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尚可喜拒招降
外面人声鼎沸,智顺王府里却很安静。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
都以为锦州城里兵力众多,却少有人看见城中粮草匮乏,若是明军围城,无需一个月,城中就要杀人为食。
尚可喜压力山大。
能以人为食而依旧坚持守城的,历史上屈指可数,且无不是忠义之辈。
唐之张巡,宋之李庭芝,明之史永安,但凡主帅信念不够,军民也就投了。
尚可喜觉得自己信念足够,却不相信城中军民有死战到底的决心。
其中的女真人倒也罢了,那些汉人有一个算一个,若是有死战到底的决心,也不至于就投了虏清,都是蒙古人更不必说。
有奶就是娘的玩意儿,还能死战到底?
“现在就看明国会不会招降了。”尚可喜喃喃自语。
“大王,城中两万满人绝不会投降的。”巴都礼拍着胸口说道:“但是蒙古人多小人,当严加防备。”
尚可喜说道:“与其防备,不如放出去,也能节约些粮草。”
“只怕是转身投了明国,反倒是助长了明国威风。”巴都礼说道。
“先去甄别一二,毕竟明国斩俘虏手臂的事令人仇恨,说不得有蒙古人要与明国死战到底。”尚可喜说道。
“宜早不宜迟,末将立刻去办。”巴达礼起身离开。
时间紧迫,讲不得那么多虚礼了。
巴达礼离开不久,尚可喜穿好盔甲,准备巡城。
“王爷。”亲兵指挥使尚洪康进来,拜道:“门外有故人来投,其不愿表露身份,只说有活命之策。”
尚可喜想了片刻,道:“召进来。”
明知不可能有良策,但是架不住一个“万一呢”。
不一刻,人进来。
蒙着面,看着就不讨喜。
说实话,这样的人没被当街砍死,也就是城中人心惶惶了。
“小人拜见王爷。”来人行了礼,说道:“请王爷屏退左右,小人有机密要说。”
尚可喜挥了挥手,左右立刻退开。
尚可喜武艺高强,此时又穿着盔甲,即便来人是刺客,却只穿着布衣,又没有长兵器,根本不可能行刺成功。
“在下明平虏。”来人拱拱手,解开了面罩。
尚可喜眼睛一密,杀气油然而生。
尼堪,虏清上下皆欲杀之而后快的存在。
“王爷且听我一言。”明平虏说道:“在下此来,乃是为招降。”
“哼,明国置我于死路,恩断义绝,如何又来假惺惺?”尚可喜语气里充满了愤怒。
虏清三顺王,分别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皆为毛文龙麾下,其中孔有德、耿仲明行为不满朝廷杀毛文龙,怀恨在心,后在吴桥兵变,事败投虏,虽说有这样那样的不得已,但是孔耿二人无愧于叛贼汉奸之名,千刀万剐不为过。尚可喜却与孔耿不同。
尚可喜十八岁时因后金入侵辽沈而随父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后父子先后加入明军,并随毛文龙入皮岛,不久,尚父阵亡,其部交尚可喜统领。
袁崇焕杀毛文龙后,皮岛发生兵变,接替毛文龙成为东江总兵的黄龙,也就是黄蜚的叔叔被耿仲裕、王应元等拘禁,沈世魁暂摄总兵位,分屯海上的尚可喜闻讯后赶回皮岛镇压兵变,救了黄龙。
吴桥兵变后,黄龙派尚可喜和金声桓安抚东江诸岛,并驱逐了旅顺的叛贼,崇祯六年,明军收复登州后,孔、耿等窜逃海上,尚可喜又奉命率舰队围堵叛军,因遭飓风而全军散没,登陆登州后被素来与东江不合的关宁军祖大弼诬陷为叛党,几乎被杀。
同年七月,投虏的孔耿引后金兵攻陷旅顺,黄龙兵败自杀,留在旅顺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黄龙死后,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由于当初尚可喜曾镇压皮岛兵变使其失去权力,所以沈世魁对尚可喜怀恨在心,后设计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杀之。
满门忠烈,功劳卓著,被自己人所害却申告无门,走投无路的尚可喜选择了投虏。
仁至义尽,尚可喜确实对大明没亏欠。
这就是太子说可以招降尚可喜的原因,换做孔有德耿仲明,看都不看一眼,哦,看还是会看的,看他们怎么死。
“忠臣不事二主,我已为大清之臣,当恪守忠义,如何能再叛一遍?两易旧主,三为叛贼,不如杀我!”尚可喜说道。
“王爷只顾私名,数额不顾公义乎?”明平虏问道:“王爷摸摸脑壳,摸摸那老鼠尾巴,这是汉人该有得吗?建虏暴虐无道,不知教化,岂配为天下之主?王爷不考虑自己与妻儿,却不考虑父兄?”
