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中国第一支海军
布加勒斯特距离朱尔朱有八九十公里,俄军逃回去报信再重新调集军队反攻朱尔朱最快也要两天。
两天的时间足够细伢子在城中抢劫、布置防线和安排退路。
十五团攻入朱尔朱后,细伢子立即命人将下游戈斯蒂努的浮桥拆掉。打扫战场把俄军的装备全部收集起来,再把大炮拉到朱尔朱。
在朱尔朱与鲁塞之间又搭了一座浮桥以便撤退。
岂料浮桥搭好之后最先逃跑的是朱尔朱的百姓。
细伢子也没拦着他们。
想跑就跑吧,反正每个经过浮桥的人都会被搜身。
不一会,就装满一箩筐各种值钱东西。
战士们心中欢喜,上门抢劫找不到,他们却自己送上门。
细伢子在抢劫,英国人在报信。
英国人后勤补给一团糟,可这报信的速度一点也不慢。
当天晚上,拉格伦男爵就收到印度巴尔干远征军十五团攻占朱尔朱,歼敌两千多人的捷报。
他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捷报,攻占朱尔朱与攻占戈斯蒂努的意义完全不一样,歼敌两千多人也是实实在在的大胜。
他有些不敢相信的问副官:“你确定印度人真攻入朱尔朱?”
副官笑道:“元帅阁下,我们的小伙子亲眼看到十五团举着英国旗帜进入朱尔朱。”
“俄国人狼狈逃往布加勒斯特。”
拉格伦男爵又问:“他们进入朱尔朱之后可有布置防线?”
副官笑道:“有布置防线,当然也不忘抢劫。”
“报信的小伙子说,印度人为了抢劫特意在朱尔朱与鲁塞间搭了一座浮桥,凡是经过浮桥逃跑的百姓都会被他们搜光最后一个铜板。”
拉格伦男爵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又抢劫,他们要抢到什么时候才会满足?”
副官摇头:“不知道。”
“我想是因为他们太穷了吧!”
“元帅阁下可还记得他们刚来瓦尔纳的时候连件像样衣服都没有,几十支火枪也是东拼西凑出来还不能带下船,说是要留给后面的新兵熟悉火枪怎么操作。”
拉格伦男爵似乎释怀了,脸上再次露出满意的笑容:“送情报的小伙子还有什么消息送来吗?”
副官笑道:“尊敬的元帅阁下,小伙子们确实还带回来一条消息。”
拉格伦男爵问道:“哦,什么消息?”
副官说:“印度远征军十五团的补给已经不足,尤其是弹药补给可能只够支撑一场小规模战斗。”
拉格伦男爵心中一紧,好不容易攻下朱尔朱在多瑙河北岸定下一颗钉子,绝不能丢了。
“快让我们英勇的小伙子们把弹药给他们送去吧!”
副官一叹:“元帅阁下,俄国人已经封锁整个黑海,我们的运输船进不了黑海,更进不了多瑙河。”
拉格伦男爵又说:“那就从门的内哥罗运输。”
副官又叹:“可能时间上来不及。”
拉格伦男爵有些不悦:“就让小伙子们赶着马车送去。”
副官再叹:“元帅阁下,我们后勤补给的小伙子们正躺在医院病床上。”
拉格伦男爵瞬间想起来在英军中大肆传染的性病,气的在桌上狠狠砸上一拳。
他突然觉得印度士兵穷也有穷的好处,至少没钱去找妓女传染上性病。
一时间,手握五十万兵马的拉格伦男爵竟有种无力感。
深深一叹,拉格伦男爵又说:“把这封捷报送往伦敦,用最快的速度。”
副官点头:“尊敬的元帅阁下,如你所愿。”
拉格伦男爵不仅是一位统兵数十万的元帅,更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深知自己可以把怒气发在那一拳之上,绝不能发在陆军部上,更不能发在海军部上。
只因他是保守党。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英国辉格党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世界历史上自由贸易最鼎盛时期。
从大到领土、领海、岛屿;小到军舰、各式装备、针线火柴,只要是能衡量价值的东西都可以买卖。
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就是俄皇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于1867年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
迫于无奈,拉格伦男爵只能下令走门的内哥罗这条补给线,同时命令印度巴尔干远征军一到五团增援朱尔朱。
1853年12月1日,大清咸丰三年十月二十一。
今天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对中国、对大清来说却意义非凡,只是此时还无人知晓这份意义,要若干年后子孙后代才明白今日意义之重大。
早上九点,台北大稻埕码头,两艘蒸汽运兵船正冒着黑烟停在码头上静待它的乘客上船。
此时码头广场上整整齐齐站着五六百人,清一色年轻小伙子,从他们古铜色的肌肤便知是常年在海上讨生活之人。
小伙子们从上到下一身白衣,只有头上的水兵帽有一圈黑色,正面绣着金色字样,北方铁路公司保安。
这是他们对外的名义,实际是中国第一支现代海军。
白衣小伙子们是从中华第一师里面挑选出来的精锐,他们将前往英国朴茨茅斯造船厂见证中国第一艘蒸汽铁甲舰第一块铁板切割,一直到军舰造好开回中国,预计两年时间。
他们将掌握军舰制造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块零件,以便将来在战时及时损管维修。
就在上个月,在江华的授意下,广州铁路商行用五千两银子以打击海盗为名从葡萄牙人手中买了一艘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风帆战列舰。
然后让这些小伙子在军舰上待了一个月,感受一下劈波斩浪、驰骋海疆的样儿。
这艘风帆战列舰也成为中国培养海军的摇篮,每一个海军军官都在上面留下过自己的影子。
由于江华将铁板切割时间定在咸丰四年正月初一,现在距离铁板切割时间还有两个多月,此时出发前往英国正合适。
在这群白衣小伙子旁边站着数十个身穿长衫的男子。
他们中大部分人也要去英国朴茨茅斯造船厂学习。
他们不仅要学会管理船厂,还要学会如何造军舰、维修军舰、保养军舰,还要学会如何设计军舰、改造军舰、研究军舰。
最终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