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修房用计件工钱

张见阳说:“首长,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主意,只是换了一个付钱方式。”

“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我看他们十个人砌一间长两丈,宽一丈二的砖瓦房要两天。”

“十个人中瓦匠四人,木匠一人,铁匠一人,力工四人,合计工钱四百文。”

“我就想,如果给他们一间房四百文工钱,多砌多得,他们会不会砌的更快?”

“我就与大进商量,决定把军营用来试点。”

“岂料给那些工匠说了之后,他们竟昼夜不分的干。”

“甚至半夜让家中女眷送吃食到工地上。”

“看到此般情况,我又与大进商议,让食堂夜间提供一顿馒头加咸菜和骨头汤。”

“如此,工匠们干劲更高涨,几乎就是一天一个样,短短七天就把军营建好。”

“不过也出现些矛盾。”

江华心想,这不就是后世的计件工资嘛,干得多拿得多。

“哦,什么矛盾?”

张见阳说:“工人为了争抢建筑材料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后来我们派人看守,按先后顺序按量领取建筑材料才避免此事。”

江华诧异:“大打出手,莫非又是三邑人与漳泉人?”

张见阳说:“这倒不是,是工头之间。”

“如今工地上大小工头有数十个,手底下人多的有上百人,人少的也是四五十人。”

“这些工头着实厉害,他们能把人力配置安排到最佳,然后各种材料提前储备到位,没有半点耽误。”

“现在这个工地上已经不分三邑人和漳泉人了,只分匠人和力工。”

“不管是匠人或力工,只要刚到工地就被工头给抢走。”

江华笑道:“人力无穷尽,关键是怎么用。”

“此番大稻埕工商业区和军营建设,你们两个和二营三连立功不小。”

“待工程完工后,我会授予你们集体三等功。”

“一营、二营一二连、三营在战场上立功,你们在后方一样立功。”

刘大进和张见阳听到江华要授予他们集体三等功,兴奋的起身敬礼:“谢谢首长。”

苏怡对军中规矩还不甚了解,还以为立功就是赏银子,于是问道:“郎君,三等功赏多少银子?”

江华差点没把嘴中茶水喷出来。

刘大进和张见阳磨了磨嘴皮子没敢说话。

江华笑道:“三等功是一种军人荣誉,与银子不挂钩。”

“要说不挂钩也不尽然,三等功的勋章是用银子做得。”

“应该有二两银子吧!”

苏怡似乎并不在意军人荣誉,一脸嫌弃的说:“才二两银子,怎么也要弄个二十两才够。”

江华瞬间觉得无法沟通,于是笑道:“小怡,将来国家荣誉勋章就可以用二十两银子制作,还要加黄金宝石。”

苏怡一本正经的说:“郎君,妾身记住了。”

“以后国家荣誉勋章就由妾身亲自来做,到时候一人给你们发一个。”

刘大进和张见阳看了眼江华,笑容满面的说:“谢谢夫人。”

为免苏怡再说虎狼之言,江华换了个话题:“我刚才在码头看到不少衙役在到处晃悠,这是怎么回事?”

刘大进笑道:“首长,这些是淡水厅巡检衙门衙役。”

江华诧异:“淡水厅巡检衙门衙役?”

刘大进说:“首长离台五日后,因来大稻埕的百姓实在太多,淡水厅巡检衙门以为此地百姓聚众造反,于是派来衙役查探。”

“衙役查探后回去禀告说是台湾团练乡勇在建军营和大稻埕集市。”

“巡检衙门知道情况后便不再理会,衙役就留了下来。”

江华问:“这些衙役没有为难你们吧?”

刘大进笑道:“这倒是没有,衙役与我们团练井水不犯河水。”

“他们在这里免费吃住,然后收些工头的孝敬,日子也过的逍遥快活。”

“偶尔也帮工头们联系些材料工匠,工头们之间出现矛盾有时也找他们协调。”

江华笑道:“这些衙役也算明事理。”

“他们有找过你们吗?”

刘大进说:“有。他们让我们在用工之前一定要先经过他们的查验。”

“他们怕发匪余孽,小刀会、红钱会反贼余孽流窜到台湾府作乱。”

江华好笑:“这么说起来这些衙役还算尽职尽责。”

“他们有查到发匪余孽,还有小刀会、红钱会余孽吗?”

刘大进说道:“有,而且不少。”

“就在昨天就查到红钱会余孽四五十人,全被他们关在码头边上的房子里。”

江华一惊:“哦,这么多。”

“他们是怎么查到了?”

刘大进摇头:“我也不知道。”

“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他们是怎么辨别出来那些反贼的。”

江华更奇:“有这么神奇?”

刘大进说道:“首长,你是没看到他们辨别这些反贼。”

“有些甚至就问几句话就被他们辨别出来。”

江华吃惊:“这么厉害,就没被冤枉的?”

刘大进摇头:“我也去看过他们关押的反贼,那些反贼完全看不出来是被冤枉的。”

“就算不是反贼也有案子在身。”

听到刘大进这么说,江华对这些衙役的本事充满好奇,正打算有空去一探究竟。

苏怡却说:“这有何难?”

“本夫人也可以轻易辨别反贼身份。”

江华笑道:“夫人说说看。”

苏怡说:“只需要问那些人家在何处,从事什么生计便可。”

“若是说茶农茶工,必有蹊跷。”

“朝廷早有律令,茶农茶工不得离开本县之地。”

“若是庄稼汉,必定肤色带黑,双手双脚长满老茧。”

“若是瓦匠,长年使瓦刀,必定一手虎口有老茧,一手五个指头有老茧。”

“若是木匠,不仅双手有老茧,还指甲缝有墨。”

“若是铁匠,不仅双手有老茧,衣服裤子多有烫洞。”

“若是惯用刀者,必定右手虎口长满老茧,右臂比左臂粗壮。”

“这些人能成为工匠必是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干这个行当,而且定会随身携带干活工具。”

“郎君,若是从船上下来一个人,衙役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是木匠。”

“结果连个刨子墨线都没带,衙役会不会怀疑?”

“这些反贼本就在逃命,心中难免慌张恐惧,衙役再盘问一番必定露馅。”

“郎君,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苏怡说完,一双美目盯着江华,眼中写满柔情和期待。

江华笑道:“肯定对。我都没你想的周全,更没有你这样的火眼金睛。”

得到肯定,苏怡笑得很开心,眼睛里全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