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走进精致四合院

王头笑道:“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在这台北很多人都是这样才买上砖瓦房子。”

“当初台北大量招工之时巡检大人怕出事就派我等来前来查探情况。”

“来之后见这真是在招工盖房子修商铺便回去复命。”

“闲聊时无意中给家中娘子说起这里招工煮饭十五文一天,还包一日三餐。”

“家中娘子听后就坐不住了,非要我带着她和孩子来台北讨生活。”

“无奈,我便去给巡检大人请辞。”

“巡检大人也怕这么多百姓在此聚众闹事,思来想去就派出二班衙役常住台北监视百姓。”

“我带着家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来到此处。”

“来的时候正好赶上第一次卖房子,家中娘子一听才七十两一栋羡慕的不得了,奈何囊中羞涩。”

“好在房子卖掉之后,刘帮办说我们衙役维护台北治安功不可没,每月给我们五两银子补贴。”

“家中娘子从食堂上工回来听到刘帮办每月补贴衙役五两银子,当即就想出一个好办法。”

“她让我去找刘帮办的人问一下,可否先付给一部分钱款,剩余钱款从月俸中扣除。”

说到这,王头突然笑起来,笑的很开心很真诚,似乎在与王懿德二人分享自己心中那份喜悦。

这些都落在王懿德二人眼中。

二人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那份赞许。

王头接着说:“我本也不抱希望,就随便找了一个蓝衣军这么一问。”

“岂料蓝衣军回复我,他会将情况上报,请我耐心等待,还问了我的住址。”

“到晚上下工之后,我正与家中娘子盘算买房之事,家中突然来了三个蓝衣军,其中还有个军官。”

“那个军官告诉我,白天他反应的情况上级已做出批示,对家庭困难的百姓可以先付十到二十两银子,余下部分按月给付便可,无任何息钱。”

“若需要买房子可前往东方兵器工业办事处登记并缴纳钱款,待下批房子出来之后便可领房入住。”

“听到这个消息,我与家中娘子欢喜得不得了,连夜将所有钱财找出来,不多不少刚好凑足十两银子。”

“第二日,家中娘子请了小半日工去办事处登记,办事处的主事核定下来,只需从我每月补贴中扣除二两银子即可。”

“过了两日办事处便通知我们可以领房了。”

“到今天我们搬进新家刚好三日。”

“此后这事就传开了,很多穷苦百姓也能住上砖瓦房。”

“来到台北才知什么叫过日子。”

王懿德二人听后久久不语,他们也着实为有这样的善人善举惊叹与盛赞。在他们的印象中,商人无不是敲骨吸髓之人,如此大善人大善举世间罕见。

一路过来齐整漂亮的街道,两边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满面红光面含笑容的百姓,一栋栋砖瓦院子已让他们叹为观止。

如今再听到王头的这番话,心中更是好一番感慨。

王懿德笑道:“差爷,可否到你家小坐片刻?”

王头说道:“有何不可,请。”

二人抬手:“请。”

不一会,三人来到王头家中。

一进的砖瓦四合院非常紧凑精致,有正房三间、左右偏房四间、门房两间,中间还有一个丈余见方的天井。

头次见到如此紧凑精致的四合院也让王懿德二人大开眼界。

院中没有花花草草,没有雕龙画栋,没有亭台楼阁,没有府衙庄重,没有别苑奢华,却有百姓欢声笑语。

王头指着门房说:“这两间门房还是空着的,打算租给来此上工的人住。”

“偏房一共有四间,一间厨房,一间柴房,一间库房,还剩一间还没想好做什么,或许也租给来上工的人住。”

“正房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是住房。”

“也不知道是何人想出来的院子,太适合百姓居住了。”

“凡是住进来的百姓无不说这房子的好。”

王懿德笑叹:“如此居家院子只需要七十两确实不贵。”

“不如我们也买上两栋?”

说完,笑眯眯的看着裕铎。

裕铎暗想,你是总督大人,你都说要买,我还能说什么。

“甚好,我正有此意。”

王懿德大笑。

这时,门外突然出现一个俏妇人,手中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

妇人看到家中坐着两个老人还以为走错地方,左右张望迟迟不敢进来。

当看到王头在给两位老人上茶时才敢进来。

王头听到脚步声回头见是自家娘子有些惊奇:“娘子,你怎么回来了?”

妇人来到两个老人面前行礼后说道:“你家丫头又在学堂打人,先生将她送到食堂。”

“我这正忙着没空照看她,想着先把她送回来,到饭点时再来接过去吃饭。”

王头一听,哭丧着脸:“我的宝贝闺女,你怎么又打人?”

“到学堂不到十日,你已经打过四个同窗了。”

“你这样子以后谁还敢做你的同窗?”

小女孩翘着嘴说:“谁让她们笑话我的头发是黄色的。”

“她们说我是小洋人,只有洋人的头发才是黄色的。”

王头脑门一拍,叹道:“什么洋人不洋人,爹爹不是给你说过吗,你从小头发就是这样,万不可在意同窗说法。”

“时间一长同窗习惯了也就不会再笑话你。”

“如今,你打同窗一回就让同窗记恨一次,她们又怎会不笑话你了。”

小女孩双手环抱胸前扭头一说:“爹爹,我不想去学堂。”

“反正女孩子又不能考功名,学来也无用。”

王头说道:“谁说女子学来无用,你娘亲的食堂管事就是个女子,她识字会算术一天一百文工钱,你娘亲不识字不会算术一天只有十五文工钱。”

“你能算出来差了多少吗?”

听到这,王懿德再也忍不住了。

在他看来女子进学堂这可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担得起的,各种束脩、孝敬、节日一年下来少则十数两银子,多则数十两甚至数百两都有可能。

他问道:“差爷,你家闺女在学堂读书?”

王头笑道:“忘了告诉二位,这读书习字便是台北的又一件好事。”

“凡是在此上工之人,家中孩子满六岁必须去学堂上学,学堂供应早上中午两顿饭。”

“如果被查到没有送孩子去学堂读书会被辞退不能上工。”

一时间,王懿德与裕铎瞪大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自古读书习字都是家境殷实的人才配拥有的权利,在这台北竟然是强制读书,不让孩子读书还不能上工。

这如何不叫他们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