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风流狂炫折耳根

第207章 棍棒从来比道理好用(五千字大章求追订)

小屁孩们面面相觑,裴行俭脸上带着讪笑。

柴令武也在笑,笑得异常开怀,一边笑,一边朝裴行俭逼近。

“师尊,我可以解释的。”裴行俭讪笑着后退,一声师尊叫得异常顺嘴。

柴令武摇头笑道:“不必,我比较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真理,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裴行俭小脸数变,缓缓退到月门边缘。

“跑啊~”

他大叫一声,忽然转身撒丫子就跑,一群小屁孩如梦初醒,忙四散而逃。

柴令武不急不缓的寻了一根竹条,慢悠悠的跟在一群小屁孩身后。

这里是国公府,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今日这顿打,他们逃不掉的。

“啊~”

很快,阵阵惨叫声响彻国公府。

本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原则,柴令武对一群小屁孩可谓是一视同仁。

不管是被裴行俭当枪使的皇子皇女们也好。

还是胆子大到敢把一众皇子皇女们当枪使的裴行俭也好。

在柴令武的棍棒底下,都是平等的。

裴行俭和李泰满脸悲愤,两人手上各自握着鸡毛掸子与柴令武对峙。

柴令武进一步,两人就退一步。

李泰肥脸颤抖,不忿道:“我又没惹你,你干嘛打我?”

柴令武似笑非笑道:“因为你蠢,还不自知,我是在教你怎么变聪明。”

“胡说八道!”

李泰恼羞成怒,咆哮道:“我哪里蠢了?”

“你蠢就蠢在,身为亲王,竟甘愿做别人手里的刀,任人驱使。这也就罢了,想做刀,你却连现身的勇气都没有,让城阳一个小女孩替你出头,真的,我都替你臊得慌。”

柴令武似笑非笑的说着,李泰的小脸顿时青白交加。

裴行俭见势不妙,不由怒声道:“我只想拿回我自己的东西,这难道也有错吗?”

柴令武咧嘴一笑:“出发点没错,方法错了。”

裴行俭不服,手中鸡毛掸子胡乱挥舞:“我不服,我自己没能力拿回来,我团结一下别的力量,有什么问题吗?”

“这不是你煽动一群小屁孩为你出头的理由。”

柴令武摇头:“你要是能说动府中护卫,说动我大兄,说动我耶耶为你出头,我都算你是条汉子。”

这话一出,裴行俭顿时满脸悲愤:“你......你强词夺理。”

“戳啦,我是在教你生存之道。”

柴令武狞笑一声,提着竹条逼近两人,评头论足道:“你很聪明,小小年纪知道借势,但有些势,不是你能借的。”

言罢,柴令武手里的竹条闪电般探出,精准的落在两人握鸡毛掸子的手上。

“啊~”

两人吃痛,惨叫一声,手中鸡毛掸子应声而落。

然后,便是单方面的屠杀。

两人没了反抗的力气,只能抱着头胡乱逃窜,但越逃,挨的揍就越多。

时间不知道过去多久,竹条终于折断,两人脸上也充满了了无生趣的死寂。

柴令武打累了,走到一旁的石凳上一屁股坐下。

两人也躲累了,一脸生无可恋的坐到了柴令武对面,只是眼中仍是潜藏着不服之意。

柴令武的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眼中的鄙夷之色毫不掩饰。

两人虽然不忿,但迫于柴令武的淫威,也不敢嘴贱口嗨。

三人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柴令武出声打破僵局。

他先看向李泰,问道:“知道自己哪里蠢了吗?”

李泰肥脸一颤,不服的回瞪柴令武一眼。

柴令武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毫不犹豫的就是一巴掌扇在他后脑勺上。

李泰挨了一巴掌,表情瞬间变得悲愤起来:“你教就教,不能好好说话吗?”

“不能!”

柴令武果断摇头。

他从不屑于说教,相比什么深入浅出的说道理,他还是认为,疼痛带给的人的记忆才更深。

李泰肥脸一抽,不忿的别过头去。

见李泰服软,柴令武目光移向臊眉搭眼的裴行俭。

相比理不直气也壮的李泰,裴行俭就要心虚很多。

迎上柴令武审视的目光,他不自觉的转过头去,不敢与他对视。

柴令武慢条斯理的问道:“如何,皇家公主,用起来可还顺手?”

“哼~”

裴行俭从鼻腔里发出一声闷哼,眼神闪烁,明灭不定。

柴令武冷笑道:“几岁的孩子,你也真下得去手。”

裴行俭不服气:“我又没有要她去帮我出头,都是她自愿的。”

“啪~”

柴令武闪电般探出手,势大力沉的一巴掌,直接打到他脑瓜子嗡嗡作响。

裴行俭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柴令武的表情冷下来:“利用别人的善良,你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啊?才十一岁,你就敢利用公主,等你将来入朝为官,是不是还要陛下封你个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啊?”

“我......”

