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兰芳共和国信使

1854年1月20日,咸丰三年腊月初十。

大清紫禁城。

截止今日,咸丰皇帝陆续收到五份奏报。

两份是两广总督叶名琛所写,一份乃濠镜之战详细经过及银钱分配;一份乃是上海战捷报。

一份是苏松太道吴健彰所写上海战捷报。

一份是上海县令袁祖德所写上海战捷报。

一份是南洋兰芳共和国求援奏报。

最后收到兰芳共和国求援奏报之后,咸丰皇帝在太和殿召开大朝会。

一来彰显大清大破洋人收复濠镜之功;二来讨论南洋兰芳共和国求援之事。

与洋人的胜利来得太突然,好多大臣还没有缓过劲来。

如今咸丰皇帝可谓是春风得意、信心十足。

刚登基之时发匪、捻匪造反,国事糜烂甚至有亡国之兆。

短短三年,平定天下反贼。

接着兴洋务强国还天下一片太平;新军方成便立新功收复数百年失地,还在上海大破洋人。

一时间,咸丰皇帝声望如日中天。

金口所达,朝臣少有忤逆之意。

原本对兴洋务、练新军持反对意见的保守派和顽固派确实也看出大清正在中兴,极有可能逃过历朝历代不过三百年之宿命,纷纷闭上嘴巴。

江华从一开始算计兴洋务就在整个大清朝扣上两顶大帽子,忠与孝。

这两样东西是历朝历代立国之根本,谁碰谁死。

即便顽固派和保守派反对兴洋务练新军也不敢公开叫嚣,只敢在背后使些小动作。

最高明的手段不过是拖字诀而已。

可是朝臣也不是傻子,咸丰皇帝大加封赏兴洋务练新军之臣,暗中贬黜保守派和顽固派之人。

想要升官发财,自然要跟着皇帝走。

渐渐的朝臣越来越少支持顽固派和保守派。

叶名琛、王懿德、倭仁就是最好的正反例子。

随着洋务新军屡立新功,两湖、云贵、四川、陕甘这些地方督抚越来越坐不住。派往两广、闽浙见识洋务新军之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咸丰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众臣,满脸笑容的说:“众爱卿,对兰芳共和国求援一事有何看法?”

又是倭仁最先跳出来。

“启禀皇上,南洋弃民高宗皇帝早有定例,无需再议。”

刹那间,咸丰皇帝如食苍蝇般难受。

众臣还没讨论,你这个老东西就跳出来把大帽子扣上,难道不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其心可诛。

连郑亲王端华都有些看不下去。

南洋弃民漂洋过海到大清求援,问也不问看也不看就直接给人轰走,我大清礼仪之邦的气度在何处,传出去岂不是被洋人看笑话?

“倭大人,高宗皇帝早有定例确实不假。”

“可此一时彼一时,洋人之祸众臣皆知。”

“洋人从南洋而来,若是我大清在南洋有一块飞地,于防范洋人来说犹如燕赵之雁门,大汉之玉门。”

“再说了。”

“我泱泱大清乃礼仪之邦天下之表率,南洋弃民有难相求却袖手旁观,传出去岂不是被天下人耻笑。”

“说我大清无气度,见死不救。”

“这让其他藩国如何看大清?”

“莫非倭大人与这南洋弃民有私怨?”

倭仁大怒:“郑王爷休要血口喷人。”

“皇上,微臣也是遵照老祖宗的规矩办事,何错之有?”

只要搬出老祖宗,诸多事情就变得很棘手,咸丰皇帝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再采用迂回战术解决问题。

这时,肃顺也出列说道:“启禀皇上,正所谓理不辨不明,灯不拨不亮。”

“方才郑王爷也说了,此一时彼一时。”

“我大清遭受洋人鸦片之祸数十年诸位大臣有目共睹。”

“若是放任之,数十年后我大清还有练兵之饷,赈济之银否?”

“皇上,诸位大臣。”

“南洋飞地如郑王爷所说,乃燕赵之雁门,大汉之玉门。”

“如此紧要之地,今日不妨就让众臣好好议一议这南洋弃民求救之利弊。”

咸丰皇帝大悦:“如此甚好,正合朕意。”

肃顺又说:“皇上,想要议出利弊定要知晓兰芳国之详情,不如宣南洋弃民信使觐见一问。”

咸丰皇帝点头:“就依肃爱卿所言。”

“宣南洋弃民信使。”

安德海立即站出来大喊:“皇上有旨,宣南洋弃民信使觐见。”

“皇上有旨,宣南洋弃民信使觐见。”

就这样,在一声声大喊中旨意从太和殿传到承天门。

等在承天门外的兰芳共和国信使做梦都没有想到大清皇帝会召见自己。

在他的想法中,此次求援肯定又如五十多年前那般被朝廷拒绝,失望而归。

他不敢怠慢,立即整理仪容准备觐见。

听到旨意,承天门卫兵放行。

兰芳共和国信使长出一口气,走进承天门。

不一会,他来到太和殿外等候召见。

安德海躬身行礼:“皇上,南洋弃民信使已在殿外等候。”

咸丰皇帝笑道:“宣。”

安德海起身大喊:“宣南洋弃民信使觐见。”

喊声落下,众臣看着一个穿着长相与大清百姓毫无差异之人走进大殿。

倭仁心中冷笑,只要尔敢以国使臣自居,今日定叫你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兰芳信使来到太和殿中间跪地便拜:“草民刘老七叩见皇上。”

听到兰芳信使自称草民,倭仁一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咸丰皇帝与其他大臣满脸喜悦,暗道此人有礼有节,虽说是弃民却一点也没有丢掉礼仪之邦的规矩。

第一关考验顺利通过。

咸丰皇帝笑道:“刘老七,起来吧!”

刘老七再叩:“谢皇上。”

他起身之后就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站在那不敢有任何举动,心中紧张无以言表。

咸丰皇帝给肃顺使了个眼色。

肃顺微微一笑便出来说道:“皇上,微臣有几个问题想问刘老七,不知可否?”

咸丰皇帝笑道:“肃爱卿但说无妨。”

肃顺拱手:“谢皇上。”

他移步刘老七面前问道:“刘老七,你所说兰芳共和国在南洋,是在南洋何处?”

刘老七拱手:“回大人,在西婆罗洲。”

西婆罗洲,众臣窃窃私语,这个地方他们在书上看到过也听人说过,但并不知晓具体位置。

咸丰皇帝和肃顺等一干军机大臣却早已知晓。

肃顺做了做样子,笑道:“皇上,诸位大人请移步世界地图。”

“刘老七,你可识得地图?”

刘老七拱手:“回大人,草民识得一些海图。”

肃顺点头:“如此甚好。”

“你在这世界地图上将婆罗洲找出来。”

刘老七拱手:“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