三连问,问问追魂夺魄。
要说建虏有什么不好,那就是老鼠尾巴实在是太丑了,丑到令人窒息。
历史上的虏酋康熙就受不了这种丑陋,降诏允许把辫子留得粗一些。
只是大丑变小丑罢了,依旧很丑。
尚可喜说道:“我父兄未大明力战而亡,大明若有良心,当予追恤。我已为清臣,当恪守忠义,千古流芳也好,遗臭万年也罢,终究不负恩义一场。”
“王爷……”
“我意已决,休得多言。”尚可喜打断明平虏,说道:“你以为天下皆如你这般贪生怕死之辈?”
若是旁人说这话,明平虏非得捅他两刀不可,尚可喜这样说,他依旧想捅两刀,只是场合不允许塌动手。
“我不杀你,给朱由检带句话:大明尚可喜已死,如今只有大清的顺智王。”
说完,尚可喜叫人宋明平虏出城。
明平虏松了口气。
虽说任务失败挺失败的,但只是功劳没了,过错是没有的,最重要的是小命保住了。
不一刻,明平虏出了城。
明军尚未围城,城门便未封闭。
军队要割草打柴,平民要挖草根剥树皮,还要打猎捕鱼……只要战况允许,城门是能开就开的。
明平虏是跟着出入的人群混进来的,特仑苏同样是这样混进来的。
此时,特仑苏正在蒙古军营里,将一壶酒递给了千户阿巴奇。
“我蒙牛部……”
“蒙牛部之耻,就不要说你的蒙牛部了。”阿巴奇轻蔑地打断了特仑苏。
特仑苏大怒道:“阿巴奇,若非看在蒙牛部素与三鹿部素来交好,老子会来救你?”
阿巴奇丝毫不惧,道:“明军未必就能拿下锦州城。”
特仑苏冷笑着问道:“若是王师拿不下锦州,你为何部拿我去邀功?”
阿巴奇沉默。
若非看到虏清将亡,他看到特仑苏时就该拿人了,如何能把对方带回营中?
“实话告诉你,王师已经在锦州东面登陆,你就不要指望山海关的援兵了。就凭锦州城的乌合之众,你们能守多久?”
见阿巴奇依旧沉默,特仑苏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你我皆为蒙古人,何苦替建虏卖命?不值当啊。”
“多尔衮给了我们土地与牧场,明人能给什么?黄沙、大雪、饥寒、战争与死亡吗?”阿巴奇反问道。
轮到特仑苏沉默了。
站在蒙古各部的角度讲,多尔衮的一系列政策确实是极好的。
哪怕关内的干旱,对草原人来说也是足够湿润的气候,即便无法种粮食也能够种草放牧,加上田庄的粮食,是能吃饱饭的。
“多尔衮是利用你们,他要是能坐稳天下,可还能允许你们定居关内?大明不一样。”特仑苏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国朝收复朝鲜时俘虏了十几万蒙古人,全部被送去了南交趾。
交趾那地方一年三熟,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只要勤奋,吃饱穿暖易如反掌,若非存着建功立业的心思,我……”
特仑苏忽然闭嘴。
因为阿巴奇跟看傻子一般地看着他,让他真心不想吐槽。
跟这种没见识没知识,还以为自己在骗人的家伙打交道,真心累。
“我就问一句,我们投降献城后,能留在关内吗?”阿巴奇问道。
特仑苏想回答“能”,却没敢。
不能把对方当傻子。
“少量的可以迁居关中和山东,并且找分散安置。大多数只能去南交趾,还留在草原上的以后会去倭国。
陛下金口玉言,而且是太子的计策,不是假的。”特仑苏顿了下,补充道:“南交趾一年三熟温暖多雨是真的。”
“如果分开了,三鹿部该存在吗?”阿巴奇问道。
“等你这个千人队丢在了辽东,你三鹿部还能存在吗?”特仑苏反问一句,又道:“我不知道搜集来的人有没有你三鹿部的,如果有,你尽快运决定,因为很快就要攻城了,他们会填壕。”
特仑苏站了起来,说道:“话已经跟你说清楚了,如果你已经有了决断,带我去其他的部落,或者拿我去找尚可喜换,也换你三鹿部鸡犬不留。”
“能不能给我一些时间考虑?”阿巴奇涩声说道。
“草原男儿,如何跟娘们一样磨叽?现在就给我答案。”特仑苏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我……降了……”
说完这三个字,阿巴奇如同没了骨头般瘫在了椅子上。
投降,谁不觉得羞愧呢?
只是些许羞愧,比不得活下去重要。