裴行俭张嘴欲辩解,话音刚起,后脑上又挨了一巴掌。

这下,裴行俭也不得不屈服了。

柴令武目光扫过眼前两人,脸上再无半点嬉皮笑脸的神色,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感受到来自柴令武的压迫力,两人顿时像是犯错的孩子,有些坐立难安。

“我知道,你们两人都很早慧。”

柴令武开口了,语气严厉:“早慧者,必自傲,必以智计百出为娱,以玩弄人心为乐。但你们要明白,这不是一个有智慧便能无所顾忌的时代,大唐有大唐的律法,大唐有大唐的规矩,无视规矩者,必遭反噬。”

听着柴令武的训斥,两个小屁孩不由得面面相觑,左顾右盼。

柴令武皱起眉头,对着裴行俭说道:“尤其是你,自以为出身高贵,又腹有良谋,便可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我告诉你,你这个行为很危险,非常危险,大唐,容不下司马懿之流的人物。”

“我又不会成为司马懿,我要学的是诸葛亮。”裴行俭挺起胸膛反驳,对于柴令武司马懿和他比,表示非常生气。

裴行俭嗤笑出声:“诸葛武侯乃坦坦荡荡之真君子,才不会作此小人行径。”

裴行俭恼羞成怒:“我不是小人。”

柴令武懒得和他争辩,恶狠狠地瞪向李泰。

李泰叫倔:“我又没玩小心思,我怎么了?”

柴令武怒声道:“你身为兄长,明知弟妹的善心被人利用,不仅不阻止,反与之狼狈为奸,这是你身为兄长该做的事情?”

李泰一愣:“我......”

柴令武继续骂道:“除此之外,你身为亲王,竟连皇家威严也不知加以维护,这是你身为亲王该做的事情?”

李泰气势短下来,硬着头皮道:“没......没那么严重吧?”

柴令武冷笑出声:“假使他年陛下遭奸人蒙蔽,难道你也要袖手旁观?还是说,你也打算与奸人沆瀣一气?”

李泰小脸一沉,怒声道:“二表兄,你过分了。”

柴令武面无表情道:“你也知道我过分了,那今日之事,你怎么不觉得过分?”

李泰辩驳道:“那还不是因为你抢了我给小裴子的见面礼,不然......不然......”

“不然怎么,不然你一定会阻止?”

对上柴令武近乎逼问一般的眼神,李泰果断闭嘴,心道他阻止个鬼,关他屁事!

裴行俭小声嘟囔道:“那我只是利用公主殿下,你还打他们,你连太子殿下都打。”

柴令武被气笑了:“你还和我比起来了,你跟我有得比吗?”

他指着自己的鼻子:“打开大门,他们是君,我是臣。关上大门,我是他们亲亲的表兄,他们做错了事情,身为兄长,我纠正他们的错处,天经地义,即便是至圣先师复生,也挑不出任何毛病,你什么身份,裴氏继承人吗,还是太上皇故友之后?”

裴行俭咕哝道:“你就是仗着血缘而已......”

“没错,就是血缘。”

柴令武打断他,严厉道:“我和皇家有血缘关系,所以有些事情我做,就不叫出格,你和皇家没有血缘,所以有些事情我能做,你就做不得。什么样的角色,做什么样的事,这么简单的道理,用我教你吗?”

裴行俭不说话了,但他的白眼也没放过柴令武。

柴令武也懒得多说,血缘这种东西,从来就是维持宗族社会稳定的主要根基,所以才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实在不想去重三遍四的说。

何况以裴行俭的聪慧,他说一遍,他该明白也会明白,他要是装糊涂,柴令武说一百遍也没用。

狠狠的教训了两个小屁孩一顿,柴令武也懒得理会他们,起身回了自己的小院。

碧波小院里,王筠已经洗漱干净,换上了一身府中一等大丫鬟的服饰。

只是表情依旧麻木,像是行尸走肉。

对此,柴令武只能假装没看见。

还是那句话,他对王筠,没有任何想法,接她回家,也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李世民交代下来的任务。

无亲无故的,他也不可能放太多精力在她身上。

给她一口饭吃,已经算是他有良知了。

唤来春夏秋冬四个大丫鬟,命他们准备晚膳,又去请了裴哲威过来,向他请教了一番。

可惜,裴哲威也看不懂李世民这番操作,于是,柴令武决定等老爹回来再说。

......

