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百姓不造反秘密

裕铎高兴片刻后,又问他:“对了,阿福,你此次去广州可有看到其他督抚派来学习观摩之人?”

阿福说道:“老爷,每日都有数不清的人来广州城外看铁路,老奴实在分辨不出来是各省督抚派来学习的,还是来打探消息的,或是自发来的?”

“不过听口音外地人不少,四川、云贵、两湖、陕甘之人皆有。”

裕铎轻轻点头:“两广、闽浙兴洋务,艋舺大兴土木之事或多或少已传入福建广东,难保有好事之人过来一探究竟。”

“要想个法子打消那些人的好奇心,否则台湾府兴洋务之事终究瞒不了多久。”

一时间,主仆二人大眼瞪小眼,想不出法子。

半个小时后,台湾北路协副将吕大升来拜见知府裕铎。

他进来行礼后说:“大人,总督大人发来剿匪公函,令末将协查剿灭台湾小刀会、红钱会反贼余孽。”

裕铎本想说既是总督大人下令,照办便是。

可话刚到嘴边,心中一动有了主意。

“吕将军可知厦门团练俘获四百余小刀会反贼卖到广州修铁路之事?”

吕大升不明白裕铎为何说这事,嘴上还是说:“末将知晓。”

裕铎说道:“此前漳泉百姓打架斗殴焚毁房屋商铺无数,如今岛内正大兴土木重建商宅致使人力不足。”

“吕将军抓获诸会反贼是移交总督大人还是就地处斩?”

吕大升有些迟疑:“这,这···不知大人有何高见?”

裕铎笑道:“吕将军何不效仿厦门团练。”

吕大升吃惊:“大人想让末将也将这些反贼卖到广州去修铁路?”

裕铎又笑:“吕将军何必舍近求远,岛内已是人力不足,若是再往外卖人力岂不是更不足。”

闻听此话,吕大升面有难色迟迟不语。

见吕大升不说话,裕铎给阿福使了个眼色。

阿福笑了笑:“将军,请。”

吕大升以为是送客心有不满,看了看裕铎便跟着阿福向外走去。

路上,阿福说:“将军何不多想想。”

“如今岛内诸地大兴土木重建家园,尤以艋舺为最。”

“艋舺团练正是用人之际,将军若是送上三五百反贼过去,区区数千两银子也是轻而易举。”

数千两银子让吕大升心头一惊,他抱拳:“谢福伯提点,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送走吕大升后,阿福回到裕铎身边:“老爷此举是为何?”

裕铎笑道:“这便是防止好事之人来岛内一探究竟的第一步,这吕大升回去必会给总督大人去信言明老爷的想法。”

“这第二步,老爷还要给总督大人去一封书信。”

“再次言明岛内漳泉百姓打架斗殴焚毁房屋商铺之事,如今在官府斡旋之下,两地百姓已抛弃前嫌、放下仇怨、握手言和,如今重建家园正是用人之际。”

“有此两封书信,定无人会想到岛内正兴洋务之事。”

阿福拱手:“老爷英明,有此两策定高枕无忧。”

“不过说来也奇怪,老爷你可曾发现一事?”

裕铎喝了口茶,语气轻快的问道:“发现何事?”

阿福说:“自从这艋舺兴洋务之后,漳泉两地百姓还真未曾再有打架斗殴之事,岛内本地百姓也未曾出来闹事。”

“就是岛内小刀会、红钱会反贼也消停了。”

裕铎放下茶杯,一脸惊奇:“是啊!阿福,你不说老爷都快忘了。”

“来人。”

门外很快跑进来一个衙役。

“大人,有何吩咐?”

裕铎问道:“彰化、凤山、嘉义、淡水三县一厅有多长时间未送来百姓打架闹事的折子?”

衙役抱拳:“禀大人,已半月未曾收到。”

裕铎与阿福对望一眼,挥了挥手让衙役下去。

阿福笑道:“老爷,老奴多少瞧出一点门道。”

裕铎问:“什么门道?”

阿福一脸坏笑:“百姓就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要闹事。”

裕铎眼中精光闪过:“是啊!兴洋务让百姓有活干,有饭吃,有钱赚,百姓能过日子又不得闲自然不会去闹事。”

阿福大赞:“对,就是老爷说的这样。”

“老爷,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裕铎大笑不止,他打算将此策用折子上奏朝廷。

阿福笑道:“难怪两广总督叶大人要兴洋务,只怕他早已洞察其中奥妙。”

“老奴愚钝,此前一直未曾领会厦门团练将反贼卖给叶大人的深意。”

“如此大兴土木兴洋务,便把这世间流民反贼闲人尽数吸引到工地干活,天底下何来反贼?”

裕铎笑道:“阿福,快磨墨,老爷要将平贼之策上奏朝廷。”

他提笔数百句一气呵成。

先举台湾实例,再说其中道理

最后下结论,如此可平天下反贼。

在裕铎给朝廷写奏折时,厦门游击将军郑振缨已经等不及朝廷封赏便来找到三营长刘海。

江华率军离开后,施得高与他只用了三日便收复所有城池,杀贼首江水一干人等四十余人,斩贼三千余人,俘获一千余人。

一千俘虏被他与施得高四六分账,而他所得俘虏直接被卖到广州修铁路去了。

此时,郑振缨语气之中带着哀求:“老弟,你就派人帮大哥训练那帮兔崽子吧!那帮兔崽子要是敢说半个不字,老子打断他们的腿。”

刘海语重心长的说:“郑大哥,不是小弟不帮你,只是没有朝廷旨意,小弟不敢啊!”

“郑大哥也知道小弟的团练与郑大哥绿营不一样。”

“若是贸然改变绿营军中建制,只怕小弟吃罪不起。”

郑振缨一声长叹:“编练新军之事总督大人已请示朝廷,也不知朝廷何时下旨?”

刘海笑道:“朝廷自有打算,郑大哥何必着急。”

郑振缨看着刘海又是哀求:“老弟,真不行吗?”

刘海长长一叹:“郑大哥一片赤诚,小弟实在不忍推脱,让小弟想想办法吧!”

郑振缨大喜:“老弟太谢谢你了,今日之恩大哥铭记于心。”

刘海摇头叹笑:“不知郑大哥有多少亲卫?”

郑振缨说:“有四五十人。”

“莫非老弟是想从亲卫开始?”

刘海点头。

郑振缨击掌一笑:“妙,妙。亲卫乃是大哥私兵并非绿营官兵,如此并未触犯军法。”

刘海笑道:“正是。”

敲定训练之事,郑振缨又把主意打在装备之上。

“老弟,大哥这四五十人的私兵能否换上老弟手中那种洋枪?”

刘海说道:“这不是难事,不过洋枪价格不菲,需要不少银子。”

听到能买到洋枪,郑振缨心中激动不已:“哪怕就是价值连城大哥也买。”

刘海摆手笑道:“郑大哥多虑了,也就四十两银子上下一支。”

“如果只装备郑大哥亲卫也就差不多两千两银子,以郑大哥的家底不是难事。”

听到只要四十两银子上下,郑振缨更激动,直接豪掷五千两买一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