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天津静海工业区

天津静海县。

这两日不知从何处突然传来一阵风声,说是有个京城来的大人物要在静海兴洋务。

这静海县令整日昏昏欲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朝廷兴洋务之事他也知道,知道归知道,更知道自己斤两,遂也不强求。

今天,师爷突然把这阵风带到他耳边,让他的心不禁活络起来,直呼:“天降富贵乎?”

于是,衙役尽出打探消息,究竟是哪位京城大人物要来静海县兴洋务?

只是两天下来毫无所获,就连这阵风从哪吹来都不知道。

县令仰天长叹:“命也,命也,时也命也。”

师爷给县令献策,把电报从天津府接到静海县,让朝廷知道大人的忠心。

县令沉思片刻,轻轻一叹:“有银子才能表忠心,没银子如何表忠心?”

师爷又献计:“不妨请城中富商出点力。”

县令一听就不干了:“此等劳民伤财之事怎可强加于民。”

师爷一叹,此事就此作罢!

可好饭不怕晚,该来的总归要来。

两日后,徐庄子村里长飞也似的跑进县衙,说徐庄子村来了一群人要买土地兴洋务。

“哐嘡”一声,县令的毛笔掉在地上。

难道真有京城来的大人物要在静海兴洋务。

一干衙役抬起轿子就向徐庄子村飞奔而去。

半个小时不到,他们便来到徐庄子村。

此时,村中之人尽数围着一群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似乎在争抢什么。

“咚······”

一声铜锣响,众人吓了一跳,纷纷回头张望。

恰在这时,衙役大喊:“县令老爷到。”

一干村民纷纷跪地行礼。

县令一声官腔:“都起来吧!”

“这天怪冷的,跪地上也不舒服。”

一时间,村民们敢怒不敢言。

县令来到众人面前笑问:“不知诸位是?”

一人笑道:“我是京城万福金安商行的管事。”

京城,万福金安商行,县令敏锐把握住这几个字,眼底闪过一丝喜悦。

“不知诸位来此有何贵干?”

管事笑道:“我们来此买几亩薄田兴办洋务。”

掌柜脸上喜悦已完全掩饰不住:“洋务乃强国之大事,本官定当竭尽全力支持,不知诸位可有需要本官相助之事?”

管事说道:“如此就有劳县令大人了。”

他指着村子外面一片光秃秃的土地说:“大人,我们想买那一片薄田瘦田,差不多有三百亩左右。”

县令眼珠子一转,试问:“莫非你们想在薄田瘦田上盖工坊兴洋务?”

管事点头:“正是。”

“不仅有工坊,还有住房、学堂、商铺。”

县令暗惊,盖这么多房子,竟然还有学堂商铺,兴洋务当真不是简单事,一时心中有些打鼓。

师爷看出县令心思便将县令请到一边。

“大人,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反正这洋务谁也没见过,不如就当他们是在兴洋务。”

“大人只需静观其变。”

县令想了想:“好,就依你所言。”

二人返回,县令笑道:“不知诸位土地谈妥与否?”

管事一叹:“徐庄子村的村民实在太热情,都要卖土地给我们,我们一时也要不了这么多。”

县令有些诧异,土地可是这些村民的命根子,怎么都想卖。

“不知诸位出价几何?”

管事说:“薄田瘦田一律三十两银子一亩,良田肥田好田不要,留着种粮食。”

不仅是县令,师爷及一干衙役也是大吃一惊。

就静海的薄田瘦田平日能卖上十两银子已是走狗屎运。

三十两银子一亩,还是薄田瘦田,难怪这些村民争着抢着卖。

敢出这么高的价格买土地自然资金雄厚,县令已先入为主觉得他们在京城的靠山很大,洋务肯定能办起来,。

“对了,不知这位管事如何称呼?”

管事笑道:“大人,小人吴峥。”

县令笑道:“原来是吴管事。”

“吴管事,你需要哪些土地只需给师爷说,本官让师爷助你。”

他对吴峥说完又转头对村民说:“吴管事不要谁家土地只能说谁家没这个福分。”

“当年你们祖上争着抢着要好田肥田,甚至三亩薄田瘦田也要换一亩好田,谁能料到有今日的福分?”

“这就是命!”

“瞧着那一片田地没,那一片是徐有财的,不也一亩也没要,当年他也是想尽办法把薄田瘦田换成好田肥田,他也没也料到有今日。”

“这就是命!”

“本官今天就把话撂在这,谁若是敢来阻拦吴管事兴洋务,本官绝不轻饶。”

有县令发话,村民们自然不敢再强卖田地。

吴峥便带着师爷和村民们一块一块土地的确认,一手交割银子一手交割地契,当天就办完。

第二日,在村中贴出一张招工告示,瞬间将徐庄子村村民震惊。

从煮饭、力工到石匠、铁匠、木匠,工钱从十五文到三十文不等,包三餐。

早餐馒头稀饭咸菜;午餐回锅肉、肉汤菜、白米饭;晚餐骨头汤炖萝卜、白米饭。

此等天大的好事以极快的速度传向静海,传向天津,传向周边县城。

仅仅半日就招到上千工人。

第二日,一车车青砖、木头、瓦片一应盖房之物便从四面八方运来。

工人在管事的组织下开始上工。

为了方便与天津联络采买材料,吴峥直接从天津将电报接到静海县衙。

这让县令一干人等又惊又喜,也见识到电报的便利之处,无不惊叹。

正式动工之后,咸丰皇帝几借去北海游玩、去承德赏雪的名义带着安德海悄悄来到静海微服私访。

当看到这样的施工场面和进度之后也是深深一叹。

一栋栋房屋拔地而起,一间间商铺渐渐成型。

居民区、商业区、学堂、工厂皆是严格按照规划图施工,统称静海工业区。

咸丰皇帝看着那一块块空着的商业区土地就仿佛看到一堆堆的银子在向自己招手。

与台北大稻埕一样的套路,建房卖房拍卖土地。

咸丰皇帝也拿出五十亩来拍卖,心理价位也就五十万两。

他也知道静海工业区比大稻埕工业区小很多,自然也不指望能拍卖到上百万两银子。

天津送来的情报还是让他大吃一惊,获利竟然如此丰厚,还未与民争利,全是富人的银子。

他已开始酝酿第二个地方,准备玩一把大的。

静海工业区之事也让很多嗅觉灵敏的富人发现其中商机,开始秘密关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