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倭仁的垦荒之策
见众臣一脸吃惊的样子,王朝柱又说:“如此就像别人家的孩子跑到自家来吃饭一样的道理。”
“割自家的肉养别人家的孩子,到头来养出一白眼狼。”
众臣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咸丰皇帝最关心的还是破解之法,遂问:“王爱卿,可有破解之法?”
王朝柱说道:“回皇上,微臣早已想到破解之法。”
咸丰皇帝大悦:“快说!”
王朝柱说:“只要将整个黑龙江纳入我大清疆域便可破解。”
“黑龙便从沙俄之龙变成自家之龙。”
“若是龙兴之地龙气滋养强劲,或许还能二龙化一,翱翔九天。”
听到破解之法,咸丰皇帝暗喜。
心想,这个王朝柱确有真本事,想出来的破解之法甚合朕意。
不像此前帝王,不是下罪己诏就是告祭太庙,反正都是帝王的问题,与朝臣百姓无关,何其荒谬。
王朝柱走后,咸丰皇帝与众臣开始讨论两个破解之法。
咸丰皇帝笑道:“诸位爱卿,开关放民滋养龙气之法可有异议?”
众臣拱手:“臣等无异议。”
这等有关龙气之事就算有异议也不敢说,说出来岂不是说自己有反心,嫌自己命长不说还要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
咸丰皇帝很满意,又问:“将黑龙江全部纳入大清版图之法可有异议?”
众臣皆不说话,显然他们还是知道贸然与沙俄开战并不是明智之举。
奕訢回头看了众臣一眼,出列说道:“皇上,眼下沙俄与英国正在巴尔干鏖战,按理说是个出兵的好时机。”
“可万事有利便有弊。”
“若是沙俄因调兵回防在巴尔干败于英国人。”
“只怕我大清不仅要承受沙俄怒火,还要应对英国人再次侵扰。”
“如今我大清新军初创,洋务初兴,百废待兴,中兴方始。”
“若是贸然与英俄开战,不仅胜负难料,只怕还要错失这好不容易得来的中兴局面。”
“故,臣以为当以开关放民滋养龙气为主,再徐徐图之吞并黑龙江。”
咸丰皇帝暗暗点头,奕訢这番话老成持重,于国于民大有益处。
“诸位爱卿也说说!”
端华出列:“皇上,臣赞同六王爷所说。”
“吞并黑龙江应徐徐图之,万不可贸然兴兵错失大清中兴良机。”
话音刚落,倭仁就站出来。
咸丰皇帝一看到他就头疼,以为他又要出来捣乱,岂料他竟说:“皇上,老臣有一计,正合徐徐图之,或许朝廷不费一枪一弹就可吞并整个黑龙江。”
咸丰皇帝眼中一亮,喜道:“倭爱卿,快快说来。”
倭仁说:“皇上,开关放民,由南至北允许每个百姓可垦荒十亩、二十亩、三十亩土地,越往北越多;同时三年、四年、五年免于纳粮,也是越往北时间越长。”
“如此可激发百姓向北迁徙的积极性。”
“这只是其一,其二。”
“卖给北上拓荒百姓必要的刀剑甚至鸟枪火铳,让百姓不仅有自保之力还有开拓之心。”
“百姓必会为了土地不断蚕食沙俄领土,如此数年下来吞并整个黑龙江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到那时,若是沙俄敢兴兵来犯,我大清新军已成便可与之一战定乾坤,趁势夺回北海(贝加尔湖)恢复先祖荣耀。”
“如此再也不用担心黑龙被沙俄抢了去。”
倭仁一反常态没有唱反调还献计献策,只因为鄂嫩河是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如今就在沙俄眼皮子底下。
若是哪一天被沙俄吞了,对他这个蒙古黄金家族后裔来说就是奇耻大辱。
但也不得不说,他的计策很高明,值得一试。
咸丰皇帝笑道:“诸位爱卿对倭爱卿的计策有什么看法?”
众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在看彼此的眼神。
怡亲王载垣出列说道:“皇上,倭大人垦荒之策臣无异议,只是卖给百姓鸟枪火铳还需慎重。”
咸丰皇帝还没有说话,倭仁就笑道:“王爷大可不必担心。”
“鸟枪火铳已是落后的火器,不值一提。”
“此前下官与王爷想法如出一辙,生怕百姓拿到火器会造反。”
“如今,下官总算弄明白这火器与百姓造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了?”
“这么说吧,火器越是先进百姓越不会造反。”
“这是为何?”
“一来,火器生产掌握在朝廷手中且造价高昂,百姓获得火器的途径只能官卖,而且数量有限。”
“无钱、无人、无技术,民间想要仿制几乎不可能。”
“二来,火器子弹是打一发就少一发,没有子弹的火器还不如大刀好使。”
“三来,拿着刀剑的反贼面对朝廷新军就是送死;拿着落后火器又没有弹药补给的反贼也是一样。”
“如此,百姓如何反,朝廷又有何惧?”
听到这番话,载垣一怔,脸上泛起苦笑,自己怎么就这么怕火器落到百姓手中?
时代不一样了。
如今不是拿着大刀长毛,有几支火器就敢造反的时代。
咸丰皇帝看载垣没有说话,又问其他人可有异议。
见无人反驳,便通过这个计策。
决议通过,接下来就是讨论政策的细节和如何执行。
仅仅两天,朝廷就拿出一份可行的百姓迁徙政策。
凡是大清疆域内的百姓皆可自由迁徙到关外,一应费用自理,只需在山海关登记造册。
百姓可自由垦荒无主之地,以盛京(今沈阳)为界。
以南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可垦荒十亩土地,每户不得超过百亩。
以北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可垦荒二十亩土地,每间隔百里增加五亩,上限增加五十亩。
纳粮同样以盛京为界,盛京以南三年不纳粮,以北每增加百里增加一年,最高不超过十年。
所有垦荒土地皆要在官府登记造册取得地契。
凡有作奸犯科、违反律法之人严惩不贷,取消全族关外垦荒之权。
这是朝廷的告示,到了黑龙江将军辖区还有地方告示。
黑龙江将军府出售出租刀枪剑戟、鸟枪火铳,离开黑龙江将军府辖区南下需归还或卖回鸟枪火铳。
严禁大清垦荒百姓之间持械打斗,一经发现全族逐回关内,不得再出关垦荒。
有售卖出租兵器的官员耳提面授,垦荒百姓瞬间便明白为什么能买卖枪械兵器。
可是百姓的思维天马行空,他们拿到火器不仅想抢土地还想抢人抢财物。
垦荒告示一经公布便震动天下。
告示通过各种途径短短五天内就传遍大江南北。
一时间,大清掀起一股闯关东的热潮。
仅在1854年就有二百万人迁徙到关外,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集中在黑龙江流域的海兰泡沿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也有不少百姓组团向北开拓。
在接下来的十数年里由于在小兴安岭发现金矿,关东更是掀起淘金热,人口迁徙又一次迎来高潮。
短短二十年时间,关外人口就突破两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