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85章 战后

“……那贼子从侧后出枪,如同毒蛇一般袭向太上腰间,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回身劈砍,劈开了那杆长枪,却不想一箭飞来正中大腿。

虽然吃痛,我却毫无所觉,只是前后左右都有刀枪递来,眼看要死于非命,幸得太上皇一把把我拉开躲过了一劫……”

“别吹了,中箭后你当场就跪了。”粽子一样的马宝打断了白文选。

“你就说是不是太上皇拉的我?”白文选问道。

“确实是……”

“那不就是了?”白文选激动地追问道:“我是说太上皇拉开我,你打什么岔?”

周围的护士们不满地瞪向了马宝。

正要听高潮领略太上皇的神威,偏你话多。

马宝翻了个白眼,不再吭声,静静地听白文选吹。

白文选看向护士们,继续说道:“你们是没看到太上皇有多猛,一锤一个,锤子断了换斧头,斧头断了换刀,刀最不经用,砍杀三五个就断。

也就太上皇神武,随断随抢,兵器是不缺的。

一路换一路杀,光太上皇就杀了大几百,我本事,也就杀了一二百……”

“说太上皇。”

听到这话,夹带私货的白文选心都碎了。

知道你们仰慕太上皇,咱不敢抢风头,但好歹夸一句吧?

无情

多情总被无情伤。

马宝想笑又怕挣裂伤口,忍得好不辛苦。

“哟,很精神嘛……”

“姓陆的,老子差点被你个狗日的害死!”白文选当即骂出口。

护士小姐姐们一溜烟跑了。

“你狗日的好意思说?”陆周箭步走到病床前,居高临下地指着白文选骂道:“你没脑子啊?怎么敢让太上皇袭城的?你真以为你们是铁打的?算我求你,下次能不能带点脑子再出门……”

“太上皇执意袭城,换你你劝得住?”马宝带着幽怨说道。

陆周当即哑火。

太上皇浪起来,九头牛都拉不住。

“幸好太上皇没受伤,你们无需受罚,但是检讨要写。”陆周公事公办地说道。

白文选怒道:“写你奶奶,你迟迟不进城,你怎么不写?”

“我也写。”陆周说道。

白文选当即沉默。

扪心自问,留守大军先是干掉了突袭虏军,又挡着出城的虏军攻进城,速度确实不慢。

“你们需要反省的地方很多,比如为什么没劝太上皇?为什么风沙停后不找地方隐藏?为什么……为什么墙壁被破后不抓尸体挡子弹?”

陆周越说越气,忍不住骂道:“李禄那夯货一根筋,你们不会提醒他?那么多尸体,随便抓个当盾牌也不至于……”

“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白文选红着眼睛说道:“那般情况,你能想那么多?”

陆周沉默。

他也看到了现场。

尸积如山,血流漂杵,清点后数出二百七十多具尸体,大多是太上皇干掉的。

也不能说马白李三人毫无作用。

若非他们舍命护持,太上皇不可能毫发无损,但凡前期受点伤,也就坚持不到大军进城。

“战况如何?”马宝问道。

“损失惨重。”陆周坐到空病床上,说道:“风沙中军兵损失两千有余,帐篷被掀翻了七成,草料全丢了,粮食豆料损失四成,火药丢了一半,牛马跑没了八千多,其他物资无算。

后方两只辎重队被风暴袭击,车马全损,人员损失四千。

未及休整就开战,折损兵将一万五千余,你俩伤势严重,老沐重伤,小郑轻伤,营长及以上军官没了三十多个。”

“战果呢?”马宝问道。

陆周回道:“目前清点出来的,斩首四万二千有余,估计沙尘下面还有万八千的。虏酋西窜,骑兵尾随追杀却被其骆驼军所阻,战果不大。”

白文选说道:“建虏已残,后面就好打了。”

马宝说道:“要等人员物资补充,没有个把月休整,无法继续进军。”

“不错。”陆周叹了口气。

“叹什么气?”

喝问中,太上皇走了进来。

“臣……”

“行了,躺着吧。”太上皇摆摆手,说道:“虽说损失不小,但击溃建虏主力,且拿下西域门户,可谓大捷。”

“太上,即便朝廷认定大捷,陛下定然降责的。”陆周幽幽地说道。

“无妨,朕一力担之。”太上皇无所谓地说道。

斥责?

