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江湖无水

第444章 文武对立的正确打开方式

“臣宁德拜见太子……”

朱慈烺不耐烦地说道:“行了,有事说事。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免费阅读”

“谢殿下。”宁德起身,嬉皮笑脸地说道:“殿下,臣只是个副旅长,骤然提拔为师长怕是不能胜任,臣请殿下收回成命。”

“军令难违的道理你可懂?”朱慈烺问道。

宁德回道:“臣不是要违背军令,是怕辜负殿下信重。臣能力一般,还是做副旅长合适,哪怕做个参谋也行。”

“别扯有的没的,你就是不想去屯垦师。”朱慈烺说道。

宁德腆着脸说道:“圣明无过于……”

“别拍马屁。”朱慈烺挥手说道:“你不去他不去,本宫自己去?”

“臣不敢……”

“敢的很。”朱慈烺不耐烦地说道:“一个个的都不想带屯垦师,那就本宫去喽!”

宁德低着头不说话了。

太子是真的生气了,再哔哔会挨打。

打一顿其实也无所谓,问题是打完了还得滚去上任,那就太不划算了。

“二百二十五万,义务兵数量远超预期,除了设置屯垦师,怎么解决?”朱慈烺问道。

百姓报名参军的热情远超预计,以至于军机处与内阁都慌了。

二百二十五万是什么概念?

五十抽一,哪怕不给军饷一年也得五千万两,穷兵黩武莫过于此。

最主要的是,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兵。

于是,太子降诏成立一百二十个屯垦师。

与卫所差不多的安排,目的是让屯垦师自给自足之余还能给边军提供粮草物资,只不过卫所军户是终身并世袭的,而屯垦师的义务兵们服役期满后会就地转化为民。

问题依旧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军官配置。

副旅长升师长,职务三级跳,军衔两级跳,即便如此,依旧有人不愿意,宁德就是其中之一。

不打仗的军人还能是军人?

他不想升官,就想就在主力部队里。

“你们是将官,应该懂得屯垦师的重要性,如果你们不去,那些调入屯垦师的军兵又当如何?”朱慈烺问道。

“臣知错。”宁德无可奈何地认错。

朱慈烺说道:“知错就滚,再让本宫听到你们推三阻四的,非得抽你们。”

“臣告退。”宁德垂头丧气地走了。

朱慈烺叹了口气,驱马进了大营。

一个团的士兵已经打好了背包,正等太子来训话。

朱慈烺下马,朝军兵敬了个军礼。

“臣惶恐。”诸兵连忙拜下。

“免礼。”

等诸兵起身,朱慈烺说道:“本宫知道诸卿对前往屯垦师颇有怨言,本宫再强调一下屯垦师的意义。

二百二十五万新兵,八十余万老兵,朝廷养不起。

屯垦师可以自给自足,亦可以建设地方,乃是利国利民的事。

你们不要以为屯垦师只是种田,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多光棍汉,朝廷也不可能全部配上媳妇,怎么办?

你们要自己动手抢!

奴儿干都司野人,蒙古鞑靼,西域瓦剌,中南蛮子,没一个安分的。

种他们的地,抢他们的婆娘,这就是屯垦师的任务,不打仗能完成任务吗?没有战斗力能守住田地婆娘吗?”

很干脆,很直接。

相比于将官,也很温和。

“记住,屯垦师的锄头与刀枪一样重要。”朱慈烺最后说道。

“谨遵殿下圣谕。”诸兵齐呼。

“出发。”朱慈烺挥手喝令。

诸兵立正敬礼,转身离开。

这个团要开往广东接管第三屯垦师,随即会全师开往北交趾驻扎训练,等训练完成后,将会同禁卫军与其他屯垦师杀进东吁抢田抢娘们。

之所以这么多人参军,大部分原因就是朝廷分媳妇,二百多万人,依靠贸易是不够的,只能开展灭国之战去抢。

目送军官团离开,朱慈烺摇头叹道:“没想到会因为军兵娶妻问题而开战,实在无可奈何。”

打完之后,屯垦师就地驻扎,统治立刻稳固。

即便有叛乱,屯垦师就能解决。

这是有后世例子的,比如西域兵团,拿起锄头锤子是农工,抄起火器就是军队,曾经嚣张的不可一世的天方暴徒根本不敢正眼看兵团驻地。

维稳效果一流。

当然,今明两年的压力会很大,尤其时粮食供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省入伍的新兵在省会驻扎,以方便筹集粮食。

太子一边巡视京营一边思考有没有疏漏时,一群伤残军兵拦住了去路。

纳头便拜。

带头的王大康说道:“殿下,臣等不想退役,臣等想留在军中,哪怕去屯垦师做个教官也行。”

“起来说话

。”朱慈烺扶起王大康,说道:“你们是要去做村长乡长的。”

“殿下,臣等……”

朱慈烺抬手阻止了王大康,说道:“本宫知道诸卿的感情,若有可能,本宫也想把你们留在军中,哪怕就这么养着。

不行的。

诸卿手脚是断了,但是心中的忠义未断,本宫需要你们把忠义传下去,传给百姓,传给下一代。

诸卿抛头颅洒热血,守住了大明江山,却不能在重蹈放弃北方的覆辙,而诸卿就是本宫的依靠。

治理地方、监督地方官、教化百姓、发展经济,本宫相信诸卿能做好。”

苦口婆心了属于是。

当然,面对这些在战争中残疾的壮士,朱慈烺也说不出重话。

也没必要。

出任乡村官并非那么难以接受。

当然,不只伤残兵,还有一批退役老兵会去做乡村官以及典吏衙役,并且这种安排会成为惯例。

伤残兵的抚恤转化为俸禄,等于没额外花费,而衙役典吏俸禄由地方负担,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盘剥百姓,如今全部纳入朝政体系,并不会额外增加百姓负担。

军兵都是能识字算数,又接受了纪律法律教育,做个基层小吏绝对够用。

最最重要的是,军兵退役进入行政体系,不但可以打破士绅豪强对地方的垄断,也能防止文官抱团对抗甚至压制皇权。

文人的尿性就是这样,皇帝暗弱时,官权必然凌驾于皇权之上,这没问题,毕竟皇帝无能嘛,但是想取而代之绝对不行。

以前大明首辅没有地方经历无法培养心腹班底,无法篡位,如今的大明首辅却有了这个基础,为防止首辅控场进而夺位,就必须让官场分裂。

文武对立由来已久,大明军人地位大幅度提升是因为太子强力压制,其实对立是存在的,如今军兵又去抢夺本属于文官得权力,对立会更加严重。

就算某个首辅能掌控朝堂,但是没有基层支持,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当个张居正。

当然,一切制度的根本是人。

要是后世子孙实在太拉胯,太子的设计肯定白费,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太子还没登基,却已经为后世子孙铺路,不得不说用心确实良苦。

这些话就没必要对伤残老兵说了,还是说说建设新大明的伟大理想吧。

就在太子舌绽莲花安抚退伍老兵时,快马飞奔而至。

皇帝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