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印度国大党之父

晚上,江华收到十五营赎人以及整个战斗的详细经过。

此战损失惨重,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贝拉尔地区反抗军的实力和战术。

从战报上来看,反抗军指挥官深谋远虑,随机应变能力超强。

不说从一开始的算计,就说临机而来的扬尘之计当真是神来之笔。

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把握恰到好处。

在那种情况之下就算自己也想不出破解之法。

心中不由暗暗佩服。

武器落后,战术却极为先进灵活,确实是一支劲敌。

看来自己的学生已经从游击战中领悟出不少东西。

此战的责任在自己,而非帕雷克,更非十五营。

若不是自己一厢情愿想要保留贝拉尔地区这支反抗军,也不会弄出谈判这件事。

没有谈判这件事自然就不会有今天的惨重损失。

不过话说回来,今日的损失正是明日的警钟。

让全军,包括自己收起对反抗军的轻视之心,认真对待每一场战斗。

江华放下战报说道:“把此战的战报通报全军,让全军组织学习。”

“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并不是天下无敌。”

“一群拿着刀剑的游击队一样可以从我们身上撕下一大块血肉。”

“全军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永远不要轻视对手,否则肯定会付出惨痛代价。”

政委达达纳问:“首长,原定作战计划还要执行吗?”

江华笑道:“你应该问他们,而不是问我。”

“你问他们,有没有被叛军智计百出吓到?”

众军官哗啦一声全部起立大喊:“报告首长,没有。”

江华大笑:“既然没有,那就按照原计划进行。”

“进兵时间调整为明日早上八点。”

众军官大喊:“是,首长。”

江华又问:“六团少一个营,刘团长有什么要求?”

刘易德敬礼:“报告首长,六团没有要求,六团一定严格按照作战计划执行。”

江华笑道:“好,就喜欢你们这股迎难而上的狠劲。”

“我不会因今天的损失就置六团不顾。”

“电令印多尔,将新兵营中合格的士兵补充给六团十五营,必须齐装满员,少一个人一支枪都不行。”

“凌晨十二点前必须补充到位。”

刘易德大喜:“谢首长。”

江华又说:“对阵亡和伤残战士的抚恤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违反规定,否则军法从事。”

“对有功战士该赏就要赏该奖就要奖,任何人不得隐瞒或者私吞战士功劳。”

“谁若是敢违反规定,不管什么级别直接降成列兵。”

众军官大喊:“是,首长。”

散会后,江华回到办公室。

他站在印度地图前看着贝拉尔地区,心想自己提出谈判就是在向反抗军传达一丝善意。

反抗军即便不同意,也犯不着大动干戈吧!

可为何又偏偏如此算计自己?

莫非是自己的学生有意报复,还是说自己的学生没有明白自己的善意,又或者是其他原因?

更或者不是自己的学生,而是另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

想到这,江华心中一惊,立即让人去把庞解叫来。

不一会,庞解到来。

江华问道:“查到贝拉尔反抗军的领导人是谁了吗?”

庞解一叹:“首长,目前只查到贝拉尔反抗军前敌总指挥是一个叫艾伦·屋大卫·休谟的英国人。”

江华瞪大眼睛,一脸吃惊:“英国人?”

“英国人反抗英国人?”

庞解一脸苦笑:“确实是英国人,当初我们打探出他的消息时也以为弄错了。”

“后来几经确认,贝拉尔反抗军的前敌总指挥就是英国人艾伦·屋大卫·休谟。”

江华问:“有没有他的详细情报?”

庞解说道:“还没有详细情报。”

“只知道他是英国人,五年前在孟加拉当官,不知怎么突然就跑到贝拉尔地区来,还当上反抗军的前敌总指挥?”

英国人,江华在口中反复念到这个英国人的名字,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休谟,休谟。

突然,他眼中一亮,这不就是后世印度国大党之父吗?

当年高中历史学到印度国大党领导人甘地,就顺手在手机上翻看了一下印度国大党来历。

当时还嘲笑印度来着,国大党竟然是英国人创立的。

这休谟不是一个好东西,是个实实在在的英国间谍,而且隐藏的非常深。

就像在清政府中的那些洋人官员一样。

表面上是清廷官员为清廷说话,背后就捅清廷刀子出卖各种情报利益给自己的国家。

他在国大党的政治主张是要印度人民用民主、温和的方式参与印度事务,并以抗议的方式取代武装暴动。

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深远。

实际上是他窃取印度反英民族主义果实,让印度反英民族主义在他的政治主张下进行长达四五十年的斗争,直到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之后印度反英民族主义用另一种温和方式继续斗争。

何其可笑!

想到这里,江华认为休谟同样是来窃取贝拉尔反英起义的果实。

这究竟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英国当局的意思?

从达尔豪西的电报来看,他似乎并不知道这个叫休谟的英国人在反抗军中担任重要职务。

如此看来,此人野心不小。

此时,江华想到水浒传中宋江的一系列骚操作。

打赢自己干,打不赢招安,横竖都是当官,还是不小的官,何乐而不为?

就像之前清政府对待海盗一样。

若不是自己命野狼特战队出手,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冤死在海盗手中。

江华笑道:“此人恐怕口才了得,否则怎么会以一个英国人的身份当上反抗军的重要职务。”

“有机会定要好好领教一番。”

庞解说道:“首长,今日十五营与反抗军的战斗会不会就是此人在指挥?”

江华说道:“这个说不准。”

“能有如此高的军事才能,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就是身经百战的将领。”

“从情报上来看,他五年前在孟加拉当官。”

“而孟加拉并没有战争,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接触过战争,更不可能指挥过战争,就不可能成为身经百战的将领。”

“在英军和印度仆从军中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人。”

“所以,要么就是天赋异禀,要么不是他在指挥。”

“你派人继续查,一定要把贝拉尔地区反抗军的领导人查出来。”

“只有知道反抗军领导人是谁才能更好的指挥战斗。”

庞解敬礼:“是,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