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科技就是生产力

江华要说话,一只玉手按在他唇上。

“郎君,听妾身说。”

“妾身如今回想起当初造反之事实在幼稚可笑。”

“以为杀几个贪官,占几个城池就能让穷苦百姓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结果了。”

“百姓还是苦不堪言,反而因造反害死更多无辜百姓。”

“更为可恨的是竟有会中弟子欺压百姓强抢民女,与那些贪官何异?”

“到这里后着实让妾身大开眼界,知道什么才是为百姓造福。”

“一家四个劳力,一天竟可挣百文之多,短短半月之期竟能攒下一两多银子,有些弟兄多的家庭挣得更多。”

“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妾身去工地上转悠的时候,很多妇人围上来问妾身是不是刘帮办的夫人,妾身说是刘帮办朋友的夫人。”

“百姓告诉妾身,他们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痛痛快快吃过一顿肥猪肉,有些人甚至都没有痛快吃过一顿白米饭。”

“他们不敢忘刘帮办这份恩情,他们要尽心尽力把活干好。”

“百姓还说,在鸡笼那边还会兴建很多工坊,等这边房子盖完后多余的人就去工坊上工,工钱和这里一样,也管三餐。”

“郎君,你知道百姓有多开心吗?”

“他们有钱了,可以买粮食,可以买衣服,可以盖房子,可以娶媳妇,可以送孩子去学堂,甚至买上三五亩薄田传给子孙后代。”

“他们说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苏怡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

江华拭去她眼角泪水,轻声笑道:“怎么还哭了?”

苏怡大睁美目看着江华:“妾身高兴,妾身为自己高兴。当初本已心存死志,却不曾想得此如意郎君。”

“郎君,妾身爱恋你。”

听到这句话,江华心想,果然江湖儿女就是不一样。

“其实百姓要得不多,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工上,孩子能上学,日子有奔头就心满意足了。”

“可惜,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数千年来都无法解决。”

心中一叹,直到后世那个伟大的时代才终于解决。

苏怡问江华:“郎君,为什么数千年来都无法解决?”

江华说道:“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苏怡一脸疑惑:“生产力?”

江华尬笑一声:“简单的说就是科技。”

苏怡又疑惑:“科技?”

江华轻轻捏了捏苏怡的脸蛋:“你现在知道火车和电报是什么东西了吧,这就是科技?”

苏怡点头:“知道,郎君给妾身说过。”

“妾身也看过郎君在台湾府规划如何修建铁路和电报。”

江华说道:“现在我就让你见识下科技的力量。如果从台北运送十万斤粮食去台湾府城。”

苏怡又问:“郎君,台北在何处?”

江华一愣,随口就说:“以后大稻埕就叫台北了。”

苏怡点头,表示记下这个事了。

江华说:“若是以铁路运输百斤一文钱,十万斤就是一千文钱。”

“若是以马车运输,需要…”

苏怡立即说道:“郎君,妾身来算。一辆马车运七八百斤,十万斤需要,需要…郎君,妾身算不出来,嘻嘻…””

江华笑道:“一辆马车八百斤,十辆马车就是八千斤。”

苏怡又抢:“妾身知道了,妾身知道了,百辆马车就是八万斤。郎君,妾身说的对不对?”

江华笑道:对。剩下两万斤还需要三十辆马车,合计一百三十辆马车。”

“这回能算出来需要多少运费了吧?”

苏怡扳着手指头说:“车把式八文钱一天,一百个车把式就是八百文;还有三十个车把式就是,就是…”

“郎君,妾身又算不出来了,嘻嘻…”

江华笑道:“三八二十四,三十个车把式就是二百四十文。”

“加起来就是一千零四十文。”

苏怡吃惊:“啊,才一千零四十文,好像比铁路也多不了多少。”

江华笑了笑:“还有人吃马嚼了?”

苏怡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对啊,妾身怎么就没想到了?”

“这么多人,这么多骡马,一天可要吃不少粮食。”

“如此算起来,这花费可不少。”

江华又说:“从台北到台湾府六百余里,火车朝发夕至,马车最快也要七八天,这里面的耗费算下来可不小。”

“最终的结果就是商人没有赚到多少利润,车把式也没挣到多少工钱,买粮食的百姓又出了高价,本钱都被消耗在路上了。”

苏怡轻叹:“这火车当真不是人力可比啊!”

她似乎突然想到什么,一声惊呼:“郎君,有了火车,车把式岂不是没了生计?”

江华说道:“这便是科技带动生活改变。”

“车把式可以去车站做力工,可以去火车上当押运员,可以去工厂做工,可以去工地当工人。”

“原来车把式只有赶车一途,如今有四五条生计可选,何愁不能挣钱?”

“现在你也看到工地上的工人有钱了,有钱他们就会买吃买喝买穿买很多东西,然后生活就会慢慢变好。”

“再往深处想,百姓有钱买东西就需要生产更多东西,要生产更多东西就要招募更多工人,有更多工人做工就有更多工人挣到钱,工人挣到钱又会买东西。”

“如此周而复始,何愁日子不会好?”

“以后台湾府修铁路还要更多工人,大清修铁路需要的工人更是数以百万计。”

“百姓有了生计谁还会去造反?”

“小刀会那四百多弟子用心学习铁路修建,将来何愁生计,何愁前途。”

苏怡满脸崇拜的看着江华:“郎君,虽然你说的很多话妾身还不能理解,但是妾身知道你是对的。”

“如果真按你说的这样下去,以后何愁没有好日子。”

“郎君,你真厉害。”

江华笑道:“我只是一个掌舵者,能不能成事还是要靠所有人齐心协力。”

“就像这台北这样,一个月就建成。”

苏怡一叹:“可是耗费郎君好多银子。”

江华笑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要台北能繁荣起来,不出三五年这银子便会十倍百倍的返回来。”

“然后我们又用这些银子去建更多像台北一样的地方,让更多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书读。”

苏怡很激动:“好,郎君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