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辽东之战(四)

神机营将士闻言,迅速列阵,前排将士手持火铳,后排将士则架设火炮,动作整齐划一,显然训练有素。

王保保见状,心中大骇。

他虽知明军火器厉害,却未料到神机营的火器竟如此精良,且将士们操作娴熟,显然已将其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他咬牙下令:“全军冲锋,务必在明军火器发射之前,冲散其阵型!”

蒙古骑兵闻言,立即催马冲锋,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刀光如雪,直扑明军阵前。

常遇春却纹丝不动,目光如炬,紧盯着冲来的蒙古骑兵,直到他们进入火器射程之内,才猛然挥下长枪,厉声喝道:“开火!”

瞬间,火铳齐鸣,火炮轰鸣,弹丸如雨,硝烟弥漫。

冲在最前的蒙古骑兵应声倒地,战马嘶鸣,鲜血四溅。

后排的骑兵虽奋勇冲锋,但面对如此密集的火力,根本无法靠近明军阵前。

王保保眼见己方将士纷纷倒下,心中如刀绞般疼痛。

他怒吼一声,催马冲锋,试图冲破明军火器的封锁。

他刚冲入火器射程,便被数枚弹丸击中,战马倒地,他本人也被掀翻在地。

常遇春见状,立即下令:“停止射击,活捉王保保!”

神机营将士得令,迅速上前,将王保保团团围住。

王保保虽身负重伤,但仍挣扎着站起,手持长刀,怒视着常遇春,厉声道:“常遇春,你休想让我投降!”

常遇春冷笑一声,道:“王保保,你已是穷途末路,何必再做无谓的挣扎?投降吧,你毕竟是皇后的兄长,陛下不会为难你。”

王保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虽身陷绝境,但骨子里的傲气却丝毫不减。

他紧握长刀,刀锋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不屈。

目光却不自觉地扫向了远处的明军阵中,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常遇春敏锐地察觉到了王保保的目光,心中微微一震。

他知道,王保保并非寻常将领,而是张无忌的大舅哥,与大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是逼迫过甚,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常遇春心中权衡,决定以退为进。

“王将军,”常遇春放缓了语气,目光中带着一丝敬意,“你英勇善战,天下皆知。

今日之事,不过是各为其主,何必以死相拼?

你若愿意归顺,我常遇春愿以性命担保,保你周全。”

王保保冷笑一声,道:“常遇春,你少在这里假惺惺!我王保保一生征战,从未向任何人低头。

今日虽败,但绝不投降!”

常遇春眉头微皱,心中暗自叹息。

王保保的倔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

他也明白,若是强行逼迫,只会适得其反。

常遇春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王将军,你我皆是武人,何必以死相搏?不如暂且放下刀兵,坐下来好好谈谈。”

王保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他虽不愿投降,但也明白,继续顽抗只会徒增伤亡。他沉默片刻,终于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长刀,冷冷道:“常遇春,你究竟想怎样?”

常遇春见状,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微微一笑,道:“王将军,我常遇春并非不讲情理之人。你若是愿意,我们可以暂时休战,待我禀明陛下,再做定夺。”

王保保冷哼一声,道:“休战?你以为我会相信你的鬼话?”

常遇春正色道:“王将军,我常遇春以人格担保,绝不会趁人之危。

你若不信,可以派人随我一同前往京城,面见陛下。”

王保保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道:“好,我就信你一次。不过,若是你敢耍花样,我王保保绝不会放过你!”

常遇春微微一笑,道:“王将军放心,我常遇春说到做到。”

这样,双方暂时达成了休战协议。

常遇春心中暗自庆幸,王保保的身份特殊,若是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风波。

他决定立即派人前往北平城,向张无忌禀明此事,以求妥善解决。

常遇春派出的信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在半个月后抵达了北平城。

张无忌正在御书房中批阅奏章,听闻常遇春的急报,眉头顿时紧锁。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信使呈上的密信,细细阅读。

信中详细描述了神机营与王保保的交战经过,以及双方暂时休战的协议。

常遇春在信中恳请张无忌定夺,言明王保保身份特殊,处理不当恐引发朝野震动。

张无忌看完信,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王保保不仅是蒙古名将,更是自己的大舅哥,与皇后王月敏有着血脉之亲。

若是强行处置,恐怕会伤及王月敏的心,甚至引发朝廷内外的非议。

王保保毕竟是蒙古残余势力的领袖,若是不加以制衡,恐怕会危及大明的江山社稷。

张无忌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他召来心腹大臣刘伯温,将密信递给他,道:“刘先生,此事关系重大,朕一时难以决断,你且看看,有何良策?”

刘伯温接过密信,仔细阅读后,沉吟片刻,道:“陛下,此事确实棘手。

王保保身份特殊,若是强行处置,恐怕会引发朝野非议,甚至动摇国本。

若是放任不管,恐怕会助长蒙古残余势力的气焰,危及大明的江山社稷。”

张无忌点头道:“正是如此,朕一时难以决断,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刘伯温微微一笑,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可采取‘以柔克刚’之策。

王保保虽为蒙古名将,但毕竟与皇后娘娘有血脉之亲。

陛下可先以亲情感化,再以国事相劝,或许能使其归顺。”

张无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爱卿所言极是。

朕这就召见皇后,与她商议此事。”

刘伯温点头道:“陛下英明。

臣以为,此事若能妥善处理,不仅可化解一场干戈,更能彰显陛下的仁德。”

张无忌微微一笑,道:“先生,你且先退下,朕这就召见皇后。”

刘伯温躬身退下,张无忌立即命人传召王月敏。

不多时,王月敏便来到了御书房。

她见张无忌神色凝重,心中顿时一紧,问道:“陛下,可是出了什么事?”

张无忌将密信递给她,道:“敏敏,你先看看这封信。”

王月敏接过密信,仔细阅读后,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她抬头看向张无忌,眼中满是担忧,道:“陛下,我大哥他……他怎么样了?”

张无忌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敏敏,你放心,大舅哥虽然受伤,但并无性命之忧。

常遇春已与他达成休战协议,暂时不会有事。”

王月敏闻言,心中稍稍安定,但眼中仍满是忧虑,道:“陛下,我大哥他性子倔强,恐怕不会轻易归顺,若是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风波。”

张无忌点头道:“正是如此,朕一时难以决断,不知敏敏有何良策?”

王月敏沉思片刻,道:“陛下,我大哥虽然倔强,但毕竟与我有血脉之亲,若是他此刻就归顺大明,父王那边就危险了,北元皇帝一定会对汝阳王府发难。”

张无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道:“敏敏,你修书一封,劝大舅哥放下兵权,朕答应,放他回北元。”

王月敏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走到案前,提笔蘸墨,凝神片刻,便缓缓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