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左宗棠厦门学习

江华收到法国和葡萄牙将要组建联合远征军攻打中国的消息后一时间陷入两难。

帮还是不帮?

帮,那么清政府在武力上与西方对抗就不会真正成长起来,朝廷和百姓就不会真正认识到西方的强大。

不帮,如果清政府输掉战争,大清中兴必将中断,兴洋务练新军也将夭折,中国又会回到被列强欺辱的老路上来。

良久,他一声叹息,大清兴洋务练新军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检验他们的时候到了!

不过,江华还是给刘大进去了一道命令,命他在合适时机放出谣言,无论如何要坚定清政府和百姓抵抗侵略的决心。

同时密切关注战场形势,关键时刻出兵进攻侵略者,确保大清不能输掉战争。

此时,刘大进刚刚收到飞剪船送来的命令。

命令让他协助广州铁路商行、东方兵器工业秘密收购医治瘟疫的药材。

刘大进瞬间想到巴尔干战场上的瘟疫,认为是江华想大赚一笔。

可找郎中就让他有些想不明白了,难道还要派郎中去巴尔干治病?

想不明白并不影响任务执行,他很快将任务布置下去,又重新投入到筹建中国科学院的事务中去。

如今台北比江华离开时更加繁荣。

从基隆河到新店溪之间的土地几乎已经规划完成,主要分成工业区、住宅区、农业区和商业区。

按照江华的要求,中国科学院能容纳几千人,而且还要是一个个独立的院子,这占地可不小。

刘大进和张见阳粗略估算过,如果加上科学家及其家属住房至少需要五千亩土地。

在不变动原有规划的前提下只能占用良田。

他们自己就否决了这个方案。

江华曾经给他们说过一句话,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沃野千里、良田无数就是饭碗的保证。

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保证粮食自给自足,特别是像台湾府这种大部分物资需要从两广、闽浙、两江供应的地方。

所以,在台北城外、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两岸有大片的良田用于耕种。

如今田里的冬小麦长势良好,来年必是一个丰收年。

为了给中国科学院选址,二人几乎走遍了台北的每一寸土地,最后决定在新店溪边上的内埔山脚下修建中国科学院(今台湾大学校址)。

因为这片土地起伏较大,且多山石土包,不利于耕种。

只是这里只有两千亩左右,还是不够大。

二人想来想去,决定将科学家的住房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两层小楼以节约土地,然后将军工科研院建在内埔山上。

地方选好之后,就是如何规划,然后就是绘图。

可是参谋部送来三份规划图,二人始终觉得不满意,满满的市井之气,没有那种文化氛围。

无奈,刘大进只好去请教李善兰。

当李善兰得知刘大进此举的目的后大加赞赏,更是亲自踏勘内埔山及其周边地形地貌。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短短五日,李善兰便绘出一份规划图给刘大进二人。

二人一看,满意至极。

一栋栋科研院被马路、花圃、草坪、树木隔开。

一栋栋小楼点缀在树林、草坪、花圃之上。

池塘、湖泊、假山、小桥、浅溪、流水一应俱全。

这才是做学问搞科研的地方。

只有这种地方才能找到做学问搞研究最重要的东西,灵感。

不像参谋部拿过来的规划图,就像棋盘子一样,一条条大马路,路两边是一排排房子,看起来就像市井商铺一样,丝毫没有艺术性。

张见阳笑道:“李老先生这规划图好是好,可是这造价也不低啊!”

刘大进说道:“如果全部按照李老先生的规划图修建至少需要二十万两银子。”

“用二十万两银子笼络天下人才不亏。”

“你看铁路电报被洋人赚了多少银子,还有那些机械设备?”

“以后我们也要造更好的,也赚洋人的银子。”

“用首长的话说,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科技,都要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道路,绝不能被外人卡脖子,尤其是事关国家兴衰的行业。”

张见阳一叹:“首长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洞察先机。”

“就说用科学院笼络天下人才这等大智慧,除了首长还有谁能想出来?”

刘大进一脸钦佩:“这还只是我们知道的,还有我们不知道的。”

“不知道首长在暗中谋划了多少大事?”

“就说秘密收购药材这事,你能猜出首长有什么用意?”

突然,门外一声大喊:“报告!”

刘大进喊道:“进来!”

一个卫兵进来呈上一封电报:“报告师长、政委,厦门来电。”

张见阳接过电报一看:“两湖总督府幕僚左宗棠到厦门团练学习新军操典。”

刘大进惊奇:“就是那个与两湖总督张亮基死守长沙八十天,率军从武昌一路追击发匪到南京城下的左宗棠?”

张见阳笑道:“除了此人,大清应该没有第二个左宗棠。”

刘大进说道:“看来这个左宗棠颇受两湖总督张亮基器重,竟然直接派他来学习新军操典。”

“问问厦门那边,左宗棠带来多少人?”

卫兵敬礼:“是,师长。”

不一会,厦门回电,左宗棠只带来四人。

刘大进吃惊:“四人?两江总督派来二十人已经够少了,这两湖比他们还少,竟然只派来四人,四人能干什么。”

“莫非也只是来学新军操典不学战术?”

张见阳笑道:“可能他们也不知道新军操典和战术是两回事。”

刘大进说:“等他们见识后就知道了。”

“四人实在太少了,恐怕连三三制战术都学不好,更别说步炮协同和散兵线这些战术。”

张见阳笑道:“能派人来学已经不错了。”

“至今陕甘、四川、云贵总督,还有黑龙江、伊犁这些将军都还没有派人来学,也不请人去教。”

“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大清要完成新军整编没个三五年怕是不行。”

刘大进一笑:“说来说去,不就是银子的问题嘛!”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不一会,卫兵又送来电报:“报告师长、政委,上海来电。”

上海来电,二人对望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惊讶。

这可是上海开通电报以来他们接到的第一封正式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