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89章 蠢蠢欲动的罗刹人

“明军以堡垒战术进逼,诸卿可有应对之策?”多尔衮问道。

特意看了眼洪承畴。

武将倒是还有一些,军师就这么一根独苗,多尔衮只能指望洪承畴。

要是朱由检轻兵突袭,洪承畴能想出十个办法,但是这种凭国力硬推的战术,只能出兵迎击。

主动出战无异于自杀,甚至袭扰粮道也变得不可行。

所以洪承畴也是毫无办法。

看着多尔衮期待的眼神,洪承畴说道:“皇上无需忧虑。

从嘉峪关至哈密,明军一路修筑城堡,耗费无数,如今又往鄯善修来,实乃消耗国力之举,臣以为其必后继乏力。

至于目前,臣以为明军以堡垒推进为战术,乃是给大清争取时间。

如今已经七月,下个月随时会下雪,到时候明军只能推迟进军,至明年三月,有半年时间,足够三玉兹援军抵达。”

言外之意,三玉兹必派援军。

出使三玉兹的是李稼陈,虽说洪承畴瞧不上他的人品,但对他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而且只要三玉兹只要不傻,必然会派兵支援多尔衮。

三玉兹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各有首领,然其皆隶属于哈萨克汗国,共尊哈萨克汗,其领土包括河中大片区域,直至咸海东岸,其中大玉兹与西域接壤。

唇亡齿寒的道理无需多说。

如今西域已经是三玉兹的屏障,从自身安全角度出发,最好是派兵支援。

还有宗教因素。

三玉兹是信天方教的,而大明的所作所为,实乃天方教之死敌,不共戴天的那种。

安全与宗教,加上李稼陈对人心的把控,必然能说服三玉兹出兵。

然而路途遥远,又要调兵遣将准备物资,没有半年时间不可能到达。

明军的稳打稳扎给了时间。

多尔衮很需要时间。

从御敌于外,到节节抵抗,哈密之战直接改变了多尔衮的大战略,而节节抵抗就需要在节点上建防御工事并部署军队储备粮草,需要大量的时间。

“可惜朱由检那厮竟然不再冒险,丧失了一举击溃明军的机会。”多尔衮叹道。

洪承畴接道:“臣以为以朱由检的莽撞,必然会再次以身犯险,如今已有周全安排,必能擒杀之。”

“哈密之战确实犯了错误。”多尔衮直言不讳地说道:“若是能果断舍弃城外军队,集中全部兵力围剿,朱由检插翅难飞。

可惜,朕不够坚定。

既舍不得城外军队,又舍不得粮草,兵分三路,三路皆败,最终功亏一篑。”

“此乃臣等之过。”洪承畴主动接过大锅,说道:“臣等低估了明军决心,也低估了朱由检武力,以致于顾此失彼。”

“行了,不说这些,商量如何增强鄯善城防。”多尔衮终止了检讨。

不是不愿意检讨,而是检讨很多遍,已经对哈密之战的错误有清晰的认识,没必要再多说。

西边的建虏还在绞尽脑汁,东边的罗刹已经付诸行动。

此时,北海东岸,明军十一号营地北面的山坡里,十多个罗刹人正在悄悄观察。

“二百多个士兵,两门火炮,以我们的实力可以拿下。”副官波雅科夫说道。

“需要一些牺牲。”哈巴罗夫说道:“他们有城墙,该死的明国小偷,他们偷了我们的建城方法。”

波雅科夫说道:“如果不是偷了我们使用木头建造城墙的方法,我们可以轻易打掉这个营地。”

北海周边树林茂盛,明军伐木,将木桩打进地里连成一排后,再填充泥土。

比水泥差了不少,但是同样坚固,也足够抵御小口径火炮的轰击。

罗刹人也是这么个建城方法。

西伯利亚的森林资源足够丰富,而且这里的气候适合木头的保存。

于是,罗刹人以为明军偷了他们的建城方法,恨不得找明军要专利费。

自然是痴心妄想,就跟他们妄图以谈判获得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权一样。

谈判桌上得不到,那就要在战场上取得。

当戈洛文判断无法谈判并通报后方后,莫罗佐夫果断决定发动一场战斗。

沙皇的老师,曾经在莫斯科呼风唤雨的存在,西伯利亚的实际掌控者,只能发动一场战斗。

不是他不想发动战争,实力不允许。

莫罗佐夫的判断,顺军的战斗力与三玉兹的军队差不多,而沙俄的实力不足以影响三玉兹,如今几万明军盘踞在外蒙古,一部分已经进入贝加尔湖周边,仅凭西伯利亚的军队是无法驱逐明军的。

莫罗佐夫懂得没有胜利一切都是空谈的道理,所以他决定在局部地区发动一场战斗,在巩固贝加尔湖的控制权时,迫使明国认真谈判。

哈巴罗夫上校为指挥官,波雅科夫为副官,领兵一千五百,携带火炮八门,另外还有三千仆从军。

除非从莫斯科调兵,否则这就是莫罗佐夫能够派出的最大数量的机动兵力。

明军在贝加尔湖东岸只有一大三小四个营地,一千五百人而已。

巴哈罗夫对此有足够的信心。

“等天黑后,各部按计划行动。”巴哈罗夫说道。

“一部分攻城,一部分设下埋伏等待明军的援兵,在击溃援兵后攻破营地。”波雅科夫重复了一遍计划。

巴哈罗夫点点头,说道:“围点打援,各个击破,我们要让明人知道厉害。”

“还有出其不意。”波雅科夫补充道:“明军绝对没想到我们会发动战斗。”

巴哈罗夫不甘心地说道:“只恨距离莫斯科太远,无法调集大军来灭了明国。”

“会有机会的。”波雅科夫说道:“我们用了一百年,从乌拉尔山脉走到了太平洋,再发展一百年,实力足够灭掉明国。”

“如果我无法参与灭明之战,那么就让我成为胜利的开端。”巴哈罗夫再次表明态度后,下令撤退。

他就十多个人,是来侦查的,此时侦查结束,当然是回营调兵遣将,准备开始战斗。

此时,十一号营地,营长陈强正在检查防务。

一天三遍,从不懈怠。

不敢懈怠。

北海周边不但有罗刹人的城池,还存在着蒙古势力——不里牙惕部。

不里牙惕部占据北海地区超过一百五十年,然而随着罗刹东进,其屡战屡败,近来已经臣服于罗刹人。

明军北上后,不里牙惕非但未曾投靠大明,反而助纣为虐,协助罗刹人打击明军,巴哈罗夫率领的仆从军多出自于不里牙惕。

不里牙惕如此主动,原因很多。

他们知道罗刹人的厉害却不知道明军的厉害,依旧在惯性的驱使下行动,不里牙惕已经改信天主教而大明禁止天主教,最重要的是明军控制北海会严重侵占他们的生存空间。

就像东番土著明知明军厉害也要搞事一样,不里牙惕是非要赶走明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