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女王最锋利的刀
加尔各答。
六天前达尔豪西收到大吉岭茶园被捣毁的线索,一度令他非常兴奋开心。
他决定找到证据之后就立即上报伦敦。
四天前,达尔豪西收到文咸公使的来信。
信中内容着实让他大吃一惊,清政府竟然在这个时候对葡萄牙发难收复濠镜,时机掌握的恰到好处。
信很厚,从两广总督叶名琛照会葡萄牙总督基玛良士开始,再到濠镜之战都有详细描述,还有四国联军准备进攻上海的计划以及后面的打算。
在最后,文咸表达了自己对远东局势的担忧和对中英贸易的期待。
达尔豪西只是轻描淡写的上报伦敦,葡萄牙丢失在清国的核心利益,濠镜。
他并没有上报四国联军计划攻打上海之事。
两天前,他收到那格浦尔、浦那、贝拉尔地区爆发反英起义的消息,后来更是收到孟买陷落的电报,四千英军、六千英国人惨死在背叛者屠刀之下。
他上报伦敦,托比因铁路建设问题与印度中部土邦王公发生激烈冲突,波及那格浦尔、浦那和贝拉尔地区。
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决定隐瞒孟买陷落真相。
今天,达尔豪西再次收到文咸的信。
如果不是他认识文咸的字迹,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信中所说。
四国联军在上海全军覆灭,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葡萄牙上海领事比理战死。
短短六天,他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一会在最高峰大乐大喜,眨眼又到最低谷大惊大悲。
他无法相信十四年前还是英国手下败将的清国怎么会突然间变得如此强大,竟然能打败四国联军。
清国兴洋务练新军他也知道一些,但他不认为清国能在这么短时间之内就能变得如此强大,可是事实就摆在眼前。
他不得不承认文咸信中所说,远东局势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英国政府必须要重新考虑与清国的外交关系。
不过,他还是希望法国人和美国人能重新确定在远东的秩序和利益,英国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遂将四国联军在清国上海惨败的消息发回伦敦。
一时间,伦敦哗然,欧洲震动。
白金汉宫。
维多利亚女王召见首相阿伯丁。
她对葡萄牙失去濠镜之事并不感兴趣,她想知道四国联军在清国战败意味着什么?
远东局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相大人如何看待远东四国联军惨败之事?”
阿伯丁心头一怔,小心试探道:“陛下的意思是?”
维多利亚女王看了阿伯丁一眼,淡淡一笑:“首相还在为南非战败之事忧心忡忡?”
阿伯丁心中一动,甩出刚得到的消息,也是他的杀手锏:“陛下,臣得到密报,孟买陷落,陛下在孟买的军民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灭。”
维多利亚女王猛的转头盯着阿伯丁,眼中闪过寒光:“首相大人说什么?”
阿伯丁一脸愤怒的样子:“陛下,我们被印度总督达尔豪西骗了。”
“印度爆发反英暴乱,席卷整个印度中部。”
“反抗军攻陷孟买,他们杀光在孟买的英国军队和百姓。”
维多利亚女王惊呼:“难道不是印度中部拒绝铁路建设与托比发生冲突?”
阿伯丁说道:“陛下,这只是达尔豪西欺骗我们的借口。”
“不过,有件事达尔豪西说了实话。”
维多利亚女王强压心中怒火:“什么事?”
阿伯丁说:“托比爵士确实在第一时间就派兵镇压贝拉尔地区暴乱。”
维多利亚女王心头一喜,这个男人无时无刻不在为朕付出,朕有愧于他,朕一定要好好待他。
“首相大人,托比胜利了吗?”
阿伯丁摇头:“抱歉,陛下。”
“臣也是刚刚得到消息,并不知道托比镇压暴乱的结果。”
“陛下对达尔豪西隐瞒印度局势怎么看?”
这下阿伯丁可把维多利亚女王问住了。
身居高位首先考虑的是确保国家政局稳定,而非原本这件事的结果。
如果公开印度局势真相,阿伯丁只能引咎辞职,达尔豪西、约翰爵士会被立即逮捕。
阿伯丁下台会引发激烈的政局动荡,无数人会辞职,会被免职撤职,英国政局至少三个月才能稳定下来。
在这三个月里,英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上不会做出任何重大决定。
可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可以做很多事了。
巴尔干战争陷入僵局,南非战争失败,印度局势恶化,远东战场吃了一个大亏。
每一件事都足以让保守党有足够的理由弹劾阿伯丁。
如果维多利亚女王也放弃阿伯丁,那么他只能引咎辞职。
此时,阿伯丁只想知道女王陛下会不会放弃他?
如果要放弃他,就会公开印度局势真相;如果不想放弃他,印度局势就会被继续隐瞒。
达尔豪西只是阿伯丁的一块探路石。
维多利亚女王深深看了阿伯丁一眼,语气阴沉的说道:“首相大人,英国有实力和信心同时打赢两场全面战争,但绝不可能同时发动三场甚至四场战争。”
“第二场战争在哪里,请首相大人慎重考虑。”
听到这话,阿伯丁心中大喜,女王并没有放弃他。
遂立即对维多利亚女王说出心中想法。
“陛下,臣会选择继续发动南非战争。”
维多利亚女王一脸平静的看着阿伯丁:“首相大人,说说你的理由。”
阿伯丁笑道:“陛下,先说远东战场。”
“四国联军在上海惨败,明面上是法国主导,与英国毫无关系,英国与清国并没有发生冲突。”
“虽说英国在其中也吃了一个大亏,但这并没有影响英国与清国的贸易。”
“自去年清国开始工业化以来,英国已经成为清国最大的贸易进口国,半年贸易额已经超过一年鸦片贸易。”
“陛下,此时与清国发生冲突并非明智之举。”
维多利亚女王轻轻点头:“首相大人,继续说下去。”
阿伯丁又说:“陛下,如果法皇拿破仑三世知道法国公使战死远东,法国在清国的利益全部被驱逐,他会怎么想?”
“美国总统皮尔斯又会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