还不如放个屁。

发金牌召回?

融了当赏金。

唉,主打一个无所谓。

见太上皇混不吝的模样,陆周感觉心累。

“太上,不能再次冒进了,不是每次都有如此好运气的。”马宝说出了陆周说过的话。

太上皇

问道:“你就说战事是否如朕推演的一般?”

沉默。

话是没错,但是……

“不要但是了。”太上皇说道:“打仗嘛,哪能不冒险?若非朕杀进城里,就哈密的工事规模,起码得五万军兵填进去。”

多尔衮在哈密城修建了大量的半掩埋式地堡,又有壕沟连通,若是强攻,明军不一定会付出五万人的代价,却也不会少太多。

坚固的工事,坚定的意志,充足的兵力,注定哈密是一块硬骨头。

然而,绝大部分工事被埋在了沙尘下面。

因为太上皇误打误撞杀进城里,虏军没来及清理地堡壕沟,以至于明军几乎如履平地一般冲进了城里。

另外太上皇有效地牵制了建虏精锐,并且纵火烧粮严重地打击了虏军斗志。

如果太上皇不是太上皇,那么今年的圣诞阅兵,太上皇必然站在天子身边接受军民欢呼。

传奇一般的经历,值得如此对待,并且会铭记史册。

奈何是太上皇打出来的,人们只会说太上皇冒进浪战,以后崇祯实录里也会这般写。

惆怅。

“臣欲巡查后方防务,请太上坐镇哈密,以防建虏卷土重来。”陆周说道。

“朕去巡查,你留下。”朱由检说道:“虏贼亟需休整,不可能来攻哈密城,就算来了也只是铩羽而归。”

言外之意,就算打起来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确实如此。

五天时间,城内外的工事群已经被清理出来,就算建虏倾巢而出也只能饮恨而终。

此时,多尔衮还没顾得上考虑反攻的事,他还在收拢残兵败将。

如今他正在鄯善城里,距离哈密七百里。

其实从这个距离就能看出多尔衮没有反攻的心思,因为鄯善以东有黑风川这样的易守难攻之处,也有赤亭伊吾这样的必经之处,没有停留而直奔鄯善,证明多尔衮的心态被打崩了。

“皇上。”洪承畴进来,举着奏折拜道:“臣已经统计大军数量。”

“说。”多尔衮接过奏折放到桌子上。

洪承畴说道:“哈密军民十四万,随皇上回到鄯善者,二万八千余,其中七千为骆驼军,沿途收拢黑风川赤亭伊吾等地驻军八千余,当前鄯善有军队三万六千余。”

听着确实不少,然而一战丢了十万军队,就准噶尔的人口,是绝对不可承受之痛。

别看三万六军队不少,然而大多是丢盔弃甲的残兵败将,不但需要重新整编,还要重新武装,不要说作战,镇压准噶尔部都不够格。

“僧格等人可有异动?”多尔衮问道。

洪承畴回道:“似乎在串联,行事极其隐秘,臣无法打探详细。”

“准噶尔不会有变。”

李稼陈进来行礼。

多尔衮内心一,连忙上前扶起李嫁陈,问道:“先生不坐镇吐鲁番,何以来了鄯善?”

“为皇上解忧。”李嫁陈说道:“皇上所虑者,外敌逼近而内患将起,臣以为大可不必。

准噶尔皆天方徒,与明国不共戴天,如今其见识明军厉害,必然恐惧,其若求活路,便只能依附皇上。”

当准噶尔人发现自己干不过大明时,就只能跟着多尔衮干,除非他们想身死教灭。

听到这番分析,多尔衮安定下来,问道:“先生以为接下来如何应对?”

洪承畴暗暗叹了口气。

累死累活,差点把老命丢在了哈密,却不如一个坐镇后方的奸佞之辈。

心累。

李嫁陈说道:“臣以为不妨先退至吐鲁番休整,若是明军步步进逼,则继续西进,待退无可退,奋力一搏。”

“先生谏言大妙。”多尔衮赞道。

准噶尔人无路可退,只能奋力一搏,所谓背水一战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