可以从劳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其他工作。
比如,他们可以去开垦更多的荒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或者进城做功,用做工赚来的钱去补贴家用,送孩子读书等等......”
柴令武轻声解释着,满殿君臣也无人搭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这番道理,足够深入浅出。
所以,哪怕他们以前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思维,也依旧很容易理解柴令武要表达的意思。
而明白其中关节之后,他们便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思考。
这些道理这么简单,为何以前无人去做呢?
亦或者,是因为前人一直在做,所以他们把这样的道理当成了习惯?
习惯之后,便无人想过要去主动推动这些东西的发展?
柴令武忽略了满殿君臣脸上的思索之色,只是按着自己的思维继续解释:
“再比如纺织机,我大唐现在的纺织机每次只能纺织一条线,效率低下不说,还浪费时间。
若是有人能研究出一次能纺两条线,三条线的纺织机,那民间纺线织布的效率就会提升两到三倍,如此,便能大量解放民间妇人去做其他工作。
再比如火器局生产火药,也是一样的原理。
没有火药之前,我大唐或许要三十万,四十万,乃至于五十万府兵才能保证边境的安稳。
那是因为将士们用刀剑杀敌,效率过于低下,而现在有了火药,一名将士手持火药,轻易便能对一群敌军造成有效杀伤。
那么,我朝或许只需要十万,或者更少的大军手持火药,便能维持边境的稳定,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朝可以解放出几十万青壮去做其他事情?”
众臣沉默,众臣欲言又止,众臣意味难明。
柴令武说的道理,还是那些道理。
前人早已说干道尽,掰开揉碎,后人只需翻开书本,便能直接拿来用。
可不知为何,这些道理今日从柴令武嘴里说出来,却是让他们心情格外异样,好似从前知道的道理,都太笼统了。
李世民回味着柴令武说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嘴里也不禁泛起一抹苦意。
这样的道理,他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
道理他都懂。
民富,国方能强;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道理,都是他从小到大已经读烂的道理。
但民要怎么才能富,国要怎么才能强?
这些问题,他不知道,满朝文武也不知道,所有人都在摸索前行。
而今日,柴令武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的同时,又有些羞愧。
作为君王,他想过减免赋税,想过劝课农桑,想过鼓励生育,妄图以种种制度上的东西,让百姓富裕起来,让国家强大起来。
可是作为君王,他好像一直没有搞懂过,百姓们到底需要些什么东西。
他好像,已经离他的百姓们太远了,大唐的官员,也离百姓们太远了。
他们和百姓的距离,已经远到还不如柴令武一个纨绔更加清楚百姓们需要什么。
他......为此感到羞愧!
良久,他长出口气,朝柴令武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要成立一个这样的部门,去改进那些百姓需要的工具?”
“还是那句话,求变!”
柴令武的答案很简单,简单到李世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柴令武笑了笑,轻声道:“我们都知道火药比刀剑好用,刀剑比青铜武器好用,青铜武器又比石头好用,既然如此,那世上理当有比火药更好用的武器,只是咱们没有发现。
其他工具同样如此,臣建议成立大唐格物院的目的,就是要汇集天下匠人之智,制作出更多高效的工具,去解放更多的人手,再让解放出来的人手,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此,民方能富,国方能强。”
听完柴令武的解释,萧瑀不禁皱起眉头。
问道:“如此,这大唐格物院,该当由朝廷牵头筹办,方能名正言顺才是,新兴县公缘何准备让我江南士族出资筹建,莫不是要陷我江南士族于大不敬之地?”
一听这话,柴令武便忍不住长叹口气。
旋即双手一摊,无奈道:“我也想说服陛下,让朝廷牵头,没奈何朝廷实在没钱啊,做研究是需要花钱的,成立了部门,又没有钱投入,那和不建有什么区别?”
众人一怔,不禁齐齐抽动嘴角。
好吧,这个理由,的确足够强大。
众人也很清楚,火器局能有源源不断的钱投入进去,那是因为火器局需要承担边防的重任。
但以朝廷现在的财力,若是由朝廷牵头筹办民用的格物院,只怕拖上个三年五年的都是寻常之事。
没办法,真没钱。
想到此,萧瑀询问的目光看向李世民,问道:“陛下以为,这场赌约臣是否该接下?”
李世民不自觉的扭过头,不太敢和萧瑀对视。
萧瑀这话,明着是问要不要接下赌约,实则是在问江南士族这么做,李世民到底能不能容忍。
实话实说,他倒是没什么不能容忍的。
毕竟若是柴令武赢了,那就代表着大唐能白得一个科研机构。
就是名声传出去不太好听。
明明是朝廷的部门,却需要江南士族出钱出力来维护,会显得他这个皇帝很穷,很喜欢占臣子的小便宜。
看着李世民的动作,萧瑀心里也有了数。
他点点头:“这个赌约,老夫代表江南士族接了,不过赌注需要变一变!”
柴令武挑了挑眉,诧异道:“不知宋国公准备怎么变?”
萧瑀道:“你输了,我江南士族要你的性命也无用,反倒会开罪霍国公,这不合算。”
柴令武微微颔首:“宋国公此言有理,那便请宋国公划定赌注范围。”
“若你赢了,我江南士族如你所言,全额出资筹建大唐格物院,若你输了,我也不要你的命,只需在朝廷引进你说的那种能一年三熟的稻种之后,全力促成此稻种先在我江南之地推广种植便可,新兴县公以为如何?”
萧瑀划出赌注范畴,将柴令武的命换做了三季稻种的优先试种权。
只是这个赌注,与其说是在和柴令武赌,倒不如说是在询问李世民的意思。
一年三熟,亩产两石的稻种,实在惊人。
而江南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基本上都属于江南士族。
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都属于王谢袁萧,顾陆朱张这八大姓。
而萧瑀与陆德明,便是此八姓在长安的代表。
因此,这样的稻种,江南士族必须要握在手里。
哪怕不能彻底握在手里,也需要先行试种,获得先机。
而李世民听出萧瑀的言外之意,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一年三熟的稻种滋体事大,若是真能引进,哪怕只是一年两熟,都足够大唐现在的粮食翻个两倍。
两倍的粮食数量,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当然,把稻种交给江南士族试种,其实不是不行。
但总要先谈好归属才行。
不然万一江南士族拿到种子之后翻脸不认人,一粒粮食都不交给朝廷,他岂不是血亏?
李世民正纠结间,余光忽然瞥见柴令武正在朝他疯狂使眼色。
出于舅甥之间的默契,他一眼分辨出来,柴令武的意思是要他答应萧瑀。
他忍不住朝柴令武扔去一个你当真有把握的眼神。
柴令武果断小鸡啄米般点头。
开玩笑,必赢的赌约,要是因为李世民的踌躇导致前功尽弃,他真的会哭死。
李世民沉吟一瞬,回想了一下柴令武这几年的作为,最终还是决定相信他,
这小子性子虽然混账,但办的事情,还没有不靠谱过!
思及此,他当即朝萧瑀点头:“如此,便由朕来当你们赌约的见证人,宋国公意下如何?”
萧瑀松口气,朝李世民拱手:“臣没有意见!”
“臣也没有意见。”柴令武也赶忙跟上,生怕萧瑀反悔。
这可是他来到大唐之后,罕见的遇见的能打土豪的机会。
不趁此机会将江南士族刮下一层油,都配不上他穿越者这个身份。
三人赌约成,其他人不禁面面相觑。
话说,他们明明记得,陛下最开始召柴令武进宫,好像不是这个目的来着。
但......这个赌约,对大唐来说,貌似也是一件好事?
那......还是装聋作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