等了许久,等到皇宫派人来将一群小屁孩接回宫之后,没了任务在身的柴令武,终于算是清闲下来。

不过,他依旧在关注着大唐各地对于李世民颁布的那些政策的反应。

尤其是《五经正义》与《氏族志》二书的大肆刊印与分发。

这两本书,是李世民打压世家最锋锐的利刃,世家必不可能让这两本书轻易的大行于世。

毕竟,他们大肆联袂进京,准备和李世民打擂的事情,已经被他和李承乾弄成了一场笑话。

若是世家继续放任朝廷大肆刊印通俗易懂的《五经正义》和《氏族志》。

只怕用不了多久,被他们愚弄的百姓就会清醒过来,成为朝廷最忠实的拥趸。

事实也正如柴令武猜测的那般。

世家在得知这两本书籍的存在之后,便开始依靠强大的财力,不断收购市面上已经刊发的《五经正义》与《氏族志》。

当然,收购市面上已经刊发的书籍只是一部份。

世家在朝堂上的人手也开始发力,每日都有朝臣上书,要求朝廷停止发行两书。

并且暗戳戳的威胁李世民,若是继续一意孤行,必将引起大唐地方上的动荡云云。

若是未曾觉醒前的李世民,说不准还真有可能被世家的威胁吓到。

毕竟,他以前最在乎的的东西,就是大唐的稳定和他自己的名声。

他太想证明自己了,所以不能容忍在他治下,还能出现有民间又百姓反叛这样的事情。

但现在,李世民抛弃了规矩,决定不和世家正面对抗。

于是,他果断将世家官员送上来的折子留中不发,然后下达了命全国各处折冲府开始演武的诏令。

并且,头一次在演武之中使用了火药这种只在草原上昙花一现的武器。

坊间都在传,陛下下令全国的折冲府将士演武,是不忘初心,没有因为大唐灭掉了东突厥就懈怠。

但真正的用意,也就只有给李世民和给李世民出这个主意的人最清楚。

因为众人突然发现,当各地的折冲府开始演武之后,本来闹腾的世家突然就不闹了。

甚至连回收《五经正义》与《氏族志》两书的动作也都停了下来。

反正就很奇怪。

至于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柴令武表示:“不关他的事情(超大声)。”

就在这样的纷纷乱乱之中与奇奇怪怪之中,波澜壮阔的贞观四年,也在不知不觉间结束。

而贞观五年,则注定是大唐真正腾飞的一年。

上元节当日,太史令李淳风观星断言,贞观五年,大唐将不会有任何灾殃。

这就意味着,这一年,什么蝗灾,旱灾,水灾都不会发生。

当然,这样的话,糊弄一下普通百姓还行。

反正柴令武是绝对不会信今年的大唐不会有任何灾殃。

因为,他现在就有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要处理。

那便是,阻止和亲。

是的,继去年吐谷浑上表请求和亲,被李世民严词拒绝之后,时隔半年,吐谷浑再一次在贞观五年上元节当天,向李世民上奏了一封言辞恳切,极尽谄媚,哭着喊着要当李世民女婿的奏表。

并且,还拉上了地处辽东的高句丽,两国一同上表,哭着喊着要成为大唐的孝子贤孙。

而两国的首次联手,不仅直接将李世民整懵了,甚至连柴令武也被搞懵了。

鬼知道为什么一个地处西北,一个地处东北,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怎么就搞到一块儿去了?

李世民不明白,柴令武更不明白。

因为柴令武记得很清楚,历史上从未有过吐谷浑与高句丽联手的记载。

这也意味着,在柴令武穿越过来的第三个年头,历史终于出现了第一次偏差。

更关键的是,这一次两国联名上奏,李世民没有第一时间拒绝。

不是不想拒绝,而是心有顾忌。

没错,顾忌。

大唐周边的国家很多,但能称得上大国,有实力与大唐掰一掰手腕的国家却没有几个。

其中最强大的莫过于突厥。

但如今东突厥已灭,广阔的草原已经纳入大唐治下。

剩下的,便只有远遁漠北,占据整个北海以西之地的西突厥;疆域自陇西之地延展至西域,控厄河西走廊,占据大半西海盐池的吐谷浑;以及占据辽泽以东,被杨广三送神装养肥的高句丽。

至于高原上的吐蕃,还有三年才能完全统一,只能算半个。

另外便是夹在漠南草原与西突厥之间,拥兵超过十万人的薛延陀,也算半个。

这几个国家,都是大唐周边,目前有能力与大唐掰一掰手腕的大国。

其中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都是人口数百万,有能力随时动员十几二十万大军的国家,所以算大国。

至于吐蕃和薛延陀,人口和兵力目前皆达不到标准,所以只能算准大国。

而现在,大唐周边三个大国的其中之二,联合起来要做大唐的女婿......

大唐即便再强大,也不可能一口回绝,同时与两个强大的国家交恶。

何况如今的大唐,还远远谈不上强大。

隋末乱世死掉人口没有恢复,再加上改元贞观以来连续四年的大规模天灾与兵祸,早就让大唐的财政陷入枯竭。

尽管贞观四年勉强也算得上风调雨顺,可一年的丰收,远不能补足数年的亏空。

所以,现在的大唐,虽然看起来强盛,好像是取代东突厥成为了新的霸主,又重塑了万国来朝的荣光。

可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营养蜡枪头。

说一句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粮食没粮食绝不为过

也就是房玄龄和温彦博能力强悍,不断拆东墙补西墙,勉强还能维持表面上的体面。

因此,李世民没办法不顾忌。

他一顾忌,为难的就成了柴令武。

首先,柴令武肯定是不会让长乐嫁出去的。

其次,他也不能容忍李世民将其他无辜女子送出去和亲。

综上所述,他必须要想法子搅和掉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